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八点档狗血连续剧

《诗经》里的八点档狗血连续剧

读《诗经》读到《卫风·氓》,我发现,这个故事就是个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香甜大瓜,是个好女遇渣男的狗血故事,如果有人肯出钱拉扯成电视剧,就是《诗经》版的《我的前半生》。《诗经》有时可能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一本正经,反而动不动就透着点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劲儿。

《氓》这首诗,在《国风》里算长的,全诗六章,240个字。然而以240个字概括一个女人的婚恋悲剧,又过于凝练,显得太短。这是怎样的240字呢?我们点开电视剧的第一集。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一集可以取名为《罗子君恋爱了》,或者《当时若只如初见》。很多悲剧都是以喜剧开场的,我们的男女主人公也不例外,他们的相遇,既是命运的捉弄,又是人的算计。

氓,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个什么人呢?按照“氓”字的释义——流亡的人,他应该算是一个失去了田地、漂泊异乡的农民。后文又有“抱布贸丝”的说法,可以推测,他是个做布料生意的小商贩。

这个小贩长得帅不帅不得而知,但能提取出“蚩蚩”——笑嘻嘻这个特征,看来是个比较阳光、开朗的小伙子。所谓“爱笑的男生运气都不会差”,这个阳光男孩抱着布来换丝的时候,就遇到了我们的女主人公,并且喜欢上了她。于是,有意无意地,他就老往女孩子这里跑。以至于女孩子都看出来,他来换丝是假,来追自己是真。所以,“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女主人公可以说是带着苦涩的甜蜜来回味这段恋情当初的美好。

氓来得殷勤,追得又紧,本人也许还挺有魅力,我们的女主人公最终没能招架住这猛烈的攻势,接受了氓的追求,和氓相恋了。恋爱的初期,那是非常甜蜜,不知道氓付出了什么,只知道每次分别,女孩子都会走好远一段路去送氓,一直把他送到淇水的渡口,看他过河,依依不舍。而氓也趁热打铁,向女孩子不断求婚,求她嫁给自己。

按说,这段恋爱两情相悦,本来是该幸福的,但“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这两句诗,却为女主人公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这两句诗信息量很大。首先,它是女主人公的答话:“别着急啊,不是我一直拖着不肯嫁你,是你一直没有正式派媒人来我家提亲啊!”好,问题严重了。我们都知道,在任何时代,婚姻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都要有一定的仪式,一定的程序,才能保证婚姻的合法性,这种仪式感和合法性,在现代就是领结婚证,在古代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么女主的话透露出什么?透露出氓虽然一边在苦苦地追求女主,另一方面却迟迟不派媒人来提亲,这说明他对女主本来就没有明媒正娶的打算。他是因为不了解结婚的程序吗?还是家里太穷请不了媒人?如果是前者,从女主的推托来看,他应该不会不知道结婚需要媒妁之言。如果是后者,那就说明他并没有结婚的条件。没有结婚的条件,却一心想把女孩钓上勾,这就是空手套白狼,没有要为女孩负责的意思,他其实并不是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然而,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女孩子却顾不了太多,终于,在氓的死缠滥打下,她答应了他的“求婚”,决定跟他一起生活。她说:“亲爱的,请你不要生气,也不要着急,耐心等到秋天,秋天我就嫁给你。”诗里出现“将子无怒”,可见氓为了逼女主跟他结婚,应该是发了通脾气,用了点“胁迫”的手段,很有可能以“不结婚就分手”的威胁,逼着女主答应了婚约。

这么看来,氓在恋爱的时候已经展现了“渣男”的潜质,只是被爱情蒙住双眼的女主选择了无视。

然后,连续剧进入了第二集——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第二集可以叫作《罗子君“结婚”了》。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在这个“结婚”上打了个引号?为什么要打引号呢?这是因为女主人公的这场“婚姻”很有可能有其实而无其名,也就是说,虽然她和氓生活在了一起,并且生活了好多年,但其实可能只是同居关系,而不是正式结婚。

在第一章里,我们知道,氓只是向女孩子求婚,但迟迟没有派媒人来提亲,他和女孩子的婚约最终合法吗?其实不得而知。不过,到了第二章,我们的女主人公在这段感情里,已经陷得越来越深,深到什么程度呢?“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主人公天天都要登上高处的断垣残壁向氓住的方向眺望,没有盼到氓的身影,就眼泪汪汪;盼到了氓的身影,就欢天喜地。这种心情,谈过恋爱的朋友都懂,那就是在爱情里患得患失、忧乐参半的心理。而且很明显,在这段感情里,男女双方的权力是不对等的。女方显然很热切,天天盼着见面,而男方却似乎有意无意把控着恋爱的节奏,既不太快,又不太慢,若即若离、吊足胃口,占据着爱情的上风。

不排除氓的做法是故意为之,总之,在胁迫加心理折磨等多种手段的作用下,女主彻底被氓征服了。这时,氓跑过来告诉女子说,他已经占卜过了,这段婚姻没有什么不吉利的地方。然后,氓就驾了辆车来,把女孩子连同她的嫁妆一起拉走了。

历来研究《诗经》的学者,都把女主人公和氓的结合认同为“同居”,而不是“结婚”,有封建卫道思想的,甚至认为这首诗就是“刺淫佚”,讽刺女子和男子私奔,最后没有好下场,甚至给女孩子贴上“淫妇”的标签。这当然是一种时代局限性。不过,我读到这里的时候,也是有疑问的:虽然诗里没有写女子和氓的结合是举办了婚礼的,但是从哪里看出她和氓在一起真的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有没有可能只是诗里没有具体写呢?而且,诗里写女子和氓的交往、结婚,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女子的父母是什么态度,这不是很奇怪吗?

所以,我大胆推测了一下,我认为女孩子的父母很有可能亡故了,在她家里当家做主的,其实是她的兄弟。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这个女孩子可能比普通人家的女子思想更开放,爱情婚姻的观念更大胆,所以,她才敢于和氓自由恋爱、自由结合。又因为家里是兄弟当家,没有父母的阻拦,所以,她和氓的结合并没有遭到太大的阻力。而且,她走的时候,还能从家里带走嫁妆——“以我贿迁”,可见,虽然没有人支持她和氓在一起,但是也没有人强力反对。是不是兄弟对她漠不关心?这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占卜完之后,弄辆车把东西一拉,就算娶进门了,这场婚姻也确实显得潦草。

总之,女主人公和氓就这样结婚了,于是故事进入第三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一集的名字可以叫作《婚变》。前面我们讲过,这段婚姻的合法性一开始就遭到质疑,氓的人品也很有可能靠不住,所以这段婚姻从头至尾一直潜伏着危机。“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种文学手法在《诗经》里叫作“比兴”,就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并且含有比喻的意思。桑叶没有落的时候,叶子柔嫩而润泽,令人想起女子青春的美好。然而,时光荏苒,还没有好好享受青春的欢愉,人生的变故就来了。女子用一种悲怆的语调感叹着:鸠鸟啊鸠鸟,不要吃太多桑葚,桑葚吃多了会让人迷醉。女人啊女人,不要太过迷恋男人。男人陷入爱情,很容易解脱;女人陷入爱情,却难以自拔。

鸠鸟、桑葚和爱情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本是感慨爱情,却扯到鸠鸟和桑葚上面了?原来,古人有一种迷信,认为鸠鸟吃多了桑葚会像喝多了酒一样迷醉。而在女主人公看来,自己迷恋男子,无法解脱,也正像鸠鸟吃多了桑葚一样,痴醉迷离。这也是一种比兴。

从这段女主人公内心的独白,我们很容易看出:她和氓的婚姻已经亮起了红灯。至于为什么亮红灯,从女子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大概可以推测,应该与女主人公青春逝去、色衰而爱弛相关。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点开连续剧的第四集和第五集——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这两集的名字,可以叫作《中国式婚姻》,是女子自述其婚姻生活和婚变经历的一地鸡毛。“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比兴,以桑叶枯黄陨落比喻女子容颜衰老,这也是婚姻出现裂痕的开端。在诗的第一章,我们猜测男子的家庭条件应该不会很好,而到了第四章,果然印证了这个猜测。女主人自述:自从嫁到氓家,多年来我都过着贫穷的日子。当初结婚的时候,正值秋水暴涨,淇水浩浩汤汤,打湿了迎娶我的车帘子,而我都没有丝毫害怕退缩之意。而如今,我一点差错都没有,你却品行不端,变了心,感情不专一。——这几乎是在直斥氓婚内出轨。

女主人公又继续说道:嫁给你这么多年,没有让你做过一点家务。而我却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操劳。慢慢地,我们的生活安定下来了,过得越来越好了,结果你对我的态度越来越凶暴。我娘家的兄弟不知内情,还嘻嘻哈哈嘲笑我。静下心来想想,真为自己悲哀啊!

这两章诗,应该是很能引起女性共鸣的内容。纵观传统的中国式婚姻,女子承担的角色不只是性伴侣、生活伴侣、生儿育女的合伙人,更是免费劳工,甚至家庭仆佣。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里写道:“家庭的起源,是由于女子的奴役;而其需要,则是立在两性分工的经济原因上的。”《卫风·氓》里描写的生活场景,可谓这种观点的注脚。女子在青春大好的时候,为夫家贡献甚多,然而等到年老色衰,反被夫家嫌弃,她的遭遇甚至得不到兄弟们的同情,这几乎是古代女子的普遍命运,也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现实主义力量。

好了,婚姻已然成为一种煎熬,那接下去该怎么办呢?让我们进入连续剧的大结局——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一集的名字可以叫作《离婚》。上古时代,对女子从一而终的观念并不严格,婚姻关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松散的。既然在婚姻里发生了不可原谅的一系列事情,女主人公最终做出了什么选择呢?“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这句话说得很明确:原来打算和氓白首偕老的,但现在一想,这样过到老,我该多委屈啊。“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仍是比兴:淇水还有河岸呢,湿地还有水畔呢,我的苦日子凭啥没有尽头!所以,故事的结局很有可能是:女主人公的自我意识觉醒,选择和氓分居离婚,这段悲剧性的婚姻最终画上了句号。

不过,婚姻画上句号了,感情就这样戛然而止吗?这显然不太现实。“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男子、女子还是儿童的时候,会把头发扎成两角,称为“总角”。“总角之宴”也就是儿童时代,人们嘻嘻哈哈,快乐相处,就算说了什么,也不会当真。就像情人之间,好的时候,赌咒发誓,约好要相爱一辈子,但这种誓言,最后往往都会变心。所以,他背信弃义就背信弃义吧,我也不打算再想这件事了,就这样算了吧!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心情是很沉痛的,但是,她能做出“算了”的打算,也是很有魄力的,说明她有力量把自己从爱情的泥淖中拯救出来,这给她的悲惨命运带来了一线希望,毕竟有追求爱情的勇气,也有放下爱情的勇气的人,本身就有强大的生命力。

《卫风·氓》在《诗经》里是一首很生动的叙事诗,语言极其凝炼,但叙事清晰,人物性格鲜明、生动。与虚伪、小气、自私的氓相比,女主人公美丽、勇敢、忠贞、勤劳,所以,她被氓始乱终弃才格外让人同情。《诗经》以及古代诗歌里,有相当多以“弃妇”口吻写的诗,可见,女子在古代因为种种原因被丈夫抛弃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即便到了现代,披上了“现代文明”的外衣,也仍然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的内核,是男权势力对女性亘古以来的压迫,所以,女权运动争取女性的幸福和自由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