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132站:李梦阳墓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老家许昌

文·图‖梁耀国


明弘治六年(1493年),20岁的此人参加陕西省组织的乡试,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解元。

据说他去考试时,大白天提了一盏点着灯的灯笼。主考官及其他秀才甚觉奇怪,问他这是啥意思。他一语双关地答道,现在太黑暗,我怕遭人暗算。主考官一听这话,顿时气得七窍生烟,有心想整饬整饬他,无奈他文采太好,还是得了个乡试第一名。(想看看上一站老梁逛了哪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

次年,此人登甲寅科进士,初授户部主事。也就是说,年纪轻轻的他凭借自己的本事,一步登天,当上了国家财政部的公务员,一举超过他的父亲李正。要知道,他父亲奋斗了大半辈子,才官居周王府教授。

或许是因为此人年轻得志,自负才高,造就了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桀骜不驯,直言进谏的性格,这也为他以后在宦海中几度沉浮埋下伏笔。

初涉官场,此人就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写下了有名的《应诏指陈疏》。通篇洋洋洒洒5000多字,大胆揭发张皇后的兄弟,外戚张鹤龄、张延龄依仗皇亲国戚的身份,“招纳无赖,网利贼民,夺人田土,拆人房屋,虏人子女”的种种恶行,以此招致牢狱之灾。

出狱后,半道偶遇张延龄,此人佯装醉酒,先是指着张的鼻子一通痛骂,后拿马鞭打掉这位国舅的两颗大门牙,让其有理没处说,干吃哑巴亏。由此可见,此人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人。

此人,就是明朝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魁首人物李梦阳。

下图:山村人家:石屋、石墙。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上周四,许昌市诗词学会会长李国庆老师打来电话,说李梦阳祖籍扶沟县,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庆城县),死后葬于钧州大阳山,邀我周六一同前往拜谒。

钧州,禹州的旧称。

为了弄准确大阳山的位置,李老师专门打电话请教禹州市文化馆原馆长、年逾九十岁的教之忠老先生。对禹州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教先生告诉李老师,他曾经去考察过李梦阳的墓,其位于浅井乡麻地川村龙头水库北岸。

周六上午八时许,李老师开车在天宝路北关部队门口接住我,一师一徒轻车简从出发了。

路上,博闻强识的李老师告诉我,对于李梦阳其人其事,也是他在准备学会秋季诗词讲座材料时,偶然发现这位大诗人的墓竟然在禹州,深感震惊的同时,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李梦阳,生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卒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字献吉,号空同,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写文章要以秦汉散文为范本,写诗要以盛唐诗歌为榜样,崇尚复古之风。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李梦阳累迁郎中。此时,明武宗朱厚照登基不久,宦官刘瑾等“八虎”把持朝政,打压廉官循吏,致使下情不能上达。生性耿直的李梦阳看不下去,起草奏折,痛击八虎之恶,“明正典刑,以回天地之变,泄神人之愤,潜削祸乱之阶”。自然,该奏折落入刘瑾等人之手,他再次被陷害入狱。

下图:寻访途中。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明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诛,李梦阳平反,遂升为江西按司提学副使,但因其得罪人太多,以“欺压同列,挟制上官”之罪,让他闲赋在家。

就在李梦阳督学江西时,曾发生一桩轶闻趣事。

他发现花名册上一秀才和他同名,于是对那位秀才说,我出一联你对,若当堂对上,就算中举。若对不上,回去再读三年书。秀才也不示弱,应承了下来。

李梦阳出的上联是: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如也

秀才略一思忖,拱手答道: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

细品下联,对得着实妙,不仅对仗整齐,而且还揶揄了李梦阳一把。至于后来这位才思敏捷的秀才中没中举,就不得而知了。

李梦阳从官场退下来后,致力于诗文的研究,先后创作文集《乐府古诗》三十六卷,《疏书碑志序集文》二十七卷,《空同集》八卷。下面撷取其诗词代表作与朋友们共赏。


秋望


黄河水绕汉宫墙,

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

将军韬箭射无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

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路,

至今谁是郭汾阳。


汴中元夕


(一)


中山孺子倚新妆,

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处月如霜。


(二)


细雨春灯夜色新,

酒楼花市不胜春。

和风欲动于八月,

醉杀东西南北人。


如梦令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地芳草。

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说话间,汽车在禹州北站下了高速,走朱阁,过扒村,直奔目的地而去。李老师是禹州朱阁人,老家离扒村很近,我也多次到麻地川周边玩,故我们对这里的环境都不陌生。

过了麻地川,新修的水泥路越来越陡。李老师驾轻就熟,一踩油门,将车开到了张垌村村委会旁边,下车打听去李梦阳墓怎么走。

热心质朴的范姓老乡告诉我们,开车打这儿下去,过了桥,找个空地把车停那儿,爬上对面的山坡,麦地里的那个土堆就是李梦阳的墓。他的墓头顶莲花山,脚蹬卧羊山,是块好茔地。

下图:远眺莲花山。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因为路窄坡陡,李老师很是小心地将车子开到下面的河沟旁,然后我们徒步往山里走。刚绕过一堵石头墙,忽听到有说话声从里面传出,走近一瞅,原来是一家人正在废弃的院子里准备上坟的纸品。

听了我们的来意,专程从平顶山赶回来给母亲烧纸的王云朝(zhao)兄说,李梦阳的墓就在他家屋后的东北方向,上去坡就能看见。他的墓碑一断两截,大块拉到下面垫桥,小块附近扔着,只是上面没有一个字,都被风化掉了。他是79级许昌师专的学生,上学时垫桥的半截碑还在,大前年再去看已经没影,听说是被文物贩子盗走了。

下图:左二为王云朝兄。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按教先生提供的线索,李梦阳的墓应在水库边;按世代居住于此的老乡指认,李梦阳的墓却在山腰处。究竟哪个说法准确呢?经过简单商议,我们决计都去看,不过先去找教先生说的那座墓。

下图:李国庆老师在龙头水库边。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我们沿着羊倌踩出来的小径,一会儿钻进酸枣林,一会儿步入乱石堆;一会儿爬到陡崖上,一会儿下到河谷里。很快,水烟浩淼的龙头水库呈现于眼前。

在水库北岸的杨树林里,我们的确看到两座大坟,但不敢肯定哪一座是李梦阳的。李老师再次拨通了教先生的电话,经反复沟通,确认是北边那座。随后,我们又发现了立于崖坎上的碑记。

下图:右为教之忠先生提到的李梦阳墓。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碑记内容抄录于下:

李梦阳(公元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甘肃庆阳府安化县。弘治六年(1493年)李梦阳登丑科乡试解元,次年登甲寅科进士,先后任户部主事、江西按司提学副使等职。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是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倡导的“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公安派”所替代。1530年卒,卒后葬于河南钧州莲花山之麓大阳山。其墓志为明代大学士崔玩(明代大学士名单中没查到这个人)所题,墓表为明宗室朱侃所写。大清光绪二十年禹州知州张之屏重立“明诗人李空同墓”碑。其后代李氏家族钧州支长门守墓至今。

禹州市人口计生委“双百双万”驻村工作队、禹州浅井镇麻地川党支部村委会,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打造麻地川风景区建设,特刊石记之。

二O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为了弄清真伪,我们接着去寻找老乡指认的李梦阳墓。

冬日的麦田里,尽管已是上午十一时许,可是露水依然很大。没走几步,运动鞋上、裤脚上便沾满了泥巴,看上去脏兮兮的,叫人突然间萌生出逃难的感觉。

或许是天意,或许是王云朝兄有意为之,此时他已经在梯田的田埂上站着,老远就冲我们挥手致意。会合后,他把我们领到一个长满杂木的土堆旁,说这就是李梦阳的墓,旁边的青石就是原先石碑的碑座。过去墓大,种庄稼犁地越犁越小,加上雨水不断冲刷,越摊越低。前些年,盗墓贼多次光顾这里,盗洞大概有水桶那么粗,直上直下。

下图:王云朝兄指认墓碑碑座。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听到此,李老师接过话茬儿,说李梦阳这个人,虽做过京官,但一生跌宕起伏,还饱受牢狱之苦,墓里哪会有值钱物,这从一个侧面证明这些盗墓者都是些不学无术的蠢货。

之后,云朝兄又给我们讲了件有趣的事。比如下葬的时辰,要“兔子打锣鱼打鼓”,人都不信。结果出殡那天,受到惊吓的兔子慌不择路,咣地一声响,真撞到了锣上。接着下面的河沟里起了龙卷风,将水里的鱼卷到了天上,后来风停鱼落,刚好砸在鼓上,嗵地一声响。不管怎么说,这些怪事一一应验。

李老师问,为啥史书上说李梦阳的墓埋在大阳山?

云朝兄思忖片刻,说这里是莲花山的南坡,南坡为阳,是不是取这个意思。我们这里叫对面的山头为卧羊山,是因为上面的石头像一大群卧着的羊群而得名。

据说,前面的大土包是李梦阳的印台。墓东西两侧各有一道河,宛如两条龙,护佑着这块风水宝地。文革时,神道上的石人石兽都砸了,石牌坊也被拆了。

下图:传说中的李梦阳印台。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就在这时,云朝兄似乎想起了什么,快步把我们领到一小片柏树林旁,指着一块残碑说,它就是我刚才给你们说的无字碑。我们俯身扒开上面的土,真没找到一个字。我们不甘心,云朝兄电话叫来亲戚,用撅头、铁锹合力将残碑翻起来,发现背面也没有字,着实令人失望。

下图:柏树下发现无字碑。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李振昌是李梦阳的看墓人,他家存有石碑,好像上面还有字。云朝兄亲戚的一席话,好像一针强心剂,马上使我们兴奋起来。在云朝兄的带领下,我们一路小跑,赶往山下的李振昌家。

敲开门,李振昌爱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领我们看了石碑。

下图:李梦阳后人李振昌家。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第一个不能称之为碑,只能称之为柱。上面的内容是:

后学徐衍祚撰,禹州知州张之屏立石,万历乙亥三月冕重建。

第二个为《先主祠墓碑记》,其断为三截,且屋内光线昏暗,抄写内容不免有误:

春至于坟,典作为文词,力黜浮华,规矩古世,文必首称空同先生。云先生七陋 ,文气萎靡不振。先生妙悟,神 力探, 氏醁(原字左为酉,右为侵字右边)茹(原字上为山,下为如字)西汉哉。原夫文之作,所以陶冶性灵,昭融物 下。徐祯卿迭相倡和,繇是天下。文文熙 ,一变至于今。为宗鸣就,中学术恭醇驳,造诣有浅,要以抒蕴作深厚尔雅,如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杨雄、刘向尤为杰。与所善言者,以自表见,不得不翼以其他,蹈习后之学者,论文考试不同而已,莫为同代也。

由于是块残碑,抄到这里,就没有下文了。

第三个为“明诗人李空同墓”碑,落款为“大清光绪二十”、“三品御道员用河南候补知府”、“三品衙知府用候补直隶用知事”等字样,因杂物遮挡,下面的字无法读到。

这次寻访,尽管得到的信息琐碎,一点一点整合起来后,李梦阳,一个清高孤傲的读书人形象,渐渐呈现于眼前。

下图:残碑局部。(文首图片:李老师在拍照碑文)

敢拿马鞭打国舅,21岁中进士的他,死后葬在禹州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