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奉天承運的陰陽家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長久以來披著神秘面紗,甚至一度被神話的思想流派,那就是

陰陽家。陰陽家這個稱謂我想大家應該並不陌生,許多電視劇或者是動畫電影裡都出現過他們的身影。有意思的是,這些影視作品裡的陰陽家,大多是以擅於占卜、精通法術的江湖術士。那麼歷史上真正的陰陽家,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自漢武大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作為一個獨立的學派陰陽家便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與之相關的書籍也隨之消亡,因此我們現在想要系統的瞭解陰陽家學說已經不大可能了。人類對不瞭解的文化總是心存敬畏,這也正是陰陽家在人們心目中比較神秘的原因。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陰陽家絕不是那些影視作品中的江湖神漢,而是實實在在的哲學家。

按照史料記載,陰陽家的創始人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大思想家鄒衍。鄒衍(大約生於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戰國末期齊國人。陰陽家代表人物之一。主要的學說有“五行學說”、“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也是稷下學宮著名的學者之一,因為他的 “盡言天事”,被稱為“談天衍”,又被稱為鄒子。他活動的時代大概晚於孟子,應該是和公孫龍、魯仲連這些人是同一時代的。成書於明代永樂年間的《永樂大典》將鄒衍歸入為道家。


百家爭鳴:奉天承運的陰陽家

公元前309年,鄒衍來到了稷下學宮。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此刻擺在鄒衍面前的,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知識寶庫。各個國家、各個學派的學士紛紛彙集於此,學宮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熱烈的文化辯論,不同裝扮的學士來往穿梭,給年少的鄒衍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面對紛繁複雜的各家學說,鄒衍最終選擇了儒家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鄒衍的儒學啟蒙老師是誰,如今已不可考,只知道他是“思孟一派”的傳人。在這兒呢我要跟您解釋一下,自從至聖先師孔子之後,儒家分成了很多的學派,其中由於子思和孟子的思想比較接近,被後人稱為思孟學派,在中國的思想史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說到這兒您可能會問了,那既然這鄒衍是儒家弟子,怎麼又成了陰陽家的開山祖師呢?

其實這諸子百家的思想雖然各有不同,但每一家的思想都絕對不是空穴來風,拍腦子想出來的,都是從前人的思想學說裡總結轉化而來。比如墨子最早也是儒家弟子,法家的韓非和李斯也曾經追隨荀子學習儒學,而孔子當年向老子問道,更是從道家思想裡汲取了許多的靈感,最終創立了新儒學。這些舉例其實足以說明,

任何一個學派的思想都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形成的。


百家爭鳴:奉天承運的陰陽家

鄒衍創立的陰陽學說,其許多觀點正是源於思孟學派。比如當時非常流行的五行概念,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金、木、水、火、土這五行,其實最早提出五行說的是道家,而思孟學派又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見解,即把五行對應的仁、義、禮、智、聖。到了鄒衍這裡,乾脆把兩種觀點合二為一,提出了一個更大膽的見解,即五德終始說

“五德”既是指金、木、水、火、土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則是指“五德”的週而復始。鄒衍認為,天道興衰,王朝更替,其實就是五種德行的循環往復,相互相生相剋的原因。我們經常會在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裡,聽到這樣一句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中,這“承運”二字的意思就是“承五德之運轉”。

說白了,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由此可見,鄒衍的這個觀點,直接導致了後世帝王“君權神授”思想的根深蒂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