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聊齋:一場不顯山露水的謀殺

在聊齋世界裡,最接地氣的神仙,可能就是城隍了。作為仙界的基層組織,城隍在仙界的地位並不高,大抵上也就相當於陽間的一個縣令之類的小官。不過,官職雖然不高,但權力卻是不小。作為一方城市的守護神,城隍不但要管理陰間的事務,而且還要負責陽間的秩序,是屬於陰陽兩界都吃得開的實權派人物,所以,在民間,城隍是老百姓最敬重的神靈之一。

在吳縣(江蘇蘇州)的民俗裡,最重視的就是敬城隍,當地的老百姓用木頭雕塑出城隍的像來,給神像穿上華麗的衣物,將其打扮得栩栩如生,供奉在神祠裡。

閒話聊齋:一場不顯山露水的謀殺

而每年到了城隍的誕辰時,百姓們就會舉行盛大的儀式來為其慶祝。他們把城隍的神像搬到華麗的車上,在大街上游行,遊行的隊伍舉著五顏六色的旗子,一路上吹吹打打,看熱鬧的人擠滿了大街。

當然了,要舉行這樣盛大的遊行,費用可不低,而這些錢的來源,不用說,都是老百姓湊起來的。

一次,吳縣調來了一個新的縣令,姑且稱他為吳縣令好了。這個吳縣令性格剛直,頗有政聲。一次外出,正好就遇上百姓給城隍慶祝誕辰。

閒話聊齋:一場不顯山露水的謀殺

看著一路上吹吹打打的遊行隊伍,吳縣令就讓他們停下來,詢問是怎麼回事。老百姓就把這個由來已久的風俗告訴給了他。但聽到這個儀式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後,吳縣令不由得勃然大怒。他指著車上城隍的神像大聲斥責道:城隍作為一個城市的守護神,如果冥頑不靈的話,就只是一個昏庸無能的鬼罷了,根本就不值得百姓供奉,而如果城隍有靈的話,就應該知道體貼民間疾苦,不應該讓民脂民膏花費在這些無益的儀式上。

吳縣令把城隍神像大罵一番後,就命人推翻了神像,然後把神像打了二十板子。經過吳縣令的這番舉動後,吳縣這才廢止了敬城隍的這個習俗。

閒話聊齋:一場不顯山露水的謀殺

在廢除敬城隍這個舊習的一年多後,有一天,年紀輕輕的吳縣令童心未泯,爬到屋簷下去抓小鳥,結果,一不小心從梯子上摔了下來,把大腿給摔斷了。沒過幾天,吳縣令就死掉了。

一個年輕人,摔斷了腿,原本也不是多大個事兒,但竟然因此而丟掉了性命,這裡面實在是有些古怪。

就在吳縣令死後不久,在城隍廟裡就傳了件怪事出來。人們在從廟前經過時,聽到裡面傳出了吳縣令憤怒的吵嚷聲音來,聽那個架勢,好像是在和城隍爭論什麼。而且,吳縣令的爭吵聲,一連好幾天都沒有停過。

閒話聊齋:一場不顯山露水的謀殺

吳縣令在吳縣執政一年多,一直清正無私,這些,老百姓都看在眼裡,現在卻突然因為意外摔斷腿而去世,又在城隍廟裡爭執。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裡面其實就是城隍在搞鬼。

這城隍被吳縣令在大庭廣眾之下折辱,雖然只是打了他的神像二十大板,但對一個神仙來說,也算是丟盡了臉面了,但吳縣令剛直無私,城隍就算是想報復,也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但吳縣令一次意外的受傷,卻給了他這個機會,於是就不顯山露水地要了他的命。

百姓雖然知道吳縣令死得冤,但是城隍他們也得罪不起呀,為了緩解吳縣令和城隍之間的矛盾,百姓只好在別處建了個祠堂,用來供奉吳縣令,這樣才讓城隍和吳縣令的爭吵停了下來。

據說,吳縣的百姓把供奉吳縣令的祠堂也叫做城隍廟,而且,這個城隍廟比原來的城隍廟還要靈驗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