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上饶的乡愁,辛弃疾的夜行黄沙道中,物我相融,堪称完美!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有关上饶的乡愁,辛弃疾的夜行黄沙道中,物我相融,堪称完美!

上乘的诗词,状物则意象看似简单,实则丰富,如绘画巨匠,了了三五笔,则如泉涌,观之则色香味俱来,闻嗅尝均上。要旨在意象叠加变化,叠加中变得丰厚,变化时形成丰韵。而辛弃疾这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是这种诗词美学行为的典型代表:

月朗清风徐来,夜半偶行山道,道旁枝叉稀疏,正处炎炎夏夜,所行一路过来,先惊起栖息鹊鸟,耳闻聒燥鸣蝉。至稻田开阔处,蛙声周遭一片,稻花飘香四处。如有务农经验,稻花开时逢晴,实则有利丰收。将稻花拟人化,逢此有利征候,已实难掩心喜,自说自话丰年。

六月天孩儿脸,先是满天繁星,顿时变得稀疏,月亮已藏云中,天空渐趋昏暗,尚有七八个星,而迅尔雨点到,二三飘自山前,此时行人心中,由于未戴雨具,心中急找避处,由于急中赶路,竟忘旧时路途,路转溪桥忽见,旧时茅店尚在,仍处社林之旁,实在惊喜之余。

这一路的风景,如有农村生活,且在夏夜里遇到过,才能深深体会,这些看似简单景物及其感受,通过作者神来之笔,会形成强烈的共鸣。尤其作者将雨点固定在二三点,很好地呼应了前面的丰年一说。如果是暴雨肯定会影响收成,而二三点符合夏日多阵雨来时虽疏但急的特征,且这不会对丰收造成较大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