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很少記載太監畫家,為什麼破例記載了陳喜?

據《明實錄明憲宗實錄》記載,陳喜是明朝成化年間的御用監太監,而據記載他還是蒙古人和畫家,這樣陳喜便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同時具備蒙古族和太監身份的畫家。

文獻很少記載太監畫家,為什麼破例記載了陳喜?

《圖繪寶鑑續編》中對“陳喜”的記載

萬曆中,由顧炳輯錄的《顧氏畫譜》記載了陳喜的小傳。顧炳,字黯然,浙江錢塘人,擅畫花鳥。由他編撰的《顧氏畫譜》刊於萬曆三十一年(一六○三),以時代為序,記錄了晉至明一百零七位著名畫家的優秀作品和畫家小傳,其收錄原則見於該書的《普例六則》中:『晉宋真跡人間絕少,唐及宋代亦流傳有限……至於心慕未睹者,倘雜杜撰,豈不慚皇殺人;即鄙見未協者,寧付闕,終不敢雷同附會。』

全天敘還在該書的序言中道出了顧炳編繪此書的主要目的:『畫家初學,益鮮窺古作者之真,而日墮惡道,於是焉有復古救時之慮者,為之象其模範而設其典刑,此吾友顧炳氏畫譜所由輯也。』

文獻很少記載太監畫家,為什麼破例記載了陳喜?

《顧氏畫譜》目錄

文獻很少記載太監畫家,為什麼破例記載了陳喜?

《顧氏畫譜》中的“陳喜”作品

文獻很少記載太監畫家,為什麼破例記載了陳喜?

《顧氏畫譜》對“陳喜”的記載

按此書《普例六則》中的說法,對於書中收錄的畫家,顧炳應該都見過他們的畫作。至於沒有見過作品的,顧炳則秉持了寧缺毋濫、絕不收錄的原則。其次,依序言可知,由於古人畫跡流傳有限,繪畫初學者無緣窺得名家真跡恐『墮惡道』,因此顧炳所輯錄的這些畫家還有為初學者『象其模範』的目的。

文獻很少記載太監畫家,為什麼破例記載了陳喜?

姜紹書 《無聲詩史》 七列為對“陳喜”的記載

如果『目睹原作』與『象其模範』是《顧氏畫譜》的著述目的之一,那麼這與陳喜有何聯繫?萬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顧炳以書畫兼長『應選供事武英殿』,由此成為了一名宮廷畫家。從生活年代看,顧、陳二人並無交集,但值得注意的是,陳喜是一名御用監太監。從明朝永樂時,御用監(當時稱『御用司』)就已經確立了對宮廷畫家的管理職能,這一職能一直延續到明朝末年。御用監不僅負責宮廷畫家的作品呈遞和考核,還負責執掌宮內的書畫珍藏,『亦猶中書房之於文華殿中書也』。

文獻很少記載太監畫家,為什麼破例記載了陳喜?

明·黃鳳池 《王言唐詩畫譜》中一幅得配圖落款“仿陳喜筆意”

文獻很少記載太監畫家,為什麼破例記載了陳喜?

徐沁 《明畫錄》 第三列為對“陳喜”的記載

筆者猜測,也許陳喜本身就具備書畫才能,或是耳燻目染之下逐漸掌握了書畫技巧,正德年間的韓昂和萬曆年間的顧炳都有可能在宮內看到了陳喜的作品。理由如下。《圖繪寶鑑續編》成書時,韓昂官居『欽天監副』。因無『南京』前綴,所以任職地點應該是在北京城。明代的北京城由內到外分別是紫禁城、皇城、內城和外城。至於欽天監的位置,根據《春明夢餘錄》載:『欽天監,在闕(皇城)之東。』《宸垣結略》也稱:『欽天監署在闕東。』可知,自永樂年間遷都北京以後,欽天監的位置便設在了皇城的東部。萬曆年間,顧炳所在武英殿位於明代紫禁城右順門的西側,而御用監作為內廷的宦官機構『十二監』之一,自明宣德年間始,便位於紫禁城西華門的西南側。

文獻很少記載太監畫家,為什麼破例記載了陳喜?

明 孫隆 芙蓉遊鵝圖 絹本設色 84.1cm×159.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三人的工作地點都在北京城內,由於欽天監距離御用監較遠,韓昂目睹陳喜的畫作可能性要小一些,但陳喜、顧炳同屬御用監管理,御用監又與武英殿距離最近,因而顧炳目睹陳喜原作機會的要多一些。不過很可惜的是,由於缺少文獻和畫作的佐證,目睹畫作的說法只停留在猜想階段。

內容整編自:陳煜《論明清畫史中的太監畫家 以蒙古人陳喜為中心》,《榮寶齋》2019年8月刊 。感謝《榮寶齋》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疑問請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