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院長訪談錄|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保證最強力量救治最重患者

戰疫院長訪談錄|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保證最強力量救治最重患者

健康報:此次馳援武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管的是當地哪家醫院?患者情況怎樣?

施秉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扛起了國家隊的使命擔當,我們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的七病區和八病區。這兩個病區是由眼科和血管外科改造而來的,共有床位80張,主要用來收治危重症患者。剛開始收治時,重症患者很多,搶救設施也不夠,醫療救治工作壓力很大。

接管後,我們立即考察了病區的“三區兩通道”設置,並進行了相應的改進,還制定了詳細的感控方案和流程。同時,協調有關部門,及時為病區配備了呼吸機、高流量吸氧機等設備。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極治療,目前我們共收治了100餘名患者,有一半的患者從危重及重症轉為輕症,或者出院。

战疫院长访谈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保证最强力量救治最重患者

健康報:據瞭解,此次支援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的援鄂醫療隊有10多支,各醫療隊之間如何分工合作?

施秉銀: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領導下,醫療隊每日召開一次會議,指揮部領導及各領隊參加,傳達上級指示,並把各醫療隊在救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彙總、集中解決。院區組建了戰時醫務處,除東院醫務處領導外,還包括各醫療隊呼吸、感染專業的專家。戰時醫務處建立了統一的標準、流程和技術規範。

來到武漢後,我反覆跟醫護人員強調,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上,保證最強力量救治最重患者。同時,我還牽頭在東院區組建了“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亡率”小組,由4位專家組成,其他3位分別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我們會對每天病亡患者的診療過程進行分析探討,總結經驗,並反饋給所有參與救治的醫療機構,以期最大程度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據統計,從2月15號以來,已經累計6天無死亡病例。

战疫院长访谈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保证最强力量救治最重患者

健康報:您認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應重點關注什麼?

施秉銀:重症患者救治,對醫療護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用的治療措施、藥物要儘可能都用上,還有就是一定要加強護理,尤其要注意生活護理。因為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他們身體狀況比較差,有的還有多種基礎疾病,如果生活護理跟不上,吃不好喝不好,也會影響病情。

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心理關懷也非常重要。我們在隔離病區建立了醫患微信群,隨時在線解決患者治療、護理、心理、康復及生活問題。

正因為採取了這些綜合措施,線上線下,身心同治,很多患者的病情很快好轉。

健康報:經歷了此次疫情,您對醫療衛生行業發展、醫療衛生資源佈局有哪些思考和建議?

施秉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舉全國之力,在較短時間內把疫情控制住了,這是令人欣慰的。但同時,我們也要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如何加強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能夠在早期及時發現並控制疾病的傳播。第二,如何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這也是我國醫改多年的“痛點”。此次新冠肺炎患者中80%都是輕症患者,如果有比較完善的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很多患者就可以在基層得到隔離和治療。

儘管武漢的醫療資源很豐富,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患者數還是遠超床位數。而且很多老百姓恐慌性地湧入醫院,醫療需求和供應之間嚴重失衡,導致一線醫務人員筋疲力盡。經歷了此次疫情,我們必須做出一些改變,以便今後能夠從容應對類似的情況。

首先,國家從戰略高度要有所儲備,比如物資、人員。其次,要建立“綜合醫院收治重症患者,基層醫療機構收治輕症患者”的機制,使醫療資源得到合理分配。第三,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必須明確所有醫院都是公共資源的一部分,要整體聯動。

战疫院长访谈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保证最强力量救治最重患者

健康報:疫情結束後,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施秉銀:這次疫情的確給醫療衛生行業帶來了很大挑戰,比如分級診療、重大突發事件應對等。雖然我們平時也在這些問題上不斷探索實踐,但是不是做到點子上了,能不能經得起考驗呢?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

此次疫情發生後,我和醫院的一些專家討論的焦點有兩個,一是有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二是運用什麼治療手段挽救重症患者。我認為,以我們現在的水平,把這兩件事情做好並不難。這次援鄂,我把醫院的一個科研團隊帶過來,已經開始進行一些臨床和基礎的研究,希望能對未來的防控做一些貢獻,疫情結束後,還要把研究工作繼續開展下去。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