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的时候德国是怎么战败的?

张老师说


一次世界大战是新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一场非正义的战争,目的是为了重新划分世界和争夺霸权。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入侵了以英国和法国为首的协约国,最终以德国失败告终。

德国发起的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所以,尽管德国军队官兵的素养很高,战术也可圈可点,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德国之所以战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德国的盟友不行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德国的几个盟友不是实力太弱,就是国内不团结,没有帮上什么忙,从头到尾几乎是德国一国在孤军奋战,而且意大利还临阵倒戈,加入了英法阵营,在背后捅了德国一刀,德国怎么会有不败之理?

奥匈帝国作为一战中德国最铁杆的盟友,虽然名头吓人,但已经是日落西山,强弩之末。奥匈帝国的两元化制度,使整个国家不能统一立场,统一行动;军队就像杂牌军,战斗力可想而知。

这一点,可以从奥匈帝国在跟巴尔干小国塞尔维亚的对决中找到佐证。塞尔维亚无论是兵员还是装备都要远远逊于奥匈帝国,但还是把奥匈打得满地找牙、溃不成军;跟国力稍微强一点的沙俄较量一败涂地也就顺理成章了。


奥匈帝国在东线窝窝囊囊,在西线战区也无所作为,只能依靠着德国才能发起进攻。

德国另一个盟友奥斯曼土耳其也曾经是个威风八面的千年帝国,但到了三十年代也已经成了明日黄花、风光不再,在参战国中也是凑数的。德国人也深知这一点,知道奥斯曼土耳其靠不住,所以在它们的军队里配备了不少德国指挥官,但依然没打出什么胜仗。

至于保加利亚,更是黄花菜,有它不多、没它不少,纯粹就是跑龙套的。除了配合德国攻占罗马尼亚外,之后再无建树。

由此可见,德国几个盟友的实力太过于弱小,以至于德国军队要在每个战役中面面俱到去介入才能占据主动,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德军成了救火队员,忙得顾此失彼,不能全力以赴对付英、法。

其次,德国国内反战、厌战情绪高涨

德国统治集团口口声声说打仗是为了德国,为了德国人民,但德国在波罗的海和波兰建立了傀儡国家后,受益的却是德国皇室和一些大资本家。



他们把侵吞胜利果实在那里大发横财,而德国平民去成千上万人被饿死、冻死;几百万士兵的伤亡只是为了满足资本家和贵族的贪欲,军心涣散了,人民愤怒了,谎言被揭穿了。

因此尽管到了1918年底,德国本土还没有被攻陷,还可以垂死挣扎、负隅顽抗一阵子。 但就在这年的11月,在德国基尔港爆发8万水兵起义,导致德国发生十一月革命。基尔水兵起义是德国十一月革命的起点,也敲响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丧钟,德国被迫宣布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最后一个原因至关重要,那就是美国参战

二战中期,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已经经历了三年的残酷战争了,各方都被战争折腾的疲惫不堪,物资匮乏、武器短缺,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谁能在这个时候赢得新的外援,并获得新的力量,就能对战争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在战争开始就是站在英法一边的,美国是跟英国的关系是血浓于水,从感情上和英国所在的协约国关系近一些。至少在当时的美国看来,英国已不可能威胁到美国称霸世界,唯一能起到威胁作用的,就是德国。


美国嘴上说中立,实际上热火朝天的和英国做生意,大量武器运到协约国。美国各大军火公司的代表,像过江之鲫一样,往返于大西洋两岸。

截止1917年,美国和协约国的英法贸易额达到32亿美元。当然,美国也没断绝和德国等同盟国的贸易,但和德国的贸易额仅仅是跟英法贸易额的零头。

美国一直在找想参战一战帮助英法,就是找不到借口。 刚好德国对英国开始无限制潜艇战,美国却反对德国用无限制潜艇战。德国当然不答应。

而且就在1917年一月,德国企图和墨西哥联合入侵美国的密电被曝光,美国就在1917年2月宣布和德国断交。早已经摩拳擦掌,养精蓄锐的巨人美国参战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战争的天平迅速倒向英法,德国的末日随着美国参战到来了。


小约翰


对德国一战的印象,也就是两线作战和巴黎大炮,但是具体怎么战败的,我们详细的说一说。

首先呢,一战德国已经打赢一条线了,那就是东线,德国把列宁送回了沙俄,俄国先后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俄或者说新生的苏俄已经退出了一战,此时是1917年,德国的所有力量已经开始向西线进发,德国希望通过自己全部的军队来快速的撕开协约国军队的进攻从而打赢这场战争,但是一件事情改变了这一切,这就是齐默曼电报事件,德国希望联合墨西哥进攻美国。无论这件事其中有没有什么阴谋论,结果已经写在了史书里,1917年4月6日,美国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德国宣战。

美国参战是德国战败的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就是德国国内不太平,爆发了革命,在美国对德国宣战的次年,也就是1918年,在当年的10月份,由于西线的皇帝攻势的失败,对战争的悲观使得德国基尔港的水兵发生暴动,并在11月9日让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第二帝国灭亡。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德国战败不是偶然,四年的战争让这个欧洲陆军第一的军事强国筋疲力尽,再加上内部动乱,德国的战败完全可以归于外部战争的失败和内部的暴乱,内外交困之下,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也被意大利在维托里奥维内托战役中直接崩溃,并在不久之后解体,奥匈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更是不必多说,一战结束之后帝国领土一送在送,奥斯曼帝国也尝到了当年东罗马帝国的悲苦,1922年在凯末尔的领导下,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穆罕默德六世,奥斯曼帝国灭亡。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西班牙大流感,这对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都有很大的影响,但德国国内本就内外交困,再加上瘟疫的打击,失败已成为必然。


战斗机解说家


我们都知道一战德国是两线作战,东线和俄国打,西线和英法美打。

实际上一战后期德国的局势还算乐观。东线德军在鲁登道夫和兴登堡的领导下,击败了俄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俄军的战败,也直接导致了国内爆发二月革命,沙皇的统治被推翻,随后又爆发了十月革命。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上台以后,退出一战,并跟德国签订了尺度极大的“卖国条约”,德国收获非常丰厚。苏联向德国吐出了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掏出全部的家底,几十亿的马克作为赔偿。

两线,德国已经赢了一线。

西线的局面不乐观,有崩溃的趋势。因为德国已经跟英法拼了个油尽灯枯,然后美军参战了。实际上美军在一战中的表现非常的稚嫩,不会打仗。他们来到法国以后并没有直接参战,而是先进行了长达半年到一年的训练。得英国人、法国人手把手教给这些美国农夫们战争的技巧。

一战初期,这些欧洲国家打仗依靠的是人海战术,但到了后期,作战手段都已经提高,不这么干了。但等到美军上阵,战术又退回到了战争初期,玩人海战术。

由于美军的水平低劣,导致希特勒到二战时依然看不起美军的战斗力。毕竟元首也是参加过一战的人,而且作为普通士兵,是凭着自己实力拿铁十字勋章的人物,他看不起美军,还是有资格的。

美军打仗菜,架不住人多:200万。

德军在取得对苏俄的胜利后,把东线的部队调到了西线,实力得到了增强。但英法也有200万美军的增强。整体上,还是英美法占据优势。1918年8月,英美法的部队发起反攻,将德军赶出了法国,德军处于崩溃的边缘。

但是,这时候的德军充其量是被从侵略的土地上赶回到自己的德国本土。如果这时候德国全国上下一心,军民、工农商团结,守住国土,获得一个体面的停战,还是没问题。但就在这个时候,德国自己后院失火了,柏林爆发革命,皇帝下台。而在柏林鼓捣革命的主要就是从俄国传过来的布尔什维克以及据说的犹太商人。

这时候德国人犯了天真的错误。他们觉得不是老子打不过你们,是我自己家出事了,现在我不想打了,那咱们“停战”吧。于是德国就提出停战,然后协约国这边也同意停战。

德国人乐颠颠的把军队撤了,跑到凡尔赛去签停战协议。谈到最后,协约国拿出来的是:投降协议。

德国本来以为咱们是打个平手,签个协议,停战就完事了。结果协约国这边是把它按战败国,无条件投降处理的,开出的是敲骨吸髓级别的协议。凡尔赛条约咱就不详谈了,总之,按照协约国的条约,德国会失去很多的土地、人口、资源,赔很多的钱,多到赔不完的程度,并失去了军队。看到协约国的账单,德国人傻眼了:我是来签停战协议的,不是来签投降协议的。

但这个时候德国人想后悔也晚了,他家里军队已经处于解散的状态,加上闹革命,根本无法再组织起军队去战斗。士兵,为了国家,你让他上战场,流血牺牲,他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不怕死。打了几年仗,周围死了无数的战友,这时候突然传来停战的消息,他发现自己居然活到了和平,什么心情?之后你要是再让他上战场,再让他心甘情愿的去玩命,恐怕是太难了。人心散了,士气泄了。所以最终德国也是咬牙签下了条约,承认战败。

所以,德国在一战战败的原因,也就是他发动二战的原因:输的太憋气了。

希特勒是德国一战老兵的代言人,他们最恨的就是苏联布尔什维克、马克思、犹太人,要不是你们在背后闹腾,能输吗?然后就是对英法美的不服......


锐度何老师


从战争的阵营来看,失道寡助,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德国的盟友很少,况且奥匈帝国民族危机严重。而法国拥有大量盟友,对其进行军事援助。尽管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战术胜利,但没有达到速胜的目的,从而被法国的盟友拖住,战争进入胶着状态,最终变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对资源有限的德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美国的参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事件,它最终改变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和战略形势。美国参战的原因相当复杂。其中既有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有地缘政治的考虑,也有对英法民主国家的亲近感。尽管美国对参战所作的准备很不充分。美军对于1917 年的战局还不能立即产生明显的影响,但美国深厚的经济实力和众多的人力,使美国成了协约国集团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厂。到1918年,协约国不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在经济实力上都占了绝对的优势。


老周客


一个残暴的君主可能统一天下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