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讀《小窗幽記》01:如果真有清涼散,你確定要服嗎?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

今世之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無一人不醉。

趨名者醉於朝,趨利者醉於野,豪者醉於聲色車馬。

而天下竟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

安得一服清涼散,人人解酲。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嘗試用通俗的語言,來翻譯一遍,我還用作者的語氣——

有人說,喝了中山人狄希釀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不過 ,我覺得這並沒什麼值得驚奇的。因為現在世上的人,可不止一醉千日。他們混混沌沌的,沒有一天是不醉的,而且沒有一個人是不醉的。

你看,那些痴迷名的人,醉在朝廷的官位裡;那些痴迷利的人,醉在商場的財富里;那些痴迷奢華的人,醉在別墅、豪車和紙醉金迷的生活方式裡。

所以,這天下,竟然是昏迷不醒的天下呀。

如果能有一種類似於清涼散的藥,讓每個人都醒過來就好了。


心理師讀《小窗幽記》01:如果真有清涼散,你確定要服嗎?


對於這段話,我的收穫有兩個點: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主題。


或者說,是自己的存在意義。無論是作者說的名,利,還是豪。這些大家認為比較俗的;還是其他的一些,為了精神層面的滿足,或者所謂的信仰等等。當然,按照心理學領域的說法,人們的追求還可以被分為物質的,精神的,還有關係的。物質的,好理解,就是我們住什麼樣的房子,吃什麼樣的事物,開什麼樣的車,背什麼樣的包,等等。精神層面的也好理解,比如我們追求哪個領域的知識,追求在某個方向研究到什麼深度,或者簡單地看多少書,聽多少課等等。關係層面的,就是我們追求被人愛,被人關注,被人認可。這個方面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但又是廣泛存在的。我們能發現身邊有些人,經常在朋友圈發一些信息,強調自己的付出,強調人應該感恩等等。這類人活著的重要意義就是存在於關係裡。

如果我們從人們的追求對社會的影響來看。又可以把人生的主題分為利己的,和利他的。我們的文化傳統會把那些為自己的,看作是庸俗的,低級的。把那些有利於他人的,看作高尚的,昇華的,比如默默無聞的科學家,鞠躬盡瘁的官員,不計回報的勞模,出生入死的消防員……他們的收穫往往比收穫的現實利益少很多。但其實,造福他人正是這類人的需要。

如果從存在主義的角度看,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這些努力的人生本質都是無意義的,如果有意義,那是有些人賦予的,並不代表這種人生的本質。不論這些意義是否有高下之分,是不是有高級和低級之分。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個主題主宰了當事人的生活方式。


2、人們一生的追逐有可能是盲目的。


作者說,人們都昏昏逐逐,大概意思是盲目地,稀裡糊塗地去不停地追逐。也就是說,人們只是以為那些東西是有意義的,所以才去追逐。但實際上,那些東西是不是真的值得——作者認為,是不值得的。作者會認為,名利也好,奢華的享受也好,最終都是浮雲,當你費力追到之後,未必是你想的那個好的結果。我個人覺得,這個結果是不是一定讓人失望不好講,但的確是充滿了不確定性。因為,我們的人生動力,往往和我們的幼年生活經歷有關。比如,我們小時候在某方面的匱乏,可能會導致我們對某種事物的追逐。但最終,我們會發現,我們年幼時的匱乏其實早已經得到了滿足。但是,我們仍然停不下追逐。你看,電視劇裡那些貪官, 存了一屋子錢,其實他根本花不著,但還是要貪,為什麼?因為他們醉在那種永不停止的獲得中。還有那些已經很優秀的人,他們仍然對自己不滿意, 覺得還不夠好。這是因為他們醉在一種讓某個重要的人滿意的過程中。


以上兩點可以給我們的人生很大的啟發。會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人生,被什麼樣的主題給主宰了?也會讓我們審視,我們的追求,是恰當的,讓我們的人生舒適的,還是說,已經走樣了,已經變形了,成了我們痛苦的枷鎖。

不過,對於作者的最後的建議,我還是有些不確定。作者說,安得一服清涼散,人人皆醒。

我在想,按照作者的想法,人人皆醒的結果,無非就是人人都有一種心態,就是李誕說的那句:“人間不值得。”

如果人人都很清醒,但代價是都很喪,那麼,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如果真的有清涼散,你確定要服下嗎?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今天我們的讀書就到這裡。最後,我們再來一起品一品這段文字。

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

今世之昏昏逐逐,無一日不醉,無一人不醉。

趨名者醉於朝,趨利者醉於野,豪者醉於聲色車馬。

而天下竟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

安得一服清涼散,人人解酲。


好。我是心理師老時,陪你聊書。歡迎關注,有你的支持,我會更有力量繼續創作。

下節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