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中州路,城建史冊的書脊

洛陽中州路,城建史冊的書脊

(洛陽中州西路一偶)

洛陽中州路,城建史冊的書脊

中州路,洛陽市的中心幹道。它從啟明東路到谷水西轉盤,全長約20公里,瀍河,老城,西工,澗西四個城市區,是東西向最長的城區主幹道。如果算上東延到偃師地界的一段,長度更為可觀。不僅長,而且“大道直如發”,這在國內城市中恐怕是絕無僅有的。

為配合新中國建立後,在澗河以西興起的大規模工業建設高潮,從1955年起,規劃修建中州路。歷經60多年的不間斷的擴建改建,配套完善。逐步形成了今日笑傲天下,恢宏大氣的格局,成為當仁不讓的洛城道路典範。

最初的中州路指的是中州橋東至西關的一段。老城區內的中州東路,以前是東華街、西華街。而中州西路七里河到中州撟那一段,最初定名為黑龍江路,這是鮮為人知的。而它的南邊有兩條不足千米的路,分別是吉林路和遼寧路。當年有人打趣道,"東三省"屬七里河管轄,讓人啼笑皆非。

從七里河到重慶路這一段很長的路,最初叫緯二路(後來也叫過友誼路,反帝路)。

重慶路到八步校(現今的軍事外國語學院)的一段叫八步路。這與谷水的解放軍第八步兵學校有關。

後來,中州橋向西直至八步校(後為軍事外國語學院)北側的谷水大轉盤,統稱為中州西路。

六十多年前修建中州路時,規劃道路紅線六十米。引發很大非議,說是佔用農田太多。確實,當時城市人口很少,汽車更是屈指可數。似乎沒有必要把路修得那麼寬。但當時的市委主要領導說,現在你們說路修寬了,30年後市民會罵我們把路修得太窄了。今天的中州路果然印證了當年的預言。

洛陽中州路,城建史冊的書脊

(始建於1955年的中州橋,是澗河上第一座現代化橋樑,把中州路連接到澗河以西,為澗西這個重工業新城的建築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那些年,老城、西工到澗西,僅有中州橋一橋相連。所以,人們最常走的就是中州路。最常坐的就是中州路上跑的,看起來很笨拙的大面包樣的1路公共汽車。耳邊至今還常常迴響售票員的報站聲:土崗站到了,廟門站到了(土崗、廟門分別為現中心醫院和七里河站)

八十年代前,七里河至中州橋一段,路南是一條深溝,一條老路順坡而下,拐向澗河上的老橋。而異曲同工的是,西工百貨樓至玻璃廠路一段,也有一道深溝,溝下有窟洞,有民居,名叫南新街。可見五十年代修建中州路,不僅要在西關護城河上架橋,在澗河上架橋。而且要填平多處深溝,工程十分浩大。八十年代,西工原百貨大樓到玻璃廠路的深溝填埋蓋了許多樓房,最高的九層,是當年市區最高建築了,俗稱九層摟,為市民所津津樂道。而七里村至中州橋側深溝裡的那條通往澗河老橋的下坡路,也填埋起來,建起了一座牡丹大酒店。

七十年代前,狹長的洛陽城區,東西之間僅有一座中州橋相連。住在澗西區的要去逛逛百貨大樓,轉轉老城老集,十字街,都要在中州路上往返。或騎自行車,或坐公共汽車。最熟悉路兩側的王城公園,百貨樓,以及二院(現中心醫院)路段的中州路兩側,大片青磚黛瓦棗紅廊柱的平房,那是軍閥吳佩孚二丶三十年代建的西工兵營。解放後成為了醫院,工廠,學校。那時,中州路兩側很單調,很清爽,很安靜。

將近五十年時間,從東華街到谷水的這條長街,還承擔著國道的功能。直到2000年,310國道建成後,中州路才變身為純正的城市道路。

中州中路,從西關到中州橋,高大蓬勃的梧桐樹,遮天蔽日。象忠誠的衛士一樣護衛著這條平坦筆挺的大路。初期的中州中路,標誌性的建築只有王城公園,二院,百貨樓等。

地處澗西的中州西路,當年更是十分清秀安靜。從長春路往西到重慶路,路北至大明渠之間,種植有大片的桃林。路南是清一色的,象同一個模子扣出來的,紅磚紅瓦三層樓的蘇式建築。從重慶路起,工廠住宅區以零號街坊起頭,向東一直排列到長春路34號街坊。各街坊間有多條小路相連。初期的中州西路上大白天幾乎不見行人車輛。而間隔駛過的大1路公共汽車,也很少鳴笛,唯恐驚擾了這片寧靜。

1972年,中州路開始了第一次擴建。填平了兩側的溝壕,輔設道牙。1979年從民主街打通到啟明南路。1983年首屆牡丹花會前,又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初步形成了現今的規模。1984年,無軌電車開通運行,成為中州路上新的風景線。令人讚歎的是,無論中州路如何擴建,都沒有損害、斬伐中州中路中州橋到西關花壇間,那些粗壯高大,遮天蔽日的法國梧桐。使其六十年來忠誠陪伴著中州大道,演繹著古都的驕傲。

而現今“三塊板”似的中州西路,街心花壇內高聳蓬勃的雪松,鬱鬱蔥蔥,樹影遮掩的蘇式建築若隱若現。穿流不息的汽車,悠閒漫步的老人,相映成了中州路六十年變遷的剪影。

我在這座城市。工作生活了一個甲子,親眼目賭,切身體會了她形神兼備,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州路兩側,高樓越建越多。舊時的一切了無痕跡。我這個老洛陽,由於偏居澗西一隅,不常出門。偶有夜晚走到中州中路上,燈火光影中,不免也會迷失於車流滾滾的如網的道路交匯口。雖說,我對中州路的品味只是皮毛鱗爪。但我深知,中州路就是洛陽市城市道路之魂。是洛陽城建史和洛陽人創業史的鮮活見證。

如果說,今天之洛陽是一部厚重的經典畫冊,那麼中州路就是她的書脊,承載起了一頁頁的仰天長嘯,雲捲雲舒,濃抹重彩的激情頌歌……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我斗膽套用一句:若知洛陽城建史,只須品讀中州路

補充:2017年4月開建設的洛陽地鐵一號線,從澗西延安路東頭接入中州路,過澗河後順著中州中路經周王城廣場,定鼎路隋唐遺址,穿越明清老城,直到焦技鐵路。因在王城公園,解放路口,周王城廣場,定鼎路口,西關等處建地鐵站,這些路段生長了半個世紀,高大繁盛,遮天蔽日的梧桐樹被迫砍伐了,十分可惜。

另外,為保護定鼎路周邊地區的隋唐遺址,更好地展示應天門,天堂明堂,九州池等,將遺址公園,遺址建築連接成為一體,此段中州路可能斷行。但地鐵線會接續貫通中州中路,洛陽的明天會更美好!

作者馮平 網名大平。祖籍江蘇,生於山東,成長於洛陽,現以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