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式教育下的“完美主义”摧毁了多少孩子的生命!该怎么办?

完美是优秀的敌人。追求卓越没有错,但是苛求完美就会带来麻烦,消耗精力,浪费时间。关键是找到平衡点。——伏尔泰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信奉虎妈式教育的国家,新加坡的小孩从小就生活在高压的亚洲式完美主义的环境中。在 2010-2014 年间,一些研究者对 263 名 7 岁的新加坡儿童进行了跟踪研究。

虎妈式教育下的“完美主义”摧毁了多少孩子的生命!该怎么办?

在这些儿童7岁的时候,研究者让他们和父母一起玩猜谜游戏,然后记录了他们的父母是否会越俎代庖,在孩子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帮孩子搞定任务。在接下来的3年里他们又重复了这个实验,并测量了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

根据这项发表在《个性期刊》上的研究,那些喜欢帮孩子把问题都解决了的家长养出的孩子会对自己过度苛求,形成完美主义,而且这种心理亚健康的状态会持续下去。

虎妈式教育下的“完美主义”摧毁了多少孩子的生命!该怎么办?

该研究的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Ryan Hong 表示,“如果家长过度干涉孩子的人生,这其实就是在给孩子一个信号——他们很弱。这就会让孩子害怕犯一丁点的错,会让他们对自己要求过分地高。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形成适应性不良的完美主义,这对他们的健康和幸福都不利,因为适应性不良的完美主义会导致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虎妈式教育下的“完美主义”摧毁了多少孩子的生命!该怎么办?

伦·阿伦诺夫斯基导演的电影《黑天鹅》中,娜塔莉·波曼饰演的一位纽约的芭蕾舞演员妮娜就是因为在导师和母亲的压力下,多度追求“完美”,产生幻觉,在表演中自己杀了自己,随着演出的完美结束,妮娜的生命也就此落幕。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完美”!

完美主义和自杀倾向有很强的相关性。

完美主义和抑郁、焦虑、自残、广场恐惧、强迫症、暴食、失眠等许多身心健康问题有关。

虎妈式教育下的“完美主义”摧毁了多少孩子的生命!该怎么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 2017 年公布的数据,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自杀倾向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个影响较大的预测指标就是完美主义。

1995 年,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家、耶鲁大学教授西德尼·布拉特就在期刊《美国心理学家》上的一篇具有影响力的文章中将自杀倾向和完美主义联系在了一起。

完美主义划分为适应性与非适应性两种类型

适应性完美主义是设置高成就标准、努力追求成功的倾向,反映个体对高个人标准和成就的主动追求,可以容忍在达成标准中的失败,不会对自尊造成无法恢复的损伤。非适应性完美主义,往往是在追求避免犯错,而不是追求完美。

心理学家Brene Brown这样解释何为非适应完美主义:“它其实并不是对于完美的合理追求,它更多的像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我有个完美的外表,工作不出任何差池,生活完美无瑕,那么我就能够避免所有的羞愧感、指责和来自他人的指指点点

非适应完美主义通常有什么表现?(不正确的完美主义)

非适应完美主义和自我妨碍行为有紧密的相关,尤其是过度的拖延。由于对与犯错和失败的恐惧,完美主义者们往往很难开始着手去做一件事情。一旦预期到中途可能会有的失败,那么他们可能干脆就彻底放弃了。毕竟,什么都不做就不会错。容错力差完美主义者容忍错误的能力非常差,任何事情只要有一点瑕疵,就全盘否定。但现实生活永远不可能毫无瑕疵,所以他们经常陷入沮丧和自我怀疑。“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听完之后,大家会误以为“这个人总能做到最好”,但现实却是:他往往什么都没做或做不成。过于抵触负面意见完美主义者对于他人的批评和挑剔非常反感,不允许任何反对意见。

虎妈式教育下的“完美主义”摧毁了多少孩子的生命!该怎么办?

在《摆脱完美主义——孩子犯错应对法》这本书中提到:“完美主义并不是仅仅做到竭尽全力,,还要争取优秀和健康的追求更高目标。完美主义者认为,如果我们把事情做到完美了,其他人会喜欢我们,接受我们,但是,如果我们做不到完美,我们就会永远不够好。这种想法是一种负担,会对整个人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如何做到适应性完美主义,正确理解完美主义?——学会放手

1.允许孩子犯错

有些完美主义父母,对待孩子的错误,总是“咄咄相逼”。时间长了,孩子为了躲避父母的惩罚,就自己要求自己完美无缺,无形中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但其实孩子成长期,犯错误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当孩子犯错时,不要急着去否认,可以用轻松的语气和孩子谈错误,让孩子明白没有人不会犯错,只有及时认识到错误并改进就可以了。

2. 看到孩子的努力的过程,让孩子接受失败的可能

“虽然呢这次没有获得第一名,但是我们也收获了不少知识是不是?”鼓励孩子接受失败。没有人可以永远成功,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不敢直面失败的人,也不可能获得成功。想要孩子接受失败,父母首先得先学会接受,而不是只注重最终得结果。

虎妈式教育下的“完美主义”摧毁了多少孩子的生命!该怎么办?

3. 完美不是错,但不要无限制地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本身不是错,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更上一层。但凡事都有个度,追求完美也是一样,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定下目标,让孩子为之而努力,但不要事事要求孩子攀峰问鼎。

结束语

人无完人,为人父母者也不是完美的,我们必须勇敢踏入不完美之中,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不完美,与希望孩子变得更好并不矛盾。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实力,才能让孩子在社会竞争中更具竞争力。追求卓越没有错,但是苛求完美就会带来麻烦,消耗精力,浪费时间。关键是找到平衡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