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s Day一个提醒女性抗争的节日

今天又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仿佛到了节日就得写点什么,就像打卡一样,那么3.8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节日呢,现在变味了吗?今天看了一点有关的内容,就来谈谈今天到底是女生节、女神节、还是妇女节呢?

时间倒回100多年,1908年的纽约,一万五千名女性上街游行,为女性争取更短的工作时间、更高的薪酬,以及投票的权利。随后一年,3月8日这一天,在美国被定为Women’s Day,如果单独翻译Women,也可以被译为“女性节”。

之后少部分国家的女性也决定将3月8日视为自己的节日,在这一天庆祝女性权益取得的进展,并规划更好的未来。1975年,联合国把3月8日定为International Women’s Day,并称:这个节日象征着女性地位在社会、经济、政治多方面的提高,这是由女性游行和抗争所得来的节日,提醒着我们“性别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Women's Day一个提醒女性抗争的节日

说实话我也是今天才明白这个节日的真正意义,我们国家是怎么庆祝妇女节的呢?好像就是铺天盖地的商业宣传广告,但凡跟女性挂钩的商品都在利用节日大卖特卖,除了铺天盖地的商业活动,似乎很少在宣传它真正的意义。这一天被甚至被称为“女神节”,你想做一个女神么?如果想的话,这些东西是你要买的... 无可厚非,女性作为感性的生物,时常被卷入消费主义的大潮,尤其在每一个特别的节日里。

Women's Day,也被我们称为三八妇女节。说起我们骂人的方法也是创意十足,其中一个就是管女人叫“三八”,在我们的印象中“三八”就是“妇女”,“妇女”的象征中有一部分我们不喜欢的形象,小女孩们没人想成为一个“三八”。

互联网近些年对少女气息的追捧反而是对女性的枷锁,请不要再羞于讲妇女两个字,女性本身的力量不会因为某个名词而减弱。“女神节”作为商家推广的口号,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取悦消费者。其实没有必要太神化女性形象,但认真做自己,比什么都重要。Fight for ourselves.

Women's Day一个提醒女性抗争的节日

今天看了下阮玲玉的《新女性》才体会到女性抗争自己平等的权利多么的不容易,我们活在当下相对平等的社会是多么的幸福。不要再将这平等亲手打翻。

其实“妇女”这个词本身并没有什么贬义的成分,妇女一词从women翻译而来,指的是所有的女性。14岁是司法意义上为区别幼女而对成年女子的划界。社会语境下,通常不会称呼一个十五六的女孩为妇女。我不认为把“妇女节”喊成女生节、女神节有不尊重女性的意思,只是无论男女都更向往年轻罢了。但讽刺的是有些人把女生节跟妇女节分开,妇女这个词在中国的地位可见一斑。

这一切都和1908年3月8日发生在纽约大街上的情景大相径庭。有时候我们时常觉得“女性主义”的呼喊离自己很远,但每一天它都投射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和行为。

Women's Day一个提醒女性抗争的节日

女神节、女生节、妇女节、女性节,什么都好吧。只别忘了一条,这是一个提醒女性为自己抗争的节日。属于我们的不是年龄上的数字,而是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