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抗疫 我有“画”说

小池抗疫 我有“画”说

(图为美丽乡村——马列村)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小池抗疫 我有“画”说

王埠村与龙感湖交界的处用木板封住。“36.4、36.4,体温正常。”上午,村副主任王旭裕正带领志愿者挨家挨户进行体温测量,据他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村书记王松华高度重视,实行一日一查一报告,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实把防控工作抓到位。

1月28日(正月初四),王松华带人到一户有武汉返乡人员家中测体温时,该返乡人员不在家,家人说他胃痛到龙感湖医院去看病了,王松华立即警觉起来,给他家发了消毒液进行全面消杀,等到该人晚上一回到家就迅速将他送到县医院去诊断,并马上上报镇指挥部,经确诊,该人为新冠肺炎患者,家人为密切接触者都送到镇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王松华将该户及周围9户进行封控,密切进行健康监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该患者已治愈出院,现和家人都在家进行居家隔离。由于发现及时,王埠村目前无新增病例。

王埠村共6个村小组,在家385户1400多人,共四个村干部,1个干部带志愿者守应急通道,3个村干按照村地理特征分三片进行网格化管理,三天进行一次物资采购,配送到户,药品根据急需程度进行代购。

小池抗疫 我有“画”说

在刘畈村的一大片地里,有几个带着口罩的村民在耕地、除草,远处金黄的油菜花开的正旺。村民王志国说:“现在把地翻好,6月份就可以下谷子。”一年之计在于春,为做到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小池镇发布《小池镇疫情防控期间春季农业生产技术指南(2020年第一期)》,成立了技术服务专班,下沉农业生产一线,点对点做好指导服务。

小池抗疫 我有“画”说

“这是我过的最长的一个年了,从腊月26回来就一直在老家,妻子也在县医院一直忙。”王埠中心小学的校长何志明参加唐司月村的志愿者,每天进行巡街宣传、卡口值守。弟弟何柳明也跟他一起参加防控,他还和弟弟何建影一起向村里捐款2800元。

小池抗疫 我有“画”说

一辆电力工程车载着大喇叭从路上穿过。

小池抗疫 我有“画”说

“停车!”在杨列村与张东湾村交界处的卡口值守点,几名值守人员中一名胖胖的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伸出一只手,“交警范”十足。他叫程彪,就读于镇弘博培智中心,虽然智力有点缺陷,但他值守得非常认真,通行的车辆他都要仔细查看。“这个小伙子挺不错的,在学校里面老师总是教他们要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让他参加值守,他肯定很乐意。”得知学生守卡口,学校校长吴艳红欣慰地说。

小池抗疫 我有“画”说

马列村与刘佐乡交界处,村支部书记李文兵带领志愿者值守。过来一辆车,他们上前测量体温、检查通行证、驾驶证、身份证是否三证合一,登记信息,确保合规后才予以放行。“碰到疫情,我们一刻都没有放松。我向往年一样,从腊月24开始抓“禁限鞭”,日夜值守,接着防控开始了,我就没休息过,一直坚持到现在,我村招募的志愿者都是年轻人,他们身体好,精力强,积极性高,防控做得扎实。”李文兵说道。该村防控与扶贫两不误,安排2个公益性岗位,由贫困户开展巡村宣传、垃圾清理。全村共4个小组,在家有291户,1318人,村干部带领志愿者分组进行全员测温,一个组走完需近万步。

不远处,有几个村民也带着口罩在耕地,李文兵大声叮嘱道:“出来种地,一定要戴口罩!”

小池抗疫 我有“画”说

在军列村与分路交界处用铁丝网高高封闭。 一户村民正在卡口边上,门口撑着一个大遮阳伞,一名妇女正站在下面吃饭,不时看下两边道路。 这是村民安任平的家,疫情发生后,他们一家三口都参与防控,老两口年近7旬,看到卡口进行封控,他们自告奋勇地提出值守,并叫儿子安良密在美化大道上军列与杨泗交界处的卡口值守。 “我们白天晚上都看,不让人过! ”吃饭的妇女就是安任平的妻子梅和花。

“他们家把村里的进出口包了。”村书记沈孝胜笑称。该村共13个小组,在家有627户,2571人,全村面积大,人口分散,为加强管控,共设置了19个卡口。为提高防控积极性,村里招募了50多名年轻志愿者,每天轮流排班,与村干部一起进行测温消杀、卡口值守、巡查宣传。每个小组指定一人建立村民微信联系群,专门负责收集该组村民物资需求上报给村里代购人员,物资采购回来后再配送到户,提高了物资代购效率。

“我们村虽大,人多,但没有1个病例,我们一定要保持这个战绩!”沈孝胜带着村干部王志平开着宣传车在村里来回巡视,得知村里一名留守老人家里停电,他又匆匆赶过去帮他联系接电。

小池抗疫 我有“画”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