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各国军队有没有比较特殊的物资补给?

战情解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是避孕套了。

在二战期间,美国社会总体比较保守,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一般不会随便发生婚前性关系。

不过,普通美国老百姓就不是这样,他们相对开放。

电视剧《兄弟连》中,他们连队有个新兵是处男,被传为笑柄。

因为连队中绝大部分士兵入伍前都有女友或者妻子,都不是处男了。

所以军士笑话他:我知道的处男和处女,只有圣母玛利亚(耶稣的妈)。

而美军对于士兵的私人生活一般不干涉。

军人在军营中不得谈恋爱,男兵不得和女兵发生性关系,但出了军营就没有人管了。

当时欧洲的妓院很多,还有很多因战活变赤贫的女孩靠和美军睡觉赚钱。

所以,一到节假日,美军士兵都会离开军营去酒吧、舞厅泡妞。军官一般不会这么做。

然而,当时欧洲性病还是很多的。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避孕套使用橡胶做的,在当年欧洲价格并不低。尤其战争期间,橡胶是战略资源,避孕套也很昂贵,在有些国家出钱都买不到。

为了避免美军士兵感染,美军会准备一些避孕套,一般放在水兵登岸的某个地方,让士兵们随意取用。

陆军士兵也是类似。

搞笑的是,避孕套却帮助美军打赢了很多的战斗,而不是用来避免制造私生子。

美军很快发现,避孕套有着巨大的的作用。

美军在北非沙漠、太平洋丛林、东南亚雨季作战期间,发现枪械维护方面的重大问题。

以北非为例,经常会有细小的沙粒吹入枪管,导致步枪内部零件出现磨损和故障。

美军常用的M1半自动步枪,结构较为复杂,很容易出故障。

谁都知道,枪械在战斗中卡壳,士兵一般就是死路一条。

同时,在太平洋比如瓜岛这种战场,环境极为恶劣,雨水不断,到处都是泥泞,甚至还有小虫乱飞。枪口一旦有泥水或者小虫进入,就容易出现严重故障。

这种问题本来是无解的,然而美国大兵却找到了避孕套。

使用方法很简单,打开避孕套,直接罩住枪口。

这样,任何异物哪怕雨水都无法进入,大大降低了枪械故障的概率。

同时,避孕套不会影响枪械射击。

如果突然遭遇敌人,美国大兵直接开枪即可,子弹穿透薄薄的避孕套,不会有任何影响。

到了后期,美军对于避孕套已经高度依赖。在瓜岛战争一些强渡作战中,美军用避孕套罩住枪口,可以涉水(齐腰深)渡过河流,上岸就立即可以射击。

而这么简单的方法,我军却一直有所忽视。

萨沙看过一个中越战争老兵的回忆录,提到中越边境都是丛林,环境复杂,枪械每天都要擦拭维护,就算这样也不保险。即便AK47属于世界上最可靠的步枪,也会出现各种故障。

有意思的是,对面的越军也是一样,使用的武器没有区别。

但一些越军特工很聪明的学习了美国佬的方法,使用缴获的美军避孕套罩在枪口,就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


萨沙


先说日本,一种见效快产出高的活动——嗑药。

法西斯军部领导下的日本军队,其实就是个大毒巢。

针对前线作战人员,日军经常和口粮一起配发苯丙胺类药物,即所谓的冰毒,它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让人情绪低落的人异常兴奋,短时间内充满了力量。

药劲发挥作用后,分分钟感觉自己是超人,不饿、不累、精神好,上级领导说什么都觉得特别有道理,让干啥就干啥,对死亡也没了恐惧感。

(配发日军官兵的所谓除倦觉醒剂Philopon,主要成分就是冰毒)

所以,日军的各种“特攻”和“玉碎”,并非就是武士道精神洗脑的作用.......很多情况中,这些“死士”是被下了药的。

类似的情况纳粹德军中也常见,甚至希特勒自己都是个瘾君子,每次激情四射的演讲前,都要先吸会儿毒。

比如二战初期的闪电战,德军的机械化军团如同机器人一般,高强度的推进,竟然能保持连续至少三天三夜不睡觉。显然,除了元首宣传的“意志的胜利”外,主要靠的也是冰毒类药物。据资料显示,德军闪击西欧大陆时,不到三个月,三百万德军,就消耗了三千五百万片苯丙胺类药物,药瘾还是挺大的。

甚至,这种“化学优势”也被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军尝试过,但配发的量小,涉及人群相对少的多,跟德日那种集体嗑药的规模没法比。

再看美军,强大的后勤保障下,美军总能在远离本土的条件下吃好喝好,稍微有点条件的话,还会考虑休闲娱乐活动,不嗑药精神头也很足。

这点,些影视剧里也很生动的反应过。比如,电视剧《兄弟连》,经历了一系列惨烈的战斗的E连,虽然大小困难接踵而至,但几乎没有遭遇过真正意义上的“弹尽粮绝”,哪怕是在阿登山区的包围圈里面。前线官兵吃喝虽然简单,但面包、罐头啥的都管够,鲜见饿着肚子上战场的情形。

二战的美军,财大气粗的程度无人能比,大兵们哪怕在包围圈中也能保障基本的吃穿医药,很大程度就是靠不计成本的“空投物资”。

《兄弟连》中,唯一的一次“险些”弹尽粮绝,是在阿登森林,因大雾天气空中支援被延迟,E连的医药和紧急救护用品告急。

还大家喜闻乐见的战壕中可乐管够、冰淇淋供应到前线,新鲜的本土感恩节火鸡、前线士兵能受到的24小时内生产出,印着自己名字,专门定制的生日蛋糕等等。

不可忽视的还有一个补给,虽然低调,但量最大,那就是——香烟。

所谓的“吸烟有害健康”的论调,大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开始普及。之前的几代人,不论男女,甚至连饭都吃不饱,也会叼根烟。那个年代,吐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眼圈也是一种“潮”范。

当年,人们普遍感觉,烟草这玩意能驱散疲劳,提神又醒脑,还能抑制食欲,所谓的“有害健康”倒是不明显,毕竟,在抗生素尚未普及的年代,一场感冒就能夺走你的小命,很多人往往活不到肺癌的那个阶段,就在别的方面挂了。

此情此景下,财大气粗的美军对香烟的供应从不吝啬,都是管够的。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德军在打死美军后,会仔细的翻找美军的衣服口袋,拿出一包烟,叼起来点上火,欣慰的笑了.....

其实,虽说纳粹的元首希特勒自己不抽烟,还总跟身边人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但并不阻止德军士兵的这个“瘾”。根据规定每个德军士兵每天可以有6根香烟或是2根雪茄的补给。只不过到了后期,德国的交通线被封,所谓的“烟草”补给无法兑现,就出现了前面描述中的场景。

相对于德国配发烟草的计数单位“根”,美国大兵们是按照包计算的,一周大约5-7包左右。

(苏联的二战宣传照片,苏军给德军战俘发香烟,看到有烟抽,这些“高贵的”日耳曼战士的马上拜倒在了曾经的鄙视对象——斯拉夫人脚下)

最后看看苏军。很显然吃穿温饱都很难齐全的苏军,除了靠政委搞战地思想政治活动外,精神上也极度依赖香烟。

不过,条件限制,他们的烟草都是DIY形式的。除了缴获对手或者高级军官抽美国烟外,大部分官兵都抽自制的聚氨酯香烟。这方面,苏军官方有正式补给,每个士兵每周可以领到20克烟丝,卷烟的纸大多来于美国空运支援的几百万吨卷烟纸,发到士兵手中让其自行卷制,如果纸不够他们就直接用书籍、报纸作为卷烟的材料,照样抽的很销魂。

除了香烟,另一个苏军“灵魂式”的需求,是烈酒。

作战部队配发烈酒属于俄军传统,自15世纪就开始了。延续祖例,冲锋前,苏军突击部队会先各自喝上一杯烈酒,然后摔了铁皮杯子(传统是应该将酒杯砸碎在地上,战时没这么好的条件),高呼“乌拉,为了斯大林,保卫苏维埃.....”

结果,喝过酒的苏军犹如神明附体,精神亢奋,不畏枪林弹雨,震天动地的压过来,光气势就把对面的德军吓得腿发软。

对于烈酒的“奇效”,斯大林还曾下过著名的“一百克命令”,意思是任何条件下,都要保证士兵有一百克的酒水配给。

有了烟酒,握着能砸死人的黑面包,要是再配上个美国援助的“午餐肉”罐头,那简直就如同上了天堂。

(美军午餐肉上印着“反法西斯”的“战斗猪”)

当年,被美国大兵百般嫌弃,认为“令人作呕”的火腿罐头,在苏联盟友看来简直是罕见的“人间美味”,经常作为立功人员的“奖品”和执行特殊任务前的“小灶”,也是巴结上级的法宝。

总之,除了吃肉肉外,嗑药、抽烟、喝酒这些咱们现代眼中的“恶习”,就是那个特定年月里,军队的“刚需”。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说一个不为人知的东西吧,这玩意儿在二战中几乎左右了战争的胜负,但又是中国特产,看似毫无起眼,其实却暗藏玄机,武器装备离开了它就是一堆废铁,德国美国苏联都曾经极力向中国求购,驼峰航线的开通也是因为这种物资,这个小玩意儿就是中国猪鬃。

猪鬃是什么?为什么猪鬃对于二战如此重要?

猪鬃指的就是猪脖子和背脊部的刚毛,其中长度大于五厘米的为优质猪鬃,那么一个小小的猪毛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

第一、二战人类战争的机械化程度达到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高度,而各种工业设备和武器装备都需要喷涂油漆,猪鬃因为自身钢韧有弹性、吸附性能好的独有特点,成为了制造油漆刷的最佳材料,如果使用别的动物毛,很容易被油漆给粘结在一团,根本刷不了,可以说离开了猪鬃刷,所有武器装备都得裸奔上战场,用不了多久就会锈蚀报废。



第二、猪鬃刷子是清洗炮膛、枪膛的最好设备,使用金属刷会伤害膛线,而使用其他动物毛又很难清理干净,在人工尼龙刷没有发明之前,猪鬃刷几乎是难以被替代的独特军工产品。

(美军用猪鬃刷清洗炮膛)

猪鬃为什么会被中国垄断?

这个就得归功于我们的祖先了,我们祖先历经数千年培育的土猪特别是黑猪所产的猪鬃比世界上任何猪的质量都好,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我国家猪数量又长期处在世界第一,这就让这种既对品质有严格要求,又需要大量手工操作的产品几乎只能由中国生产,从清朝咸丰年间开始,我国就开始成批量的出口猪鬃,到了民国时期,产量达到5000多吨,垄断了全世界90%以上的市场,其中四川出品的虎牌猪鬃更是因为品质尤其突出,成为了中国猪鬃的代名词。
(猪鬃大王古耕虞)

猪鬃对二战做出了多大贡献,各国为之疯狂!

在二战时,猪鬃和军火一起被美国列为A类战略物资,后来因为中国沿海港口被封锁,滇缅公路又被日本切断,但是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又催生了军用猪鬃的巨大需求,不得已之下美国颁布了一道M51号猪鬃限制法令,所有三英寸以上猪鬃只能归军方使用,民间制造牙刷、鞋刷只能使用劣质猪鬃或者二手猪鬃,然而这仍旧不能缓解巨大的需求缺口,于是美国军方决定开辟驼峰航线,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飞虎队)运输机从印度加尔各答起飞,将武器装备运往云南四川,然后再返航时再装上成箱成箱的猪鬃运回印度,这期间牺牲了近三千名中美两国飞行员,可以说美国人真的是用生命在运猪鬃!而苏联和英国生怕美国人把猪鬃都抢了去,还特意联合在华盛顿开设了一个办事处,专门负责协调分配从中国转运过来的猪鬃,你就想想这猪鬃到底对二战有多重要吧?


军武吐槽君


因为是战争期间,武器装备大概算不上“特殊”,因此我们来说一些不属于武装的物资吧。

美国空军一直装备了很多有趣的东西。一方面,空军飞行员的工作性质很特殊。特别是战略轰炸机飞行员,要长期呆在空中,而且一旦出事了需要跳伞,多半是降落在陌生的环境,很有可能还是敌对的环境。另一方面,美国空军是真的有钱。

所以美国空军有很多在当时看来很奢侈的东西。
比方说吧,这是一盒美国空军飞行组午餐

这是干什么用的?轰炸机飞行员滞空时间很长,有时要在空中吃东西。

但是东西不能乱吃。不能吃容易碎的东西,易碎的食品可能掉得到处都是,影响动作、弄脏仪表、干扰机械动作。

不能吃有太多油、太湿、汤汤水水的东西。飞机上又没处洗手,而且弄洒了会有很不好的后果。

不能吃需要加热的东西。当时军用单兵口粮还没有全面自热化,也没有飞机上用的微波炉,要想加热就只能生活。在机舱里生火的肯定是活腻了。

不能吃太复杂、太耗时间的东西。人在高空,作战任务在身,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搞四碟八碗。

因此这东西就出现了,空军飞行组午餐。整个东西又小又轻,纸盒包装,重量只有一磅左右

里面有什么东西?软巧克力条、糖果、口香糖、花生。仅此而已。听起来像是一包零食,但是飞行员在空中就吃这个了。

刚才说了二战美国空军最小的补给,现在我们来说来自美国海军的、最大的单人补给。上图是一份

美国海军飞行员生存包。如果海军飞行员需要迫降或者跳伞,他除了带着降落伞之外,还会带着这个包。

大家知道,在二战期间,美国海军飞行员主要在东南亚和太平洋作战。因此,这款生存包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之前看过一个外国人做的开包视频,开的就是这款生存包。他一打开这包东西,我就震惊了。在震惊之余,我给那个视频截了一张图,大家看一下:

这只是第一层的内容,下面还有更多东西。

这款生存包里面东西贼多。除了食物、净水片、抗感染药物、生火用的镜片、防晒霜之类的东西以外,这款生存包里还有一堆其他东西。包括但不限于:

信号镜。这个倒不稀奇,现代的飞行生存包里也有。

雨披……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塞进去的,但里面确实有一件雨披。雨披有两面,两面都可以穿在外面。一面是灰色的,用来隐蔽;另一面是亮黄色,用来吸引救援者的注意力。

一把开山刀(Machete),用来在雨林中开路。如果你不知道开山刀长啥样,大概是这个样子:

生存手册,记载了包括怎么做木筏在内的种种技能。

一双手套……热带环境并不需要用手套保暖,但是如果飞行员要干活,比如像生存手册指示的那样做木筏什么的,手套可以用来保护手。

一把折刀……

磨刀石。用来磨那两把刀……

当时我看着那个视频,心里只想着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把这么多东西塞进一个包里的?而且包里还有不少食品、消炎药之类的东西。

看完之后不禁觉得美国人真有钱。

当然了,还有那个经久不衰的军迷笑话:美军给步兵发了某种塑料制成的套状物。这种东西用途很多,比如可以套在步枪枪口上防止进水,上了岸之后可以不用取下来直接开枪……或者也可以用作其他用途……

因为不敢放那个东西的图,我就放一张M1加兰德步枪的图。

但是最让我震惊的,还是那次看到的海军飞行员生存包。里面东西太多了。


史话戏说


1,ZIPPO打火机!

珍珠港事件后,美军开始参战。当时,ZIPPO打火机因为其抗风,结实,耐用的优良品质,马上被列入美军军需采购名单。而ZIPPO打火机,也随着四处征战的美军,名扬世界。

在战争中期,ZIPPO打火机的生产也受到了物资紧张的影响。上好的一级钢以及黄铜被用来制造武器和飞机轮船等更重要的物资,ZIPPO只能用劣质的二级钢去制造打火机。这批打火机容易腐蚀生锈,影响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ZIPPO往打火机是镀了一层厚重的黑漆。

ZIPPO为了表示歉意,还给所有客户发了一封信解释此事,愿意为之前打火机生锈腐蚀的客户更换新的黑漆打火机。

ZIPPO在美军士兵中赢得了赞誉,成了美军大兵标配。连艾森豪威尔将军都夸赞道:“Zippo打火机是我用过的所有打火机中,仅有的,能够一直点着火的!”

2,德军的充气娃娃项目。

二战时,随着德军占领的区域来越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个人生理需求渐渐进入德军高层视野。当时,梅毒等病已经开始在德军蔓延。尤其是法国,女性生活开放,妓女也多。

为了解决士兵需求,纳粹想了一个主意,给士兵们配备自卫器。不过,这个计划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担心被盟军发现以后“丢人”,就中止了这个物资供应项目。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可口可乐算么?美军在二战中的特殊的物资补给确实不少,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香烟、巧克力、午餐肉等。美军给人的感觉,上战场就和度假一样,要啥有啥。

今天说说可口可乐吧,当年二战前,可口可乐就是美国家喻户晓的饮料,美国年轻人爱喝,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伍德罗夫又打开了海外市场,1933年纳粹上台后,可口可乐也是这会儿在德国大卖特卖,德国人也是非常喜欢。

而到了战场上,美军士兵却喝不到可乐了,给家里写信也就总是说想喝可乐。那会儿,百事可乐还只是个弟弟。1943年,艾森豪威尔从北非发了电报,要求给北非送300万瓶可乐,另外,要是能把灌装厂开过来更好。马歇尔也是很爽快的答应了,可口可乐公司也是非常乐意配合。当时的可口可乐总裁伍德罗夫下令只要身穿美军制服,都可以以五美分的价格购买一杯可口可乐,不论成本。

就是这样,可口可乐公司派出大量员工,跟随美军上前线,只要美军占领哪里,就在哪里开设灌装厂,从美国本土运送可乐糖浆,到前线灌装成瓶,然后发给美军。可口可乐也是借着美军打到世界各地的机会,将可口可乐输送到了全世界,进一步拓宽了海外市场。而那个德国的可口可乐公司,由于美国断了其原材料,弄出来一个新的饮料,叫芬达,当然,和现在的芬达不是一回事。

另外,美军还有一项重要的军需物资就是香烟,从美军进入一战以后,美军就开始抽烟,抽烟可以起到很好的减压作用。闲来无事,几个美国大兵凑在一起,点上一支烟,庆幸一下自己能活下来。到了二战时期,美军士兵可以做到每天一包烟,很多人参军以前,还不会抽烟,等到退伍,都变成了老烟枪。


军武文斋


要是二战当中,最有特色物资补给。那就要数小日本鬼子。给他们的战斗队伍配备慰安妇。应该 算是一个亮点。不愧是日本人。


毛疙瘩5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物资补给对一个国家对一支军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甚至说通过一个国家对军队的物资补给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战争时期就连上厕所用的厕纸都是属于战略物资的一种。而二战时期就拿英国和美国来对比一下。英国在二战时期给士兵配发的是每人每天三张厕纸。而美国给士兵配发的是每人每天二十二张厕纸。光从这一点看就可以看出吃美国要比英国强大很多。因为运送到战场上的厕纸可不单单只是一张纸。它是需要占用物资补给份额的。同样在不影响作战的情况下,美国的物资补给能力比英国强,这就证明美国的补给运输能力比英国强。更意味着美国整体实力已经超越了英国。


二战时期大多数国家的士兵补给都是食物而已;能吃饱就不错了,很多国家的士兵经常是食不果腹的在战斗。而美国大兵不一样,他们的物资补给对于别国来说简直就是奢华。首先食物少不了,各种肉罐头,口香糖,香烟,巧克力,咖啡,香皂等。最过分的是连安全套和可乐都属于战略物资。二战时期美国的骆驼牌香烟和可乐一度风靡于欧洲。甚至传言当时的美国大兵用一块香皂就能获得少女的芳心。


而美国士兵管不住自己下半身也是出了名的。二战结束后,美军撤离英国。战后据英国相关部门统计英国被遗留下来十来万英美混血儿。这些都是美国大兵的杰作。所以看来美国给士兵配发安全套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此外,二战时期苏联的物资补给中,酒也就是重要的物资补给之一。苏联人嗜酒如命可不是吹的。而且对于严寒的苏联来说,酒可以短暂的起到温暖身体的作用。虽然只是酒精刺激使人感觉上感到温暖罢了。但对于苏联人来说酒还是非常重要的。 苏联攻克德国后,朱可夫慰问士兵最想要什么礼物,苏联士兵声称最想得到的礼物就是酒。由此可见酒对于苏联人的重要性。




最后就是印度阿三的奇葩补给了,相信很多人也猜到了那就是咖喱。二战时期印度对于英国来说可谓是逆来顺受。甚至很多英国人都十分喜欢指挥印度人。因为他们从不会提什么要求。只会服从。当然了,前提是你不需要保证他们的咖喱。否则他们就会给你搞罢工。在二战时期非洲战场上就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英国的飞机运输队拖延导致咖喱没有及时送到部队。当时整个非洲的印度人都开始搞罢工,不论怎么打骂都不起作用。后来英国用汽车紧急送了一批咖喱过去这才解决了印度人罢工的问题。也由此可见咖喱对于印度人来说属于战略物资的重中之重。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小小百科全书


避孕套算吗?毕竟对于号称种马的美国大兵来说,如果没有这东西,他们能块让欧洲人口恢复到战前水平。

当然了,大家也不要全往这方面想,因为这东西不仅仅是欧洲战场有,太平洋战场也有。

太平洋战场可不比欧洲,人烟稀少,而且上前线作战的士兵主要以男性为主,军队中很难能见到女性,所以避孕套似乎并没有机会发挥本能作用。

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之上,美军偏偏就发放了大量的避孕套作为军用物资,拿来吹气球吗?肯定不是,其乃是由特殊功用的。

比如在瓜岛战役之中,双方的作战场地是独特的火山岩结构,这座小岛不仅格外炎热,而且大部分作战区域都分布在泥潭以及河流区域,再加上岛上“孕育”的密集蚊虫,作战人员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

在这种环境之下,不仅士兵们的活动会受到影响,其武器装备也存在失灵或者爆膛的风险,在渡过河流或者泥潭之时,裸露的枪杆会不可避免的被灌入泥沙,空气中的蚊虫有时也会钻进枪杆内部,这些杂物进入武器内部以后,士兵们的作战活动就受到了很大影响,武器失灵是很“幸运”的故障,如果碰到爆膛情况,那就很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针对这样的情况,美军中央将避孕套纳入战备物资,士兵们在行进途中只需要将避孕套套在枪口之上,就可以避免武器损坏的问题。

当然,日本也有好东西,他们的“牛肉罐头”可是天下一绝啊,拿牛血内脏冒充牛肉,估计世界上也就日本罐头这一家了

在战争开始初期,日本给军队提供的后勤物资还是非常不错的,每个士兵都能定期吃一些肉禽类罐头,其中以牛肉罐头最为有名。

当时我国作战人员非常希望在战场上缴获日本的后勤物资,其中的罐头类肉食能很好的改善自己军队的伙食,不过等到美日开战以后,这种罐头就变成了“山寨版”。

虽然说日本在战争初期有丰富的物资储备,但是随着战况逐渐胶着,日本的后勤储备也有点供应不上了,尤其是在和美国开战以后,日本的战备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军队了,这时的日本政府就把原先的牛肉罐头“换了配方”,将牛肉变成了牛血加黄豆,有时候还会加一些杂粮,其口感“一落千丈”,甚至被日军士兵称为猪食。

对了,千万不要忘了老毛子,战斗民族打仗,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是烈酒是必不可少的。只要给他们一瓶伏特加,他们能横跨欧亚,喊着乌拉,从西伯利亚冲到英吉利海峡

当然,不是说鼓励军营喝酒,没有哪个军队会放任士兵喝酒的,那是会出事儿的。其主要是因为苏联大部分地区气候过于寒冷,尽管苏联士兵是本土作战,但战斗民族也怕冷,低温环境也会让他们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在严寒环境中取暖,喝几口烈酒是不错的保暖方式,而且苏联对士兵的饮酒量有严格控制,喝醉的情况是比较少的。


白话历史君


二战时期的军需物资,除了我们常见的枪支弹药,武器装备以及生活用品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奇葩的物资。例如美军装备的避孕套,美国军队是二战中最为开放的部队,每当美军休假日的时候,大批美国士兵都会出现在一些娱乐场所。由于美国士兵生活不够检点,导致了当时患性病的美国大兵非常多,为了避免士兵患性病,军方开始给士兵发放一些避孕套。



到了二战中后期的时候,美国士兵还把避孕套玩出了新花样。二战时期的步枪防尘性能都比较差,在太平洋岛屿作战的时候,美军的步枪经常因为进入杂质而导致故障。为了防止枪管内进入杂质,美军在作战前将避孕套系在枪口上,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杂物进入枪口,从而减少枪支的故障率。除了避孕套美军还对我国生产的猪鬃情有独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猪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喜欢吃猪肉的国家之一。


在二战时期,我国占据了世界猪鬃产量的90%以上。猪鬃是二战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类战略物资,猪鬃的质地坚硬,能够用来刷掉一些比较难以去除的污渍。由于二战时期,各国对猪鬃的需求量巨大,我国还成为了猪鬃的出口大国。到了二战中后期的时候,我国出口猪鬃的陆上通道被日本人阻断,美军为了继续获得猪鬃,在通过驼峰航线为我国送来军事物资的同时,也将一批又一批的猪鬃带到了美国。当时美国甚至还颁布了法令,将一些质地优良的猪鬃作为军需物品,不允许普通人使用和贩卖。



猪鬃和避孕套都在二战时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接下来要说的这类物资,不仅没有在二战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还成为了全世界的笑柄。这种物资就是意大利人的红酒,意大利军队在二战时期十分的搞笑,打起仗来屡战屡败,却对吃喝十分的挑剔。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士兵为了吃上热腾腾的意大利面,竟然烧火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最终引来盟军的突袭。

而红酒更是意大利士兵不可缺少的物品,如果没有红酒的话,意大利士兵甚至不愿意吃饭。所以在整个二战时期,意大利军队都随身携带着大量的红酒。盟军士兵经常会整建制的俘虏意大利军队,而在盟军士兵缴获的装备里面,红酒的数量甚至比弹药还要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