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醫生之殆,喪鐘為誰而鳴?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這是詩人臧克家寫給魯迅的詩。

這個春節,我們過得十分緊張,

“今天確診人數是多少,疑似人數是多少,死亡人數……”

一場瘟疫,一串數字,讓我們在無形的硝煙中掙扎,失望到絕望......


凌晨,李文亮醫生搶救無效,宣告死亡。

這場疫情最早的吹哨人,卻被冠上了造謠的帽子。

1 月 11 日,新型肺炎確診病例 41 例,其中已出院 2 例、重症 7例、死亡 1 例。

2月7日,新型肺炎確診病例31213例,疑似26359例,死亡637例,治癒1572例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確診人數從40到30000,翻了750倍。很顯然,戒訓書沒有能夠成為我們的遮羞布,真相遮不住、擋不住,更矇騙不了我們的眼睛。

新型肺炎和非典一樣,都是由SARS冠狀病毒感染引起,它們的自然宿主都是蝙蝠。誠然,17年前的非典並沒有讓我們長記性。所以我們該記住什麼呢?

我們該記住奮戰在一線的人,更應該記住大自然給我們的警告,記住苦難的意義。

前段時間,為完成心願,我去了趟西藏。


生活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自由的。山是自由的,巍峨的高山,按照自己的姿態隨意伸展著;水是自由的,寬寬窄窄,是隨意飄灑人間的青藍色絲帶;在路邊能遇見自由漫步的犛牛,三五成群的山羊……生活在這裡的人呢?

疫之思 | 李文亮醫生之殆,喪鐘為誰而鳴?

他們敬畏地生活著,相敬如賓,以此為家。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這裡的山是守衛高原的天兵天將,荒蕪得只有沙礫和巨石,來這裡覓食的放羊人卻是滿足的;這裡的水是雪山的瓊露玉漿,沒有取之不盡,是上天給予這片土地最好的恩賜。這裡的山路曲曲折折,順著地勢歷經九曲十八彎,才能抵達山的那一頭。這裡的人是渺小且感恩的,生活在與天最近的地方,白天面朝陽光,夜晚滿眼星空,紅彤彤的臉上是幸福而知足的笑容。

而我們呢,破山林,食野味,這是天災麼?不,是人禍,是大自然對貪婪的人類最認真的警告。因此,不論是野生動物,還是花草樹木都有生長的權利,我們要記住的第一件事是敬畏自然,尊重自然。

疫之思 | 李文亮醫生之殆,喪鐘為誰而鳴?

臧克家為紀念魯迅而發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的”吶喊。時過境遷,這場戰役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便是這個時代的“魯迅”,是勇於揭露真相的人,是喚醒沉睡中國人的勇士。

如果在李醫生的呼籲下,我們第一時間採取措施,結局會怎樣呢?


可惜這一切沒有如果。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中,人人都知道皇帝沒有穿衣服,卻一致稱讚衣服真好看;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也知道他們在說謊…但他們依然在說謊。如果我們都說謊,是否真的能粉飾太平呢?

這個社會更需要的是說實話的“小孩”,說出皇帝沒有穿衣服的“小孩”。可惜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不如一個“孩子”,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接受批評的勇氣,敢於說實話的勇氣。

李醫生的離開,喚醒的是無數人的愧疚感、羞恥感,“實事求是”是對他最大的尊重。

籠罩在疫情之下的人們是什麼模樣呢?

疫情中心的人,醫療資源緊缺的著急,親人逝世的悲痛,是無助且絕望的黑色

疫情周圍的人,通過屏幕與疫情產生聯接,是緊繃且失望的灰色

我們該如何在灰黑色的世界裡尋找光明,抓住一絲一縷的微光呢?


當踐行善良的時候,彼此的肯定是真實的力量;

當呼喊正義的時候,彼此的支持是黑暗裡的微光。

在困苦面前,我們失望著絕望著,但是人世間的溫情、善良與陪伴總讓我們看到生活的希望。我們一起期待著,冰雪融化,會有陽光普照,春暖花開的一天。

疫之思 | 李文亮醫生之殆,喪鐘為誰而鳴?

如果你去過西藏,便會記得那裡窗戶的形狀,是梯形。在每個親人離開人世後,家人便會在高山的岩石上繪製白梯子,它象徵著向上的力量,是通往天堂的橋樑。

希望在這次肺炎中無辜犧牲的人們都能乘著通往梯子,讓去往天堂的路順利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