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黑鷹墜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戰場的激烈,讓人們見識了信息化戰爭的快速部署,和部隊之間的協調應變能力,也引發人們對發動現代戰爭的思考。

一如阿富汗、伊拉克等戰爭題材電影,柏拉圖說:“只有死亡才能看到戰爭終結”,戰火為這些地區帶來的苦難,美國似乎一直樂此不疲地忙碌著。

發動戰爭的初衷,總是以和平、正義為主旨,索馬里這場戰爭這些意義似乎都有。

只是,預計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軍事行動,最後激戰十五個小時,兩敗俱傷。成為美國自越戰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地面戰爭,傷亡也最慘重,這裡面有聯合國對索馬里形勢上的錯判,而電影也不迴避美軍在指揮和情報上的重大失誤。

緊張殘酷的巷戰場景,一百多差不多面孔裝備的美國大兵、以及部隊的各種番號,繞得人頭暈,但並不阻礙這部電影成為軍事迷心中的經典。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為什麼而戰?

電影開頭就點明瞭主題,似是而非,誰強誰做主。為了美化美軍,連平民的傷亡也只是從美軍視角敘述,但導演算是仁慈的,據說為了迎合美國防部,從原著到劇本,做了三次大修改,但很多細節意義上,依然保留了反戰思想,對索馬里的傷亡,給予了人道上該有的同情。

為什麼而戰?被美軍控制的軍火商奧斯曼說:

“加里森將軍,你們不該來這兒,這是內戰,這是我們的戰爭,不是你們的。”

加里森:“30萬人喪生而且還在增加,這不是戰爭奧斯曼先生,這是屠殺。”

而美國大兵們對於戰爭也很迷茫,牽強地做些理解,埃利斯曼中士的理想像童話般美好:

“這些人(索馬里人)沒有工作、沒有食物、教育和未來。我只覺得我們有兩個選擇,幫助他們,或者眼睜睜看著他們自相殘殺。”“我是來改善世界的。”

三角洲部隊的老兵胡特,他卻只一個樸實的理念:“我是為了同胞弟兄拼命,就這麼簡單。”

“無論生死,所有弟兄都要回來,決不放棄任何一個同胞”,整個戰爭從救人開始,到救人結束,但士兵的觀點並不能真正回答“我們為什麼要去打別人的戰爭”這個疑惑。

戰鬥中的大兵表現得乾脆利落,沒有絲毫猶豫恐懼。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為了電影的真實性,所有演員都經過遊騎兵和特種部隊的真實訓練。參演的許多士兵和飛行員,都是在役的士兵,或參加過實戰的退役老兵。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走近索馬里

神秘的東非索馬里,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因海盜,才對它有點熟悉。

  • 索馬里軍閥割據的歷史背景:這要追溯到1960年,索馬里南方英屬殖民地與意屬殖民地達成合並方案,7月南、北索馬里合併,第一次成立獨立國家——索馬里共和國,但沒有完全統治周邊軍閥;1969年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發動政變,推翻了政府,成立索馬里民主共和國;1976年最高革命委員會改為索馬里革命社會主義黨;直到1991年1月,西亞德被反政府武裝推翻,隨後被迫流亡到尼日利亞各斯。西亞德倒臺後,軍閥割據,國家成了四分五裂完全無政府狀態。
  • 當時北有最大派系索馬里蘭、東北和中部有邦特蘭、西南有拉漢文蘭、南方和摩加迪沙有艾迪德等四大幫派勢力,全國加起來大大小小還有十幾個小派系,形成多個獨立政權。人人都是對頭,戰火紛飛,沒有出路的平民,紛紛加入海盜隊伍。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更早在17世紀之前,索馬里一直就實行部落制度。慢慢部落制度瓦解,形成很多小酋長國,各自為政。後又被英意等國長期殖民統治,讓各部族之間出現更多無法調和的矛盾,正是這些特殊的歷史因素,才是造成索馬里政權一直如此動盪的根本。

就如武裝小頭目對被俘的杜蘭特說:

“你們以為殺死艾迪德將軍,我們就會放下武器,接受美式民主,或是停止殺戮嗎?我只知道,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殺戮永遠不會停止,這就是我們世界裡的處世方法。”

他的話真實說明了索馬里內部無法解決的矛盾,根本不是一個艾迪德的問題。這是一個權利的泥潭,這裡的每個人,都被迫深陷在其中,深受其害,卻又無法自拔。就像那個開槍誤殺了自己父親的孩子,就像那個跑回來拿起槍的婦人。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艾迪德

1992年,記者的鏡頭記錄了骨瘦如柴的索馬里人,和無數因此死去的災民。無情戰火和天災,加上社會經濟崩潰,導致索馬里出現大饑荒,兩年內30萬人死於飢餓,也有說是50萬人。

國際紅十字會等機構開始運送物資到索馬里。電影開頭,還原了軍閥用武力搶奪物資的事實,他們只想養活戰士來奪取更多的地盤,他們對自己的同胞沒有憐憫。

救援人員被槍擊,糧食被奪走,志願者不得已只能撤出索馬里。此時,正好碰上比爾•克林頓新當選為美國總統,他為了公關效應,積極響應聯合國號召,將這個形象工程繼續下去。

1992年底,3.8萬聯合國部隊進入索馬里,其中2.8萬為美軍,他們帶著槍協助救援人員發放物資,這也為當地帶來難得的和平。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1993年3月,美國按照原定計劃撤走2.5萬人,把維和重心交還給了聯合國部隊。

通過聯合國的努力斡旋,大多數軍閥同意談判,只有大軍閥艾迪德不甘心自己的勢力被削減,開始有意挑釁聯合國部隊。

1993年6月5日,索馬里民兵伏擊了巴基斯坦的護送小隊,打死24名巴基斯坦士兵,並把他們的屍體剁碎,此事震驚了世界。聯合國又一次改變對索馬里的行動,原本是為了消除饑荒和維持治安,後變成以瓦解艾迪德的政權為目的。

而艾迪德控制著首都摩加迪沙的電臺,向當地無知民眾宣傳,外國部隊是要奪取石油、推翻現有政權等等,當地民眾對殖民軍隊本深惡痛絕,分不清這些部隊有什麼不同,這讓艾迪德的宣傳非常有效,摩加迪沙的平民對聯合軍隊做出180度的轉變,這也是後來美軍會遭到全城民眾圍攻的原因。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行動部署

為了搜捕艾迪德,1993年9月,美方派出由450人組成的混合部隊前往摩加迪沙。接到線人消息,10月3日,艾迪德的政治顧問和內政部長會在巴克拉市集附近的建築內開會。

於是,美軍制定了代號名為“艾琳”的抓捕行動。行動組由三角洲部隊的C中隊、第75遊騎兵的B連、被稱為“夜間獵人”的160特遣隊組成:

  • 三角洲部隊(Delta Force):是美國陸戰第一種部隊D作戰分遣隊。在1977年組建,建制形式、訓練方式和基本戰術都深受英國SAS的影響。成員來自遊騎兵、綠色人貝雷帽、其他陸戰隊,是精英組合。和遊騎兵不同的是,在戰場經驗上更為理性和成熟,電影中,三角洲隊員的戰鬥經驗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主要人物有桑德森上尉、後續支援的胡特中士)
  • 第75遊騎兵(75th Ranger Regiment):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特種部隊,而是屬於精銳的輕步兵單位,專門負責支援特種部隊的行動,有時比特種部隊還更先出場。
    (主要人物斯蒂爾上尉、埃利斯曼中士受命臨時小隊長)
  • 160特種作戰航空團(160th SOAR(A):這是一支專門用於支援特種部隊的航空部隊,經常被拆分出來參與其他單位的聯合行動,其標誌是一個騎著飛馬在夜空中游獵的死神。(黑鷹直升機上的指揮是哈勒爾上校,馬修斯上校負責調派空中支援,和地面總指揮加里森將軍一起坐鎮總指揮部)

除了這三支部隊外,遊騎兵特遣隊中也包括了海軍海豹第6隊、空軍特種部隊的戰鬥管制隊、和空降救援隊。而這次任務總共動用了19架飛機和12輛汽車。悍馬車隊由麥肯奈特中校領隊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行動部署在計劃制定中和以往一樣:

4架黑鷹直升機搭載16名三角洲隊員突擊目標建築:由桑德森上尉領隊,逮捕目標建築內所有嫌疑人物。

同時,另2架黑鷹直升機運送支援的遊騎兵和地面指揮單位:遊騎兵在目標建築四個角建立防線,不讓任何人靠近。遊騎兵由斯蒂爾上尉指揮,其中埃利斯曼帶領第4小隊,其實電影從開頭就圍繞這個小隊的成員展開,可以把他們看成是主線人物。

地面護送車隊由7輛武裝型悍馬、2輛貨車型悍馬和3輛5噸卡車組成:車隊成員包括遊騎兵、三角洲和海豹6隊,負責把抓到的俘虜運回基地,麥肯奈特中校帶領車隊先開進哈瓦迪街,停在奧林匹克旅館前等待指令,當三角洲部隊突擊成功,麥肯奈特中校就帶領手下過去,將目標大樓內的人質押上車,然後遊騎兵隊員立刻到目標大樓集合,一起坐車離開回基地。2架AH-6小鳥負責進攻時掩護,2架負責撤退時掩護,行動預定半個小時結束。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戰場:

劇透本不是影評該乾的事,但《黑鷹墜落》有一個硬傷,就是人物眾多,都有特寫,沒有特定的主角,致使觀眾在緊湊的節奏下,很難分得清人物,甚至歐美觀眾反應也是如此,只能從裝備上統一為美國大兵,如果讀懂角色,電影的主線結構還是很清晰的。

(簡述情節,怕劇透影響觀影效果,可以選擇跳過以下這兩段文字):

一,第一次黑鷹墜落

  • 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等第4小隊到目標地點,索馬里民兵們已經佈防,索馬里民兵用AK47、M2機槍瘋狂攻擊美軍,扛著RPG-7火箭彈跟蹤直升機,很多普通民眾在遠處圍觀,為民兵做掩護。
  • 飛機無法著陸,4隊成員只能從70英尺高的“超級61”上繩降,在RPG攻擊下,布萊博失手,摔到地上頸部受重創,埃利斯曼和遊騎兵C2指揮斯蒂爾上尉聯絡不通暢,出師不利,埃利斯曼只好自行決定,隊員史密斯和咖啡小子葛姆西負責抬擔架,遊騎兵小隊全體護送傷員到集合點去,索馬里民兵武裝一路攔截。
  • 此時,三角洲部隊桑德森上尉
    帶領隊友成功搜捕到嫌疑人質,麥肯奈特車隊前去接應。埃利斯曼的小隊也順利到達接應地點,將布萊博送上悍馬車,小隊成員和桑德森等一起為車隊打掩護,在激烈的交戰中,葛姆西沒有跟上埃利斯曼等人。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 麥肯奈特派史崔克中士帶領三輛悍馬車護送布萊博先回基地,途中悍馬車上的.50機槍手
    皮拉中士中槍犧牲,渥爾考特准尉駕駛“超級61”在空中一路火力掩護,就在此時,這架黑鷹61不幸被火箭彈擊中尾翼,一陣盤旋後,最終墜毀在市中心。
  • 渥爾考特和布里利在墜機中死亡,另兩名軍士受了重傷,一名三角洲隊員爬出飛機,奮力反擊湧過來的索馬里民兵。至此,本來很順利的任務出現了第一次重大意外。
  • 接到救援命令的斯蒂爾上尉,立即指揮離得近的4隊趕去墜機地點佈防,埃利斯曼留下機槍手託姆波雷和納爾遜繼續防守,自己帶領傑利頓和施密德等弟兄出發,趕往相隔六個街區的墜機地點,兩架黑鷹直升機空中火力掩護。
  • 稍後斯蒂爾帶領遊騎兵和桑德森的三角洲隊員,放棄搜捕餘下人質,一起前往墜機地點。而麥肯奈特繼續押解人質上車,並計劃隨後去墜機地點接應墜機傷員。掉隊的葛姆西跟上了桑德森的隊伍,一路上,桑德森都在照顧著這個年輕的遊騎兵。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 埃利斯曼小隊不斷被民兵武裝車圍堵,隊員史考帝被子彈擊中手指,而隊員尤瑞克被民兵火力阻隔,與隊伍分散,闖入了居民家中,在女人和孩子驚慌的眼神中,他從後門出去,腳下一滑摔倒,門後持槍的少年驚亂中開槍,卻誤殺了自己的父親。
  • 當埃利斯曼到達墜機地點時,正好基斯•鍾斯准尉和卡爾•邁爾准尉駕駛“星41”的MH-6“小鳥”直升機,冒險降落在殘骸旁,鍾斯成功救起兩名受傷的三角洲隊員離開,埃利斯曼在墜機地點西南角建立防線,指揮同時間趕到的迪托馬索小隊,在東南角建立防線。
  • 麥肯奈特的車隊帶著人質出發前往墜機地點,由於偵查機要先向指揮中心報告,才能向空中指揮哈勒爾上校下令,導致地面部隊的情報延誤,而車隊受到猛烈攻擊,不可能停下來等待,最後導致車隊迷路,在民兵猛烈的火力攻擊下,悍馬機槍手受重傷,RPG擊中卡車,羅恩被炸得只剩半截身體,車隊停下,把遺體搬到車上,同時,又有一名士兵被擊中,麥肯奈特向空中求救。
  • 而留守在原目標建築的託姆波雷和納爾遜發現自己被車隊遺忘了,倆人自行前往墜機地點尋找隊伍。途中遇到落單的尤瑞克,三人結伴一起。納爾遜被託姆波雷的機槍把耳朵震聾了,一路憨萌憨萌的只管緊緊跟著託姆波雷不放,在獨立作戰中,這兩名士兵配合得很出色。
  • 黑鷹“超級68”把15名戰鬥搜索救援隊(PJ)垂降到墜機地點,被一枚RPG火箭彈擊中,但堅持把人員降落完,冒著煙支撐回到基地迫降成功。三名PJ進入飛機殘骸,發現兩名軍士還活著,就地救治,其他PJ加入4小隊一起堅守防線。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二,第二次意外

  • 看到麥肯奈特車隊受阻,加里森將軍派遣空中“超級64”、杜蘭特組去代替原先“超級61”的掩護任務,在前往途中,又被RPG擊中,一陣盤旋後,最終墜毀,第二次重大意外發生。
  • 加里森派史崔克車隊去第二墜機地點。而此時,斯蒂爾上尉和桑德森中士還受阻於去第一墜機地點途中,兩名領隊誰也不服誰,桑德森帶領自己的隊員,準確地幹掉了狙擊手,但因為傷兵太多,斯蒂爾沒辦法前進,留下來保護傷員,而桑德森帶領自己的隊員繼續去第一墜機地點,斯蒂爾命令葛姆西跟隨桑德森去和4小隊會合。
  • 在地面戰鬥的部隊沒有人想到會出現第二次黑鷹墜落,全副心思在第一墜機現場上。因此,指揮中心沒法在第一時間內組織起有效的救援隊伍。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 史崔克的車隊由於沒有裝甲突擊力量,無法突破洶湧的民兵防線進入第二墜機地點,只能撤回。
  • 此時,麥肯奈特中校的悍馬車隊也在迷路中隊員傷亡慘重,在空中錯誤的指揮下,又回到了哈瓦迪大街的奧林匹克旅館前,他和駕駛員馬克多斯都受了傷,血迷糊了多斯的眼睛,實在無法繼續救援任務,只好請求返回基地。
  • 胡特和三角洲部隊的隊員鼓勵遊騎兵再出發,不要放棄隊友,三輛悍馬車在直升機的掩護下再次從基地出發。
  • “超級62”上,三角洲部隊的狙擊手舒加特和戈登,自願請纓前往第二墜機地點,但指揮中心害怕再次出現飛機墜落,沒有允許。
  • 此時,桑德森的三角洲部隊終於到達第一墜機地點,埃利斯曼請他防守住東北角。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 舒加特在空中看到大批民眾跑向孤立無援的第二墜機地點,再次請求救援,建立防線。
  • 加里森將軍一再確認他們的意願,最後批准他們前往。高夫納將舒加特和戈登在第二墜機地點附近放下,黑鷹62繼續空中火力掩護,倆人突破民兵防線,把唯一活著的杜蘭特拖出機艙,分別在他附近狙擊,但最終寡不敵眾,舒加特和戈登英勇戰死,憤怒的索馬里民眾將他們剝光衣服遊街。民兵小頭目及時開槍阻止,杜蘭特才沒被索馬里群眾打死,被抓了俘虜。
  • 麥肯奈特押解人質回到基地,慘不忍睹。而此時空中指揮告訴胡特車隊,要繞很遠的路才能到達第二墜機現場,胡特帶領四名三角洲隊員下車改步行前往。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 託姆波雷和納爾遜、尤瑞克在傍晚找到埃利斯曼小隊,為了掩護納爾遜,史密斯大腿中彈,指揮中心在兩次飛機墜毀後,再也不敢派出直升機救援,史密斯失血死亡。胡特在黎明時分到達孤立的第二墜機地點,當地民眾正在拆解飛機殘骸,胡特開槍趕跑了民眾,炸燬了飛機前往第一墜機地點,和埃利斯曼會合。
  • 指揮中心向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求救,由第10山地師的兩個連、一部分遊騎兵、再加上馬來西亞的裝甲車和巴基斯坦的坦克組成第二支救援隊伍,從新港出發。先到達最近的第二墜機地點,然後再到達第一墜機地點,加里森將軍下了“絕對不能拋棄同胞”的命令,救援隊伍割開“超級61”,將駕駛員的屍體拉出來,在空中火力掩護下,地面部隊經過一夜激戰,終於在黎明離開城區。三角洲部隊利用坦克掩護,步行前往巴基斯坦部隊駐守的露天體育場。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以一敵百的敗仗

這場戰爭最終以美軍犧牲19人,而索馬里方宣稱民兵死亡人數是312名,傷814名,但根據當時普通民眾甚至是孕婦孩子都參與的情況下,黑鷹多管機槍在空中不可能細分,有報道稱加上民眾,傷亡人數達兩千。

美軍和民兵武裝兩方做對比,戰鬥能力不在一個級別。電影中出現了很有非洲傳奇色彩的“信仰射擊”鏡頭,高度還原了戰場的真實和殘酷。車隊成員羅恩被炸只剩半個身子時,一名索馬里民兵躲在掩體後面,將機槍舉過頭頂掃射,還有大部分民兵把槍側著放在胸前向前射擊。

這樣的非正規射擊姿勢,命不命中,一切都看信仰。還有很多地區,經過一般訓練的士兵也和民兵一樣,他們更迷信於原始部落的巫術,將槍舉過頭頂,似乎這樣更能得到巫醫法力加持,用什麼姿勢已經不重要了,只要夠炫就行。所以,他們的戰鬥力並不是很高,從他們只會用武裝車攔截,打完就跑,而屋頂埋伏,命中率簡直還趕不上被美軍射殺的機率。

《黑鷹墜落》:沒有勝利就沒有和平,一場以一敵百的敗仗

在同樣級別的戰爭片《危機十三小時》裡,以少勝多更是明顯,堪比《黑鷹墜落》,確實在戰爭場景上,很有相似之處。同樣是海豹突擊隊出身的大兵,臨戰能力有條不紊,訓練有素,特別是夜間戰鬥能力,在夜視儀紅外裝置等現代裝備輔助下,美軍在武裝民兵面前,絕對擁有以一敵百的優勢。

可是,在這次傷亡完全不對等的戰鬥中,美軍卻稱這是一次損失慘重的敗仗,為了換回杜蘭特,最終又放回了被抓的艾迪德官員,如果看這個結局,犧牲了生命,確實他們做了一次失敗的無用功。

然角度不同,定義就不同,平窮和落後限制了索馬里方的發言權,沒有一個被聯合國承認的政權,也是索馬里方的短板。對於被蠱惑的索馬里普通民眾來講,只能默默把這個慘痛的傷亡數字自己消化下去,或者,因心中信仰支撐,帶著守護家園的民族尊嚴,做出任何犧牲,在他們心中也是值得的。

但是在街頭民兵疲憊的注視下,在走過車隊男子抱著孩子屍體悲傷的神情中,在那烽煙四起蒼涼的背景下,我們又真切感受到了索馬里人深深的悲哀。

而當美國大兵又迎來了另一部分索馬里人的雀躍相迎,在這塊土地上發生的這場戰爭,似乎又尋回了一些積極的意義。矛盾與衝突,真實存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只能感動於,那些真正為了維和事業做出貢獻的人,放眼未來,過往一切犧牲和嘗試,希望最終能換來全人類真正的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