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真的是夕陽行業了嗎?

暈暈的Honeybaby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銀行不會是夕陽產業。

最近幾年隨著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的崛起,大家使用銀行服務的頻率越來越少,以前大家去銀行取個錢都要排隊,而現在有很多人一年都不去銀行一次。在移動支付的衝擊之下,銀行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有很多小銀行出現了業績明顯下滑的情況,甚至有不少銀行都出現了裁員的行為。

以前銀行可以躺著賺錢,現在銀行要拼著賺錢,這種變化是非常明顯的。看到銀行這種變化,很多人都覺得銀行業這已經成為夕陽產業了,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學過銷售的人都知道,一個企業的發展一般會經歷幾個階段,分別是起步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其中衰退階段最明顯的特徵是,企業無法發展下去,勉強維持生產經營面或者臨著內憂外患,經營困難,員工流失嚴重,企業人心動盪,瀕臨倒閉。

如果一個企業經營的好好的,突然就進入衰退階段,有時候可能不是基於自身原因,而是行業發展遇到瓶頸的原因,也就是說行業進入了衰退階段,成為了夕陽產業。

那什麼叫夕陽產業呢?從定義上來說就是指的是產品銷售總量在持續時間內絕對下降,或增長出現有規則地減速的產業,其基本特徵是需求增長減速或停滯,產業收益率低於各產業的平均值,呈下降趨勢。

也就說一旦行業的需求出現停滯甚至衰退,那這個行業就會成為夕陽產業。那目前銀行的業績真的出現停滯或者衰退了嗎?其實並沒有。

因為從古至今至今銀行業一直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部門,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行業的支持。因為銀行業對於大家來說,不僅僅是取錢存錢這麼簡單,銀行業還有很多業務可以辦理,只是大家平時接觸不到而已,而且銀行業也是我國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不管未來社會經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銀行業都不可能出現倒閉的情況。相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第三產業在我國gdp的比例會不斷的增加,到時候大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反而會進一步增加。這一點可以從最近幾年銀行業的發展態勢看出來。

最近幾年即便在互聯網金融以及移動支付的衝擊之下,一些大型銀行的業績仍然一路飆升,利潤不斷創出新高,人均薪酬更是不斷上漲。比如下圖是一些上市銀行人均薪酬情況,有三個銀行的人均薪酬達到50萬以上,即便人均薪酬最低的郵儲銀行也達到23萬以上。

從銀行的業績增長以及人均薪酬的增長情況來看,目前銀行仍然住在快速發展階段並沒有進入衰退階段,所以銀行並不是所謂的夕陽產業。


就算銀行不是夕陽產業,但隨著科技的進步,銀行業也會迎來非常大的變革。

儘管銀行不是夕陽產業,但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以及互聯網金融的不斷髮展,傳統的銀行經營模式肯定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到時候銀行業的發展會呈現兩個截然不同的情況。那些實力雄厚,用戶龐大,而且有一定技術實力的銀行肯定會聚集越來越多的用戶,而那些實力偏弱,技術實力相對比較弱的銀行有可能會失去市場競爭力,然後慢慢被淘汰。

過去幾十年我國的銀行業發展非常迅猛,銀行數量從最初的幾家發展到目前4000多家,各大銀行的網點也不斷冒出來,目前全國各地擁有的銀行網點已經超過20萬個。而過去幾十年我國銀行業之所以得到快速發展主要得益於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居民、企業對銀行業業務的需求量。

但是過去幾十年,我國的銀行業主要集中在線下業務,而線下業務是有一定的地域隔閡的,比如在深圳的網點就不能搶到北京客戶。所以各大銀行只需要有一定的資本開設線下網點就能把業務做起來。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互聯網金融的不斷普及,未來銀行線下網點將會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很多銀行業務都可以通過線上來辦理,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目前至少可以辦理90%以上的銀行業務,只有現金支取、開戶或者一些其他特殊業務才需要到銀行網點進行辦理。

而科技金融以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會進一步重塑銀行業的競爭格局。通過互聯網金融以及科技金融的發展,銀行會變得更加高效,更加便捷,而且更加無人化,到時候銀行業的競爭將突破區域限制的格局,最終會導致金融資源集中在那些有實力的大銀行或者那些有特色的銀行上面。這就意味著未來有一些小銀行,特別是那些不思進取,沒有科技實力的小銀行有可能會被淘汰,或者是被那些大銀行收購或重組,這一點可以從過去幾年很多村鎮銀行換了東家看出苗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