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干农活时怎样避免得新冠肺炎?

用户4839989234841


农村可以说是最安全的地带了,人员稀少,很少接触到外人,基本上不会传染。平时多注意接触人群,出门戴口罩就可以啦!



龙州妹


我觉得要避免一件事,首先你得去了解它,清楚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最近新冠肺炎闹的大家都不能出门,医护人员战斗在最前线,我们帮不上什么忙,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能再给这些白衣天使添乱。防控疫情,从自身做起。这次赶上春节,农民这个时候的农活相对来讲比较少,如果没有什么非得做的事情,尽量还是不要出门。有些农活是可以在家就干的,比如剥花生种,在家里不出门就可以,当然干完农活还是要注意卫生,勤洗手,打喷嚏要用胳膊肘挡住嘴鼻。

其次就是现在的冬小麦可能需要施肥,这个时候要出门,当我们出门的时候一定记得戴口罩,出门前可以用淡盐水淑口,回来的时候衣服要消毒,然后再用淡盐水淑口。疫情蔓延的趋势并没有下降,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防护工作,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大家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就是为祖国做贡献了。

最后,疫情当前,我们要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为武汉加油,相信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定可以尽快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加油,中国!


我是聪哥


农村干活时怎么避免得新冠肺炎? 大家好,我是小田,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是农民主要是以种农作物为生,如果你们这个地方还没发现有疫情,加上这个时节必须得下地干活,我建议你需要跟村主任明确一下,尽量村里的人分开下地时间,避免人与人的接触,出门戴口罩。

回到家里有消毒剂的就脱下衣服消消毒,如果没有,就把衣服放在热水里烫一烫,如果不是必须的,咱就尽量在家待着,现在病毒出现了隐性传播,我们不知道谁身上就携带病毒呢,我们要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做不到给国家添砖添瓦,也要做到不给国家增添负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中国加油💪


啦啦屯小田


首先要注意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设施,如果必须乘坐,一定要戴好口罩。专家的意见是医用外科口罩和防护N95口罩是可以有效阻挡经过飞沫传染的病毒的。所以戴口罩进城就对了。

其次,专家发现,除了飞沫传染之外,有过接触也能传染,所以在返城时候,农民工一定要注意在行囊中带上酒精湿巾,这样在触碰公共设施之后,就能用酒精湿巾把裸露的手以及其他部位擦拭干净。另外,在家中可以用肥皂、洗手液,或者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将双手消毒,消毒时候要用流动的水进行冲洗。在室外时候,最好不要用手触碰眼睛、口和鼻等,以免被感染。

再次,返城后每天坚持测量自己的体温,尽量一次性购买多天的食材,减少去大型购物超市或者商场的次数,更不要去人多聚集且密闭不通风的娱乐场所。对自己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进城后一定要有一个自我隔离的过程,如果发现呼吸道和发烧等症状,及时就医。

最后,引用专家的建议,在返城时候,农民工要做到“九要”、“九不要”。

其中“九要”指的是:一要早报告,二要戴口罩,三要讲卫生,四要勤洗手,五要多通风,六要多锻炼,七要重调养,八要管畜禽,就要多支持。

“九不要”指的是:一不要凑人多,二不要吃野味,三不要瞒实情,四不要拒检查,五不要乱丢弃,六不要早返城,七不要带活禽,八不要太恐慌


黄兄随心日记


农民干农活时怎样避免得新冠肺炎?

我认为农民出门干农活时,要搞好以下预防措施,就能很好的避免得新冠肺炎。

戴上口罩,带一次性手套,找一套旧衣服当工作服穿;干农活时尽量少出汗,出汗后,别贪凉,注意保暖,避免伤风感冒;干农活时,一家人在一起干,别请外人帮忙,不帮别人干农活;干活时,口渴了,不要喝生水,要喝从家中带的温开水;回家后,把口罩、手套烧掉,把旧衣服脱下放好,下次干农活时可以再穿,然后用流水洗脸洗手,用温盐水漱口。

以上所言,就是我对农民干农活时怎样避免得新冠肺炎的认识和看法。不足之处请大家斧正补充!





春来绿色浓一农村大叔


防疫关键时刻你必须知道的口罩这些事

1.最大的口罩生产国仍“一罩难求”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0年第1号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从此,口罩成了预防新冠肺炎的首选防护用品,全国居民疯抢口罩,不少地区“一罩难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2月11日表示,目前口罩面临比较大的缺口,将千方百计解决口罩供需矛盾,呼吁口罩生产做到“人休息机器不休息”。

要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日产2000万个口罩。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口罩供不应求,多地断货,连广西车企“柳州五菱神车”、比亚迪以及富士康、雅戈尔等企业都开始转产口罩;与此同时,我国也打开所有口罩进口渠道,仅在1月24日至1月30日七天就进口了5622.8万个口罩。

  尽管如此,口罩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些城市不得不限购,有的甚至像摇号分配车牌照一样摇号购买口罩。例如,厦门从1月31日开始摇号购买口罩,而且只能是厦门户籍人口或在厦门缴纳社保人员方可登记摇号,中签后要在规定的时间携带身份证原件及短信通知到销售网点购买。

  不仅中国口罩缺货,外国也闹“口罩荒”,口罩生产商加足马力生产。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世界不少国家和中国一样,口罩成了抢手货。例如,日本不少连锁药妆店的口罩卖断货,居民便网上订购口罩,亚马逊网上平时每盒(20个)卖600日元的日本产口罩,现在价格飙升到4万日元,涨了66倍。捷克口罩生产商Pardam收到来自亚洲和欧洲的订单大幅增加,4天时间里订货量增加了570倍。

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免费为居民提供口罩,例如,新加坡在1月30日紧急动员了1500名军人包装口罩,并向全国居民免费发放。

毫无疑问,口罩对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本文就谈谈市面上常见口罩的一些常识,希望读者从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防止被感染上新冠肺炎,并早日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2.2000年前的古罗马就有口罩,达·芬奇还发明过防毒口罩

  国人凡事总喜欢说是谁发明的。最近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第一个口罩是留学英国学医回来的台山人伍连德1911年发明的。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发明是指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东西,而根据确凿的史料记载,口罩在大约2000年前就有了。所以说,伍连德在英国学医期间认识了口罩,他回国后倡导使用口罩,但并非是“发明口罩”。

  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公元23年-公元79年)的著作里就有关于口罩的描述,当时人们把动物膀胱囊做成口罩,避免吸入采矿场里的有毒尘埃。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和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年-1519年)也设计出一种口罩,这种口罩由细布折叠几层制成,配发给军队,士兵把口罩在水中浸湿后戴上,可防止吸入火炮产生的硝烟。

3.外科口罩是法国人发明的,不是保护自己而是保护病人

  我们现在用的最普遍的还是外科口罩,外科口罩是法国外科医生保罗·贝尔热(1845年-1908年)发明的,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戴口罩的医生。

  贝尔热是巴黎特农医院的外科医生,并在巴黎医学院教授临床外科和病理学。贝尔热的名气很大,除了是因为他发明了外科口罩外,还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做高位截肢手术的外科医生。

  贝尔热发现,尽管在无菌环境下做手术,但还是有病人伤口感染化脓的情况。他判断,之所以病人发生感染,是因为做手术时他与助手说话时有唾液喷出来,唾液颗粒落到了开放的手术创面上,而当时德国人卡尔·弗拉基已通过研究证实人的呼吸道飞沫含有病原菌。于是,贝尔热就想到了做手术时把自己的嘴巴和鼻子遮挡住,避免让呼吸道飞沫落到手术创面上。

  1897年10月,在巴黎的一次外科手术时,贝尔热第一次戴上了口罩。口罩是矩形的,用纱布折叠6层,下边沿与消过毒的围裙缝在一起,上边沿遮盖到鼻根处,用两条带子绕到后脖颈打结固定。

  如此这般,贝尔热医生在接下来的15个月里都戴口罩做手术,发现手术感染率大幅下降。1899年2月22日,他在巴黎外科协会会议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口罩在手术中的应用》,呼吁外科医生做手术时戴口罩。这就是外科口罩的来历。

  由此可见,发明外科口罩的初衷并不是保护医生,而是保护病人,防止外科医生从口腔和鼻孔排出的飞沫落到病人的手术创面上,造成感染化脓。

4.外科口罩佩戴有讲究,别忘按压金属条

  上文已述,外科口罩起初并不是保护戴口罩的医生的,而是保护病人的。但现在外科口罩的使用范围很广泛了,医生也用它来保护自己免被病人传染,普通百姓也用它来预防传染病。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不少居民外出佩戴外科口罩防雾霾。还有的人担心公共场所的监控摄像头提取自己的面部生物信息,泄露个人隐私,也用外科口罩把面部遮盖起来。

  今天的外科口罩不再是保罗·贝尔热时期那样用纱布制作,而是用纸制作,因为纱布对微生物的过滤性能不如纸好。

  当然,现在的纸也不是木浆纸,而是合成纤维纸,纤维直径在500到10000纳米之间,这种有独特毛细结构的纤维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最早使用这种材料制造口罩的是美国3M公司,该公司从1967年开始就生产无纺织物防尘口罩。

  外科口罩通常3层,颜色较深的是外层,是口罩的第一道防线,用于阻挡较大的颗粒物;中间层是口罩的关键层,用于过滤较小的颗粒物;颜色较浅的是里层,可以阻挡呼吸排出的雾气,当我们摘下口罩后,里面会有一层水珠。为了更好地覆盖嘴巴和鼻子,外科口罩中间有三个褶,佩戴时可伸展开。口罩上端还有一条用金属丝做成的鼻夹。

  佩戴外科口罩前要将手洗干净,不能用手触摸口罩里层,防止手上的病毒病菌污染口罩。一定要弄清外层和里层,让里层贴着脸部,鼻夹在上面。将口罩轻轻展开后,适当调整口罩位置,把嘴巴和鼻子完全包裹住,上端以不遮挡视线为合适,将两端的弹性耳挂套在耳朵上。一定不要忘记用手指轻轻按压一下鼻夹,以便让口罩与面部完全吻合贴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起到防护作用。

  一般而言,外科口罩允许直径300纳米的颗粒物透过率不得超过18.3%。当然,各国都有自己的规范标准,不尽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外科口罩是一次性的,用过一次后就要丢掉。摘下口罩后,放入塑料袋后再投入口罩回收箱或垃圾箱,然后用肥皂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

5.N95口罩是美国标准,预防传染要选无呼气阀的

  市面上还有一种口罩也比较常见,那就是N95口罩,N95口罩属于防尘(防颗粒物)口罩系列。

  N95口罩按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的规范标准,“N”表示不能阻挡油液,“95”表示能阻挡直径300纳米的颗粒物在95%以上。数据告诉我们,N95口罩比外科口罩更密,能阻挡更小的颗粒物,防护效果比外科口罩好。美国劳工部就推荐医护人员使用N95口罩预防流感、结核等微生物空气传播性疾病。

  N95口罩也分两个系列,一个是无呼气阀系列,一是有呼气阀系列。无呼气阀N95口罩功能与外科口罩大同小异,就是更厚实,对脸部密封更好,阻挡颗粒物的效率更高。有呼气阀N95口罩就是在口罩前面开一个阀门,该阀门吸气时关闭,以确保空气完全从无纺织物透过,把颗粒物阻挡住;但呼气时阀门打开,为了让呼出的气体顺畅排出,并让呼出的热量尽快散发掉,避免在口罩里层形成水珠,保持口罩干燥,增加佩戴呼吸的舒适感。

  从构造可知,无呼气阀N95口罩和外科口罩一样,既可保护戴口罩的人,也可以保护别人,因为呼出的气体也要经过过滤层过滤才能排出,这就阻止了病原体排放到公共空间。

  但有呼气阀N95则不同,由于它在呼气时气阀打开,佩戴者呼出的气体未经过过滤层直接排放到公共空间,如果戴口罩的人自己是病菌病毒携带者,就把病原体毫无阻挡地排放出去了,这和不戴口罩没多大区别,所以说,有呼气阀N95只能保护自己,不能保护别人。

  人呼吸、说话、打喷嚏、咳嗽都会产生大量呼吸道飞沫,如打个喷嚏会产生多达4万个直径在500纳米到12000纳米之间的飞沫,这些飞沫里可能有大量病菌、病毒,所以,出于预防传染病的目的还是选用无呼气阀的N95。如果出于防雾霾的目的,建议选用有呼气阀的N95,这样能让呼吸更顺畅,保持口罩干燥也更卫生。

  需要说明的是,N95口罩的包装上如果没有注明“仅可单次使用”可以重复使用,但重复使用的防护效果肯定不如第一次好,因为口罩使用的时间越长,被病菌、病毒污染的风险就越大。

  如果口罩重复使用,一定要注意摘下后放置在通风、防尘的地方,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内部,防止手上病菌、病毒污染口罩。再有,任何口罩都要确保一人一罩,不可与人混用。

  口罩都有保质期,超过保质期的口罩尽量不用,除非买不到新的临时凑合着用。因为口罩材料大都是合成纤维,放置时间长了就会老化降解,过滤尘埃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老化降解也会让口罩纤维脱落下碎屑,这些微小颗粒物很容易被人吸入,戴过期口罩不但起不到防护作用,反而让口罩本身损害了身体健康。

6.如何避免买到假冒N95口罩?

  上文已述,N95口罩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的规范标准。其实,NIOSH口罩规范很多,2011年版N系列口罩除了N95外,还有N99和N100,前者能阻挡99%以上的颗粒物,后者能阻挡99.97以上的颗粒物,这两种口罩级别太高,价格也更贵,一般公众没必要选用。

  其实,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企业都可以生产N95口罩,但必须得到NIOSH的认证方可生产,才能标注“N95”。但也有一些口罩生产商并没有得到NIOSH的认证,私自标注“N95” 误导消费者,这样的口罩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防护效果并不可靠。所以,读者在购买N95口罩时一定要认真查看包装说明,是否获得NIOSH的认证。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读者也可能会买到欧盟EN149标准的口罩,这个标准的口罩分三级,FFP1指空气中的颗粒物通过率低于22%,FFP2指空气中颗粒物通过率低于8%,FFP3指空气中颗粒物通过率低于2%。

  另外,韩国的KF94口罩指对直径400纳米的颗粒物阻挡率大于94%,比N95口罩防护效果稍微差些。

7.戴口罩就能预防传染病吗?

  不少人认为,戴了口罩就可以预防传染病,就安全了,从而忽视了其他预防措施,毫无顾忌地到处活动。

  《国际传染病杂志》2008年一篇文章介绍,在使用正确的情况下,口罩可以有效预防病毒的扩散。如果家里有患流感的儿童,如果能正确使用口罩,家人被诊断出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可降低80%。

  但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口罩要正确使用!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也不能保证口罩都是合格产品,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口罩,或买到假冒伪劣口罩,那口罩的防护作用就大打折扣了。所以说,不要认为戴上口罩就万事大吉了,从而忽视的其他防护措施。不少专业研究人员也多次警告,单独使用口罩,却不经常用肥皂洗手,并不会降低传染病感染风险。

  2016年4月26日,《科克伦系统评价》杂志发文称,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外科口罩可以降低被传染疾病的风险。不少专家建议,公众预防传染病绝对不能只依靠口罩,必须把戴口罩与其他预防措施结合起来,如避免近距离接触,勤用肥皂洗手等。

8.口罩级别越高越好吗?

  也有不少人有种误解,认为口罩级别越高预防传染病的效果越好,从而花大价钱购买级别高的口罩防护。

  国外专家不断发文建议,要根据疾病传播类型和暴露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级别的口罩,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

  口罩等级过低肯定不行,因为口罩不能阻挡更小的颗粒物,戴口罩的人就把很多携带病菌、病毒的颗粒物吸入呼吸道了。

  但也不是口罩级别越高越好,如果级别过高,口罩的透气性就差,呼吸时的阻力就大,增加了呼吸负担,减少了外部新鲜空气的吸入,每次吸气会把自己呼出的气体重新吸入一部分,导致缺氧,从而发生头昏等身体不适的感觉。

  这次新冠肺炎一线高风险暴露医护人员就大多佩戴医用N95口罩,这个标准的口罩除了上文讲的普通N95口罩所具有的功能外,还可以阻挡血液、体液。但这种口罩价格较高,而且气密性太高,如果不是高风险暴露人员没必要选用。

作为普通百姓,佩戴外科口罩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种口罩便宜,而且是一次性使用,减少了对口罩护理的麻烦,也减少了口罩被污染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这种口罩是双向保护,既保护戴口罩的人,也保护周围的人。

笔者在本文即将完稿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该《指引》用的是国内口罩标准规范,读者可能不太熟悉。《指引》对高风险暴露人群推荐使用医用防护口罩(GB19083),颗粒物阻挡率95%以上,并能阻挡血液,相当于医用N95;较高风险暴露人群推荐使用颗粒物防护口罩(GB2626),颗粒物阻挡率95%以上,相当于N95标准;中等风险暴露人群推荐使用医用外科口罩(YY0469),就是外科口罩标准;较低风险暴露人群推荐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YY/T0969),是比外科口罩标准低些的口罩;低风险暴露者推荐使用普通口罩或不戴口罩。


铁塔-刘植荣


大家好,我是创丰小郭,当下过完年温度小幅回升,大田小麦管理也马上开始了,只是现在新冠疫情影响较大,不建议农户出外劳作,如果真是闲不住的农户,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做好防护!

一:出外必须戴防护口罩,并定时更换,做好用过口罩的妥善处理!

二.从外归来及时用香皂或消毒洗手液洗手,一定洗彻底!

三:从外归来及时换洗衣服,以防衣服沾染病毒!

四:多喝水,合理膳食,做到多素少荤!

五、干活不要聚堆,最好各干各的,避免交叉感染!

六:没特别紧要的事尽量不出门,服从政府布署和安排!

疫情虽可怕,但即然已经发生,我们就应该勇敢面对,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做到不造谣,不信谣,共同面对服从大局,全国一心战胜新冠疫情!






创丰小郭


尽量在家做好春耕准备工作,还是不要轻意出门,等疫期过了再说吧!必须出门在外的一定戴好口罩,做防护措施,不要去人多地方,回家后赶紧洗手做好消毒工作,注意身体体温变化,轻微发热了赶快去医院治疗…





风雨


一年四季的农活,由于气温原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大不相同,大体可以做的农活如下:

1、北方地区,冬季一般不是太忙,春季灌溉、除草,夏季收小麦,种玉米或花生或大稻,还有灌溉和除草,秋季收获播种,冬季保护小麦防冻。

2、南方地区,一般春天开始耕田,种油菜,玉米,播种,插秧,种夏季的蔬菜如辣椒,茄子等。夏天:收割一季水稻,紧接着开始插秧第二季水稻。秋天:秋收果实累累,收获的季节。冬天:基本是在家休息。

二、一年四季农活的详细种类,可以参考古人留下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详细如下:

1、立春: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2、雨水: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节气,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是最需要肥料,最怕水的时期,有“尺麦怕寸水”之说,要抓好“力保面积,看苗施肥,清沟排水”的田间管理。

3、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4、春分: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管好小麦、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

5、清明: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大江南北都进入了农忙季节,早、中稻先后播种,小麦拔节,油菜扬花,田间管理不能放松。玉米花生播种。

6、谷雨: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此时,正是农村准备割麦、插秧、种棉的大忙季节。

7、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生长旺盛。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要及时抢晴收割,有“立夏种半田”之说。

8、小满: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与前后节气相比降雨稍偏少。但华南地区却先后进入雨季。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后成熟,抢晴收割。

9、芒种: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要抓紧早稻培育管理,及时耘田、烤田提高土温,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播种晚稻。

10、夏至: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要不失时机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

11、小暑: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小暑面临着梅汛和干旱的转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加强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两不误。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喜温作物,行长速度之快达到了顶峰。水肥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晚稻插秧应抢在立秋之前。

13、立秋: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对晚稻要中耕除草,发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紧。棉花摘顶,促进秋桃(棉)发育。

14、处暑: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这时晚稻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

15、白露: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棉花分批采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强后期的田间管理。

16、秋分: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继续抓好晚稻田间管理。棉花选种收花。冬小麦、油菜做好播种前的准备。

17、寒露: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寒露节气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适宜期,江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

18、霜降: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要加强油菜、田园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资金积累工作也要尽早落实。

19、立冬: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20、小雪: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

21、大雪: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要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

22、冬至: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

23、小寒: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24、大寒: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主要农事活动:积肥、造肥,冬修水利扫尾,开始绿化植树,清理改造鱼塘。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古代农业灌溉依托于河流,农耕主要集中于长江、黄河流域。而二十四节气歌更适用于黄河中下游流域的农事指导。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


石板阿贵


大家好,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在是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发期,农村基本上都封村了,即便是要去干农活的话,也要做好一定的防护措施,第一:一定要戴好口罩;第二:少和别人说话,要保持距离。第三:干完农活后,进家时,一定要全身消毒,并且把口罩消完毒后,封闭起来扔到垃圾桶,把手清洗干净,开窗通风,做到万无一失。疫情面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尽量不要出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