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隨著60年代的終結,進入新時代的迷茫一代開始從迷幻藥和神秘主義中尋找心靈的寄託,也是在這個時期,一大批神棍開始粉墨登場。


但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潮流,是顛覆性的性革命,紐約洋基隊兩名球星甚至召開新聞發佈會說他們交換了彼此的妻子。人們對裸體和性越來越開放,甚至裸奔都成了一時的風尚。


但首先,我們還得從那個似是而非的“唐璜”說起……


第一期鏈接:

第二期鏈接:

編:金寶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卡洛斯·卡斯塔內達


“神棍與神秘學

除了《海鷗喬納森》的作者以外,另一位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的暢銷書作家是卡洛斯·卡斯塔內達,他原本是一名人類植物學的學生,他的教授要求他去採訪一個熟悉精神植物的薩滿。後來卡斯塔內達自稱他在亞利桑那州和墨西哥的邊境發現了一個叫唐璜(Don Juan)的人。


卡斯塔內達最終在1968年發表了他的鉅著《唐璜的教誨:雅基族人的求知之道》,那部書使得卡斯塔內達成了百萬富翁,並且隨後創作了三本續作。


卡斯塔內達與拉姆·達斯等人相比“見識”了更多超現實主義的東西,他說,在唐璜給他的藥物的幫助下,他目睹了巨大的會說話的土狼,然後他自己也變成了一隻鳥。


但是卡斯塔內達所謂的“開悟”方式卻跟拉姆·達斯等人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停下世界然後觀察——這跟拉姆·達斯的“此時此刻”聽起來完全是一回事。老鷹樂隊的隊名由來就是卡斯塔內達的書,而馬文·蓋伊是始作俑者。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唐璜的教誨:雅基族人的求知之道》


最可疑的一點是,《時代雜誌》的記者們費盡周折也沒能找到真正的唐璜,卡斯塔內達書裡說的唐璜所屬的那個部落並沒有唐璜這麼個人,他們使用的迷幻藥“配奧特仙人掌鹼”也不是卡斯塔內達書裡所寫的那種。


而評論家們更指出,在卡斯塔內達的幾本關於唐璜的書裡,這個人物的性格似乎飄忽不定。於是,在《時代雜誌》的文章發表之後,卡斯塔內達聲稱唐璜已於1973年去世,然後他自己也從大眾視野中消失了,接下來的20年他一直都在教授墨西哥薩滿教相關的研討會。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很快,第三位將古代神秘主義和迷幻藥結合在一起的作者即將加入書籍排行榜的廝殺,儘管他的經歷要比前兩位痛苦得多。


羅伯特·皮爾西格在他的《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一書中講述了他在經歷了精神崩潰和電擊療法以後,在摩托車旅行中和自己的兒子重新建立起感情聯繫的嘗試,即使這種玄學般的嘗試完全是唐吉坷德式的。


皮爾西格曾經在韓國服役過,這段經歷讓他對佛教產生了興趣並且前往印度修行,隨後他在夏安族人的保留地上嘗試了配奧特仙人掌鹼迷幻藥。第二年他開始反抗基督教,當他脫教以後,他開始對妻子發狂並且接受了電擊治療。


在治療結束以後,皮爾西格研究了四年的禪宗,最後的幾個月他在明尼蘇達州的一個野營車裡工作,並且最終在1973年1月發行了他的著作,那本書賣出去了500萬冊。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塞繆爾·韋瑟公司(Samuel Weiser's Inc.)


有了這些作家的努力,現在書店裡面終於可以堂而皇之地擺上一整個書架的“神秘學與占星術”類別書籍了,這個類別的書曾經在宗教上屬於禁忌,無論是作者和讀者都只能秘密交流,而如今,紐約的塞繆爾·韋瑟公司(Samuel Weiser's Inc.)這樣的書店已經成了響噹噹的神秘學、東方學和玄學專業書店。


塞繆爾·韋瑟公司始於1950年代,最開始是賣阿萊斯特·克勞利(英國神秘學者,人稱“野獸之王”或“世界上最邪惡的男人”)的文章,隨著60年代神秘主義的興盛,他們也開始往加州的新興書店銷售神秘主義書籍。


而分水嶺發生在1973年,當兩本同樣名為《金字塔能量》的書都同時賣到了上百萬冊時,沃爾登書籍和B.道爾頓兩家書商迅速把他們的連鎖店開到了全國各地。最終,獨立書店貿易協會給“神秘學”這個類別換了一個更和諧的名字“新世紀(New Age)”。


與原來那個恐怖電影般的標籤相比,“新世紀”這個詞甚至出現在了The Fifth Dimension的大熱單曲《Aquarius/Let the Sunshine In》裡。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阿萊斯特·克勞利


“性革命

現在讓我們把目光暫時從神秘主義上離開,因為此時,在全美國的書店裡,性革命的颶風正甚囂塵上,而這對於以前的作家來說可絕對是難以想象的。


亞歷克斯·康福特在1973年出版了《更多的魚水之歡(More Joy of Sex)》是他前一年作品《魚水之歡:做愛美食家(The Joy of Sex: A Gourmet Guide to Lovemaking)》的續作,知名導演克里斯·佛斯、演員查爾斯·雷蒙德等名人分別在其中闡述觀點。《紐約時報》評論認為康福特是和兒科醫學泰斗本傑明·斯波克同等分量的人物。


美國計劃生育協會的執行官瓊·馬林則評價說:“這本書的出版是開天闢地的,它使得我們走出了那個對性保持沉默和害羞的時代,使得人們開始討論性的話題,變得開放。”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更多的魚水之歡(More Joy of Sex)》


康福特承認,一開始他並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他也只是為了給他的醫學學生們做教案的時候才慢慢積累了這本書的材料:“如果你要研究任何東西的話,最好就是寫一本關於它的書。”


他建議女性“絕對不應該剃光腋毛”,並且“絕對不應該用除臭劑”,他還告誡說“千萬不要亂搞真空吸塵器”。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愛鄰(LUV THY NEIGHBOR)


書架的隔壁擺著喬治和內娜·奧尼爾的《開放式婚姻:夫妻的新生活方式》,這本書在暢銷榜上停留了40周之久。作者聲稱:“我們不倡導婚外性行為,但是我們也並不是說您就完全不應該那麼做,一切的選擇都取決於您自己。”


在70年代初,已經有超過650本出版物談論了“交換”的話題。而最典型的場景是洛杉磯城市娛樂之家的“交換酒吧”,在入口處就掛著橫幅,上書“愛鄰(LUV THY NEIGHBOR)”。


門口的酒保會檢查你是否受到了邀請,而參與者必須攜帶女伴。交換酒吧的所有者是格雷格·麥克盧爾,他告訴《新聞週刊》:“在我的第一段婚姻裡,我出軌過,我從來沒有為此原諒自己。但是交換離不忠還很遠,所以我選擇交換,這樣我就不用離婚。”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冰風暴》中抽鑰匙


101俱樂部公寓則把他們的水床和大鏡子當做賣點來吹噓,在底特律的一次交換聚會上,一開始人們魚貫而入相互交談,看起來是一次普通的雞尾酒會。


但當所有的來賓都表示同意以後,主持人開始宣佈“交換開始”,然後一些成對者會排隊等待進入私密房間,也有一些人就在地下室的一排排小床上湊合著“交換”。


這種類似的“鑰匙聚會”在1997年的《冰風暴》電影中得以重現,所有的參與者把他們的車鑰匙放進一個碗裡,然後各自抽出一把鑰匙決定隨機的交換對象。


“洋基隊換妻事件

“鑰匙聚會”據說起源於二戰期間,據歷史學家特里·古爾德研究,在當年的空軍軍事基地裡,每次開戰之前都會有類似的“部落聯合儀式”,因為三分之一的男人會死於戰爭,之後剩下的三分之二男人則會照顧那些留下來的寡婦。


古爾德認為,全國各地的軍事基地都有類似的交換俱樂部,然後50年代這種風氣傳開了,與交換雜誌的外流一起。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邁克·凱基奇和弗裡茨·彼得森


1973年3月4日,換妻活動一躍成了全美國人茶餘飯後的首要消遣話題,因為紐約洋基隊的投手邁克·凱基奇和弗裡茨·彼得森分別舉行了新聞發佈會,宣佈他們之間“換妻”了。


彼得森後來說:“有一次聚會,我們所有人都喝了幾杯啤酒,玩得很開心。當我們決定離開的時候,我們各開了一輛車並且剛好停在街上的同一個位置。我對我老婆瑪麗蓮說‘要不你跟邁克一起去新澤西李堡吃個飯,然後我帶蘇珊娜走,最後我們在李堡碰頭然後再一起回家好不好?’”


“我們就那麼做了,各自都玩得很開心,蘇珊娜和我,以及邁克和瑪麗蓮。於是我們決定‘嘿,這樣很有趣,讓我們再來一次’。”


即使是在當年,這也是極其罕見的四個人都滿意的交換行為。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弗裡茨·彼得森和蘇珊娜·凱基奇隨後幾十年都保持了關係,但是瑪麗蓮·彼得森卻很快與邁克·凱基奇分裂,並且希望能回到他的前夫身邊。


瑪麗蓮的母親對記者感慨說他的前女婿弗裡茨“完全變了一個人,我們再也聽不懂他的任何想法和問題。”


而在比賽場上,兩位球員也遭受了觀眾的噓聲,狀態一落千丈,不到一年以後相繼被洋基隊賣掉了。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儘管如此,好奇的夫妻們依然在絡繹不絕地前往聖莫妮卡山的“換妻聖地”砂岩修養中心(Sandstone Retreat)。


這個15英畝的修養中心位於託潘加峽谷,坐落在太平洋之濱。如果你超過了18歲,那麼前臺的裸體女接待會邀請你進門。有時候,人們在接待室就會發生性行為,而更通常的情況是通過樓梯下樓,在壁爐邊的枕頭或者墊子上做愛。


美國作家蓋伊•特立斯在1973年寫道:“生物學家亞歷克斯·康福特經常會赤身裸體地揮舞著一支雪茄在每個房間巡迴,到處都是重疊著的男男女女。只要有人稍微邀請一下,康福特就會放下他手頭的雪茄,然後加入那一夥狂歡的人群,為歡樂貢獻力量。”


砂岩修養中心有500名會員,其中包括歌手鮑比·達林和演員丹尼爾·艾斯伯格這樣的社會名流,訪客名單裡更有小薩米·戴維斯和彼特·勞福德這樣顯赫的名字。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蓋伊•特立斯


“裸奔

不幸的是,1973年的砂岩修養中心已經入不敷出,雖然之後又繼續運營了三年,但是中心的創始人芭拉·彼得森表示:“砂岩修養中心已經成了一個滿足、學習和愉悅的源泉,它包羅萬象,但事實上,它在經濟上是失敗的。”


在性革命的背景下,清教徒和維多利亞時代的保守性觀念正在逐漸消解——人們曾經要求女孩子婚前守貞,先有愛才有性,早婚,以及男尊女卑,這些東西都慢慢淡出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


就像麥卡特尼在《C Moon》的歌詞裡唱道,他們“從未告訴過她父親”。


性開放和性傳播疾病也往往相伴相隨,但人們似乎不太在意,例如歌手傑克遜·布朗曾表示:“我們的心中總是對免費診所情有獨鍾。”空中鐵匠樂隊的主唱“大嘴”史蒂芬·泰勒則寫道,他曾經把自己的陰毛點燃,好把裡面的陰蝨趕出來——這聽起來完全是以毒攻毒。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傑克遜·布朗


3月,一個記者前往馬里蘭大學報道一次裸體跑步活動,有533人參加了這場比賽,而當記者震驚地高喊出:“他們現在正裸奔(streaking)著經過我!這景象讓人難以置信!”


——於是“裸奔”一詞由此得名併發揚光大。


《時代雜誌》則宣佈裸奔成了洛杉磯的新時尚,當時英格伍德體育館正在進行一場冰球賽,而一個裸奔的女子穿著網球鞋衝上了冰面,並且引著一群警察在她屁股後面追逐。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馬里蘭大學裸跑活動


歌手卡莉·西蒙的《無秘密(No Secrets)》封面和琳達·朗絲黛的宣傳照都明顯沒有穿胸罩,儘管朗絲黛本人也感嘆到:“在加州之外的全世界任何地方,如果你不戴胸罩,那就彷彿意味著你想艹所有人。”


在機場她遇到一個男人對她說:“嘿,小妞,你想來一發嗎?”朗絲黛掉頭衝過去給了那男的一個大嘴巴。


內衣廠商則為了迎合潮流獨闢蹊徑,他們在推銷一款帶有乳突的胸罩:“想象一下,時時刻刻都能有性感的寒冷天氣。它是如此性感,它將為您的造型帶來全新的視覺效果。”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無秘密(No Secrets)》


在1973年,人們似乎空前絕後的開放了,而性革命的巔峰,則是人們趕時髦似的前往電影院看色情影片以彰顯自己“擁護個性解放”。


但色情影片《深喉》所引起的法律訴訟,也揭開了那個時代電影革命的一角。我們下期繼續。


(未完待續)


第一期鏈接:

第二期鏈接: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性革命1973:搖滾在十字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