德國人德璀琳對李鴻章是產生影響的一個人物,參與中法合談遭妒忌

在晚清的官場上,在海關任職的德國人德璀琳對李鴻章是產生影響的一個人物,這一點是控制海關的英國人赫德甚為忌憚的。德璀琳對李鴻章所產生的影響力,到了1884年,赫德認為問題嚴重到必須要著手解決的地步,恰在這時,德璀琳第二次回國度假歸來,赫德立即把他調到了廣州,然而,這個善於與人結交的德國人在去廣州的路上結識了法國海軍艦長福祿諾。當時,中法海戰後,清廷又經歷了北寧之敗,不得不與法國展開談判,福祿諾通過德璀琳向李鴻章發出了一封信,說出了法國的和談條件,德璀琳也據此通過李鴻章向總理衙門提出要求,要求把自己調回天津“辦理要務”,參與中法和談。

德璀琳最終實現了這個願望,這更讓赫德如芒在背,但也無可奈何。他在給金登乾的信中寫道,“他行動快到那麼一個程度,以致在有耐力的競爭者能趕上他之前,他己到達目的地了”。[1]此後,應李鴻章的要求,德璀琳未像其他海關稅務司那樣在海關各口岸循環任職,成為赫德手下唯一一個不能隨意調動的人。

德國人德璀琳對李鴻章是產生影響的一個人物,參與中法合談遭妒忌


在中法越南問題的談判中,雖然後來赫德與金登幹成功排擠了李鴻章與德璀琳,促成了《中法越南條約十條》的簽訂,使得赫德在國內外的聲名大震。也就在此時,駐華公使巴夏禮在北京病逝。

赫德與巴夏禮相識於1858年,當年廣州城被英法聯軍佔領。赫德作為一名翻譯被調到廣州在英法聯軍軍事委員會工作。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青年,他流利的漢語能力很得巴夏禮的賞識,可惜他們相處的時間太短,赫德沒有獲得提拔的機會。第二年,赫德就到海關工作了,兩天接觸並不多的人,與赫德而言,他不會聯想到巴夏禮之死與自己的命運有什麼聯繫。

但是英國外交部卻有多重考慮,基於赫德參與外交談判的能力以及他在海關稅務司署絕對的統治權,英國外交副大臣龐斯福德認為,赫德是繼任駐華公使的不二人選,就連英國女王也評價說,“我很高興,我們將要有這樣一個人作為我們下一任駐中國的公使,他曾安排過一些這樣微妙的談判” [2]。

德國人德璀琳對李鴻章是產生影響的一個人物,參與中法合談遭妒忌


讓赫德繼任駐華公使,這項任命讓他既高興又有些憂愁,一方面,他認為這一任命“使我有機會來做也許是有益的工作並體面地結束我在中國的經歷”;另一方面,他又擔心自己苦心經營的海關有可能權力旁落他人之手,而心有不甘。最初,打算離開海關的他很不捨地在給下屬所發的通告中表達了自己的心跡:“我為割斷我們的海關業務上的聯繫感到遺憾。親愛的多年在一起共事的同事們,當我在很悲痛地和很親切地寫這個告別詞的時候,你們每一個人自己都會很好地體會我的心情是怎樣的。”[3]

在給英國外交部的信中,赫德也流露了這種不捨的心跡:“我所指揮的這個機構名字叫海關,但它的範圍是廣泛的,它的目標是要在每一個可能的方面為中國做好事。對於一個改革的政府的所有的分支機構,對於這個帝國所有的工業的改良,海關確實是個潛在的中心,而頭等重要的事是它的領導權已經由於談論我的辭退打開了一個缺口,它必須留在英國人的手中。”[4]

為此,赫德曾經希望讓自己的弟弟赫政來接替總稅務司之職,繼續打造他的“赫氏帝國”。在赫德向英國和清廷總理衙門提出這一建議之時,德璀琳作為海關總稅務司繼任人選的活動也在悄然醞釀。李鴻章向清廷奏稱應該由德璀琳繼任赫德之職,這使赫德感到如果由德璀琳那樣一個人物掌握了海關總稅務司大權,又有李鴻章的支持,赫德想在公使館裡任意操縱中國海關事務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他認為他的離開海關對自己、對家庭、對英國都是不利的。是就任公使,還是留任總稅務司?赫德一時拿不定主意,找丁韙良商量。丁認為赫德離開海關可能出現混亂,另外他就任新職,位置尷尬。由於他過去的經歷,很容易被猜忌,無法使中、英雙方都滿意。丁韙良的一席話使他茅塞頓開,立即下決心辭掉公使的職務。[5]

德國人德璀琳對李鴻章是產生影響的一個人物,參與中法合談遭妒忌

西方教習教練中國水師操練蚊炮船(銅版畫)


辭去即將到手的公使職務,赫德在給金登乾的信中說,“我所畏懼的倒不是他將取代我的地位,而是德國的勢力將因他而增長,英國的勢力卻將衰退”。[6]

看來,赫德與德璀琳的競爭,既是二人權力鬥爭的表現,又是西方列強為各自國家利益和擴大勢力範圍而發生的競奪。雖然赫德對此冠冕堂皇地宣稱,“我的願望就是把事情辦好,不管由誰來做,也不管誰獲得榮譽” [7],但在關乎到權力的爭奪中,兩個具有同等強勢性格的人註定不會彼此相讓。雖然在二人的競爭中,由於赫德有總理衙門的支持且又是海關總稅務司署的最高當權者,使得二人的競爭中,德璀琳常常處於弱勢地位,但是直到兩個人都離開海關位置,從來沒有發生過公開的爭吵。作為赫德下屬,大清海關的一名洋員,德璀琳骨子裡是競爭,但是面子上仍然保持著對赫德的順從與尊重。


[1]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三卷,第130頁。

[2]盧漢超:《中國第一客卿:鷺賓·赫德傳》,第138頁。

[3]總稅務司署造冊處:《中國海關起源發展和活動文件彙編》,第270頁。

[4]王宏斌:《赫德爵士傳:大清海關洋總管》,第247頁。

[5]王宏斌:《赫德爵士傳:大清海關洋總管》,第246頁。

[6]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三卷,第550頁。

[7]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三卷,第479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