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著名品牌---簕塘刀

簕塘,位于廉江县石岭镇东北4公里处,李姓,是廉江著名的打铁手工业之乡。根据该村族谱记载,始祖李显聪于明代初期从福建莆田搬迁来这里定居,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解放前,簕塘1530多口人,有一半人没有土地,依靠手工打铁维持生计,以生产“簕塘刀”闻名遐迩。


“簕塘刀”是一个总称,包括铁制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四五十种,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菜刀、杀猪刀、杀牛刀、铡禾刀、禾镰、草镰、柴镰、斧头、木凿等。这些刀具的特点是锋利,不卷刃。据传“簕塘刀”已有数百年的生产历史,世代相传,形成一整套制造工艺,其要点为: 1、选择当时最好的“黄水钢”做材料,而不使用质量较次的“响水钢”。


2、生产使用风箱、铁锤、铁钳、铁剪、铁铲等简单工具,燃料用松树皮、稔头炭、木炭。锻造时,全凭经验看火候,听响声定优劣,硬不好,软不好,不软不硬才适宜。3、掌握了恰到好处的淬火技术。将成品铁器从火炉中抽出,立即放入冷水中,然后再回炉,再放入冷水中, 反复多次。回炉时,要掌握好温度,炉火重不行,轻不好。这样制成的刀具才锋利好用。


簕塘打铁户还会修理和制造枪械。簕塘是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游击队经常在这一带活动。 由于枪枝弹药短缺和常有损坏,簕塘的打铁户便学会了修理抢枝和翻制子弹,还生产过土炮,七九步枪、 大头曲手枪和各种火药枪,有力地支援了粤桂边区的革命斗争,为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功勋。


解放前夕,簕塘共有3条自然村。他们打铁用手工操作,以户为单位开设作坊。有些技术不够热练的,就请名师指点,或用拜师当学徒的办法学习技艺。解放前后,以李炳福、李烟宏、李秀抵、李文达等人的技术高,声誉好,产品质量上乘,深得用户信任。解放初期,曾有一段时间搞合作联营,成立铁器生产合作社。


今日簕塘已发展为6条自然村,共有1800多人从事打铁业,多数是几户联合生产,个别经营能力强的自筹资金开办工厂。如李炳琪的“簕塘五金厂”,已初具规模,有60多名生产工人,使用电动鼓风机、电动铁锤进行半机械化生产,主要产品有菜刀、果刀、柴刀、蔗刀、禾镰、柴镰等。


廉江著名品牌---簕塘刀

在旧社会,“簕塘刀” 以其质优价廉而享负盛誉,销路甚广,主要销往邻近的雷州半岛各县市和化州、高州县及广西合浦、钦州、灵山、东兴、防城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产销更为兴旺。黎湛铁路沿线的圩市设有推销网点,产品护销到茂名、江门、深圳、珠海等市,远至贵州和海南等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