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家訓》:牢記這兩點,孩子就會有出息,家長必看


《曾國藩家訓》:牢記這兩點,孩子就會有出息,家長必看


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在為人處世方面和為官之道方面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後世尊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

而《曾國藩家訓》就是曾國藩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它的核心就是育子之道和勤儉之道。我們通過其中的兩封家書便可探知這本家書的精髓。

《曾國藩家訓》:牢記這兩點,孩子就會有出息,家長必看


01 曾國藩在一封家書中寫道:“吾夫婦居心行事,各房及子孫皆依以為榜樣,不可不勞苦,不可不謹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呱呱墜地的時候就如同是一張白紙,他們開始認識世界,而對周圍所有的認知幾乎都是由父母的教育和指引開始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和人生道路將起著最大的影響。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一起相處時間最長的人,父母長時間的薰陶和耳濡目染,對孩子以後的發展都會形成很久遠的影響。

所以,教育孩子是父母的第一要務。而教育孩子的前提卻是先要提高自己。

正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樣,好的家教與門風,包括父母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事風格、行為舉止及語言溝通方式,包括父母努力好學,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好品質,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傳給孩子,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會讓他們受益終生。只有給孩子營造這樣良好的成長環境,孩子未來才能有所作為。

同時,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告訴我們,家庭雖是工作、勞動後放松休息的居所,雖然具有一定的私密化,又無人監督,但是隻要有孩子在,只要有家人在,就萬不可恣意行事,毫無節操和規矩,做事說話也應勤懇、嚴謹,給小輩以典範。

  有些父母見識淺薄,自身缺乏道德修養,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並沒有注意到自身的問題,導致孩子深受其害,也會變得缺乏教養。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因為身上存在的問題就會影響到他順利的成長和發展。


《曾國藩家訓》:牢記這兩點,孩子就會有出息,家長必看


中國人一直遵從“養不教,父之過”的古訓,人們把孩子沒有教育好的責任,很大一部分歸結到父母身上,這其中一定有父母值得反思的東西。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修養素質很高,表現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與人為善,坦誠相待。做事勤奮踏實,為人誠實善良。孩子看在眼裡,孩子會通過耳濡目染的模仿和學習,畢竟父母就是他們的榜樣,這樣就會學到父母優良的道德品質和素質修養。

當今,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年輕人身上都有一些共通的現象,比如懶惰,比如髒亂,比如無序,比如沒有站相沒有坐相,比如怕吃苦,比如沒有耐性,比如沒有禮貌。這些問題,就是成長環境對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父母在他們成長的最關鍵時期,沒有給到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的一生都將磕磕絆絆,很難發展順暢。

這就進一步驗證了“父母就是一面鏡子”這句話,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潛移默化的反映。而幾百年前的“完人”曾國藩對此就已看得十分清晰。他再三告誡自己的家人,父母在家裡的一言一行絕不可以隨意輕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你教他們什麼,他們就學什麼。父母應先正己才去正人,否則會讓孩子一生吃盡苦頭。


《曾國藩家訓》:牢記這兩點,孩子就會有出息,家長必看


02 曾國藩在另一段家書寫道:“餘近做書箱,大小如何廉昉八箱之式。前後用橫板三塊,四方上下,皆有方木為柱為框,出門則以繩絡之而可挑,在家則以架乘之而可累兩箱、三箱、四箱不等,開前倉板則可做櫃,在開後倉則可過風。讀書乃寒士本業,切不可有官家風味。”

這裡我們看到,曾國藩作為極愛讀書之人,對書籍又極其珍愛,都以書箱來儲存。做的書箱都與眾不同。不僅結實耐用,而且一箱多用,用料及花費都極省檢。他告訴家人,即便是做一個書箱,都該是實用的,不可花哨,不可鋪張,不可有“官氣”。本來讀書的人就多為寒門子弟,保持勤儉的作風是讀書人必需的品質。

勤儉節約始終是這本家書的核心。他告誡世人,不論貧富,勤儉都是人生最大的美德,都是人生最重要的財富。

曾國藩著名的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就是他一生修身立命的思想和行為準則。

一生酷愛讀書的曾國藩為自己所做書箱都會以節儉和實用為前提,可謂事無鉅細,人人事事沒有不在他心裡的。


《曾國藩家訓》:牢記這兩點,孩子就會有出息,家長必看


他教育子女,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雖然曾家家境比較優越,但是曾國藩卻窮養子女,意在培養他們的獨立性,不靠家庭靠自己,這樣將來才能頂天立地。

他要求長子每天早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要起床灑掃庭院,然後回房練字一千,其中第一個字就是“儉”。

吃飯的時候,把兒子挑出來放在桌子上的帶殼穀物,撿起來剝開吃掉。

身教的影響力優於言傳,一個簡單的動作,甚至一語不發,便讓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曾國藩有寫家書的習慣,而這也是他“勤”的具體表現。據說曾國藩僅在1861年領軍駐外的那一年,就寫了不下253封家書,通過寫家書不斷訓導教育家人子女。雖然不在孩子身邊,但心思卻無日不在密切關心和影響著孩子,這樣的父親的用心和有心,真是平凡人難以企及。

教子之道,勤儉之風,曾國藩將他一生所悟出的真知灼見手把手傳給了我們。學習、領悟、踐行、傳承,便成為我們後世人、做父母的義務和責任。只有這樣,才不枉費曾國藩,這位“千古完人”對後人的殷殷期許。

   

《曾國藩家訓》:牢記這兩點,孩子就會有出息,家長必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