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为一人而入红尘,你去我亦去……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为一人而入红尘,你去我亦去……

今天是情人节,大家都在歌颂爱情的伟大和美好。

其实在古代历史上,虽都说帝王无情,但也不乏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

比如顺治帝和董鄂妃一生的爱情,仿佛是父亲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生死轮回。

一个为爱抛了江山弃了天下,一个为情终成了香魂孤花。

顺治帝到底有多爱董鄂妃呢?董鄂妃到底好在哪里,值得一代帝王如此厚爱呢?我们又能从董鄂妃身上学到什么呢?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为一人而入红尘,你去我亦去……

如果是今天,董鄂妃问顺治帝,你为什么这么爱我?

痴情的顺治帝大概会对董鄂妃说:天下美好,你在中央

哎呀!真是太甜蜜了。


宠爱一:

一个月从妃子到皇贵妃,并颁发诏书大赦天下。

顺治帝前后两个皇后都是政治联姻的结果,一个善忌,一个木讷,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天天烦得要死,更别提动心了。

直到遇到董鄂妃,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为遇一人而入红尘,而她就是那个人

董鄂妃进宫仅一个月,顺治就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升迁速度简直就像火箭一般,一下跳过了N多级呀!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为一人而入红尘,你去我亦去……

然后,顺治帝又为董鄂妃晋封皇贵妃而颁诏大赦天下,这在大清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你说何等宠爱。

简直是:我拥有一个天下,愿给你整个江山

顺治帝和董鄂妃惺惺相惜,情投意合,彼此都能从灵魂层面读懂对方的心意,这别说在巍峨的深宫里,就是在人世间,都少有的神仙眷侣。

在董鄂妃诞下皇四子时,顺治帝更是大喜,昭告天下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其实前面已经有三个了),还为这个孩子大赦天下(有一次超常规的大赦),而这只有太子才有的礼遇。


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统立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祚,垂裕无疆。是以衍庆发祥,聿隆胤嗣。朕以凉德缵承大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贵妃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爱戴之悃,特颁肆赦,用广仁恩。

她们母子,不是皇后和太子,待遇却超越皇后和太子,顺治两次为他们太赦天下。

她为何能得如此宠爱?我想绝非仅仅因为美貌,顺治帝后宫佳丽三千,美貌者众。但是得顺治帝心者,只这一人。

董鄂氏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她聪慧过人、悟性极高,读史书过目不忘,又生性像菩萨一般慈悲柔软。哎呀,总之真是太完美了,反正我作为一个女人,看了关于她的历史资料后也喜欢得不得了,她简直是完美女人的化身,菩萨一般的存在。


比如顺治帝批阅奏折,有时候随手一扔,她经常提示皇上天下无小事,皇上要仔细,这些都关乎百姓性命;-慈心仁爱


如果皇上邀她一起看奏折,她又赶紧推辞:后宫不得干政。-识大体


有时候皇上晚上熬夜批折子,她也会耐心等耐,亲手为皇帝研墨、奉水-体贴


顺治每次听翰林院的老师们讲课结束后,她一定会打听讲课的内容,他也会再给她讲一遍,顺治每次讲给她听的时候,她都非常高兴。(这条有点考皇帝有没有认真听讲的意思哈)-情商高


顺治帝在佛法方面的造诣很深,经常给董鄂氏讲经,董鄂氏也非常喜欢听,并因此而信佛。-好学

她不像普通的嫔妃,在皇帝面前,不是为自己和儿子挣这挣那,就是为母族提各种要求,利用皇帝对自己的宠爱,达到各种目的,让皇帝烦不胜烦(皇帝也够不容易的了

)。

董鄂妃则无欲无求,她得到的一切都是皇帝心甘情愿赏赐的。

她把顺治帝从权利欲望的世界带到了更高的精神世界,那是另一番灵性的天地:没有权力欲望、政治较量、你死我活,而是互相给与彼此佛法与灵性的滋养。

歌德说:“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

入世,她温柔体贴;出世,她通达灵透。

所以,顺治帝和董鄂妃的爱情,注定不是俗世的婚姻: 那是互相欣赏,互相鼓励,相互促进的精神层面的爱恋。


宠爱二:

欲废后立她为皇后

顺治十四年冬,顺治帝去南苑,孝庄皇太后身体不适,董鄂氏朝夕侍奉,并亲自去天帝坛为皇太后祝祷,祈求皇太后安康。

其实自从四阿哥百日而殇后,她的身体也一直不好,但仍然经常安慰顺治帝说:“没有大碍,诸事仍然都很齐备。” 礼数上也没有任何懈怠,始终周全。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为一人而入红尘,你去我亦去……

而作为皇后的孝惠章却不曾去侍奉孝庄皇太后,也没有派人来问安。(也不知道这个皇后天天在忙些啥!)

顺治帝知道后,非常恼火,大概是心疼董鄂氏吧。他以孝惠章皇后有违孝道,让群臣廷议废处孝惠章皇后之位,改立董鄂氏为皇后。

顺治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知道顺治要废后大怒,因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母族那边的人,也是孝庄指定的,孝惠章皇后对于拉拢蒙古有重要的政治作用,不能轻动。

在孝庄看来,儿子福临简直是脑子烧坏了,为了一个女人,不惜天下苍生的性命,爱就宠着行了,非要多此一举给皇后的名分。另外,孝庄对董鄂氏也非常不喜欢,她非常担心福临步他父亲的后尘,像当年父亲对海兰珠一样痴情,以至于最后为爱而死。

不过,孝惠章皇后也确实做得让孝庄不满,所以也做了惩罚:行了,你不是不爱见我吗,那三年不要来问安了。这个惩罚在后宫简直像废后一样要了皇后的命了。

董鄂氏当然知道这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以及废后可能引起朝廷动荡,她长跪在顺治帝面前,磕头流泪恳求皇帝为大清社稷的长远稳固,不要废掉孝惠章皇后立她为后。

因母亲孝庄的强烈阻止和董鄂氏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请求,废后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不能立董鄂妃为皇后这件事让顺治帝一直很恼火,他爱得简单而执着,“以我天下为礼,聘你一世为妻”,他想给她一个名分,他希望董鄂氏与自己千古相随。

不过,董鄂氏虽无后位之名,却有行后位之实。

她严谨恪守,热心地辅助内务,殚精竭力,无微不至,各项事务都非常勤勉努力,免除顺治帝的后顾之忧,让他安心处理朝廷要事。

这件“废后”事上来看,董鄂妃很有大局观,她的聪慧让她站得更高,也更懂“后位 ”的本质。她的深明大义、不为自己谋私利这点深得到顺治帝的尊敬。

所以,好的婚姻,是处处为对方着想。不是单向索取,而是互相给与。


宠爱三:

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痛

董鄂氏原本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身体越来越弱。再加上生性好强,追求完美,各种礼数周全,又因被宠冠后宫,免不了成了众矢之的,也不得皇太后的欢心,以至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佳人香消玉殒,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

董鄂氏临终前曾嘱咐:“去世后禁装金玉之物,丧礼俭素”。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为一人而入红尘,你去我亦去……

顺治哀痛至极,他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这次他是无论如何也要追封董鄂氏为皇后。史料记载:


顺治皇帝谕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孝献皇后董鄂氏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

然后,顺治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请108名僧人诵经祈福超度亡魂。

十月初八日,顺治皇帝第五次亲临寿椿殿,为后断七。

当年十一月,顺治皇帝以董鄂氏的遗愿,下令停止下年秋决。

还在顺治十七年十一月初八西苑广济两山同时举行孝献皇后仙驭道场继续为逝者超度祈福。

清制中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皇帝或者太后去世时改用蓝笔,过27天后,再用朱笔。而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顺治帝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4个月之久。

这些还不够,又命编写了《孝献皇后传》《孝献皇后语录》《孝献皇后行状》展现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

顺治对董鄂氏的丧礼大操大办也明知违背她的意愿,但他无法自制,似乎只有如此表示对董鄂氏生前没有晋升皇后的深深遗憾和怀念。

作为帝王,如此深情,也是极为难得了。甚至传说董鄂氏去世后,顺治帝一度要剃度出家,弃绝红尘。对顺治帝来说,佳人已逝,物是人非,坐拥天下又如何?不如为她负了江山去寻那青灯古刹……

又据说半年后染病,最后还是追随董鄂氏而去了。

梦里繁花落尽,她已未在中央……

董鄂氏的温婉大气、慈悲善良、从大局出发又不为个人谋私利,不断引领顺治帝,互相促进,这种爱情,可谓千古佳话。

“为遇一人而入红尘,人去我亦去,此身不留尘。”


---------------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为一人而入红尘,你去我亦去……

写在文后:

在决定写《清朝后宫的女人》系列故事的时候,首先想起的是容妃,她温婉大气、淡泊如水,在查容妃历史资料的过程中,不得不了解她的夫君康熙帝的资料,其实本来写完容妃准备写孝庄皇太后的,可是因为康熙又顺带了解了一下他的生母,发现他的生母也是一个可怜之人,于是第二篇先写了康熙的生母佟佳氏;这几天一直在酝酿写孝庄皇太后,她真的太“大”了,有点无从下笔,酝酿来酝酿去就磨蹭到了情人节,为了应景,写一篇后宫爱情吧,思来想去,觉得她的儿子“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算是千古佳话了,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下一篇,千万别再跑偏了,真的要写孝庄皇太后了……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古代后宫的女子。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爱情:为一人而入红尘,你去我亦去……

如果喜欢,请点一下“赞”吧!谢谢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