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半、疫情、分叉……價值投資者視角下的市場機會在哪?

劉毅,清華大學碩士,擁有 20 年 A 股、10 年美股的投資經驗,是最早的加密貨幣投資者。從 2018 年起,劉毅老師聯合 NPC 社區譯介了一系列針對 BTC 及其他加密資產進行估值的原創深度文章,之後,對加密資產的投資演化出的方法論製作了「CAVI 加密資產價值投資課」,提出了「加密資產估值模型-雙池模型」。現為 Cdot 項目創始人。2020年3月4日,LBank 邀請劉毅先生做客 LBK 吐槽大會-減半行情 AMA,並就《對於加密資產,我們還能聊些什麼?加密投資漫談:減半、新冠、ProgPoW、跨鏈...》的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此次 AMA,成了劉毅老師自 2020 年以來首次露面,劉老師從“價值投資”、“雙池模型”聊到“新冠疫情”、“跨鏈”,均發表了頗有建樹的觀點,時隔一年,劉毅老師作為投資者的觀念歷久彌新。

以下為 LBK 減半行情對話劉毅 AMA 實錄,NPC 授權整理發佈

嘉賓:Cdot 創始人劉毅

主持人:xy

Q1:劉毅老師好,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近況吧?

A1:謝謝主持人。各位群裡的朋友,大家晚上好。最近一年時間,除了做投資研究以外,我大部分精力放在 Cdot 項目上。Cdot 的定位是做去中心化的價值互聯網交換機,有點類似於大家熟悉的 Cosmos,但在技術架構、經濟模型等方面有一些獨特的,我們認為很重要的創新。說兩句不算是題外的話。在後面的問答中,我會就主持人和各位朋友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看法。這些關於未來的看法應該歸類為猜測。玩過任何有隨機因素的遊戲的人,都會知道在這些遊戲中,雖然運氣很重要,但是老手對新手總有一定的優勢。資本市場以及加密貨幣市場就是具有開放性、隨機性的遊戲。從現在的時點看,資產未來的價格是不確定的,本質上不可能預測。專業投資者的猜測要比新手準一些,原因有兩個:一是專業投資者對市場運行機制以及市場參與方瞭解得更多,也就是具備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更重要的是第二點,專業投資者尊重市場的客觀性和隨機性,而新手最犯的錯誤是以願望代替現實。希望我們後續的討論基於事實和邏輯,而不是賺錢的願望。畢竟再強烈的願望,如果不轉化為學習和研究的努力,就不能提高投資業績。

Q2:一年前,您在「加密資產價值投資課」裡提出了史無前例的用於估值加密資產的雙池模型,可否簡單的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套模型;你認為它依然適用於現在的市場嗎?為什麼?

A2:史無前例肯定是愧不敢當,加密資產估值一直是加密資產機構投資者研究的熱點問題,也可以說是核心問題。因為在成熟的資本市場,做主動投資的機構,要讓投資者把錢交給他們來打理,必須要說服別人相信,我能跑贏大盤,也就是有阿爾法。當然不是說我炒幣時間長,會看K線,別人就相信我能跑贏市場,這些是靠不住的。那麼能長期穩定戰勝市場,只有兩類策略。一是套利,發現短期市場無效的點,獲取差價。第二類是價值策略,就是挖掘還沒有被計入價格的長期有效信息。估值模型是發現這類信息的系統性方法。

雙池模型簡單說就是把處於流通狀態的加密貨幣看成是兩個水池,一個池子裡的幣是投資的,另一個池子的幣是被實際使用的。兩個池子是連在一起,也就是它們共用同一個幣價。兩個池中的任何一個變大,也就是需求上升,都能吸入更多的幣,從而推高幣價。價格是在投資池裡通過市場博弈決定的,但是博弈的依據是對應用池需求的預期。基於這個原理,通過對應用池需求增長預測,和投資池/應用池相對比例的假設,再用風險收益率折算成現值,可以對幣做量化估值。

在此,我要告訴大家一個令人失望的判斷,在當前的市場階段,包括雙池模型在內的所有加密貨幣估值模型基本上都是無效的。因為估值模型不是客觀真理,只有在得到市場廣泛認可的情況下,它才會成為主觀事實,它才會有效。本傑明.格雷厄姆發表《證券分析》是 1934 年,然後市場逐漸接受了股票現金流折現法,於是 DCF 估值模型才變得有效。距今還不到 100 年時間,但是股票市場已經誕生四百年了。加密貨幣市場離產生有效的估值模型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但是請大家注意,估值模型無效,不意味著研究和學習估值沒有意義,研究估值就是研究市場。研究市場不能讓你次次都猜對,投資不需要也不可能次次猜對。只要猜對的比猜錯的略多,同時控制倉位不唆哈,長期來看總能戰勝市場,也就是比一般人賺錢多。另外就是估值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面比率,對價格高估和低估有提示作用,可以直接用於投資實戰,限於時間就不展開談了。

Q3:作為投資 BTC 7 年之久的 Old Gamer,對於這次的比特幣減半對供求關係的影響,你怎麼看?

A3:減半對供求關係有實際的影響。這個影響有多大呢,很容易計算,每天 24 小時,平均 144 個區塊,每個塊減少了 6.25 個 BTC,也就是每天減少了 900 個 BTC 的供應。目前的現貨市場,不算期貨,不算 OTC,每天 BTC 的成交量是幾百萬個。換句話說,現在是存量市場,每天減少 900 個 BTC 的影響很小。但是每天 900 個,一年就是將近 33 萬個,比最大的現貨市場最大的買家灰度投資幾年積累的 BTC 還多,相當於市場上憑空新增了一個巨無霸死多頭。所以減半的供求關係的長期影響不容忽視。比特幣價格從誕生以來10年上漲了幾萬倍,就是因為長期需求在不斷增長,長期供給不斷萎縮,這兩個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是我們要把減半的影響和減半行情分開來看。我是在 2013 年初入市的,經歷過第二次減半,當時市場對減半是不太關注的。大概是因為在此之前只發生了一次減半,投資者還沒有發現減半之後出現牛市這個“規律”。我說的規律是帶引號的,雖然兩次減半之後的一到兩年之後都發生了牛市,但也不算什麼規律,從統計上看,兩個樣本實在太少。但是人類就是這麼一個喜歡歸因的動物,非要從相關性裡挖掘出因果性。鑑於市場中相當一部分參與者關注減半,認為存在減半行情,減半行情就會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自動發生。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年第一次出現因為減半發生的行情。我認為減半行情開始於 1 月初,很可能在 5 月份之前結束。

Q4:問個大一點的問題,2020 年的開年確實讓所有人震驚,關於新冠肺炎的疫情,你認為會對宏觀經濟和風險偏好有什麼影響?更進一步,對作為“避險資產”的 BTC 等加密貨幣市場有什麼影響?

A4:新冠肺炎是最近大家最關注的事情,每天看新增病例比看幣價還急切。疫情對全球資本市場、加密貨幣市場已經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影響還在持續發酵。目前看起來,東亞、中東、歐洲、美國都在爆發的前期。現在主流輿論有一種論調是中國有抗擊瘟疫的制度優勢,其他國家應對新冠會很困難。作為中國人,我們可能多多少少都願意接受這樣的論調。但其實對世界來說,中國的經驗固然寶貴,更寶貴的是中國的教訓。至少現在地球人都知道新冠是人際傳播能力很強的病毒。這一點至關重要,在中國是到了 1 月下旬才成為共識,離病毒開始在武漢傳播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中國為抗擊新冠,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社會生產幾乎停滯,餐飲、旅遊、線下的娛樂和培訓等諸多行業遭受了滅頂之災。前兩天公佈的 2 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都創了環比最大跌幅和歷史最低值。我認為,全世界應該不會再出現第二個武漢,也不會有哪個國家的經濟遭受比我們國家更大的創傷。所以我認為,新冠很可能發展成全球性流行病,但是否會重創全球經濟則不一定,應該需要持續關注。

大家知道為降低新冠對經濟的影響,美聯儲昨天緊急降息 50 個基點,美股的反應是先漲後跌,標準普爾指數收盤下跌了近 3%。為什麼對緊急的大幅度降息都沒能刺激股市?兩個原因,一是市場已經預計美聯儲在三月份要降息。第二點是,美聯儲沒有等待原定 3 月 8 號的議息會議,而是提前 5 天宣佈緊急降息,而是一次就是 50 個基點,這些都是反常規的。美聯儲希望市場看到他們會果斷應對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但是市場看到的是一個慌不擇路的美聯儲。而且本次降息之後,美聯儲的政策空間被壓縮,刺激經濟的武器少了。最要命的是,現在沒人知道新冠對經濟的影響有多大,但是大家都認為可能別人知道。美聯儲掌握了大量信息,有最專業的經濟學家。如此忙亂的降息,讓市場更加的恐慌。

如果美國股市持續下跌,對比特幣到底是利空還是利好?這也是圈內圈外爭論了數年的問題,比特幣到底是風險資產還是避險資產?我的看法是:如果把比特幣看作避險資產,它也是非常特殊的避險資產,只能用來做惡性通貨膨脹的避風港,或者說是貨幣危機的避險工具,但是不能用來規避信貸危機風險。

當某個國家遭遇貨幣危機,也就是法幣劇烈貶值,當地的比特幣交易量會大增。這個不是推測,是事實,已經在阿根廷、委內瑞拉、土耳其、南非等國家反覆印證過。原因也很簡單,貨幣危機總是和資本外流、外匯管制、股市崩盤、房地產價格下跌相伴而生。除了通過互聯網購入比特幣,當地人沒有其他可靠的手段做財富保值。

那麼如果新冠讓全球經濟陷入蕭條,甚至引發信貸危機,比特幣會不會暴漲?甚至代替美元,成為全球主要的儲備貨幣?可以說從比特幣誕生以來,比特幣原教旨主義者對此一直是日思夜想、翹首以盼。但是我認為這只是幻想,至少在未來幾年,肯定不會發生。原因很簡單,人類思維的慣性。全球絕大多數投資者,不論是個人還是機構,還不瞭解比特幣,或者不認可比特幣,也沒有參與加密貨幣市場。當信貸危機來臨,投資者全想著怎麼保命,首選還會是美國國債、美元、日元、黃金這些主流的避險資產。我把美國國債和美元排在黃金之前不是隨便說說,因為黃金可以被禁止交易、被沒收,而只要美國還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美國國債和美元的信用就不會崩塌。

在過去,比特幣跟股票市場的相關性極低。也就是說,既不是正相關,也不是負相關。主要的原因是,比特幣投資者和股市投資者是兩個相對獨立群體,重疊度不高。但這種情況隨著比特幣市場中機構的佔比提高,正在發生變化。因此,我預測在未來十年,比特幣和股指、以及跟原油等大宗商品的的相關性會持續提高。簡單總結一下,如果全球股市、尤其是美國股市進入熊市,對比特幣不是利好,是利空。

Q5:讓我們換到 ETH,去年以來,ETH 從項目定位到社區生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認為 ETH2.0 的這種變化會對它的價格產生什麼影響? A5:以太坊 2.0 是技術上極其複雜的升級,V 神曾經形容,像是給飛行中的飛機更換引擎。我的感覺比這個還要誇張,像是站在飛鳥的背上建造飛機。我願意跟任何人打賭,三年之內以太坊 2.0 不能完整的上線。由於 ETH2.0 的巨大不確定性,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買入 ETH。最近我想明白了,而且開始逐步買入 ETH。想明白什麼呢?就是把以太坊 1.0 和以太坊 2.0 看成是兩條鏈。它們也確實是兩條鏈,只不過 2.0 上線需要幾百萬個 ETH 轉移過去做 Staking,所以會架個橋。沒有智能合約或者 DApp 從 1.0 遷移到 2.0。所以 2.0 上線沒有降低以太坊 1.0 區塊鏈的價值,反而是銷燬了幾百萬個 ETH,這當然對 ETH 的價格是利好。 Q6: ProgPow 是否會引發 ETH 分叉,以及 ETH 的還存在可分叉性嗎?

A6:ProgPoW 是最近以太坊社區的熱點,對於要不要執行硬分叉有激烈的爭論。但是其實 ProgPoW 引發以太坊社區分裂的可能性很小,不可能重演對 The DAO 攻擊回滾,引發以太坊和以太坊經典分家的情況。因為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出現特別有影響力的人或者團隊,宣佈如果以太坊實施 ProgPoW,或者不實施 ProgPoW,就要分叉以太坊。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這件事對 ETH 價格的影響。

但是 ProgPoW 確實暴露了以太坊的深層問題。分叉是比特幣、以太坊等 PoW 鏈的進化方式,可分叉性對於去中心化、鏈基礎協議的持續演進非常重要。我寫過文章分析這個問題——《關鍵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可分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非常巧的是,當年給這篇文章寫序的,正是 AMA 主持人:)。目前強烈反對實施 ProgPoW 的,是以太坊的 DeFi 項目,包括 MakerDAO、Uniswap 等。為什麼DeFi項目不喜歡硬分叉,幾個月前 Dragonfly Capital 發了一篇研究文章《因為有了 DeFi,以太坊現在已不可能分叉》,恰巧舉的例子就是 ProgPoW。簡單說來是這樣的,DeFi 智能合約裡保存的價值,不只是 ETH,不能像 ETH/ETC 或者 BTC/BCH 那樣隨著分叉一分為二。如果發生分叉,DeFi 項目只能明確選擇支持其中一隻,放棄支持另一隻。而且多個 DeFi 項目的智能合約相互依賴,已經構成密不可分的整體。如果有的項目支持分叉 A,有的項目支持分叉 B,會造成極大的混亂和用戶資產的損失。鑑於 DeFi 可以說是以太坊唯一的敘事,或者說唯一還沒有證偽的故事,所以 Dragonfly 的研究結論是:以太坊已經不可分叉。但是大家注意,不可分叉不是說不能升級了,而是要求升級必須被廣泛認可的,沒有顯著的分歧。這就產生了一個矛盾,以太坊實行的是鏈下治理,沒有大家都認可的方式來達成一致。以太坊基金會組織過對 ProgPoW 的投票,無論是用 ETH 投票,還是用算力投票,ProgPoW 都得到了支持。所以以太坊核心團隊認為 ProgPoW 已經是社區共識。結果一把它列入升級計劃,就引發軒然大波,很多人跳出來反對。怎麼來解決這個矛盾?由誰來判斷誰是多數誰是少數?沒有辦法解決。所以我認為可分叉和鏈上治理必居其一。如果都沒有,鏈就無法與時俱進,最終只能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當然也有人完全不認可 Dragonfly 的觀點,著名的以太坊研究者 Vlad Zemfir 就認為,分叉完全可行,DeFi 怎麼辦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如果 Vlad 的觀點在以太坊成為主流(雖然不太可能),那麼以太坊這類依賴分叉治理的鏈,就不適合做 DeFi 的基礎平臺。或者可以進一步說,即便這次 DeFi 項目的訴求被照顧到了,但任何應用都不應該指望平臺公鏈長期只考慮他們的利益,因為這樣做本事就難言公平。我認為這反映了平臺公鏈固有的矛盾,只有應用和平臺合一的應用鏈才能解決。

Q7:對於 Polkadot 主網的上線,您認為會如期進行嗎?可否預測一下主網上線對於 DOT 價格的影響?

A7:最近 Hash CI B發表了 Polkadot 研究報告,包括了對主網上線和 DOT 價格的預測,我看了覺得非常靠譜,建議關注 Polkadot 的朋友都看看。Polkadot 主網上線會是複雜而且漫長的過程,要延綿數月時間。報告預測 DOT 最早在五月末可以進行轉賬,這也意味著真正可以交易 DOT 的現貨。主網上線對 DOT 的價格會短期構成壓力,因為 DOT 的流通佔比很高,而且首輪募資已經過去了近 3 年,第二輪是 1 年之前,積累了很多資金的賣盤,需要釋放,雖然 Staking 能鎖定很大一部分 DOT。但是我的看法跟 Hash CIB 一樣,就是 DOT 現貨價格短期不容樂觀,中長期的走勢則要看項目發展的情況。我覺得只有真正看好 Polkadot 項目,才應該投資 DOT。因為 Polkadot 異構分片的架構非常具有革命性,非常獨特,技術難度也非常高。如果它的方向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 Polkadot 就是下一個以太坊,這過程很長,需要不只一兩年的時間,而且風險也不小。

Q8:說到波卡,就不得不說到“跨鏈雙雄”的另一位主角 Cosmos,針對 Cosmos 最近的內部矛盾,以及最近市場上唱衰跨鏈的論調,你怎麼看?您認為,跨鏈的未來會怎麼樣?

A8:雖然習慣上我們把 Polkadot 和 Cosmos 稱為跨鏈雙雄,但準確地說, Polkadot 是異構分片網絡,類似於以太坊 2.0,Cosmos 才是跨鏈。Cosmos 和 Polkadot 一樣,都是革命性的項目,技術難度也非常高。我們時不時就會聽到有項目說,早就實行跨鏈了,比 Cosmos 領先了多少多少。這樣的說法聽得多了,對技術瞭解不深的朋友會覺得 Cosmos 很菜,別人早做出來的東西,你們吭哧了幾年還上不了線。我是研究跨鏈技術的,Cdot 項目也是做跨鏈。我只能說此跨鏈非彼跨鏈,Cosmos IBC 要實現的是區塊鏈世界的 TCP/IP,是開放的通用跨鏈。一旦成功,將構成區塊鏈互聯網,或者說價值互聯網的基礎。這個藍圖,其他跨鏈項目都不可能做到。所以我們 Cdot 項目堅定支持 Cosmos,支持 IBC。我們已經把全套 IBC 規範翻譯成中文,Cosmos 把我們的翻譯合併進了 IBC 文檔庫,歡迎做區塊鏈開發的朋友深入瞭解。而且我們正在基於 Substrate 實現 IBC,代碼全部開放,這個月就可以完成開發。

最近,Cosmos 項目的領導層矛盾爆發,結果是 Zaki 辭職,All in Bits 公司重組。是件令人遺憾的事情,對於 Cosmos 項目的聲譽也有些打擊。但是實質的影響不大,因為個性比較內向,Jae 很少面對公眾,Zaki 成了 Cosmos 的代言人。但是 Cosmos 生態系統的精神領袖仍然是 Jae,Zaki 辭職的影響並不大。而且也沒有技術骨幹、重要的生態項目或者重量級的驗證人離開 Cosmos 生態。AIB 重組之後,負責 Cosmos SDK/Hub/社區,由 Chris 領銜的柏林團隊負責 IBC。重組之後,各團隊的職責更加明確,也更加專注。所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現在看來這個意外事件可能對 Cosmos 項目的長期發展很可能是有利的。

去年在幣圈,跨鏈比較熱,最近有點涼,這很正常。幣圈的熱點就像媒體的熱點,總是換來換去。我認為雖然已經有不少跨鏈的項目,也有不少人在研究,但是整體而言,行業還是低估了跨鏈的意義和重要性。被低估的原因很大程度應該歸罪於“跨鏈”這兩個字。讓人望文生義,跨鏈就是在鏈之間跨來跨去,比特幣跨到以太坊、以太坊跨到 EOS。如果跨鏈僅限於此,那麼就沒什麼意義,或者說就是個偽需求。其實跨鏈除了字面上意思之外,還有兩個內涵:第一是發鏈。發鏈是什麼?就是不要把去中心化應用做成智能合約,而是做成一條鏈,我們稱為應用鏈。為什麼要這樣?因為智能合約在功能、性能、成本、治理方面存在缺陷,不適合做大規模落地的去中心化應用。從 2015 年以太坊上線開始,後面又陸續上線了不少智能合約公鏈,但是五年時間過去了,DApp 始終不能落地,而是不斷被證偽,我們認為問題出在智能合約上。從去年開始,已經有不下十個項目從智能合約轉向了應用鏈,其中包括了 Aragon、Polymath、Enigma 等著名項目,原來都是做智能合約,做到一定程度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礙,轉向應用鏈,這樣的項目還會越來越多。另外也是從去年開始,全球新啟動了 80 多個應用鏈項目。我們建了一個叫應用鏈 2020 的微信群,拉了一些國內項目,一起討論應用鏈的發展問題。我們認為未來幾年,會出現幾百、上千條應用鏈,共同構成應用鏈生態,當然就需要跨鏈技術的支持。

跨鏈的第二個內涵我稱為跨非鏈,名字有點彆扭,意思是說跨鏈技術不但要打通鏈和鏈,更重要的是要把區塊鏈和中心化的系統,例如數據庫、網關給連接起來,讓去中心化網絡真正成為互聯網的一部分。幣鏈圈有一部分原教旨主義者,他們認為比特幣將取代金融系統,區塊鏈將取代中心化的互聯網。我不贊同,我認為跟現有的互聯網、現有的金融體系融合發展,是區塊鏈落地的必有之路。如果割裂開,區塊鏈永遠只能是空中樓閣。在 IBC 協議中,無論數據庫、網關還是區塊鏈,只要能相互驗證交易,就可以可靠的溝通,實現價值流通,這才是價值互聯網應該有的樣子,這才是下一代互聯網 Web3.0 需要的基礎協議。總而言之,如果你相信未來的區塊鏈世界的不是萬鏈歸一,而是萬鏈互聯,而且跟眾多的中心化平臺打通,那麼跨鏈的意義是不言自明的。

Q9:對於最近市場上流行的平臺幣銷燬潮,您怎麼看?

A9:銷燬是一種態度,就是交易所向市場表明:我發平臺幣不是為了圈錢,而是要圍繞平臺幣構建生態。我手上未流通的平臺幣,本來可以賣成真金白銀,現在把它銷燬掉,讓全體參與者收益。這當然是好事。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做價值投資的,不會因為銷燬等事件去買入。因為銷燬這個信息一旦公開,很快就反映在價格上,不是我們要去挖掘的長期影響價格的有效信息。平臺幣非常重要,是因為交易所非常重要。交易所重要不是因為他們賺了多少錢,而是在於交易所是去中心化網絡和中心化網絡之間最重要的橋樑。大家想想,如果過去十年沒有中心化交易所,今天比特幣的價格是多少?我覺得也許是幾美分,也許是零。是因為有了交易所,後來又出現了 USDT 等穩定幣,使得大家可以炒幣,比特幣才能有近萬美元的價格。

未來的交易所會更加重要,很有可能會成為開放金融體系的核心角色,相當於銀行在當下的金融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交易所在探索的 IEO、合約、借貸、存幣生息等等業務,都是對開放金融的探索。所以交易所才是建設開放金融的主力軍,還有錢包、託管商也在嘗試。過去一年大火的 DeFi,雖然有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創新,但限於以太坊發燒友圈子,活躍用戶數量連頭部交易所的零頭都不到。所以我認為開放金融的未來一定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取長補短、融合發展,交易所天然具備這樣的基因,是探索開放金融的主力軍。

未來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未來的交易所也許可以在中心化和去中心之間左右逢緣,現在的交易所則是不上不下的尷尬局面。就說平臺幣吧,可以看成是交易所的股票,能分享利潤。但是平臺幣不受證券法的保護,交易所沒有出報表的義務,投資者無從瞭解交易所賺了多少錢,是否如實履行了分紅/回購的義務。要驗證不要信任,去中心化技術源於對機構的不信任,比特幣的擁躉連央行都不信,平臺幣的投資者卻只能相信交易所創始人的個人信譽,這何其尷尬。我認為未來的交易所會分化為兩類,一類以 Coinbase 為代表,走中心化金融機構的道路,上市成為公眾公司。另一類很可能以幣安為代表,逐步把業務轉移到鏈上,使得交易、收入、成本、利潤都可驗證,交易所成為去中心化組織,平臺幣成為生態系統的血液。所以長期看來,平臺幣的價值取決於交易所向開放金融生態系統的演變。如果不是這樣,平臺幣的價值始終要打個問號,還不如投資股票令人放心。

Q10: 最後一個問題,簡單粗暴,可否直接分享您對 BTC 在今年接下來的走勢預測?

A10: 我說一下我原來年初的時候在 CAVI 群裡提過的一個看法,這個看法現在還保持不變。我認為 7000 美金就是底,然後行情啟動於對減半的預期,而且我認為今年比特幣是能破前高的。當然我要說,未來是不確定性的,所有的推測都是根據現有的信息。所以我們要密切關注新冠的發展,包括美國股市的情況,還包括美聯儲的降息以及其他央行的跟進。但是總體來說,我認為今年大概率比特幣還是能破歷史高點的。但是具體什麼時候就太難猜了,這個幾乎不太可能猜的準。

——用戶自由問答互動環節——

Q1: 市面上關於投資的書,亂離怪神的有,但確實也有經典的,比如《漫步華爾街》、《聰明的投資者》,還有塔勒布的黑天鵝系列,等等。但總感覺即使是經典的書,也許是很正確的心法,也許對於富有的人是穩健的投資方法論,但對普通人的實際投資操作幫助有限。普通人投資關心的都是具體問題,比如 $9000 的比特幣該不該買,目前的大 A 哪隻股值得入。劉老師對剛開始學習、實際投資的普通人,這類人的學習路徑、實踐方法,有什麼具體的建議嗎?

A1: 對於投資新手提兩個建議。第一個建議是,學習看書肯定都是免不了的,但同時一定要在市場上實戰。但是切記,剛開始進入資本市場尤其是加密貨幣市場,不要拿太高比例的錢做投資。我在 CAVI 課程上也講過,有一個公式,你投入幣圈的資金佔你可投資金的比例,不要超過你已經進這個圈兒的年限乘以 10%。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剛開始第一年投資加密貨幣,那麼這個比例不要超過 10%;第二年不要超過 20%。如果你投了十年了的話,你可以把自己全部的可投資金都放進去。

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這個市場太複雜了,你再聰明的人進來也是得先摔跤,先虧錢,先摔跟頭。與其這樣呢,你既然是要交學費,就少交一點,等你有經驗了,開始賺錢了,再把大筆的錢投進來,去放大自己的收益。

第二個建議可能有很多人會有不同看法,就是我認為技術分析就是一個大坑,我有一些科學的依據能證實。在 CAVI 的課上,我們講過隨機性幻覺,就是說對於這種沒有因果性的,然後刻意去把它挖掘出因果性,不光人是這樣,連動物都是這樣。

K 線,你總是認為看上去有規律可循。那麼你按照你總結出來的規律去投,投對了,賺了錢你會把它歸因於自己總結的道理規律是對的。如果是投錯了,你總能用你總結的一套理論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人性就是這樣。但是其實,基本上可以看成是隨機的。如果你一旦掉進技術分析的坑裡面去,你每天花時間看書研究,研究五年就浪費五年,研究十年就浪費十年。那麼當然,中國歷史上有無數人研究易經,就是一輩子就扔進去了,扔到一個隨機性的幻覺裡面去,這是我給新入場的朋友提的第二個建議。

Q2: 如果不考慮技術分析,在市場上摸爬滾打時,應該關注什麼、又學到什麼呢?

A2: 我們在這個投資過程中到底學什麼?其實我認為就是學兩個東西。一個是瞭解市場,另外一個就是了解自己。

我在前面那個不算題外話的題外話裡面也說了,你對市場的瞭解,就是你對市場運作機制以及市場參與方的瞭解。

那瞭解自己是什麼呢?就是你要知道人的天性中就有一些會讓你虧錢的因素。這些因素有強有弱,而且也因人而異。你要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心理弱點是什麼,然後找到一些辦法,這些辦法是存在的,去抑制自己的不利於投資的心理傾向,而去放大自己那些有利於賺錢的心理傾向,這是可以去修煉的。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做到就是尊重市場,尊重客觀,一定要知道市場不是你個人意志能夠轉移的。

Q3: 避險資產黃金在最近衝高之後也有一輪暴跌,歷史上金融危機的時候也有黃金下跌的情況。在危機來的時候感覺誰也不能獨善其身。劉老師在長期資產配置上怎麼看?

A3: 回答一下長期資本配置的問題。這個問題特別特別重要,其實關鍵就在於配置這兩個字。黃金確實也不是 safe heaven,也不是這個安全的天堂。那麼怎麼辦呢?就是要配置啊,無論你多麼看好任何一個資產。而且切記,現金是一類必須要配的資產。

比如說,我們假設只有一個股票市場,你拿著現金,股指跌了一半的話,其實相當於你的賬面也就是以股票為單位的資產已經在賺錢了。現金也就是人民幣和美元應該還是可靠的。那麼長期資產配置你要想未來,比如說一年,兩年,或者說現在的可投資產裡面到底有多少現金?有多少幣?有多少股票?是不是已經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頭了?如果是的話,你要趕緊調。

我們今天反覆講的,就是未來是不確定的。那麼我們說,很多因素會影響比特幣,可能向上,可能向下,聽上去像什麼都沒說,我也想知道它是確定向上,還是確定向下,而且我保證,如果我知道肯定會告訴你。但我現在只能跟你說的就是,它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那對應的投資建議就是你既不能空倉也不能滿倉。

Q4: 波卡和 Cosmos,是會並存,還是會只剩其一呢?

A4: 從 Cosmos 的架構來說呢,它可以跟所有的鏈共存,不管是 Polkadot,以太坊 2.0,EOS,還有 Near Protocol,Solana 等等都是可以共存的。但是我是不太相信萬鏈歸一的。因為區塊鏈設計是一個非常難做的事情,要做非常多的折中。任何一個折中點都不可能適用於所有的應用,或者說,做任何一個折中對於某一類的應用都不是最優的。也就是說,有些應用適合在 EOS 上跑,有些應用適合在以太坊跑,可能會有一些應用適合 Polkadot 上面跑,雖然我很喜歡這個項目,但是畢竟它還沒有證實過自己。但是我認為萬鏈互聯就是把這些平臺鏈和這些公鏈,或者把應用鏈以及中間外的系統連接起來,這個需求是肯定存在的,而且是一個基礎性的需求。

Q5: 對 Nervos CKB 這個公鏈怎麼看?

A5: Nervos 這個項目肯定是屬於我喜歡的項目,我說的喜歡和投這是兩回事兒。我喜歡的項目就是那種做獨立創新的。因為在區塊鏈這個領域其實可能的正確方式非常非常多,所以我認為每個項目都應該走一條獨立的路,而不要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去學。這樣大家都走獨立的路,整個兒的幣圈兒泡沫帶來的資金注入到這些項目裡頭,就能夠快速的產生真正的創新。

所以 Nervos 毫無疑問,是在獨立做創新的,而且在中國的公鏈項目裡頭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優秀,所以我非常喜歡這個項目。當然 CKB 的投資價值不太容易分析,因為它涉及到的因素太多了,我也沒有深入的分析過,所以不太好回答。

Q6: 劉毅老師能介紹一下您自己正在參與的項目嗎?

A6: 感謝這位同學,讓我有機會名正言順地介紹一下自己的項目,當然我們說做項目和投這個幣,完全是兩回事兒。當然我做這個項目,我肯定是 100% 看好這個項目。Cdot 可以認為就是一個跨鏈樞紐,類似於 Cosmos Hub。但是它要解決的也是在價值互聯網上的資產流通的問題,資產的跨系統流通的問題。

我們說這個中心化網絡跟去中心化優化網絡,它們之間做資產轉移的時候,只能通過去中心化的一箇中介網絡來進行。因為中心化的可以相信機構,去中心化的只能相信網絡整體,這個是不對稱的。那麼你要讓去中心化的網絡的用戶來相信這個中介網絡的話,這個中介網絡必須是去中心化的,那麼這也是 Cosmos Hub,Cdot Hub。做成去中心化網絡的一個原因。

我們的創新點在於,可靠的價值團隊不光是一個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經濟問題。也就是說,在一筆跨鏈交易發生的時候,有沒有足夠的對這個交易的經濟保障。那麼跨鏈資產,比如說未來中國有了銀行加密貨幣 DCEP,我們可以是不是可以把 DCEP 通過跨鏈,轉到幣安鏈或者火幣公鏈上面,去用真正的數字人民幣去做加密資產交易。

這個是可能的。那麼你持有 DCEP,當然你相信央行,但是你轉到這個火幣公鏈上面去,你是不是要相信火幣呢?是,你是要相信火幣,但是如果火幣公鏈出問題的話,你的跨鏈資產怎麼辦呢?因此我們在中介網絡上面設計一套質押機制,不是說你不用盲目地相信火幣公鏈,或者是 OK 鏈,或者是其他一些鏈,而是說你要明確的知道,如果你出了問題,你能夠得到多少保障。就跟做存款保險一樣,你的錢在多大程度上是安全的?

這個是 Cdot 要解決的問題。當然這就涉及到通證經濟體系的設計等等。另外就是 Cdot 採用了比較先進的技術,它是在 Substrate 的基礎上開發的,用的是 Rust 語言,然後通過一個插件架構,使得這個不管是中心化的系統,還是去中心化的系統,不需要通過什麼橋啊什麼錨定區這些東西,就可以直接的跟 Cdot 連接起來,進而把連接到 Cdot 的所有的鏈或者非鏈打通。

Q7: 劉老師怎麼看預言機項目?

A7: 說說我對預言機項目的看法。首先預言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它也是連接鏈上鍊下的信息通道。但是我的觀點可能比較小眾,就是我認為預言機專門的去中心化網絡是不能成立的。

為什麼呢,因為預言機服務是一個又基礎又重要的一個服務。基礎就是說你如果依賴預言機,那麼你的去中心化應用就要反覆地使用它。相應的來說,它的成本不能太高,也就是說它的收費要便宜。但是收費便宜意味著這個預言機網絡的收益就低,從精力角度來說,它其實能夠抗攻擊的能力就弱。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你要獲得一個資產價格的數據,做了一次預言機的調用。那麼你要付多少錢呢?假設一美元,或者哪怕十美元,這價格已經很高了,因為一次調用就給十美元,一般的驅動卡應用負擔不起。但是如果給你一條假的價格信息,這個攻擊可能很容易就獲利上千美元,上萬美元。你不可能說為這條價格數據,就要給預言機網絡交上萬美元的費用對不對?所以這裡面有一個不平衡的點。這就跟進攻和防守一樣,也就是說,防守要滴水不漏,但是進攻只要扎透你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就行了,所以這裡面有一個不對稱性。所以我的觀點可能有點兒極端,就是我認為很有可能,單獨的預言機網絡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

Q8: 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劉老師是怎麼做到對區塊鏈這麼多方向都有比較深入、獨到的看法呢?

A8: 這個可能是指數型幻覺。比如說你現在覺得我好像知道的比你多。但是畢竟你比我年輕十幾歲。而且學習是指數的這種手藝,所以你覺得你再學十年,線性上好像還是不如我。但是其實你只要堅持,你也是指數。到我這個年齡,你肯定會比我還要強很多。

Q9: 請問劉老師怎麼看 XMR (門羅幣)和 Grin?對 Grin 是 BTC2.0 的說法認同嗎?

A9: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門羅幣的長期擁躉,長期持有門羅幣。但是門羅幣從價格投機的角度來說,它不見得是什麼好的品種,漲的時候不夠快,跌的時候不落人後。但是它也是對沖一種風險。因為確實 BTC 或者是其他的 UTXO 的鏈上分析能力越來越強,隨著這個數據的積累,它的匿名性或者可互換性確實在下降。從密碼極客的原始觀念上來看,如果能夠讓加密貨幣起到保護隱私、成為開放社會基石的這個目的的話,隱私幣,就是像門羅幣這樣的幣是必須的,所以這個持有門羅幣也算是一點點小情懷吧。

Grin 當然是一個有情懷的項目,但是我對 Mimblewimble 協議是不太看好的。因為我覺得它的應用模式,就是它整個的轉賬流程是有問題的,對實際落地的應用會有很大的影響。

比如說,不管是比特幣還是門羅幣還是 ZCash,我知道你的地址,我就可以發過去,最開始我可以選一個私密交易,那門羅幣缺少私密交易,我可以保證在這個賬本兒上是看不到收發地址和金額的。但是 Mimblewimble 不是這樣,它要求要麼是雙方在線,要麼是雙方有一個其他的方式能夠交換這個信息。其實我認為是有點問題的。當然 Grin 也是一個很有情懷的項目。但是是說穿了,我不認為他能成為 BTC 2.0。

即便我對 Mimblewimble 的看法被證明是錯誤的,有可能的受益者可能是萊特幣,就是萊特幣在 Mimblewimble 之後,變成了一個隱私幣。因為它已經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它的增發率,就是所謂的 S2F 比率不高,稀釋得慢,它倒反而有可能成為 Mimblewimble 的這個投影。

Q10: 請劉老師分析下 EOS 的未來,從技術角度分析價格?

A10: 關於 EOS,其實我倒覺得可能是買入的機會,就是建倉的機會了。因為虛幻的部分,就是被過度的吹捧已經過去了,大家現在看到的全是它的缺點。但是其實反而是到了這個階段,EOS 的主要問題都已經解決了。比如說 IEO 的法律風險,跟 SEC 和解了,然後網絡也穩定了,開發者社區也建立起來了。就跟戛納曲線的雙駝峰一樣。

Q11: 公鏈可以在區塊鏈什麼位置?

A11: 公鏈、私鏈、聯盟鏈,這個分類是 2015年 來的,沿用至今,我覺得已經不太合適了,而且整體上不好談,還是個案分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