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武林”(二)-傳統武術的走向

從自己獨自鍛鍊到融入一個小團體,那是在偶然之間的事,記得在廣場東邊的樹林裡突然間樹起一面寫有“四通捶”練武的“招牌”!我以前也從沒聽說過這個拳種,也是百度一下才知道,原來是濰坊的地方性拳種,曾經在本地十分流行,很多上了年紀的不僅都知道而且也有很多練過的。具體是什麼樣的境況,並沒有實際調查和了解,不能隨便下結論。

當時對於我而言,關注點並在於練什麼,只是覺得自己一個人鍛鍊並沒有多大意思,是看到有這麼一些人為了健身強體而聚在一起,那人多了就有更多的故事,那才能在故事中體會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

身邊的“武林”(二)-傳統武術的走向

其實原先也看到樹林裡有三三兩兩練武打拳的人,曾經還有一位吹笛子的“音樂人”在那追尋內心的夢想。真是要不是有人打出“旗號”來,我真的不會去過多的關注。這也再次說明了“招牌”的作用,還是那句話,如果想做“大事”的人,除了自己埋頭苦幹,也要學會宣傳,打出旗號利用身邊的資源來共同發展!

那既然提到這大旗的重要性,就先從這“旗主”說起吧!打出這面旗的人姓馬,五十歲左右,本地人,普通身形,說是從小因身體不好而練習的“四通捶”,一直堅持著。那從交往中,給我的感覺是,一是真心想把師父傳授的“四通捶”傳承下去,不想讓這些好東西失傳了;二呢是想開館授徒算是兩不耽誤吧!那在這打出旗號,無非就是想先試試水吧!

那為了方便區不同的人物,那就在故事裡擅自給他起個代號叫“旗主”吧。這裡沒有其它意思,只是這打出這“旗”的人。

那旗主以前的事無法考究,當然以後有時間和機會的話,那再跟他交流一下,讓他講講以前的奇聞異事,到時再寫出來讓大家瞭解一下。現在只能根據這段時間的交往,談談個人的對其在練武健身方面的看法。

身邊的“武林”(二)-傳統武術的走向


那對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他對“傳統武術”的套路和“柔韌性”訓練的“痴迷”,我想這也是很多傳統武術練習者的通用標籤,就像我印象中的練習“太極拳”的大多數人,就是練套路,最多也就練之前進行一些柔韌性訓練。不過旗主可能做的更好些,那很多柔韌性動作那應該算是“瑜伽”的高級動作了。那套路也有很多,徒手和器械都會很多,那對於傳統武術我真的是不感冒,純是一個門外漢。

那說到這,我也突然想起在二十歲左右照著一本太極拳書練習過一段時間,為此還買了光碟。當時也算能打下來,可這十幾年過去了,只是書還在,其它早忘到九霄雲外去了。還有練習過幾個月的擒敵拳二套,當然也是隻是為了表演。雖然也知道這拳那拳,但在我眼裡除了自己練過的這兩個,別的還真是分不出東西南北!

那旗主也是有那種對“傳統”的執著,認為老祖宗的東西應該保留下來,那也是一直想為“四通捶”正名吧。那聽他的想法是要參加國家組織的武術套路比賽,通過成績名次來證明。

身邊的“武林”(二)-傳統武術的走向

我見過旗主練過幾次拳術和器械,當然廣場上其他人的也看過,作為一個門外漢,只能算是看熱鬧,不過看他們的練習和從網絡小視頻上看到一些套路表演,那還是有些差距的,至少網絡上有些“花裡胡哨”吸引眼球的東西,那他們練的看上去都很普通。

這也是我的疑惑所在,那就是有時說傳統武術不僅了好看是為了適用、為了打人,但現實中傳統武術又很少“打人”!即便是現在那些在網上出現的雷雷、保國、昌華之流是上了擂臺,結果不是打人而是被人打了。那唯一表現的機會也就是參加國家組織的套路表演,那表演的評判,肯定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漂亮好看”吧!那些既不能參加比賽,又不能打人的傳統武術也只能是做為一種文化傳承和強身健體的方式存在了!

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