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十年暢銷十年重磅書《盛世狼煙》(修訂版)出版發行

自古不能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能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研究軍事理論的思路也一樣:有全局的觀點,才能看清局部;以歷史的眼光,才能眺望未來,以政治的角度,才能透析軍事。

本書為作者多年來觀察世界軍事的重大事件、軍事發展及軍事變革後精心寫作的軍事、政論文集,在國家大戰略、軍事戰略乃至戰術細節方面都有卓越見解。全書文風清新,觀點鮮明,對中國的軍事國防戰略建設有著很強的參考價值。

出版十年畅销十年重磅书《盛世狼烟》(修订版)出版发行

《盛世狼煙》(修訂版)

戴旭 著

I S B N:978-7-5011-8730-0-1

新華出版社 2020年1月

作者簡介:戴旭,國防大學教授,原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著名軍事專家。專注於戰略思想培養及實戰性戰略對策及應用研究。專來為國際戰略和軍事戰略。首次提出美國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和對華圍堵戰略;提出第七代網絡化混合戰爭理念。著有《C形包圍》《戴旭與美軍中國通的戰略對話》等。是中央電視臺特邀嘉賓,北京高校思想教育的中央指定專家。

精彩書摘:

新軍事變革正催生新型軍隊

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未來的戰爭》中說,人們生產的方式,就是軍隊作戰的方式。在技術內因的強勁推動下,人類不斷髮生著生產方式的變革,因此推動社會形態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再向信息時代邁進。與之相伴的世界性軍事形態,也同步體現為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再到機械化、信息化。而每一次軍事變革的開始和完成,都是以一次或幾次新型軍隊對舊式軍隊的大屠殺為“開幕”或“閉幕”的:鴉片戰爭、二戰的亞洲戰場,海灣戰爭等標誌性的戰爭無不如此。我們可以以平靜的語調回顧已成陳跡的從大刀到大炮的軍事發展史,但我們不能不為每一次重大軍事變革對當時世界疾風驟雨般的“鞭撻”而驚心動魄。

一、新軍事變革是事關國家發展和命運的生死“豪賭”

世界新軍事變革,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和平時期的“世界大戰”。在19世紀中領先世界的軍事大國,幾乎主導了整個20世紀的國際事務,目前仍然走在世界新軍事變革前列。根據歷史經驗,21世紀的世界政治軍事“故事”,仍將要由這些國家“主演”。

隱藏在人類發展史中一個血跡斑斑的事實是:每一次重大軍事變革,都會湧現出幾個捷足先登者,最早也是最典型的是古代的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這兩大世界帝國都是由西方國家建立起來的。其崛起之初,都是在鞏固了國內統治和壯大自身實力後,傾力進行新軍事變革,以打造一支武器精良、戰術先進的進攻性軍隊。然後,憑藉這支軍隊南征北戰,縱橫天下。似乎是基因和傳統的關係,近代英國、荷蘭又稱雄世界大洋。拿破崙時代的法國和希特勒時代的德國;彼得時代向荷蘭學習的俄羅斯和明治時代向歐洲學習的日本,也憑藉軍事改革的成功相繼登上世界舞臺,“威風”一時。至於說眼下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更是以往各國經驗的集大成者。這些西方和“類西方國家”,趁著技術革命對時代的衝擊,在社會變革的同時積極展開新軍事變革,乘機打造一支完全新型的軍隊,從而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取得巨大的優勢地位。它們最值得借鑑的一個地方是,不僅僅是從安全、防衛的狹隘角度看軍事,而是從國家、民族的強盛和長遠發展,思謀軍事與國家利益和未來定位的問題,就超越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哲學思維屏障。

戰爭史一再證明,戰爭的勝負雖然直接表現於戰場上,但卻決定於平時軍事發展的競爭中。在以新軍事變革為核心的角逐中,落在後面的國家和軍隊,實際上就是未來戰爭的被淘汰者。世界格局因為那些強者的出現而永遠地改變,一些後進的國家和民族則同時成為它們的犧牲品。這樣的情形比比皆是,最新的例子是薩達姆脖子上的絞索。盛行於西方政治中的叢林法則,體現的主要領域就是軍事。國家富裕不等於國家強大。史前的希臘城邦斯巴達不僅遠比雅典經濟落後,文明程度更相差甚遠,但是斯巴達的軍事大大強於文學、哲學輝煌的雅典,結果,雅典“明燈”在斯巴達“石頭”上被撞得粉碎。清朝也比日本有錢,照樣被日本打敗。當年中國因為錯過社會變革的良機,連帶地也被長久擠出世界政治和軍事舞臺。李鴻章嘆息說“洋人論勢不論理”,什麼“勢”?就是軍事的“勢”。強大就是公理,實力就是尊嚴。抗美援朝停戰協定雖然簽署在紙面上,但實質還是“大炮和機關槍辯論”的結果。新中國強盛的軍事面貌,讓飽受列強欺凌了100多年的整個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神采奕奕。今天中國如何把握世界新軍事變革提供的巨大歷史機遇,適時打造新型軍隊,對於鞏固改革開放的已有成果和推動中國和平發展向縱深推進,格外重要。

二、當今世界新軍事變革已進入最後的、關鍵性的質變階段

當前世界正在進行的新軍事變革,是20世紀80年代末冷戰結束後,以海灣戰爭為標誌正式展開的。在這場被稱為“第2.5次世界大戰”的戰爭中,精確制導武器的大量應用和強大威力;以空中襲擊為主要方式,以斬殺政府首腦為核心、打擊經濟設施為重點、以低傷亡高效益為理念的新型戰役模式,讓整個世界為之震撼。此戰後,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群的發展為動力,以非接觸、非對稱、非線性為特徵的新戰爭觀念轉變為牽引,以美國軍隊扁平網絡式結構為參照的軍事體系調整為中心,涉及戰爭形態、軍事戰略思想、作戰理論、指揮體制、部隊結構、軍備發展、國防工業等全面性的新軍事變革,如潮洶湧風靡世界。

美軍空中炮艇在施放干擾彈近年來的一系列局部戰爭,正在逐步地、零星地展現出這種以信息化為核心的新型戰爭的特點,如沒有前方與後方的界線,以往用以阻擋傳統軍兵種的高山、大海等戰略屏障,對於空中力量已徹底失效。由於遠程、精確打擊的戰略效果,可以直接震懾對方的戰爭意志,大規模的地面決戰和血腥殺戮成為不必要。心理戰貫穿戰爭全過程,癱瘓而不是擊殺,不戰而屈人之兵或小戰而屈人之兵的古老理想,開始有條件成為戰爭決策的首選和上選。軍事行動外交化,外交手段軍事化,二者界限模糊的同時,戰略和戰役甚至戰術概念的區分也開始變得不清晰。這也導致傳統戰爭勝負觀、倫理觀和效益觀的變化。戰爭在呈現出某種“文明化”的外觀傾向時,也越來越像一樁充分計算成本和收益的“流血的生意”了。

從海灣戰爭到現在,將近20年的時間過去。在各國軍事研究成果和新的局部戰爭實踐的交替推動下,在經歷了觀念轉變、裝備和戰略更新的必備階段之後,世界新軍事變革正進入軍制體系調整階段,瞄準未來新形態戰爭演變的特點,將軍隊建設向著小型化、智能化、多能化和三軍一體化目標前進。在常規軍兵種自身形態發生變化的同時,以太空為戰場的“天軍”和以電磁空間為戰場的“網軍”等,已經在某些國家誕生。這些代表未來軍隊發展方向的新型軍事力量,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超過或取代傳統軍兵種。

軍制體系調整是此次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和最後的關鍵階段。我們可以用一條蟲的蛻變理解一支新型軍隊改造和誕生的過程。如果說此前兩個階段只是完成了從幼蟲到成蟲的發育,是量變的累積;第三階段則是從蛹到蝴蝶的質變。度過這個階段,軍隊才算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三、各大國都在更新軍事理論和學說,全力打造新型軍隊

美國是眼下這場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起者和帶動者,也是領先者。蘇聯解體,鼓舞了美國建立全球帝國的野心,這一野心又帶動了美國軍事領域的飛躍。由於美國軍工綜合體的內在運行機制,軍事領域的發展,又像火車頭帶動車皮一樣拉動美國技術和經濟實力的強勁增長。連續的全球性戰爭,為美國的軍事不斷注入新的動力,美國戰爭型的國家機器正反饋式地加速運轉。就在這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一支21世紀的超級大軍,即將打造完畢。歷史證明,世界就將在不遠的將來被捲入新的戰爭颶風中。

海灣戰爭之前,美國就在大幅度更新傳統軍種,陸軍模塊化,空軍隱形化,海軍兩棲化。之後更通過一系列局部戰爭,實驗新型戰爭理論和兵器。美軍就這樣像袋鼠一樣,始終跳躍在世界的前頭。雖然從政治角度觀察,美國正陷入本·拉丹全球游擊戰的困境,但從軍事視角看,反恐旗號正掩蓋著美國新一輪的質變性躍進。幾天前美國高調宣佈巨型鑽地彈頭的實驗成功。聯繫到之前已進入實戰部署的全球導彈防禦系統,和美國準備為洲際導彈改裝常規彈頭的計劃,以及可以“一小時打遍全球”的空天轟炸機等眾多輔助性的手段;一個石破天驚的事實已呈現在世界面前:美國全球快速常規打擊體系已構建完畢!順便說一下,美國的這種“全球快速打擊體系”是核常兩用型的。一般情況下以常規彈藥打擊,如遇強大對手,或對方有用核意圖,則立即轉換為核攻擊模式。很顯然,這一體系的成型和美國以往的局部戰爭模式有天淵之別,不僅將徹底改變美國軍隊現行的理論和編制,也將完全顛覆世界關於現代戰爭的基本設想。

美國近20年橫掃的國家和地區,基本上都是採用的蘇式建軍模式。這讓俄羅斯大為震驚。在全面更新了軍事學說後,俄羅斯也徹底拋棄了蘇式軍事體系。2006年初,俄軍總參謀部提出要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大陸軍架構、大軍區體制的軍事建制和建軍原則,構築宇宙—地(海)的大立體攻防。

美、俄都計劃在2015—2020年將新型軍隊打造完畢,從而再次領先世界。德國正在實驗取消陸海空三軍體制,其他歐洲國家的軍隊也在悄悄地快速革新中,以跟上“第一梯隊”。

亞洲歷史上曾因為軍事變革步伐最慢而吃盡苦頭,今天各新興強國都在加速追趕世界軍事潮流。日本要成立太空戰略司令部,印度則自建航空母艦;韓國要組戰略空軍,越南則重點發展現代海軍,連新加坡也喊出要當“亞洲以色列”的口號。無論國體大小,個個都是進攻型的態勢。和歐洲沒有地區戰爭動機的正常軍事升級換代不同,亞洲的軍事變革都帶有明顯的指向性,似乎有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危險態勢的情形。當年因為塞爾維亞的一個火星,把整個歐洲和世界的很多地方都燒著了,今天亞洲有著太多的導火索。特別是中國周邊的海洋,驚濤駭浪。“臺獨”分裂分子一直想玩火,引發亞太大國大戰,以便火中取栗;除此之外還有傳統的世界火藥筒—中東。如果說21世紀世界還會有大規模戰爭,最有可能在亞洲爆發。這對中國和平發展的大戰略構成直接而現實的威脅,必須予以特別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