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办理退休为什么需要档案,需要审查档案的什么内容?

李憨


企业职工的“中人”,也就是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到达法定的退休年龄时,需要向人社局提供个人档案。主要审核:

一、参加工作的时间;这里面也包括出生年、月,还有参军、下乡等各种审批表格;

二、特殊工种;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限,中间有没有工作岗位变更的情况;

三、下岗、失业的时间,以及实际缴费年限;

各地人社局在审批企业职工的“中人”退休时,要把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的年限、结合上年度社平工资合并计算养老金,所以,要提供职工的档案。

以后“新人”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就不需要提供个人档案了,只看实际交费年限和年龄够不够就可以了。


天老大11


未来社保就业系统的信息记录越来越全面,社保就业系统的信息交流打通,再加上电子信息数据证明效率的不断规范,职工就业的档案就没有多少必要性了。可是,但现在职工档案仍然是有必须存在的必要性。

原因之一:视同缴费年限的档案材料。视同缴费年限,实际上就是依据档案材料来判断当事人是否有资格享受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期间个人不需要缴费,由国家负担相应的时间段的费用。

一般来说,国家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年限,国有企业固定工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连续工龄是视同缴费的。再加上实施军人保险制度以前的服兵役时间,一样是可以视同缴费的。另外,还有上山下乡时间。

这一部分职工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电子信息无法取代的。

尤其是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人们很容易就可以通过经验上判断出来。发黄的字迹、模糊的印章、具有时代特色的表述等等,实际上老档案材料是很难伪造出来的。



原因之二:特殊工种的档案材料。大家都知道,从事特殊工种满足相应年限是可以提前5年退休的。

但是特殊工种怎么计算?只能通过档案材料中的记载来辨别。一般在档案材料中的工资调级表或者审批表中,都会有职工某一年度从事哪个工种的记载?一般社保部门都是通过这种记录来判断从事特殊工种年限的,是必须的。至于一些人所说的工资标准,单位的工资表等材料只是辅助手段而已。

按照国家关于规范特殊工种管理审批的要求,设立特殊工种的企业,每年要向地级市劳动部门报送特殊工种名录、实际用工人数以及在特殊工种工作岗位上的名册及从事特殊工种的时间。如果实在找不到档案材料,也可以向当地地级市的劳动保障部门查询有关的业务档案记录。

原因之三:就业缴费记录的佐证。各地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保电脑系统是什么时间?记得2000年之后,电脑才开始陆续流行起来。各地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保管理系统一般都在2006年以后,甚至有的地区会更晚。在之前的就业记录,还是要凭借纸质档案材料来核实的。为什么呢?

因为较早时期的就业信息管理混乱,很多信息都是手工填写,相应的社保信息都是人工录入而成。难免出现差错,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尤其是重名重姓的情况,很多社保记录压根就没有身份证号,只有个企业和人员姓名。

为了做好甄别,必须要将社保系统中的缴费记录跟职工档案中一一对应起来。如果缺失档案,缺失时间段相应的社保记录就不能作为办理退休的时间了。


原因之四:异地转移的证明。实际上各地社保补缴政策的不一致,也会导致各地对于退休认可的不同。2019年9月,人社部再次出台文件规范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政策。要求办理三年以上养老保险补缴的必须有规范的法律文书原件,相应的法律文书应当由人社部门出具。主要是为了防止一些地方补缴养老保险不规范,导致转入地不了解实际情况,进而造成养老保险基金损失。

综上所述,目前来看退休时审核职工档案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未来不再需要就业档案材料,也只是对以后年份做出的规定,对于以前的职工档案材料还是要求提供的。


暖心人社


随着我国社会的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及社保制度的全覆盖,退休需要审查档案的历史也 将逐步终结,但是目前对于部分人来讲,档案还是必须的退休资料。

第一,哪些人退休必须要个人人事档案?

退休时需要个人档案的,目前主要包括这么几类人员。

一是机关、失业单位工作人员。因为这部分人员,基本上都是从2014年10月开始缴纳社保的,大部分人员都涉及到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这部分人的档案资料一般都比较完善,管理比较规范;

二是国有企业职工。国有企业虽然缴费时间比较长,但是也还有部分人员到退休时也不完全是百分之百的缴费,比如中途从机关事业单位调入企业工作的人员,从机关调入企业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等;

三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后,辞职离职后到民营企业或是自谋职业的人员。由于他们辞职离职时工作单位还未纳入社保缴费体系,涉及到视同缴费年限的计算。

第二,这几类人员为什么需要个人个人档案才能办理退休?

由于这几部分人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对于公职人员的要求比一般人要求相对比较高,个人档案记录了他们在工作单位发展、进步的全过程,受过什么处分,得过什么奖励,年龄问题,连续工龄问题等,都必须要通过个人档案来进行审查,也只有通过个人档案审查,才能证明他们的身份是真实的,而不是弄虚作假或是伪造的身份。

第三,个人档案审查什么内容?

个人档案主要审查三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是参加工作的年限。特别是连续工龄。这部分工龄在参加社保缴纳之前是作为缴费年限来计算的。

二是退休年龄。部分人当初为了入党入团还是上学,将自己真实年龄改大或改小,导致退休时与身份证不一致,因此在退休前本着不能重复得力的原则,凡是个人档案年龄与身份证年龄不一致的,都要以档案年龄为准。

三是核查是否有不符合退休条件的事项。有的干部受到处分时,被取消了退休资格,有的因为受到刑事处分,服刑期间的年限不能计算为退休年限等。

总之,退休时对于需要提供个人档案才能办理的人员,属于退休时必需的个人资料,因为个人档案丢失或是档案不完善,可能要影响提休年限的计算,进而影响自己的养老金,所以符合退休时必需提交个人档案的人员,要高度重视个人档案的管理和去向,以免今后办理退休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帮兄爱唱歌


楼主你好,职工办理退休为什么需要档案?需要审查档案里面的什么内容呢?我们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是确实是需要提供个人档案,实际上来说办理退休,个人档案对于自己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通过个人档案中所记录的初始就业时的出生日期,才是你真正的法定退休年龄,我们的法定退休年龄并不是按照你身份证上所登记的出生日期为依据,它是根据你个人档案中所记录的初始就业时,登记的出生日期为依据来办理退休。

也就是说你的这个档案中的出生日期和你的身份日期有偏差的话,那么我们就要以个人档案中的出生日期为依据来办理退休,所以有些人可能会形成一个延迟退休或者提前退休的一个局面。除此之外还要查询你作为特殊工种的工作年限,如果说你不是属于特殊工种,那么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还有一部分群体,他可能在1992年之前就已经参加工作,所以说1992年之前的工作年限就要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当然这个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方式就必须要提供有效的个人档案,通过个人档案中的相关记录,也就是每一年的招工表,工资表的变化等等相关的证据,才可以证明你的视同缴费年限,最终才能够按照过渡性养老金的方式,累加到自己总的养老金当中去,所以说个人档案对于自己办理退休相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懂社保


楼主你好,职工办理退休为什么需要档案?需要审查档案的什么内容?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确实是需要提供有效的个人档案,那么在个人档案中需要查询到的信息是比较多的,比方说,你作为特殊工种,那么就要认定你特殊工种的年限,符不符合提前退休的要求,或者说这个特殊工种是不是可以办理提前退休的一些特殊工种,这些都需要通过你的个人档案来认定。

还有就是要认定你的视同缴费年限,也要通过个人档案,比方说你在1992年之前就已经参加工作,那么1992年之前的年限我们都被称之为是视同缴费年限,这个视同缴费年限,必须要通过有效的个人档案中的相关记载才能够认定,因为1992年之前没有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所以说只能够通过个人档案中记载的工作年限来确定自己的视同缴费年限。

最后一点就是通过个人档案中初始就业时所登记的出生日期,来确定自己的法定退休年龄,因为只有档案中所登记的出生日期才是自己的法定退休年龄,如果有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不相符的话,那么对于自己来讲实际上就不能够按照正常的身份证上的年龄来退休,只能够根据档案中的年龄才能够办理退休。


社保小达人


企业职工办理退休,需要档案,并且是重要的依据。

审查的内容为:

1 失业证;2 劳动代理协议(如果丢了可以复印身份证);3 单位出具的介绍信;4 用工备案资料;5 劳动合同。

职工办理退休的具体分类情况:

1·在实行社保前参加工作的原国营企业正式工,因为计算退休待遇时要牵涉到视同缴费年限,故必须要以人事档案为凭据;2·改革开放企业转制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时原则上还是要求提供档案,但如果不涉及到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等情况需要查证档案外,可以不要档案;3·没有工作单位的参保人员没有档案,因此可以不提供档案。


an艾尼科技


在社保退休的,(养老金)大都有视同缴费,须要审核折加,出生日绝大多数人身份证与档案是相同的,别的就没什么了,到了社保别跟人家提什么高职高工劳模的,会成笑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