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花鈴期田間管理技術!

一、棉花花鈴期田間管理的意義

棉花花鈴期是從棉花開花開始至棉鈴吐絮的這一時期,一般棉花7月上旬進入花期,8月下旬棉花進入吐絮期為止,棉花歷時50~60天。此期是棉花生長髮育最為旺盛的時期,棉花也逐漸由前期的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時期(棉花的蕾期)轉變為以生殖生長為主的花鈴期,此期棉花的棉杆、果枝和葉片都會最大化生長,整個棉花花鈴期的根系生長會逐步減弱,而吸收能力則最為旺盛。同時棉花的開花期和結鈴對水肥的吸收會達到頂峰。

棉花花鈴期田間管理技術!


棉花的花鈴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棉花花鈴期通過棉花長相,採取科學技術措施來解決棉花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個體與群體、棉花生育與環境條件等各種棉花生長矛盾,以達到帶桃入伏、伏桃滿腰、秋桃蓋頂,實現豐產豐收。

二、棉花花鈴期的豐產長相

(一)株高

可根據種植模式和密度情況合理株高。一般的一膜六行盛花期60~70釐米,打頂時66~76釐米,最後株高76~86釐米;一膜三行開花期70~80釐米,打頂時76~86釐米,最後株高86~96釐米。畝株數高的可低些,稀植棉田可高些。

(二)豐產長相

初花期穩長,盛花結鈴期健壯,後期不早衰。株型緊湊,節間較短,果枝健壯且橫向生長,葉面大小適中且顏色正常,葉片上舉,通風透光良好。花蕾脫落少且肥大。在此期間,倘若肥水過多而長勢過旺,會造成株型高大鬆散,果枝斜長,並且花蕾瘦小且脫落較多;倘若肥水不足而長勢較弱,則表現棉株矮小瘦弱,果枝細短,花蕾偏少且不壯實。主莖日生長量初花期2~2.5釐米,3釐米以上為徒長,超過2.5釐米應進行化控;盛花期到打頂前日生長量逐漸下降至1~0.5釐米。封行不宜過早和過密,一膜三行的等行距棉田以7月25日封行為宜,一膜六行的大小行的以7月10日封小行,7月底封大行為宜。封行的標準是“下封上不封,中間一道縫”。

棉花花鈴期田間管理技術!


(三)紅莖比

初花期紅莖為株高的70%左右,盛花期後接近90%,棉株頂部保持10釐米左右的綠莖;紅莖到頂為早衰,綠莖過多即長勢過旺。在盛花期前後,棉株莖頂和大葉基本平齊,如莖頂冒尖為早衰,如莖頂凹陷則為長勢過旺。人工打頂後頂部果枝仍能繼續伸長2~3節,為生長正常,如伸不出來、自然封頂,為脫肥早衰。如伸得過長,贅芽發生多,則為長勢過旺。

三、棉花花鈴期田間管理技術措施

由於各地棉田管生產條件和棉田長相不一,氣候條件千差萬別,棉田田間管理一定要根據棉田長相情況,因地制宜,分類進行管理。

(一)施好花鈴肥

對開花較早、旱象嚴重的棉田要結合滴水,施好花鈴肥,花鈴肥應在初花期早施,這樣有利營養促進生長多結鈴。花鈴肥要重施,每次可根據輪灌週期的間隔時間合理投放肥料。棉花植株長勢旺盛或澆水早的地塊應少量氮肥,而滴水晚的地塊則多施肥料。建議每天每畝的投肥量在1-1.5公斤為宜,如一水至二水間隔8天,可投總肥料為8-10公斤,可畝施尿素3-5公斤,一銨2-4公斤,硫酸鉀1-3公斤。需要注意的是花鈴肥要平衡施肥,不可只施尿素不施磷鉀肥,尤其是雜交棉田一定要早施鉀肥。建議7月中下旬必須每次加入鉀肥,否則會引起紅葉早衰、黃萎病暴發和蕾鈴脫落率的提高。

對於盛花期一定要做到防早衰、防脫落和多結鈴、增鈴重。對肥力足、有後勁、棉株長勢壯的晚熟棉和鹽鹼地、黏土地,應少施或減施水肥,以防貪青晚熟;

中後期棉花根系吸收能力逐漸減弱,往往由於養分供應不足造成早衰。葉面噴肥可使養分得到有效補充,對提高結鈴率,增加鈴重,防止早衰,有顯著效果。有早衰徵兆的棉田可噴施2%尿素水+0.5%磷酸二氫鉀溶液,一般在8月中旬~9月上旬噴施2~3次。

(二)抗旱滴水

當土壤持水量降至70%以下,或棉株生長緩慢,紅莖迅速上升,葉色暗綠,中午棉株頂部葉片輕微蔫萎下垂,表明缺水,應及時澆水,澆水不宜過大。如恰逢高溫時期,葉面蒸騰作用加劇,可高頻次滴水(4-6天滴一次),小水小肥。從7月中旬開始,加大滴水量,每次滴水23-25方/畝,滴水週期為5-7天,滴水標準以膜下全部溼潤,溼潤60釐米,從地面看,一般棉株最外一行見溼,地面不注水,有點溼軟即可。

(三)及時打頂

恰當時機打頂能夠破壞棉株主莖過於旺盛的生長優勢,協調棉株的養分運轉與分配,促使營養能夠向結實器官運送,進而增加鈴數與單鈴重量。適時打頂能夠優化地塊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棉花早熟。在具體的打頂工作中,要根據霜期、地力、密度、長勢及品種去確定時間。

棉花花鈴期田間管理技術!


堅持“時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時”的原則,北疆打頂時間不宜超過7月10日,南疆不宜晚於7月20日。長勢弱、行距寬的可適當提前,長勢強、密度小可向後推遲5天后打頂;簡化整枝栽培的打頂時間應分次進行,當優勢葉枝長出3個二次果枝時打葉枝頂。

(四)化控

一般高產田,在盛蕾期化控的基礎上,進入花鈴期要根據棉花長勢進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化控,這時由於氣溫高,溼度大,棉株生長旺盛,每次間隔時間根據氣候和棉田長勢而定,一般間隔10~15天,畝用縮節胺1~3克,著力噴棉株頂部和果枝頂部。二次封頂化控,宜在打頂後7~10天,頂部果枝長出3個果節時進行,這時枝葉已老化,用量要增加,一般畝用縮節胺3~5克。

(五)防治病蟲害

花鈴期病蟲害主要有盲蝽象、伏蚜、棉鈴蟲、黃萎病、紅葉莖枯病等,應及時搞好測報,及時防治。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棉花花鈴期豐產長相與田間措施,能夠以科學的手段去協調棉花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關係,使得棉田個體與群體間的關係更為協調,進而全面發揮群體增產潛力,唯有單鈴重的提升,才能夠不斷深挖棉花高產的潛能,進而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