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0直升机怎么样?

老牛31899056


直升机这一概念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乌克兰裔西科斯基在经过多次尝试后成功研制出了人类第一架直升机VS300,直升机的出线与发展契合了现代战争中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运输、侦察、支援、掩护发面都发挥出了难以取代的出色效果,后来再次基础上搭载武器的武装直升机更是战绩卓越。

我国的直升机项目起步相对西方国家来说是比较晚的,基础也较为薄弱,但是在充分认识到直升机实战价值的我军一直以来都在紧追猛赶,最近网上已经出现了数张新式直20通用直升机的照片,此前关于该项目的消息虽然层出不穷但一直没有具体列装的消息,广大军迷也纷纷猜测直20的服役时间,此次曝光的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直20的机身上已经可以看到战术编号,这意味着这款被寄予厚望的直20正式列装解放军部队,我国的陆航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根据以往项目进度判断,直20应该仍处于小批量试用期,而涂刷战术编号则证明它已经进入了批量装备阶段,它将接过直8和米17的接力棒成为未来陆航的主力装备之一。

而此前外界一直担忧直20搭载的设备会因为成本和经费问题有所减少,进而影响了综合作战性能,目前结合资料来看应该不必再有类似的担心了,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机头搭载的气象地形雷达,还是光电吊舱两侧的导弹预警系统,或是发动机后方安装的红外主动干扰机都一应俱全。

这些装备将成为量产型直20全天候执行突击任务的有力保障,未来战场中肩扛式防空导弹是直升机最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直20在警告和自卫干扰系统上面下足了功夫。

这也是为什么直20从立项那天起就被广大军迷朋友们称为中国的黑鹰。而后来居上的直20得益于最新的技术将实现对美国黑鹰的全面超越。

外界曾经推测直-20装备部队之后,中国陆军航空兵可能会象美国陆军航空兵一样,采用模块化编组,搭配不同的部队执行不同任务,美国陆军航空兵基本模块就是攻击直升机营、突击运输直升机营,中国陆军航空兵未来可能也会以攻击直升机营、突击运输直升机营为主,前者装备直-10武装直升机、后者装备直-20通用直升机,根据任务不同、对抗激烈程度,搭配不同的部队,执行不同的任务,考虑到陆航替代,直-20未来装备数量可能非常可观,应该在千架以上。


迷彩虎军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不用谈大道理,看看黑鹰直升机就知道。

解放军80年代正式创建陆军航空兵,但当时我国直升机都是苏制,以落后过时的直5为主,性能非常差。

尤其当时几乎所有的直升机,不能在高原飞行。

而我国西藏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其实无论军民都很需要直升机。

军中流传,70年代曾经有特殊任务,一架苏制直升机强行飞到墨脱地区后返回。

回到四川以后,发现直升机部分机体竟然拉长了一尺,导致飞机直接报废。

维修人员大惊失色,认为飞到墨脱期间没有坠机本身就是奇迹了。

所以,在1984年,我国以单价700万美元的天价,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S-70民用黑鹰直升机。

1架直升机等于5000万人民币,在80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巨款。

然而,多年后解放军认为,这次购买是历史上最精明的军购之一。

从1985年开始,黑鹰直升机就开始在我军高强度的服役,一直用到30多年后的今天。

时至今日,我国对于黑鹰是相当满意的。

资料中这么写:89年以后,由于无法得到更多的S-70黑鹰,陆航很快转向购买俄罗斯的米-17直升机。大量的米-17缓解了陆航紧迫的需求问题。但总的来看,S-70的先进性是无容置疑的。例如,在S-70上的T700发动机只有两个保险丝,改进型甚至取消了保险丝。而米-8的发动机有很多处需要用到保险丝,调整点20多处,随机工具甚至多达45件。在我军中S-70的维护要大大易于米-8与米-17。在高原性能和防腐蚀方面,S-70更是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直到汶川大地震期间,我国仍然第一时间使用黑鹰直升机飞入战区。

可见,我军对于黑鹰性能的肯定。

至于黑鹰直升机配备T700涡轴发动机,我国曾经用尽心思试图仿制。可惜不要说我国,就连苏联也没有这个能力。直升机发动机绝非逆向就可以仿制的。

至少30年内,我国没有仿制成功T700涡轴发动机。

现在我国仿制的直20,其实就是用于取代黑鹰的地位,大家可以想象到有多么重要。

美军装备有超过1500架现役的黑鹰!

直20作为我国第一款10吨级通用直升机,对我国陆、海、空都有重要意义。


萨沙


海事先锋认为,直20直升机将会是我国生产数量最大的直升机,因为这种直升机在任何国家都应该是生产量最大的,原因很简单,这种通用、中型、多用途的直升机,在任何地方都是受欢迎的,你可以把他看做是飞行的吉普车。

陆军对吉普车的需求有多大,陆航对直20的需求就有多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陆军要发展成为美国那种可以飞行的陆军,除了要装备攻击直升机、侦查直升机和大型运输直升机外,最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这种通用直升机的数量,因为他们什么事情都能干,而且简单易维护,皮实耐用,直20可以看做是国产黑鹰直升机,美国制造了多少黑鹰直升机?2000架左右,正是他们撑起了美军的飞行陆军。

美国一共生产了4500多架各类型黑鹰直升机,因为他们除了供美军使用外,还供其他国家和民用航空使用。这种中型通用直升机的优点很多,首先一个就是多任务。他可以作为救援直升机,他的载重足够,空间充沛,用来进行战场紧急救护再合适不过。他们可以用来作为后勤直升机,他们油耗少、载重中等、速度中等,可以支撑一个长期和高效的空中运输系统。

他们皮实耐用,可以在海洋和高原、沙漠环境使用,即便是条件再艰苦的地区,只要你会给他抹润滑油,他就能好好的用上很长时间不出故障。他还能作为攻击直升机使用,给他加上武器挂架,他可以使用反坦克导弹、火箭巢、机枪吊舱等武器,作为火力支援非常好用。他可以作为空中突击力量使用,运载突击部队,连人带武器一起扔到作战区域,然后快速起飞撤离。

这样的直升机会让步兵变成飞行步兵,会克服各种地形困难,使得部队后勤和运输变得直接、简单、精准,他们的存在让战场成为彻底立体的空间,而他们是这一切的基础,因此直20很好,很不错,很普通,但是他足够好,足够便宜和简单,可以大量的制造使用,这就是他的最大特点。


海事先锋


中国装备近几年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见惯了不少新型装备,有点变得审美疲劳,网友们说,只有看到轰-20才会尖叫,魂舞大漠不贪心,今年大阅兵能见到直-20就挺满足的。个人的想法,作为三军通用的一款直升机型号,长期以来要么用体形硕大的直-8替代,要么大量购买俄制米-17等,总在想,我国陆军要完成飞行化的目标,海军舰艇要有合适的舰载救援直升机,什么时候才能拥有我们自己的通用直升机呀?随着直-20的频频出现在网络上,我们看到了,就是它,人称“入云龙”,其实叫个“及时雨”也挺合适的呗,陆军和海军多年祈盼的一场甘霖,有与没有完全不一样,可以说它的出现,具有填补空白性质,代表着我国直升机工业的重大技术跨越。

试与“黑鹰”比翼

直-20的出现已有五、六年的功夫,网友纳闷,怎么迟迟不见装备?其实直-20是按第四代直升机标准而打造的。如果说直-8重大改型直-18是第三代直升机的话,那么,直-20就标志着我们正式迈向第四代,可与世上任何同型直升机等类比肩了呢。可以说成绩非常娇人,

我们从长期的直升机落后,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现在一跃得与强者并列。有网友说看似与“黑鹰”差不多少呀,其实借鉴参照设计,是国际直升机设计领域通常的做法。若问比之“黑鹰”如何?个人觉得直-20未来的路还很漫长,直-20入役不过第一步,各种型号都要有,装备之路正长呢。直升机技术的特殊性,在于是用出来的装备,一切靠实践而得,直-20不过刚刚开始。

通向未来之旅

国际直升机的发展并未停步,如今有高速直升机,无人直升机,倾转旋翼机等型号,纷纷问世,网友有的不大自信地问,直-20技术是否符合未来呢?魂舞大漠以为是的,高速型号,无人型号,以及倾转旋翼机,我们同样在发展,做好直-20,我们即有了很大的技术基础。


魂舞大漠


直-20,有人也称“山寨版”黑鹰。这个我倒不觉得是什么问题,甚至可以说就现在来看,“黑鹰”从引进到现在已经30多年的时间,我们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吃透它也是实属不易。

(外观类似 细节有创新 最主要还是陆航部队的“黑鹰”情节太深了)

很多用人都给直-20加了个名头“运输直升机”,实质上忽略了一个关键:“通用”中型(10吨级)直升机,直-20的出现不仅仅是改进了我们的高原运输能力和陆航部队的空中突击战力,更可以使得中国海军受益匪浅。我们来看美军的“黑鹰”家族,“海鹰”海军用反潜搜救直升机、沉默鹰“特种作战直升机等等改进型都已经在全球各大战场上崭露头角,依靠的就是”黑鹰“这个好底子。

直升机的研发难度之大,从其研制历史上就可以看出来,一直到飞机诞生后40多年,才有第一架真正可用的直升机的出现,这40年的差距就是材料、发动机、设计理念上的上升级变化。而中国在引进的美军的“黑鹰”时,只是整机引进,没有能够同步引进生产线。当时中国选择了更小的法国AS 365“海豚”直升机,最主要还是法方和背后的欧洲等国对中国出口配套组件并没有像美国人那样多的限制。涡轴发动机、主减速器、尾减速器、发动机连接轴、主传动轴、尾传动轴这些高精度合金加工产品,欧洲可以给予样品和相应技术,而美国方面是讳莫如深。因此尽管过了30多年,我们才搞出了“直-20”(目前尚未服役)。

从直-20的试飞进度来看,主要还是在进行实际试飞科目的跟进中。从目击到地点分析,直-20现在起码正在进行高原地区的试飞和极寒区域的试飞工作,并且已经持续了2年时间。对于一款需要海陆空三军通用的直升机,对各种极端环境下的测试必不可少。因此,为了能够拥有我们自己的“黑鹰”家族,直-20的试飞工作进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军事天地


总体来说,直20是在美制S-70“黑鹰”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需求与技术能力发展的10吨级通用直升机,外形上与“黑鹰”相似,只是细节上有不少区别,性能上超过早期和中期型“黑鹰”,但与后期型“黑鹰”相比还有差距。这是因为我国在直升机技术方面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超过战斗机。例如大功率涡轴发动机、主减速器,我国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不小差距,更不用说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了,否则也不至于整天对加拿大普·惠的PT6B/C涡轴发动机念念不忘。美国当年发展“黑鹰”是为了取代UH-1通用直升机,进行兵员运输、伤员转运以及一些小件货物运输,不求运输车辆和较大的货物,所以“黑鹰”采用了低尾梁设计,机身尾部没有开设尾门,机身两侧开设推拉式侧门。

直20继承了“黑鹰”的设计,所以与直8和直9的侧门相比,直20的侧门设计很便于人员出入,也便于侧门加装武器。但是由于没有尾门,所以无法运输轻型车辆,只能采用吊挂方式。有了直20,可以大大提高我军的空中机动能力。但是,只有直20还不能完全解决空中突击旅的平台问题,因为直20主要还是运人,我军缺乏能够运输轻型车辆、武器的重型直升机。美军的101空中突击师是以CH-47重型直升机来搭配“黑鹰”的,而我们没有与CH-47相似的重型直升机,只能用13吨级、设有尾门的高尾梁米-17/171或者国产直8来搭配。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未来还需要国产重型直升机问世。(S)


联合防务


直-20是我陆航的一款起飞重量10吨级中型通用直升机, 主要目的为了提升部队的综合运输和武装突击能力。其拥有4吨的载重量,较宽的机舱和低甲板设计让直-20拥有非常多元的拓展空间。

图、在高原机场的直-20


从曝光的照片来看,直-20和西科斯基UH-60黑鹰直升机多有形似。“黑鹰”是我军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双涡轮轴、单旋翼直升机,是我军序列中唯一被大众所熟悉的美式装备,也是我军装备的高原性能最好、最稳定的直升机型号,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参与到了抗震救灾任务,而直-20就是为了取代它而来。我国直升机已经完成了从1吨至13吨的家族体系,但是10吨级仍然空缺,直-20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

直-20采用五桨叶结构的主旋翼,可能搭载一台涡轴-10发动机,功率达1600千瓦,这让搭载重型武器成为可能。目前直-10搭载的涡轴9功率只有1000千瓦。而直-20在设计中,人机交互方面也会有新的突破。整机设计也考虑到了易维护性,例如机务在外场作业时,不使用梯子也可以检查直升机的系统部件。直-20未来也可能成为航母的舰载机,可以承担运输、携带导弹、后勤支援、侦察警戒、巡逻反潜、救援等多种任务。

图、中国陆航的黑鹰直升机

有资料显示,直-20正在海拔约3200米的夏河机场进行高高原飞行测试,相信不久的将来,直-20也将正式入列我军,在家族拓展方面也会发挥多平台的积极效应,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空军的20家族也更加圆满!


航空之家


近期,国内军事论坛上赫然首次出现了中国10吨级通用直升机直-20的高清正面照片,直-20正在揭去层层面纱,向国人展开英姿。

在研制新一代重点型号直升机的过程中,必然攻克诸多技术挑战,首先就是发动机。根据公开的资料分析,武直-10采用的涡轴-9发动机动力输出虽然勉强够用,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器挂载能力和机动性能。通过几界天津直升机博览会、北京航展和珠海航展的观察,随着我国精密机械加工能力的提升,在以我为主、国际合作的双重推动之下,中国涡轮轴发动机的水平得以迅速提升,新一代涡轴发动机的油耗降低,功率提高,根据外媒的说法,新发动机最大功率1600千瓦 (约合2145马力),而相比之下黑鹰所用发动机的最新版本GE T700-701D最大功率是 1500千瓦(约合2011 马力)。强劲的中国心必然赋予直-20更好的改装冗余度和更好的环境适应性。

去年9月环球网军事的记者曾专访了中国直升机工业的一位领军人物:直升机所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他当时提及根据用户高的新的需求,我国“新一代重点型号直升机”采用了世界先进技术,实现“全域”、“全时”与“复杂气候”下的使用能力,满足诸如高原、海岛等复杂地形环境,要能借助微光夜视红外融合等先进技术,无论白天黑夜,无论风沙、雨雪、结冰等复杂环境下,都必须能够随时出动。

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冰冷的哈尔滨还是高海拔的高原机场,都能看到直-20试飞的身影,她必须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2017年11月22日曾有外媒配发图片报道称,编号为635和636的两架直-20现身甘肃甘南夏河机场,进行高海拔试飞。


潮白河小鱼


每日点兵为您解答: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武器装备,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得不说,在完整的大型装备上,直升机,才是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最大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直升机的旋翼、桨毂、减速器在设计和加工的难度,是远远高于发动机的,对于工业积累不足,精加工领域还不完善的中国,更是一大难题;另一方面,直升机在飞行、悬停等状态下,旋翼产生“空气升力体系”,目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用计算机模拟,只能进行大量的测试和数据采集,而中国这些年,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固定翼飞机的研制,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直升机的发展。

说到这,貌似一些网友很很惊讶:你不是一向往死里吹的吗,这会咋变了?说实话,我一直不认为我在往死里吹,比如最近有关歼20能否在空战中获取优势的82期、88期,我一直都是在说四代机对三代机的优势,这个地球上唯一的已经服役的四代制空战斗机,是美国的F22……而且,最近珠海航展,正是中国军工大放异彩的时候,你们总不能逼着我专门去犄角旮旯里找一些“黑”点,为黑而黑吧?

所以,很客观的说,直20的曝光,意味着中国在弥补直升机这块短板上,有了阶段性的成果,让我们看到了充满阳光的前景!这难道不代表中国军事工业,甚至整体工业水平的进步吗?

好了,闲话少叙,还是回到我们今天的重点:直20!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是一款“通用直升机”,换句话说,这款直升机跟美国的UH60一样,是可以应用在各种用途上的,比如反潜的SH60、空军的CH60、特战的MH60、陆航的HH60、总统的VH60等等等等。但这并不是我说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或者其重要程度超过国产武装直升机“武直10”的最主要的原因。

稍稍扯远一点,直升机最早在战争的使用,可以追述到朝鲜战争时期,那时候的直升机只是用来在志愿军防线后方投放和撤退间谍。而真正开始大批使用直升机,甚至为现代陆军发展提出新概念的,则是美国打越南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两场战争。可以说,在这两场战争之后,各国军队才开始真正审视直升机在战争的作用,并提出“飞行陆军”的概念。比如,在越南战争期开始的时候,美国就将实验性质的第11空中突击师和第2步兵师改组,组建了“第一空中骑兵师”,投入了战场;而现在著名的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就是1974年,由1972年从越南返回本土的101空降师改编而来的。

但是从直升机投入战争的那一天起,武装直升机就从来不是什么核心的、不可或缺的装备。军队赋予所谓“飞行陆军”,或者叫做“空中突击部队”的责任,是可以快速机动,无视高山、大河等地理阻隔,以及敌方防线、战区等人为障碍,直接控制敌方纵深的关键节点、重要目标;而不是用武装直升机进行反装甲作战或是打击什么敌军重要目标。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武装直升机对坦克集群所具有的重大优势,但在具有伴随防空火力的装甲集群面前,武直往往会承受极大的损失,打击效果也远不如美国A10一类的攻击机;至于对纵深目标的打击,那是远程火箭炮、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事。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空中突击部队的核心装备是具有一定打击能力、较强运输能力,并能够在具有较大威胁的战区,进行突破的“突击运输直升机”。而武装直升机,只是相当于普通陆军部队的炮兵,是达成这一战术要求的支援部队而已。目前世界上能够达到这一要求的,是美军的HH60(MH60)和俄罗斯的米171;而我军直18,欧洲EH101,甚至美国的CH46、CH53等中型、大型直升机,在这种作战时,如果没有突击直升机去打开突破口,只能成为地面防空的靶子。

所以,这次“直20”的亮相,带给我们最大的希望,也并不是中国直升机设计、制造水平的突破,而是让中国空中突击部队的组建,有了切实解决的可能。


每日点兵


1、直20机身低矮,造型经典,桨翼先进,如果发动机性能稳定将是一款世界里先进直升机。

2、关键是直20的定位更重要。前面说了作为一款中型直升机,直20载重较大,造型低矮后三点起落(只能两边进出,抗震性能号),发动机功率大,可能高原性能不错。可以定直20是一款以运输人员(伤员)为主的运输机!在战场救护,特种战快速部署,高原特种战,海上反潜,救护(低矮载重较大,对机库要求低)有很大潜力。所以说直20定位准确,货物运输为辅的一款运输机。

说明我国直升机的分工明确,没有造一款啥都兼顾的通用性强的直升机。其他的需求由别的直升机来完成。说明我们直升机的制造是多机种成体系的!不像是欧洲直升机特别强调一机多用。我们是朝着直升机大国路再走。俄罗斯也没有和直20相对应的直机!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在直升机领域成为能跟美国唯一匹敌的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