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国学学堂谈《庄子·说剑.第三十》1.《四百三十九》⑩.

请点右上关注,每天有最新的国学经典校译.

2019年3月16日,二月初十,周六.

1917年3月16日,俄国沙皇退位。

〖1917年3月16日下午3点,俄国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他在普斯科夫陆军司令部的军官们面前签署了让权文件,他说“愿上帝帮助俄国”。退位使俄国结束了数月的混乱。俄国在德国前线的进攻招致了巨大伤亡。仅在1915年就损失了200万人。沙皇对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置之不理,几个月前他亲自担任军队指挥,表明他赞同这场战争。饥饿折磨着这个国家,官僚的无能和贪婪使所剩无几的一点粮食也难以到饥饿者口中。这年冬天当工人举行罢工要求“面包和自由”时,沙皇军队开枪打死数百人。3月12日,沙皇命令解散由温和的自由党人及沙皇统治支持者们组成的杜马(议会),遭到议会拒绝。沙皇召来禁卫军强行实施其法令,可是卫兵们却起义了。就在同一天,两个集团都准备统治俄国:杜马左派进步集团,及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代表组成的苏维埃。后者还包括工厂车间的领导,起义部队的代表及社会主义者团体的领袖。沙皇推荐了比他更具有自由思想,当大公的弟弟接替皇位,但他不大可能接受这个荣誉。前王室现在要么面对革命者,要么就得出逃。〗(《百度百科》资料)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庄子·说剑.第三十》1.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

曰:“天子之剑,

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

晋卫为脊,周宋为镡,

韩魏为夹,包以四夷,

裹以四时,绕以渤海,

带以常山,制以五行,

论以刑德,开以阴阳,

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

案之无下,运之无旁,

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此天子之剑也。”

——赵王说道:

“天子之剑如何?”

庄子说道:

“天子之剑,

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以燕国之谿山、石城为剑锋,以齐国之泰山为剑刃,(石城,塞外之山名;岱,泰山的别称;锷,刀剑之刃)

晋卫为脊,周宋为镡(以晋国、卫国为剑脊,以周畿、宋国为剑环),(畿,本义:国都四周的广大地区;镡,古代剑柄的顶端部分)

韩魏为夹,包以四夷(以韩国、魏国为剑柄,以四夷来包装),(夹,通“铗”,剑柄;四夷,东夷、南蛮、北狄、西戎之合称)

裹以四时,绕以渤海(以四季来围裹,以渤海来缠绕),(裹,本义:包、缠;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带以常山,制以五行”,此句校译与其他译本之意区别较大:常山,即北岳恒山,在曲阳西北,恒山也名常山;制,本义:裁断、制作,此处引申为“制驭”(控制驾驭);五行,此处意为“将的五行”(五种德行):柔、刚、仁、信、勇,例句“所谓五行者,柔而不可卷也,刚而不可折也,仁而不可犯也,信而不可欺也,勇而不可陵也”(《淮南子·兵略训》)〗

以恒山为剑带,以五行来制驭,

〖“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此句校译与其他译本之意区别较大:论,衡量、评定,例句“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刑德,刑罚与教化、刑罚与恩赏,例句“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韩非子》);开,基本字义为:启、张;阴阳,阴阳二气,例句““阴阳不测之谓神”(《易经·系辞》)〗

以刑德来论定,

以阴阳来开启,

〖“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句校译与其他译本之意区别较大:持,引申为掌握、控制,例句“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察今》)、“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韩非子·五蠹》);行,奉行〗

以春生夏长来执持(行得春风有夏雨),

以秋收冬藏来奉行。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句校译与其他译本之意区别较大:直,面对着、当,例句“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汉书·刑法志》);无前,无敌、无在前者、向前无所阻,例词“一往无前”、例句“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后汉书》);无上,至高、无出其上,例句“尊无上矣”(《荀子·君子》);案,按、用手向下压,例句“案灌夫项,令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无下,谓无在下者;运,挥动,例词“运斤”(挥动斧头砍削);旁,此处意为“旁出”,例句“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言舜潜匿穿孔,旁从他井而出也”;决浮云,截断浮云;绝,割断、切断,例句“绝头刳服”(《韩非子》);地纪,维系大地之绳、借指大地〗

这种剑,

当之无敌,举之无上,

按剑向下所向披靡,

挥剑无有旁出逃匿,

上决浮云,

下绝地纪。

此剑一用,

匡诸侯,天下服矣。〖匡,纠正、匡正,例句“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左传》)、“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此天子之剑也。”

……(未完待续)

《说剑》原文,来自《庄子》,仅代表庄子观点,诸之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说剑》译文,一家之言校订,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周易·系辞》:“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一米阳光国学学堂谈《庄子·说剑.第三十》1.《四百三十九》⑩.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