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搶奪的是後周郭氏江山,為何宋朝歷代會厚待柴氏?

簡華義


首先,此問題稍微有點不嚴謹,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趙匡胤奪取了太祖郭威建立的後周江山,為何宋朝歷代會厚待柴氏?”

預知前因後果,且聽步雲同學給大家說說“三位大英雄”的人生事蹟,聽聽發生在那個山河破碎、風起雲湧的時代故事,即可瞭然。

這三位好漢便是:
  1. 郭威
  2. 柴榮
  3. 趙匡胤



下面我們就抽絲剝繭,探索歷史的奧秘。

1、郭威(後周太祖)

公元904年,郭威出生在邢州堯山(今河北邢臺),18歲時,做了澤潞節度使李繼韜的親兵。郭威身材魁梧、勇武過人,為人行俠仗義,曾打抱不平怒殺鄉霸。

公元947年,劉知遠建立後漢,是為後漢高祖,郭威因功做了統帥大軍的將相。

公元948年,後漢高祖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高祖臨死時指定郭威為顧命大臣之一,郭威多次平定藩鎮叛亂屢立戰功,幫助風雨飄搖的後漢轉危為安。

公元950年,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功臣,下密詔誅殺郭威、王峻等人,郭威被逼起兵,郭威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被殺,據說被殺的包含郭威的妻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及三個侄子,甚至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公元951年,澶州,抵禦契丹的部隊兵變,眾兵將擁郭威黃袍加身,郭威假意推遲後稱帝,國號大周,也就是後周,都稱汴京(今開封),郭威即後周的開國皇帝后周太祖,為後周第一位皇帝。



郭威建立後周後,任用賢能、改革弊政、發展經濟,很快後周就顯露出國富民強的跡象,為後任皇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郭威崇尚節儉、仁愛百姓,他說:“朕出身微寒,嚐盡人間疾苦,得幸為帝,豈敢厚自俸養以病百姓乎!”下詔禁止進奉珍寶,並打碎宮中珍玩寶器、奢華物品,說“凡為帝王,安用此!”

郭威重情厚意,深愛其妻,在其妻被殺後,不再另娶皇后。



公元954年,郭威去世,遺詔命令用紙衣瓦棺,陵墓務必從簡,儘快下葬,並囑咐養子柴榮寒食節可以不派人掃墓,在京城遙祭即可,享年51歲,葬於嵩陵。

【步雲點評】:郭威一生,可謂血性男兒、智勇雙全、重情重義、宅心仁厚、淡泊名利,極其少見的英雄皇帝。

2、柴榮(後周世宗)

公元921年,柴榮出生在邢州堯山柴家莊,和太祖郭威是老鄉,比太祖小17歲。因家道中落,柴榮少年就外出經商,走南闖北過程中,增長很多見識,騎馬射箭武藝高強。

柴榮的姑母柴氏賢惠嫁給了郭威,也是很小的時候,柴榮投奔姑母,因柴榮生性謹厚,深得姑父郭威喜愛,收為養子,後來跟著郭威進了軍隊。

後漢建立後,郭威因功做了統帥大軍的將相,柴榮也做了將軍,郭威平定叛亂時柴榮一直跟隨征戰四方。



公元950年,柴榮隨郭威在軍中,因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郭威和柴榮留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被殺。

公元951年,後周建立,柴榮以皇子的身份封太原郡侯。

公元953年,太祖加封柴榮為晉王。

公元954年,太祖駕崩,後漢隱帝事變後太祖無子,太祖遺命養子晉王柴榮在棺槨前即皇帝位。太祖臨終前除命後事從簡外,對柴榮即位後政事也一再囑咐,對養子滿懷期望。

柴榮即位,依然延用太祖國號大周,是為後周世宗,為後周第二任皇帝。



世宗即位後便立下“三十年使天下平定富足”的宏偉目標,世宗說:“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年富力強的後周世宗柴榮,雄心勃勃,遵照太祖遺願,南征北戰,西敗後蜀,三徵南唐,北伐遼朝,揭開了統一天下的序幕。

公元959年六月,世宗因病班師回京,封皇長子柴宗訓為梁王,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

公元959年六月十九日,世宗駕崩,終年三十九歲。梁王柴宗訓柩前即位,時年七歲,是為後周恭帝,為後周第三任皇帝。

世宗和太祖一樣,清吏治,選人才,勵精圖治、勤政愛民、節約簡樸,深得百姓擁戴。在太祖打下的基礎之上,短短的5年時間,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步雲點評】:借用史家一句話,柴榮是“五代第一明君”。

3、趙匡胤(宋太祖)

公元927年3月21日,趙匡胤出生在洛陽夾馬營,比後周世宗柴榮小6歲,比後周太祖小23歲。

公元948年,趙匡胤投奔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屢立戰功。

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後周,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

公元953年,柴榮封晉王出任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公元954年,柴榮即位,擢升趙匡胤執掌禁軍。

公元954年,世宗御駕親征北漢、契丹,在澤州高平的戰鬥中,後周軍危機,趙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率精兵拼殺,北漢軍潰敗,激戰中趙匡胤左臂中箭,世宗下令收兵,趙匡胤方退下來。


公元956年,趙匡胤隨世宗征伐淮南,屢立大功。

公元957年,趙匡胤隨世宗征伐南唐,屢立大功,南唐中主李璟畏懼趙匡胤的威名,送三千兩白金,趙匡胤把白金全部送到內府,南唐的離間計失敗。



公元958年,趙匡胤隨世宗北伐,途中得到一塊木板上寫“點檢作天子”。

公元959年,世宗回京後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六月十九日,世宗駕崩,7歲的柴宗訓即位。

公元960年,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軍隊裡議論紛紛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隨後發生兵變,眾兵將擁趙匡胤黃袍加身。



軍隊回到京城開封控制局勢,百官無可奈何,宣佈柴宗訓退位,禪位給趙匡胤。趙匡胤登基做皇帝,改國號“宋”,定都開封,是為宋太祖。

趙匡胤輕易奪取後周政權,改封柴宗訓為鄭王,趙匡胤下旨優待,賜柴家“丹書鐵券”也就是免死金牌,保證柴氏子孫永享富貴,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公元973年,柴宗訓去世,年僅20歲,宋太祖趙匡胤聞之震慟,素服發哀,輟朝十日。

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的過程中,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百姓、城池、經濟沒有因為改朝換代受到摧殘,並且在後周太祖郭威和後周世宗柴榮共同打下的基礎之上,宋太祖趙匡胤延續後周的策略一統天下,結束了晚唐以來兵禍連年、饑饉遍地的亂世。

宋太祖改革政治、中央集權、文武制衡、改進科舉,治理水患、重視農業、減輕賦稅,文化上奉行“文以靖國”的理念,迎來了文化燦爛的趙宋之世。

【步雲點評】:歷經三代英雄君王,華夏恢復統一,是這三位好漢共同的貢獻和成就。

總結:因為“大英雄郭威”親生兒子被殺,把皇位傳給了“大英雄柴榮”,另外一位“大英雄趙匡胤”從後周幼兒皇帝手中平穩獲得政權,三位大英雄有著共同的願望,一起戰鬥過,終於在最後一位大英雄趙匡胤手中結束戰亂恢復天下太平,他們之間沒有血海深仇,反而有深厚的戰友情節,所以,宋太祖趙匡胤要求後代子孫要善待後周皇室後裔,郭氏無後,所以就是柴氏了。

最後:電視連續劇《大宋傳奇之趙匡胤》開始時講的就是這一段故事,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看看,不過電視劇是有改編的,和真實歷史有區別。




  • 歷史已經遠去,我們可以通過千絲萬縷嘗試窺探那悠久的歲月,何為真相,何為假相,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奇莫步雲”。
  • 步雲同學會繼續把所學所知所想與同學們分享。

奇莫步雲


宋朝善待柴氏,其實恰恰就證明了宋朝沒有善待過柴氏。因為此“柴氏”非彼“柴氏”,從法統上來論,被宋朝假惺惺善待的“柴氏”與真正應該被善待的“柴氏”,其實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公元 950年,後漢隱帝劉承祐為了集權,下密詔誅殺郭威、王峻等託孤大臣。郭威因為不在京城,劉承祐便派出兩路人馬,一路將郭威留在京城作人質的妻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及三個侄子,甚至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全部都殺掉;另一路則前往鄴城捉拿郭威。

無奈之下,郭威只得發動兵變,率其部眾向南攻破開封,報仇雪恨,推翻了後漢。次年郭威登基繼位,便建立了後周政權。

當時郭威47歲,從生理角度來說,他還可以廣納後宮,再生幾個兒子。但是郭威並沒有這麼考慮,因為他明白一個道理:中原自中唐藩鎮割據以後起近兩百年,殺伐不斷!不知兵,不立恩信的孺子,單靠血緣是根本無法保住地位的。

因此,當郭威繼位後,他完全沒有考慮再給自己生一個兒子,讓親兒子繼承皇位。而一開始就打定主意,找一個青年才俊來繼承自己的皇位。但代價就是,這個人必須要過繼到郭氏家族,給自己當養子,並與自己的本家斷絕承嗣關係。

那麼,誰是郭威中意的人選呢?在當時,郭威選定了三個人:

第一個是他的女婿張永德;

第二個是他的外甥李重進;

第三個是他的內侄子柴榮;

從血緣來看,李重進是郭威妹妹的兒子,身上有一半郭家的血緣,他的血緣最親;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他與郭威的關係最近,他的孩子是郭威的直系子孫;最差的就是柴榮了,他只是郭威妻子柴皇后的侄子,其實與郭威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



但是,郭威選擇了柴榮。一方面,這是郭威對柴皇后當年在他貧賤時,不離不棄,始終陪伴在他身邊的報恩;另一方面,柴榮的綜合素質很高,比另外兩位都要強。因此,郭威從傳承政權的角度,選擇了柴榮。

柴榮被選定為繼承人後,依據法統,他過繼在了郭家。從此之後,他就改名郭榮,並與自己的本家柴氏,不再有任何瓜葛。

因而在後週一朝,郭榮的本家柴氏,並不能享受皇族待遇。

注意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柴氏並不是後周的皇族,郭榮本家並沒有後周的皇位繼承權。柴氏一族對趙匡胤並沒有任何的威脅。

柴氏並不是後周的皇族,郭榮本家並沒有後周的皇位繼承權。柴氏一族對趙匡胤並沒有任何的威脅。

柴氏並不是後周的皇族,郭榮本家並沒有後周的皇位繼承權。柴氏一族對趙匡胤並沒有任何的威脅。



公元 959年,周世宗郭榮駕崩。去世前,他留下了四個兒子:

分別是七歲的周恭帝郭宗訓,以及年紀比他還要小一點的三個弟弟,曹王郭熙讓、紀王郭熙謹、蘄王郭熙誨。

趙匡胤篡位後,這四個孩子的下場如下:

郭宗訓受封為鄭王。但是,郭宗訓的鄭王爵位並不是世襲爵位。他死了之後,鄭王爵位就取消了。他的後人並不能承襲鄭王爵。郭宗訓有一個兒子承襲了爵位,但是被降了一等,繼承是公爵。他兒子死後,鄭公爵位被廢黜,無人再繼承。

曹王郭熙讓在宋朝建立後便失蹤,沒有任何關於他的記載。他的結局,要麼是死了,要麼是流落到民間,隱姓埋名了。

紀王郭熙謹和蘄王郭熙誨在陳橋兵變中不知所蹤。根據宋人的傳說,宋太祖回朝後,原本想要殺掉他們,但被大將潘美勸阻。隨後潘美和盧琰分別收留了這兩個小孩,替他們改名為潘惟吉和盧璇。

至此,郭榮的四個孩子,老大郭宗訓死的莫名其妙、老二郭熙讓不知所蹤、老三郭熙謹和老四郭熙誨分別被過繼給了別人,當了別人的養子。郭氏一族也因此而絕嗣了。



趙匡胤死後,郭榮的直系子孫在官方史書上便沒有任何的記載了。隨後的宋太宗、宋真宗兩朝,也沒有相關記載。一直到大宋立國九十九年後,也就是傳到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時,史書上才又有了記載。

當時,宋仁宗想起來被遺忘了將近一百年的郭氏子孫。便下令尋找周世宗郭榮四個孩子的直系後裔。結果找不到。

然後,宋仁宗便下令找來柴氏族譜,從郭榮本家的柴氏子孫中挑選,並在柴氏的旁支諸房中找到了一個輩分最長的人,這個人的名字叫柴詠。

之後宋仁宗召見柴詠,封他為“崇義公”,給予其一定的待遇。讓他的後人承擔奉祀後周皇族之職。這便是所謂的宋朝“善待”柴氏子孫的真相。

對於宋朝皇帝的這種行為,我只能用八個字來形容——鳩佔鵲巢,殺人誅心。

首先,前面重點強調過了,柴氏沒有皇位繼承權,柴氏跟後周政權一點關係都沒有。趙匡胤沒有殺柴氏,並不是他心慈手軟,而是因為柴氏對他沒有威脅。柴氏就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而已。

第二,柴榮過繼給了郭威,他叫郭榮。後周真正有繼位權的人,必須要姓郭。但宋朝皇帝卻讓柴氏承擔奉祀後周皇族之職,強迫郭榮一脈改姓回柴,這是什麼道理?

第三,真正有繼承權的人讓趙宋殺沒了。建國九十九年後,趙宋又假惺惺的在與後周沒有任何關係的柴氏一族中找繼承人。並且還到處宣傳自己“善待柴氏”。簡直就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真的應該善待的“柴氏”被殺了,然後再找一個壓根跟後周帝系沒半毛錢關係的人,假模假樣的“善待”他,這叫啥?

這叫既要當XX,還要給自己立貞節牌坊。兩頭好處都要拿。鳩佔鵲巢,殺人誅心,也不過如此了。


並且,即便是獲封“崇義公”的柴氏子孫,也遠遠沒有民間傳言的那樣,有類似於“免死金牌”或者“丹書鐵券”之類的護身符。

因為宋仁宗從柴氏選繼承人,封為公爵,並不是他覺得趙家虧欠柴氏,主動想給柴氏一些補償。他只是想立柴氏為榜樣,粉飾太平罷了。而大部分沒有受封的柴氏,依然還是老百姓,享受不了任何特權。

所以說,別說郭氏了,即便是柴氏,也一樣在北宋沒有享受到任何“善待”。絕大多數的柴氏子孫都只是老百姓。而經過史家文人之手的粉飾後,卻搞得好像郭榮的子孫和所有的柴氏子孫都被善待一樣。

論洗白,趙匡胤絕對能算一號人物。


Mer86


題主問這個問題,就要清楚後周皇帝的繼承關係。後周主要有三個皇帝。

①後周太祖——郭威

②後周世宗——郭榮(柴榮,郭威養子)

③後周恭帝——郭宗訓(柴宗訓)

為何史書都記載為柴榮,柴宗訓呢,因為趙匡胤是黃袍加身奪的後周天下,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性,就勒令郭榮後代全部改回柴姓,並在史書中稱周世宗為柴榮,而不是郭榮,以顯示自己奪得是郭家天下,而不是你柴家天下。

柴榮的姑母柴氏,本後唐莊宗之嬪御,莊宗駕崩後,後唐明宗遣其歸家,行至河上遇大風雨,在旅店停留數日,偶遇郭威,看他體貌非凡,一見傾心。而郭威亦聞柴氏賢惠,父母知志不可奪,於是二人在旅店中成婚。成婚後柴氏無子,便收養其兄柴守禮的第三子柴榮作為兒子,並改名為郭榮。

郭威,早年出仕後漢,拜鄴都留守、樞密使。後漢隱帝劉承祐自繼位後,對郭威等有功大將十分疑忌。乾祐三年(950年)派人前往鄴都處死郭威。郭威見事情緊急,以“清君側”名義起兵討伐,。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就把郭威在京的家屬全部殺死,這裡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新五代史》:“嬰孺無免者。”)。

後漢軍在七里坡之戰大敗,隱帝劉承祐在出逃途中為郭允明所殺。郭威帶兵入京,覲見李太后(李三娘),讓太后臨朝聽政,並且假意擁立劉氏宗室、武寧節度劉贇為帝。隨後,突報契丹南下,率軍北上抵禦。途徑澶州時,士兵發動兵變,黃袍加身。郭威返回汴梁,逼迫太后授為“監國”,奪得國政。廣順元年 (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史稱後周。

由於兒子都被殺,郭榮便以皇子身份輔助郭威處理政務。郭威在位三年去世,柴榮登基為帝。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經濟開始復甦。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

可惜,顯德六年,商議攻取幽州時候病倒。不久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葬於慶陵。周世宗心懷統一大志,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一代雄才英年早逝,真是天妒英才。

郭榮死後,郭宗訓即位,年僅七歲,由符太后垂簾聽政。郭宗訓在位期間,特別重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黃袍加身(史稱陳橋兵變),郭宗訓被迫禪位給趙匡胤,後周滅亡。

趙匡胤登基後,降封郭宗訓為鄭王,遷往房州。趙匡胤勒令郭榮後代全部改回柴姓,並頒佈聖旨優待帝母子,賜柴氏“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保證柴氏子孫永享富貴,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所以,雖然趙匡胤奪的是後周郭氏天下,但善待的是柴氏,因為他奪的就是人家老柴家的天下。


有初有終


相信熟悉宋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宋朝的統治者一直對柴家的子孫頗為優待,大家都熟知的柴進就是大周世祖的子孫,後來趙匡胤還賜給他一道丹書鐵券。

仁宗在位的時候,還在很大程度上錄用柴氏的子孫做官,還把他們當中最年長的人尊為公爵,將他們視為大周的後人。但事實上,熟悉宋之前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後周的太祖原本是一個姓郭的人。這個人叫做郭威,他剛開始只是一個小小的軍官,什麼都沒有。當時柴家姑娘看中了此人,認為他以後肯定能成大器,所以不顧父母家人的反對,執意要嫁給此人,之後就陪伴著她的夫君一起奮鬥拼搏,兩個人的感情非常好。

可是這種好日子沒有維持多久,就在郭威登上皇位的前不久,身邊的人就把他的妻子和他們的兒子全部殺死了。後來他成為了皇帝,在無奈之下就追封柴家姑娘為自己唯一的皇后,從此之後後宮裡面的後位一直空著,這一方面是出於他對妻子的懷念,另一方面是由於柴榮此人確實非常優秀。

柴榮是他妻子的侄子,由於自己的兒子被殺害了,眼看著江山沒有繼承的人,於是就把柴榮過繼了來,並將他改姓為郭,最後將皇位傳給了此人。

雖然郭榮的的確確是柴氏的後人,但是由於他早已經過繼到了郭家,並且奉祀的也是郭家的宗祠,這才能順利繼承郭家的皇位。並且之後郭榮一直稱呼自己的生父為舅舅,這也說明他始終承認自己是郭家的人。此人還活著的時候,就從來沒有過要改回柴姓的想法,所以他的後世自然也都姓郭。

可是為什麼後來的宋朝始終承認的卻是柴家呢?其實在他們真正做出這一決定之前,宋朝的大臣們也進行過非常深入地討論。當時仁宗要讓柴氏的子孫到朝堂上做官,這時候有人就提出意見說:“後周的江山原本就是郭家的,而世宗是皇后的侄子,是正常過繼給郭家的,曾經也舉行了過繼儀式。如果現在要貢奉後周,那也該封郭家的子孫,而不是柴家的。”

但是也有大臣說:“現在的天下就是從世宗的手裡接過來的,而世宗就是柴家的後代。”仁宗說:“既然已經過繼給了郭威,那就是郭家的子孫。”這時候那位大臣又說:“本來給不同姓的人當兒子就不合規矩,柴榮雖然繼承的是郭氏的江山,但是又怎能因為這樣就改變自己的姓氏呢?”所以最後討論來討論去,宋朝還是決定將這些優待都給柴家,其實這樣的做法也是有一定的政治想法的。

如果說世宗姓柴的話,他繼承的是郭家的江山,那麼也就是不同姓之間傳天下。既然柴氏可以繼承郭氏的江山,那麼趙氏繼承柴氏的江山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所以宋朝不僅將這些優待都給了柴家,還在很多史料中都強行將郭榮改回了柴姓,以便可以更好地證明趙氏取得皇位的合法性。


自戀村村長


郭威因為無後,傳位內侄乾兒子為世宗,經歷郭威世宗兩代明君治理,後周逐漸強大,影響力漸增,然而兩代明主都壽命不長,傳到三世幼主,如果不是趙匡胤接手,則後周三世已矣,三位英雄的努力終成泡影,從歷史的角度而言,趙匡胤接手,實現強大統一的宋的統治,而關鍵的兩次權利異性過度都能夠平穩過渡,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有堯舜傳世的大氣。趙匡胤和平過渡政權以後,繼續了後周兩世的勵精圖治,又能夠禮待柴榮後人,不做趕盡殺絕的小人之事,真大丈夫也,可謂一代豪傑明主,難怪成宋之偉業!


阿竹107584892


陳橋兵變奪取的是後周柴氏的江山,郭氏只有後周太祖姓郭,但是他的兒子們都死光了,所以只能讓義子柴榮登基繼承後周,而趙匡胤兵變奪取的是柴榮的兒子周恭帝柴宗訓的天下。

趙匡胤之所以厚待柴氏,一來是為了拉攏人心,二來也是有愧與柴氏。

趙匡胤是武將,政治屬性雖然也很高,但是他能奪取天下,依靠的不僅僅是他的佈局,還有他的品性。他在後周被柴榮重用,兒皇帝柴宗訓依舊重用,人之常情,趙自然也是有感恩的。當然,最重要的是拉攏人心,看似趙匡胤在善待柴氏,但是柴宗訓20歲就死了這一點就可以猜出,死的不自然。

總之,歷史是滑稽的,柴氏被宋朝善待,但是也僅此而已,有誰聽過柴氏有什麼高官貴族嗎?


裝就不用修


趙匡胤本是後周臣子,後周柴榮對趙十分好,且託孤於他,他通過兵變竊取後周江山,自己也感覺於心不忍,有愧於後周,所以在宗廟立下三條誓言,其中一條就是所有宋代皇帝厚待後周子孫,還有就是不能殺士大夫,第三所有後代皇帝如有違背誓言天打雷劈


綿綿苦雨hsy


宋太祖趙匡胤是周世宗柴榮手下大將,柴榮對趙匡胤很好、如兄弟,柴榮病逝前讓趙匡胤輔國,顯德七年,有傳聞契丹南下,朝廷不辨真假,讓趙匡胤帶兵抵禦。趙匡胤帶兵到陳橋時被部下黃袍加身,史稱“陳橋兵變”。太祖表示我也不想啊!我很無奈呀!“陳橋兵變”在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不見血的政權變更。

所以厚侍柴氏有兩點原因:內疚,搶了自己兄弟的江山雖然不是自己主動。政治須要,要給交權的大將們看看:我連前朝遺孤都厚侍,何況你們,把心放到肚子裡。



雲淼100666656


1、心懷內疚

2、趙匡胤為了報恩,所以宋朝歷代皇帝都要報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