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读一年级,语文老师要求每天阅读。怎么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汽车医生东明同学


女儿读一年级,语文老师要求每天阅读,怎么样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

语文老师的要求是没错的,每天阅读一定时间,尤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后,这会成为孩子将来继续学习强大的能力支撑。

但有些父母可能对于孩子怎样阅读才最有效,缺乏正确的认识,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怎样阅读才最有效呢?羊老师的建议是:

1.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读

对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培养孩子喜欢阅读的兴趣,胜过盲目的看许多书。所以,在阅读什么书上,可以尽量顺着孩子的意思。父母不必过度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要求孩子。

2.选择图文并茂的图书

一年级的孩子,对读书还没有那么迫切的需求,也没有那么高的阅读自觉性,所以,父母可尽量考虑给孩子购买图文并茂的图书,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父母陪孩子一起读,并能进行讨论

如果允许的话,父母最好能陪孩子一起读,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了解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生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最主要的是,在孩子读完书之后,父母可以试着和孩子共同讨论一些问题,在和孩子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既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增进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孩子给父母讲故事

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我们更需要培养孩子能自由倾吐的能力,所以,孩子看过书之后,能把内容倾吐出来的过程更为重要。

父母可以试着常常让孩子给自己讲故事,如果孩子能给自己讲故事,既可以不断强化孩子阅读的需要,也同样可以培养孩子组织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5.坚持不懈,形成习惯

刚才已说过,能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才是最大的收获。所以,让孩子阅读不要想起来一阵子,最好能给孩子每天规定一定的阅读时间,一年级的学生,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则可。

只有孩子慢慢养成了习惯,这才是阅读的最大收获。

只要孩子能坚持阅读,就会有不少的收获,但掌握正确的方法,可能让你的收获进一步翻倍!


教育者山坡喜羊羊


我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也要求必须每天阅读,为此老师还专门发了一个阅读银行小册子,用来检查孩子们每天的阅读量。

给孩子选书要选择有拼音的故事书。

我的孩子在一年级开始掌握拼音阅读的方法,所以按照老师要求准备的都是带拼音的书籍,而孩子比较喜欢故事书,就按照他的要求给他买的感兴趣的故事书。而实际效果也很好,孩子对于老师的阅读安排并不排斥,每天都超过老师要求的阅读时间。

孩子读书时必须用手指着字。

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经常有漏字的毛病,这大概是故事书内容比较熟悉的原因吧。所以我要求孩子必须用手指着字一个挨着一个的读,这样做一是可以让孩子养成手眼配合的习惯,二是降低孩子的速度,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

读书时家长要在身边随时发现错误并纠正。

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当然会有错误,如果放任不管就会形成错误的认识。所以家长一定要在旁边监督孩子的阅读,发现错误立即给孩子纠正,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另外老师还告诉我们,如果孩子能够养成读书的习惯,那在孩子低年级的时候不用管他读什么书,只要愿意读就行。然后在孩子5、6年级的时候在给孩子选择性的读书就可以。


曦宝和伊宝


老师要求一年级的孩子每天阅读,这非常好,主要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对于语言以及其他学科的帮助不言而喻。所谓得语文者得天下。

大叔两孩子就特别爱读书,当然这是孩子母亲的功劳,从孩子一岁多就坚持每天念书给他们听。小的时候基本每周都去图书馆,小学一年级时,当别的孩子还在认字母,认单词的时候,我家孩子已经可以帮助老师念故事书给同学听了。所以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坚持和努力。说到阅读的有效性,以我的个人经验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兴趣

兴趣决定走多远,没有人会一直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体现在阅读上,家长要注意根据孩子的兴趣挑选书籍,简单说就是让孩子自己挑选想读的书。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家长要放手但也不能完全放手,否则孩子只会盯着几本他喜欢的书看,所以家长需要做的是每次推荐孩子几本我们想要孩子看的书。一次不要推荐很多,也不要强推。我太太有一段时间每次借书都要儿子借名人传记,儿子不感兴趣,几次之后落下了问题,从此儿子再也不看名人传记,结果适得其反。

完整

完整就是要有始有终。孩子打开一本书,家长就要一直鼓励和督促孩子完整地读完。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如果家长给他们念书,注意不要今天念一点这本书,明天念一点那本书,这给孩子非常不好的榜样。期间如果孩子碰到生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家长可以给出读音和解释,慢慢地可以要求孩子自己查字典或者就猜。完完全全读一本书,才能做到不断章取义。有始有终,阅读如此,学习如此,工作如此,人生也如此。

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语文和英语的阅读理解一般都有很多关于细节的题目,很多孩子在阅读理解上失分与不注意细节有很大关联。细节描述对于将来的写作也非常有用,因此在孩子阅读时要提醒他们对细节描述的重视和理解。鼓励他们在遇到好的细节描述,或者好的句子可以摘抄下来,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这一点对于初中和高中生尤为重要。

复述

作为检验孩子阅读有效性的手段,家长可以在孩子看完书后和他们一起复述书的主要内容。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而不是背诵。家长要帮助孩子补充他们忽略的一些细节,并且提醒他们今后注意类似的问题。家长一定不要因为追求完美而不时打断孩子,更不要责骂孩子。家长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让孩子自己将细节补充完整。复述的另一个好处是让孩子习惯于讲故事,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将来的写作能力。


以上是大叔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把自己的经验一起分享出来。


大叔侃侃教育


一年级的小学生可能识字量还很有限,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多买一些带拼音的书来读。因为一年级的上学期孩子拼音基本学完了也能掌握住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是需要慢慢培养的,让孩子爱上阅读,我们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我们家孩子是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开始独立阅读的,那时她已经学完了全部的拼音,现在我女儿是小学4年级,她已经在读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涵妈讲育儿


我就是一名语文老师,非常赞同孩子去多读书,阅读的好处很多,我就不多说了,主要来说说怎样阅读效果才更好呢?可以从以下两大点去考虑。

一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培养他的阅读兴趣远比看多少本书更有意义。正所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真正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那么,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第一,选取故事性强的书籍。故事性强的书籍充满趣味性,比起那些讲道理的文章,孩子更喜欢看各种各样的故事,能吊起孩子的胃口,吸引到孩子,让孩子有看下去的欲望,能保证孩子持续阅读。


比如:《格林童话》,故事丰富多彩,语言朴素易懂,一直受孩子们的欢迎,青蛙王子、睡美人、灰姑娘这些,没有哪个孩子不爱阅读的。


第二,选取图文并茂的书籍。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认字量有限,很多故事情节要借助插图来理解,如果一本书中有大量的文字,而插图很少的话,大部分的孩子是理解不了的,因而也就没有多少耐心去阅读。所以,有一本精彩插图的书籍,首先在视觉上就能吸引到孩子,让孩子有阅读的欲望。其次,对比无法理解的文字,孩子也可以借助插图还理解,会减轻阅读障碍。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样的书籍有很多,比如:《小猪唏哩呼噜》、《猜猜我有多爱你》、《好饿的毛毛虫》等等,无一不图文并茂。



二是,鼓励孩子去分享书中的内容


学习的最佳效果在于能够及时分享。想要增强孩子的阅读效果,不妨多鼓励孩子多去分享,分享的方式有很多。


第一,复述故事。当孩子读完一个故事情节的时候,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去复述,可以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也可以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如果班级里有“故事分享会”,家长也要鼓励孩子多去参与。通过复述故事,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能力,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好处非常多。


第二,画出自己看到的故事。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画家,在孩子读书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理解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尤其是孩子们读的书籍,虽然情节比较简单,但却充满了趣味性,故事中的拟人化的小动物,小花小草等都值得孩子们去画一画。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印象,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一举两得。

第三,鼓励孩子去写。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小小的“创作本”,鼓励孩子用简单的话语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不用多复杂。比如,读完一个故事后,可以让孩子写下来“哪个人物是自己最喜欢的或最不喜欢的?为什么?”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可以,可以帮助孩子去思考。其次,还可以鼓励孩子去进行第二次创作,来个“故事新编”。虽然孩子小,但可以不要小瞧孩子的创作能力哦。


我是文澜,一名认真的班主任老师,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欢迎关注我哦


文澜育儿


孩子上了小学,确实要开始阅读了。

家长你能坚持给孩子读课外书,非常值得肯定。


不过,阅读要讲究内容和方法,否则事倍功半,效果大打折扣。

举个真实的例子。

五年前,我给一个六年级的男孩子辅导语文。第一次见面,我对他的印象很好。他读过很多书,对不少经典细节非常熟悉。他尤其喜欢政治,老是拉着我谈普京的经历。

大家肯定迷糊了:这么优秀的孩子,语文还要补习?

没错,他的语文的确需要补习。他的语文阅读理解经常错到一半,作文不及格。

为什么呢?

他涉猎面很广,但是概括能力、抓重点的能力没有培养得起来,常常一篇文章读完,文章讲了什么说不出来。可想而知,阅读理解的概括段落大意、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等题目,他做得有多糟糕。

他旁征博引,能说会道,表达却没有重点,常常让听的人云里雾里。体现在作文上,便是常常跑题,写了200-300字了,还不知道要写啥。

从这个学生的例子,家长你应该看出来了,在为孩子读课外书之后,一定要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啊? 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情啊?
这个故事有哪个情节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你觉得故事主人公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啊? ……


此外,在小学低年级,家长最好要让孩子读一些文化经典,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常识。

我接触到很多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基本的文化常识一问三不知。

女娲补天,不知道。精卫填海,不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知道。……

每次碰到这样的情况,我都觉得挺惋惜的:都是些聪明的孩子,咋没好好培养呢?

(附录:小学1-4年级必读书目。)


希望我的工作经验能够帮助到你。


八真小八斗大语文


您好!语文学科重在阅读,积累,那么怎样阅读才是有效的呢,给您几点建议:


1. 亲子阅读。亲子阅读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孩子阅读兴趣,一举多得。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亲子阅读十分必要。


2. 阅读的时候最好是带拼音的书,一年级是学拼音的重要阶段,不懂的字,可以让孩子自己进行拼读。


刚开始的时候,家长可能会比较辛苦,要反复的指导,但孩子学会后,不但会拼拼音,还会认字,对阅读,对学习的帮助,都是巨大的,对提高学习成绩也很有帮助。


为什么有些低年级的孩子并不笨,但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可能就是识字量少,不会读题目,也不会理解题目,一考试,题目意思靠猜,题目问什么也不知道,糊乱作答,自然不会得高分。



3.可以买些适合一年级孩子读的绘本和孩子一起读,读的时候,要让孩子用手指点读,一边点一边读,遇到不会的字,让她用拼音拼出来,如果她不会拼,你再教她,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拼读能力,增加识字量,还可以培养孩子读题、审题的能力。


4.讲故事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读完一个故事后,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把读过的故事讲出来。


5. 阅读后让孩子学会分享。分享自己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编的不同的故事结局等等,可开拓孩子的思维想像能力。



6. 也可以让孩子在阅读后,把自己心中所想的画面画下来,这样可以再次加深孩子对阅读的理解和展开丰富的想像,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


7. 阅读后,鼓励孩子写故事,可以是故事的续集,也可以是故事的不同结局等等。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方法有很多,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主要还是需要家长陪“成长”,家长的一分耕耘,才有孩子的一分收获。


这些就是我觉得对阅读有效的方法,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我是“小记者在线”,期待您的关注。


小记者在线


我来回答:女儿一年级语文老师要求每天阅读应该怎样阅读才能更有效这个问题。

家长有效陪伴

就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和认知水平以及孩子的识字量所限,所以一年级孩子的阅读是需要家长付出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完成的。

一年级在整个学年结束之后,教学大纲对于孩子识字量要求在950字左右。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识字量在3500字左右,所以在一年级这个阶段,孩子识字量是比较有限的,那孩子如果要完成一些阅读,就因为识字量的限制会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再加上孩子的认知,理解水平所限,阅读是需要家长来协同,甚至以家长为主导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来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所以我强调一年级孩子的阅读是以家长为主体的,不要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孩子,不要随手甩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去阅读,这样要求孩子独立完成阅读是不现实的。

阅读应以兴趣为主导,以故事为主要形式。

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童话故事类的内容会更有效的引起孩子的兴趣,与孩子引起共鸣,动物类,植物类拟人艺术手法创作的童话故事类图书是孩子阅读的主要内容。

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因为孩子的性格各具特色,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所以对读书的选择要征求孩子的意见,首先孩子喜欢,才能更有效的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像我的小孙女,她就对恐龙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所有的绘本以及阅读内容的选择,都大部分倾向与恐龙相关的拟人化的故事情节。这个时候小恐龙不再是我们所理解的真实的,庞大的恐龙,而是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创作的,拟人化的恐龙,小恐龙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悲欢离合,孩子在阅读这一类恐龙相关的故事图书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培养起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养成,是后期阅读能力长足进步的重要条件。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孩子对于优秀的词句,段落的理解和记忆模仿,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概括。

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当中,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中心思想的概括,鼓励孩子把所听到的故事和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进行复述分享,不管孩子表达的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都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鼓励孩子多分享,多思考,多体验。

引导孩子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则是阅读的更高一层境界。

《灰姑娘》故事为例,我们可以考虑带着孩子去思考一系列的不同于以往善与恶,对与错的评判,带孩子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灰姑娘的妈妈真的很坏吗?她不想让灰姑娘去参加舞会的原因或许只是因为她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自己的女儿身上,而忽视了灰姑娘的存在;灰姑娘得到了仙女的帮助,得以参加舞会这一情节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朋友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是多么的深远;在灰姑娘参加完舞会之后,她得到了王子的青睐,但如果不是灰姑娘自己想参加这个舞会,即使有仙女这样的朋友帮助,可能灰姑娘也会放弃参加舞会这样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就此来引导孩子来思考,任何外界的因素都是辅助作用,只有自身的力量和自身的意愿,才是影响事物发展的最终动力。类似于这样的引导和思考更有利于孩子们去从阅读本身进行思维的纵深,让阅读更加的有深度,让阅读给孩子带来更加深远的思维延展。


悠悠乐淘淘


朋友家的孩子也是一年级,刚开学,语文老师就强调每天要读课外书。从一开始的朋友读,到孩子自己读,由孩子自己选的感兴趣的书,每天半小时,十几分,哪怕几分钟,就这样就一直坚持着。

央视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中的每一段开场白,都堪称作文范本,这与董卿小时候看过大量的书分不开。

阅读不仅对语文有好处,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同样重要,快速地理解题目的含义,所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家长怎么培养起孩子有效的阅读习惯?

1、学前汉字储备

学前能认识最常见的200个字就差不多,但开学之后发现还不够。如果孩子有兴趣,家长也有余力,认到600-800更好,可以让孩子自主阅读。

2、读书氛围的熏陶

带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那里到处是书和热爱看书的人,孩子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3、可以互相提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都知道,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但可能忽略了阅读质量。有些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走马观花,只是把内容在眼前大致过了一遍,必须教会他深度阅读,也就是看完一本书后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如果只是妈妈在读,孩子没走心,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结语:

如果父母有一件事需要教给孩子,而且会令他们终身受益,那么这件事就是阅读。


彤妈育儿小记


老师要求孩子每天阅读,这个习惯很好!

怎么阅读比较好呢?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太少,他自己阅读有很大的困难,家长必须做到:

1,和孩子一起买书,孩子喜欢的书。喜欢他才有兴趣阅读。

家长双休日和孩子一起去书店买书,买孩子喜欢的书,孩子喜欢他才喜欢阅读,喜欢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2.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一起去书店,席地而坐,看起来。

因为家庭买书,书很贵,买了孩子不一定喜欢,我们这里有一些家长,利用双休日,和孩子一起去书店看书,既省钱,看的书又多,让孩子博览群书。

3.为了培养孩子多识字,最好让孩子看童话书,孩子记住了故事情节,也多认识一些字。

为他自己阅读打下良好的读书基础。

4.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太少,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不要你读他听!阅读结束再让孩子复述一遍,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

5.通过阅读画本,边读边教给孩子观察方法,问孩子,画面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教给孩子观察顺序,不能一会看天,一会看左边,一会看地……!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等。结合画册给孩子讲解一下。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太少,限制了他的阅读,要在家长的辅导下阅读,边讲边读,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