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款巧克力測評:黑巧克力不“低卡”,越吃越胖


靠譜測評 | 20款巧克力測評:黑巧克力不“低卡”,越吃越胖


巧克力原料,最初來源於中美洲熱帶雨林中野生可可樹的果實可可豆,當時古代印第安人用焙炒過的可可豆製成帶著苦味和泡泡的一種可可飲料,這算是人類首次食用巧克力。

作為天生浪漫的代言人,人們都願意將巧克力作為傳遞情感的信物。然而,由於將巧克力製成固體需要加入糖分和脂肪,為此巧克力也被貼上了高熱量的標籤。

你愛吃的巧克力真的是“熱量炸彈”嗎?

2020年1月,《澳門消費》測試了包括吉百利(Cadbury)、雀巢(Nestle)、安迪士(Andes)、瑞士蓮(Lindt Swiss)、費列羅(FERRERO ROCHER)、富路達(Furuta)、樂家(BROWN&HALEY)、薇莉(Vivani)、德菲絲(Truffettes)、麥提莎、瑞士三角、金舵、探歌、阿華田、明治、健達、M&M's等20款巧克力,產地包括中國、澳洲、瑞士、德國、馬來西亞、美國、中國臺灣、日本、意大利、法國等,對比測評其熱量糖含量等指標。

結果顯示,18款巧克力的熱量平均值為540.0kcal/100g,黑巧克力熱量並無更低;含糖量方面,吉百利、安迪士、探歌、麥提莎、瑞士三角、M&M’s等品牌超過五成,一顆費列羅即含一顆方糖。

1罐麥提莎=10碗米飯

巧克力的主原料可可豆是一種脂肪含量很高的果實,它賦予了巧克力入口即化的口感,此外,製作巧克力還要額外添加糖、香草、乳化劑等其他原料,使巧克力的熱量動輒“超標”。

人體熱量的基本來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它用來維持身體機能、新陳代謝和日常生活活動,如心臟跳動、呼吸、四肢的運動等。

不過,如果人體長期攝入過多的熱量,就會在體內變成脂肪貯存起來而造成肥胖,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機會。


靠譜測評 | 20款巧克力測評:黑巧克力不“低卡”,越吃越胖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資料,一般成年人每日所需的熱量約為1800kcal~3200kcal不等,根據年齡、性別和每日活動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由於巧克力在製作過程中所添加成分的不同,也造就了它多變的面貌。國標GB/T 19343-2016將巧克力分為4種: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其他巧克力。

雖然不少消費者深知巧克力是減肥的大敵,但近些年,“黑巧克力減肥法”風靡一時,不少減肥人士在“縱享絲滑”的同時瘋狂為其“打call”。

然而,事實很殘酷!

測試結果顯示,20款巧克力每100g所含的熱量為475.7kcal~595.0kcal。從品種而言,黑巧克力所含熱量並不低,比如明治鋼琴醇黑巧克力,其熱量(549.0kcal)甚至高於20款巧克力的熱量平均值(540.0kcal)。

如果在正常膳食的基礎上來吃黑巧克力,就算是小小的一塊,也是增添多餘的熱量。由此可見,無論是哪一種巧克力,它都是你減肥路上的攔路虎,千萬不要因為黑巧克力不太甜而覺得它更適合減肥。


靠譜測評 | 20款巧克力測評:黑巧克力不“低卡”,越吃越胖

我們不妨將巧克力與日常食物進行換算對比。

以一碗(約200g)白米飯的熱量(約235kcal)計算,一份麥提莎牛奶巧克力(520g/罐)的熱量就相當於10碗米飯的熱量。以費列羅巧克力來看,一盒375g所含的熱量就輕鬆超過了8碗米飯,食用該款巧克力的4顆,所攝入的熱量已超過了1碗白米飯的熱量。

靠譜測評 | 20款巧克力測評:黑巧克力不“低卡”,越吃越胖

瑞士三角、M&M’s糖分超六成

研究發現,吃甜食讓人更開心,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甜食中的糖分進入人體後會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大量的多巴胺,它可以通過血管流至全身,傳遞幸福感的信息;二是甜食的口感能使人產生滿足感,緩解灰色情緒。

然而,食用巧克力來調節情緒還得適可而止。

目前,兒童肥胖和糖尿病患者達到了1980年的4倍,英國、墨西哥和一些美國城市已開徵糖稅加以應對。

糖柔和了可可的苦澀,它是屬於碳水化合物的一種,可以提供人體熱量,但糖攝入過多可能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於2002年建議糖分攝入量應少於攝入總熱量的10%(強烈性建議,約50g),並於2015年發佈《指南: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進一步建議將遊離糖攝入量降至5%(條件性建議,約25g)以下。

測試結果顯示,20款巧克力的含糖量平均值為48.4g/100g,全部屬於高糖食品(≥15g/100g)。即使是糖分最低的阿華田營養麥芽威化餅,100g所含糖分就超出了每天推薦攝入量。

靠譜測評 | 20款巧克力測評:黑巧克力不“低卡”,越吃越胖

尤其是吉百利、安迪士、探歌、麥提莎、瑞士三角、M&M’s等品牌,巧克力中的含糖量更為驚人,50%以上的原料都是糖。

以費列羅巧克力為例,進食該盒巧克力中的一顆,相當於攝取將近4.9g的糖分,約等於一顆方糖的量。

靠譜測評 | 20款巧克力測評:黑巧克力不“低卡”,越吃越胖

Q&A

1.巧克力為什麼會“起霜”?

巧克力的白霜分為糖霜和脂霜。當週圍溼度過大時,水蒸氣便會促使巧克力表面砂糖晶體溶化,當溼度降低時,砂糖再度結晶,從而形成糖霜;當週圍環境溫度上升時,高熔點的液態脂肪分子逐漸向巧克力表面遷移,伸出表面形成脂霜,它對巧克力品質的影響更大。


靠譜測評 | 20款巧克力測評:黑巧克力不“低卡”,越吃越胖

2.巧克力包裝上的“%”代表什麼?

“%”代表巧克力中可可固形物的比例,比如70%表示可可固形物佔了70%(其他30%為糖、香草與乳化劑等),一般而言,此數字愈高代表可可含量較高、味道較苦,反之,數字愈低則含糖量高,味道較甜。

3.松露巧克力真的是“巧克力中的貴族”嗎?

松露巧克力與“松露”止於形似,並無實際關聯。真正巧克力的核心原料應是可可脂和可可粉(來自天然可可豆),而松露巧克力多為廉價的代可可脂(由植物油精煉而成),代可可脂本身含有大量高度飽和脂肪,以及製作過程可能產生反式脂肪酸,不建議消費者選購

靠譜測評 | 20款巧克力測評:黑巧克力不“低卡”,越吃越胖


4.如何挑選巧克力?

一看成分,可可脂含量高的巧克力對人體健康相對更有益;二看外觀,好的巧克力外形整齊,表面光亮平滑、細膩均勻,掰開之後沒有氣孔;三看熔點,可可脂的熔點在35~38℃,室溫下呈固體,入口就會融化,而代可可脂熔點相對較高,融化較慢。

5.如何正確地享用巧克力?

巧克力能量密度高,尤其適合參加運動或體力活動的人群、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的青少年、體質虛弱者以及重體力勞動者的能量補充。但巧克力為高糖分食品,兒童、減肥人士、糖尿病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不宜過多食用。

靠譜測評 | 20款巧克力測評:黑巧克力不“低卡”,越吃越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