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面對面|武漢居民生活保障問題受關注,境外疫情輸入風險驟增需警惕

疫情防控面對面|武漢居民生活保障問題受關注,境外疫情輸入風險驟增需警惕

輿論風向標

一、每日輿情綜述

截至3月5日24時,全國累計報告確診新冠肺炎80552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53726例,累計死亡3042例。‍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監測顯示,截至3月5日24時,涉及新冠肺炎的網絡新聞報道量上升趨勢明顯,APP報道量也有略微上升,其餘平臺報道量無太大變化。兩微方面,微信平臺熱度較4日有小幅度上揚,微博平臺熱度與前一日基本持平,且總體呈現下降趨勢。

疫情防控面对面|武汉居民生活保障问题受关注,境外疫情输入风险骤增需警惕

圖:1月21日以來疫情輿情關注度走勢圖

監測顯示,3月5日11時至3月6日11時,與疫情相關的網絡新聞報道194224篇,微信文章119386篇,相關傳統媒體報道共9899篇,微博數據58289條。話題主要涉及中央明確補助津貼向一線醫務人員傾斜、武漢居民向中央指導組反映問題、境外輸入病例增加,及海外疫情防控新動向等。

疫情防控面对面|武汉居民生活保障问题受关注,境外疫情输入风险骤增需警惕

圖:3月5日11時至3月6日11時各平臺信息量分佈

從微信公眾平臺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熱門文章可以看出,輿論對疫情期間正能量事件保持高度關注。“央視新聞”關注全能志願者螞蟻搬家式運物資、通宵安裝15臺呼吸機,方艙護士向國家要男朋友,相關報道聚焦疫情期間人們身邊的平凡事蹟,向讀者傳遞正能量。同時,亦有部分輿論關注山東任城監獄疫情事件調查結果公佈等。

表:微信公眾平臺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熱門文章(數據支持:騰訊指數)

疫情防控面对面|武汉居民生活保障问题受关注,境外疫情输入风险骤增需警惕

據人民在線眾雲大數據平臺統計,3月5日11時至3月6日11時,熱度排名變動較大,山東、河南、湖南分別升至第三位、第六位和第十位,且前八位數據量較前一日均有明顯上升。其中,湖北數據量變化最大。據媒體報道,最新數據顯示,湖北省內除武漢以外首次新增清零,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武漢市有希望到3月底實現基本“清零”。估計4月底除了湖北以外,全國其他省市基本就可以摘口罩恢復正常生活生產秩序。

疫情防控面对面|武汉居民生活保障问题受关注,境外疫情输入风险骤增需警惕

圖:3月5日11時至3月6日11時地域熱度

二、重要輿情特徵

(一)中央明確相關補助津貼向一線醫務人員傾斜

據央視新聞報道,3月5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會議強調,要進一步落實好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各項措施,臨時工作補助、一次性慰問補助、衛生防疫津貼等要及時發放,向與患者直接接觸的接診、篩查、檢測、轉運、治療等一線醫務人員特別是救治重症患者的醫務人員傾斜,不得按行政級別確定發放標準。醫務人員輪休不影響工資、獎金、休假等正常待遇。做好醫務人員飲食營養等保障,糾正不必要的填表報數,減輕醫務負擔。另據媒體報道,3月5日,陝西省安康市通報了對網絡反映市中心醫院公示中存在“院領導抗疫補助高於援鄂一線人員”問題的調查結果,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了問責處理。

(二)武漢居民向中央指導組反映問題,生活保障問題受關注

據新華社報道,3月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率中央指導組到武漢市青山區翠園社區、江漢區西橋社區,實地察看社區防控和群眾生活保障情況。針對群眾現場反映的問題,孫春蘭立即要求深入調查,切實解決。據微信公眾號“陶然筆記”文章披露,居民反映的主要是社區物業假裝讓志願者送菜送肉給業主,實際工作不到位的情況。文章認為,持續日久的疫情防控,給社會治理帶來的問題和挑戰是多方面的,甚至是十分棘手的。不怕有問題,就怕迴避問題,不怕有矛盾,就怕掩飾矛盾。實事求是地直面問題,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文章指出,當前尤其要關注社區防控和老百姓的生活保障。

(三)外交部駁美主持人“中國道歉論”,“戰疫”問題沒有局外人

近日,美國福克斯新聞臺主持人在播出節目時稱,中國人應該就新冠肺炎疫情“正式道歉”。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3月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種言論荒謬可笑,充分暴露其對中國的傲慢、偏見和無知。趙立堅說,“中國道歉論”毫無根據、毫無道理。目前病毒源自何處,尚無定論。無論病毒源自哪裡,中國同其他出現疫情的國家一樣,都是病毒的受害者,都面臨疫情蔓延的挑戰。2009年美國暴發H1N1流感蔓延到214個國家和地區,誰要求美國道歉了嗎?據媒體報道,鍾南山院士曾明確表示: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是發源在中國。只有對新冠病毒進行溯源,有了結果,才可能回答這個問題。

(四)全國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6例,如何快速識別風險成關鍵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3月5日23時,中國境外共78個國家累計確診達17637例,這也讓中國面臨的境外疫情輸入風險成為一個需要迫切對待的問題。據國家衛健委消息,3月5日全國新增確診143例,湖北以外新增17例中,有16例為境外輸入。目前,全國多地都已出臺相關措施,全力嚴防境外疫情輸入。與此同時,有專家指出,在入境關卡處快速識別風險很關鍵。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助理教授陳希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現在最重要的是在入境的關卡處快速識別風險,政府也可以考慮在主要的航空港附近徵用一些設施,方便有風險的旅客隔離。

(五)“治癒患者復陽”頻現,專家建議謹慎判斷是否提高出院標準

近日,多地均出現了出院病例複檢核酸呈陽性的情況,3月4日,新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提出,為加強對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隔離,將“應繼續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改為“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有聲音認為,應增加對出院患者的核酸檢測次數,或增加其他檢測手段,抬高出院門檻。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蔣榮猛表示,增加核酸檢測次數或其他檢測手段,這牽扯到整個防控策略的調整,比較複雜,應該謹慎判斷。新冠肺炎對人們生活、工作包括整個社會的勞動力,都帶來很大影響。如果時間再延長,影響會更大。

(六)甲魚牛蛙不入禁食名錄,精確範圍實現多方權益平衡

3月4日,農業農村部緊急印發通知,明確中華鱉(甲魚種類)、烏龜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管理。此外,牛蛙也在中國水產公佈的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列表中。這意味著,它們未被列入禁食野生動物名錄。消息一出,立刻引發新一輪熱議。《新京報》評論指出,此番農業農村部緊急解禁甲魚等產業,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治理態度和法治思維。政策政令就該指向精準、邊界清晰,這樣最嚴“禁野令”才更符合現實情形,也能更好地得到落實。評論認為,“禁野令”禁得越精準,越能實現多方權益利益平衡,也越能讓人心安。

(七)日本將對中韓入境者進行14天隔離

日本廣播協會(NHK)3月5日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從3月9日至本月結束,暫停向中國、韓國發布簽證的效力。自兩國入境日本的人員將在指定場所隔離14天。安倍在疫情對策本部會議上介紹,日本政府決定大幅加強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邊檢措施。他介紹,已發放中、韓兩國公民的簽證將被暫停效力。自兩國入境日本的人員將在政府指定場所隔離14天,不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通往日本的航班將被限定在東京的成田機場與大阪的關西機場。上述措施將於9日起生效,持續至3月份結束。此外,從7日0時開始,對韓國、伊朗部分地區額外設置旅行禁令。

(八)伊朗駐華大使館求助獲中國網友慷慨解囊

據媒體報道,3月4日下午,伊朗駐華大使館官方微博發出求助,稱“現在急需醫用口罩、呼吸器、手術服、核酸檢測試劑盒、個人防護用品、防護面罩和防護服”,並公佈了捐贈渠道事宜。之後,大使館又在網友的要求下,附加了兩張收款二維碼。就此,中國網友們紛紛慷慨解囊。5日晚間,伊朗駐華大使館再次發文,向中國網友表示致謝:過去24小時,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特殊經歷。短短24小時內,中國朋友共捐贈人民幣約400萬元。同時,大使館也表示將停止接收捐贈,並刪除了貼有二維碼的求助微博。據伊朗衛生部消息,截至當地時間5日中午,伊朗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3513例,其中739例康復,107例死亡。

三、輿情趨勢與風險研判

(一)志願者回鄉被勸返,防控疫情也應兼顧溫情

據媒體報道,河北沙河市貨車司機李師傅從1月底開始,作為志願者先後6次從河北往返湖北運送物資。但當他結束志願服務回家時,卻被沙河市相關防控部門勸返,被迫滯留高速服務區。志願者為抗疫作出貢獻,卻被拒之門外。人民日報客戶端評論指出,儘管這是個別現象,但也暴露出一些地方的粗暴作風。疫情防控,不能片面追求措施“硬核”而忽略人性柔軟,更不能“一刀切”寒了人心。新華每日電訊評論表示,希望各地防疫部門在制定防控政策時更精準、更有彈性、更有溫情,在執行防疫政策時少些教條和形式、多些關懷和理解。

(二)“復工復產不同步”問題凸顯,亟待多方協同發力

《半月談》評論文章關注“復工復產不同步”問題,指出復產復工節奏“不合拍”容易導致“腸梗阻”。只要產業鏈上的任何一環還未復工復產,或復工復產不全面,整個產業鏈就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難以良性運轉。文章認為,面對復工復產不同步的狀況,政府部門要積極作為、深入調研,掌握企業面臨的困難並積極協調幫助;正常復工的企業要充分考慮供應鏈和市場需求狀況,積極拓寬市場銷路;未能及時復工的企業要千方百計想辦法儘快開工,讓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嚴絲合縫。

(三)湖北籍員工就業歧視仍存在,專家呼籲嚴格遵守法律規定

人民網報道湖北籍員工的就業歧視問題,指出一些地方和企業限制湖北籍員工復工,或者明確規定不錄用身份證為42開頭的湖北籍員工。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法學院教授林嘉表示,這些做法不僅僅是對湖北籍員工情感的傷害,更是觸碰了法律的紅線,屬於就業歧視的違法行為。林嘉表示,在防治疫情過程中,我們既要對疫情嚴加防範,也要嚴格遵守法律規定。在勞動就業領域中,杜絕歧視行為,讓每一位勞動者都能享受就業平等的陽光。

融媒體觀察

1. 防控宣傳微視頻,為戰“疫”注入強心劑

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融媒體中心除了藉助電視、報紙、微信公眾號等資源宣傳疫情防控外,還發力微視頻製作與傳播,通過製作富有說服力、感召力的原創微視頻產品,為戰“疫”注入了一股股強心劑,成為城鄉宣傳防控的有力武器。據光明日報3月5日報道,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融媒體中心推出了針對城市居民的“無人機喊話”系列微視頻,其中針對城市年輕人的原創微視頻《小情侶不戴口罩被無人機喊話》於2月7日推出,主播以接地氣的閩南語+普通話輪換進行的方式,用特別生活化的口吻進行“高空”喊話,勸導市民戴口罩、少出門。產品以獨到的創意和暖心的風格深深打動了廣大網友,視頻一經推出,迅速被各大媒體平臺轉發。根據不同階段的防抗重點,龍文區融媒體中心還陸續推出了針對返城復工人群的“最硬核樓長”系列,針對“還沒接到復工通知”人群的“疫情信息快報”系列,針對復工企業推出了“招聘直通車”等。

2. 發揮融媒體優勢,築牢防疫宣傳輿論陣地

編輯|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助理研究員 朱玉萍

(後臺留言,可獲取pdf全文版;歡迎訂閱新媒體智庫報告每日資訊!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聲明|本公號內容允許轉載,但需註明作者及出處,且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改動,違者必究。本公號所刊發文章,非官方聲明為本機構原創作品的,皆屬文章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號及人民網新媒體智庫的觀點和立場。

新媒體智庫athinktank

人民網新媒體智庫,依託人民網和人民在線重點打造的高端互聯網智庫,主要從事互聯網大數據與國家治理重大課題調研、輿論環境風險評估、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政務輿情回應績效評估、政務新媒體指數、企業品牌影響力指數、媒體融合與新媒體傳播等領域研究。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定期推出智庫報告、內參讀物,發佈藍皮書和學術著作,舉辦高端智庫論壇,入圍“中國智庫索引”(CTTI)首批來源智庫(2017-2018),榮獲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頒發的2018中國智庫資政建言“國策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