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杨震——走进杨震廉政博物馆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从来不缺清正廉洁的典范,“以百姓心为心”的狄仁杰,“铁面无私”的包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禁烟斗士”林则徐等等,他们无不因为廉洁奉公、正直无私而受到百姓爱戴,青史留名,今天我们同样要认识一位以清廉著称的历史人物,他被称为“关西夫子”“四知先生”,那么这位“四知先生”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潼关杨震廉政博物馆,了解他的清廉人生和为官之道。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杨震——走进杨震廉政博物馆

位于秦岭脚下的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远近闻名,是因为在东汉时期,这里出了一位历史名人——杨震,他被后人称为“四知先生”,所以这也成了村名的由来,杨震廉政博物馆便位于四知村里,分为祠前区、祠院区、墓园区和绿化区等四个部分,在祠前区里,一尊高大雄伟的杨震塑像手握卷轴巍然而立,满怀着对先贤无比的尊敬和向往,我们穿过古朴宏伟的城楼,来到博物馆的主参观区——四知堂。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杨震——走进杨震廉政博物馆

步入大殿,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尊汉白玉雕像,静谧而庄严,透过昏黄的灯光,细细阅读竹简上的传奇故事,静静品味工整而寓意深远的对联,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传道受业孜孜不倦的古代先贤,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杨氏溯源通过《杨氏渊源世系表》和《开派祖先世系表》我们对杨震家族的起源有了大概的了解,杨震有着显赫的家世,他的高祖杨敞是汉昭帝的丞相,杨敞的妻子更是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但不幸的是杨敞的孙子杨谭在汉宣帝时获罪,免为庶人。

杨谭生杨宝,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今文尚书》,而成为当时名儒,隐居民间,以教书为生。杨震是杨宝之子,十几岁时就因为聪颖好学和孝敬母亲而为名乡里。父亲去世后,他子承父业,在牛心峪继续开馆授业。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杨震——走进杨震廉政博物馆

杨震博览群书,曾在双泉、杨村等地开设学馆传道受业,而被时人誉为"关西孔子"“关西夫子”。直至五十,因大将军邓骘听闻其贤能而力荐为秀才。在东汉初年任刺史、太守,刚正不阿,为政清廉,曾因拒收他荐举为秀才的王密黄金贿礼,而有了暮夜却金的传奇故事。

原来杨震在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曾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特备黄金十斤,于白天谒见后,又乘更深夜静无人之机,将黄金送给杨震。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杨震——走进杨震廉政博物馆

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暮夜却金”的故事从此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后人也因此称杨震为“杨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这也成为杨震清官形象的铸魂之笔。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廉政文物展览中,就曾展出了杨震的“杨震却金碑”。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杨震——走进杨震廉政博物馆

杨震举贤任能,上书陈弊,怒斥贪官,仗义执言,深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但同时也遭到了皇帝和权贵们的不满和猜忌,后被贬为庶人,在返乡途中,行至洛阳城西夕阳亭,反思了十几年为官之难,决定以死明志,“士可杀,不可辱。”这是封建社会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他道德情操的最高升华。翻阅杨震后裔的人生轨迹,他的子孙们深受做“清白吏”的家风影响,个个都博学而清廉。他的五个儿子都以“清白吏”而誉满天下,特别是杨震的三子杨秉自律极严,尤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而闻名于世,人们赞其为“淳白”。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杨震——走进杨震廉政博物馆

天下杨氏出弘农,弘农是天下杨氏的发源地。杨震被公认为是杨氏家族的发脉始祖。其“清白吏子孙”的家规,也成为杨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不仅影响着杨震的后人,也对整个杨氏家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姓后裔活跃在中华民族的舞台上,其文韬武略,载入史册者,历代不乏其人。

杨震去世后,便安葬于秦岭脚下渭河南岸的四知村,一座座墓冢,如同一座座历史的丰碑,在向人们诉说着家族的荣耀和高洁,至今在陕西华阴、潼关及河南灵宝、乃至湖南洞庭湖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杨震及其家族的传说故事,寄托了老百姓对清官廉吏的一种肯定、一种赞赏、一种向往。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杨震——走进杨震廉政博物馆

此外,杨震廉政博物馆还设了了正气厅、浩然厅、清风廊,通过文物书画以及名人事迹及名言警句,多个层面展示了杨震清廉人生及为官之道,引申出深遂的廉政文化,感染着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人们。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杨震——走进杨震廉政博物馆

杨震暮夜却金,不为金钱所动;以死明志,不向权贵低头,他是人们心中的清官好官。千百年来,他为后世留下的“廉洁自律”“清白家风”,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变革中,我们期待着中华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得以传承和弘扬,也呼唤着古老的“清白家风”得到发扬光大,使之代代相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