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稳重一生,北伐关键时刻出错,葬送10万大军,连累杨继业战死

大家很熟悉八仙里的曹国舅,姐姐做了宋仁宗的皇后而他又喜欢修道,就被传说成了八仙之一。

而曹国舅的爷爷就是北宋第一名将曹彬。

说起曹彬,得从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说起,那些在后周时期和赵匡胤称兄道弟的将领们交出兵权之后,队伍还得有人带啊,于是赵匡胤部下中的一些人就被提拔了起来;其中最出色的就要属潘美(潘仁美原型)和曹彬了。

曹彬稳重一生,北伐关键时刻出错,葬送10万大军,连累杨继业战死

公元964年,王全斌奉命率领北路军进攻后蜀,刘光义率领东路军进攻后蜀,曹彬作为东路军的都监随军出征,从归州(今秭归)出发;结果很出乎意料,北路军在东路军还没有赶到的时候就完成了任务,后蜀四十万人齐解甲,还赔上了花蕊夫人。

这下子麻烦了,两路军因为赏赐彼此都不服气,竟然在蜀中展开了一场烧杀抢掠,硬生生把已经投降的蜀军又给逼反了;宋军只好又花了两年的时间在蜀中平叛,生生把一个大好局面给葬送了。这让赵匡胤很生气,回来之后对这些将领抓的抓,杀的杀,唯独曹彬由于恪尽职守,不贪财为人还宽厚得到了晋升。

公元975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准备一举消灭南唐了。

曹彬稳重一生,北伐关键时刻出错,葬送10万大军,连累杨继业战死

在统帅人选上,大家一致都看好潘美。与我们熟悉的大奸贼潘仁美截然不同,潘美是宋初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无论是名气还是战功其实都是远超杨继业的;这时的潘美刚刚纵横万里,用很少的兵力消灭了占据两广地区60个州的南汉势力。其用兵之精妙,作战之勇猛在这时的大宋是首屈一指的。然而赵匡胤却选择了曹彬,并赐与曹彬天子剑(尚方宝剑)。可以处斩将军之下的任何人而不必请示,树立起了曹彬在宋军中的权威地位。

此时的南唐已经奄奄一息,北宋在战略上已经完成了对它的合围,即使南唐国主不是那位只会作诗填词的风流天子,而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王,最终的结果也不会有什么改变;这时候的赵匡胤已经不再考虑军事上的结果而是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政治层面。

他担心的是后蜀之乱的悲剧重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整个江南鱼米之乡就会毁于战火,不但不能使大宋享有江南的赋税还要拿出钱来让江南缓慢的恢复;这时赵匡胤无法容忍的,因为此时他的目光已经放在了北方-燕云十六州!所以他希望拿到手中的南唐是一个富裕繁华的南唐,能够为他以后收复燕云十六州提供充足粮饷的南唐。

曹彬稳重一生,北伐关键时刻出错,葬送10万大军,连累杨继业战死

所以他选择了曹彬!

事实证明作为开国帝王,赵匡胤拥有过人的眼光。曹彬不但顺利的让李后主垂泪对宫娥,而且所到之处严禁宋军骚扰百姓,在灭亡了南唐之后迅速的稳定了江南的局势;这段历史,台湾著名历史作家高阳先生的作品《大将曹彬》有详细的记述。战后的曹彬在宋朝军队的地位一举超越了潘美,成为了宋初第一名将,这个定论也得到了后世史学界的一致认可。

然而在后来的雍熙北伐之中,这位名将的表现却变得大失水准,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趁辽国新君登基的时候,分兵三路北伐,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报高粱河之战的大仇;这一次出击,大宋精英尽出,将星云集,几乎所有的宋初名将都参与了出征。而辽国方面,萧太后孤儿寡母刚刚登基,政局不稳,内有强力部族,外有宋军北伐,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曹彬率军从今天河北的雄县,霸州方向出击。所部十万大军,兵锋直接指向京南门户--涿州,牵制辽军主力。

曹彬稳重一生,北伐关键时刻出错,葬送10万大军,连累杨继业战死

田重进从河北的涞源方向出击,潘美和杨继业率军从山西的雁门关出击。这两路作为矛,扫荡辽军后方,尤其是潘美和杨继业都是善于进攻的名将,多次搭帮出征配合默契,由他们负责攻城掠地;最终三路大军前后夹击辽军于幽州,在这里与辽军进行战略决战!

战役开始阶段非常的顺利。曹彬部在攻克了固安之后又攻克了涿州,田重进则在河北涞源的北部击破辽军;潘美,杨继业则一路过关斩将,接连收复了四州之地,一路纵横飞奔,尽情攻掠;一切都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顺利的实施,只要曹彬的正面军团持续在涿州保持对幽州的压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业就会顺利的完成;没想到曹彬居然掉了链子,他把粮道给丢了!

这直接导致曹彬在涿州只呆了十几天就只好撤军回雄县等待军粮;得到消息宋太宗立马急眼了:你撤了是安全了,你让潘美,杨继业,田重进他们怎么办?幽州军没有了压力就会出来打他们啊!宋太宗下令曹彬屯兵白沟河给辽军以压力,掩护另外两路军。

曹彬稳重一生,北伐关键时刻出错,葬送10万大军,连累杨继业战死

可是曹彬的部下眼看着另外两路军立功眼馋的不行,纷纷给曹彬出主意要打回涿州去,乱哄哄的情况下曹彬带着部队只携带五天的军粮,又掉头去打涿州了;宋军在辽军的骚扰阻击之下用了四天才来到了涿州,进了城发现没法坚守,因为就一天的粮食了,只好又放弃涿州向雄县撤退。

这时一直养精蓄锐的辽军主力从后面一路掩杀,可怜十万大军,葬送殆尽,只有曹彬率领小股残部依赖部下将领拼死力战,逃了性命;东路军的惨败使潘美,杨继业所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辽国十万大军直扑潘美,杨继业,宋太宗命令保护百姓后撤。在保护百姓后撤的过程中,潘美没有敢明确支持杨继业的正确意见,杨继业被监军太监逼迫出战失利,撤到陈家谷口时没有援军接应,力战被俘,绝食而死。


曹彬稳重一生,北伐关键时刻出错,葬送10万大军,连累杨继业战死

这就是杨家将李陵碑那段故事,客观说,监军太监是杨继业殉国的第一责任人。潘美的责任在于软弱,没敢坚持正确意见;只有田重进的中路军顺利撤回,没有遭到的损失。至此宋军丢失了所有胜利成果,损失惨重。

战后曹彬,潘美等皆被贬官,害死杨业的罪魁祸首监军太监被流放;潘美一世英名尽丧又觉得对不起杨继业,转过年就把自己郁闷死了;日后潘美成了传说中的大奸臣,要知道这样估计潘美宁可和杨继业一起战死得了。

而曹彬是政治方面比较强而军事指挥能力略弱的将领,强项应该是安定局势而不是冲锋陷阵;让他在与辽国作战中做主将确实有点难为他,宋太宗用人的眼光远不如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