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学生,如何定义自律?

shabusi


学生 ,自律

其实我觉得很简单。学生时代主要任务是学业和养成良好习惯。

不一定说,成绩好就是自律,你可能不知道这孩子的成绩好,有可能是家长天天逼着上补习班,有可能是孩子天天写作业到大半夜的结果,这些其实都不是最理想的状态。

一个学生的自律,首先自己要明白,得先完成学业目标,而且是高效的持续性的。再而,家长要进行引导作用,发掘出孩子的其他兴趣与潜力,再与学习相结合,在该做某事的时候,主动完成并期待下一个环节,长此以往,形成一个良好的劳逸结合的习惯。

至此这样一个闭环,我觉得才是自律。


华曦予Fafa


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逐步树立自律意识

小学阶段的儿童,心理内部稳定性较差,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敏感性,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主意识,但同时又缺乏自控力和耐受性,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受到批评时容易沮丧,好的习惯难以坚持。因此,教育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教育者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充分理解和体谅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且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合力对其进行指导和约束,即以“他律”为主进行教育。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有一种迫切想摆脱家长和老师束缚的趋势,这时的孩子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开始形成和发展,为自律能力的产生奠定了客观的基础。作为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逐步将“他律”向“自律”过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普拉森特


一说到自律,肯定会有很多人汗颜。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能够做到自律的是极少数。自律的人,一般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成功或者成就。有句话叫自律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一定自律,自律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是人走向成功的必备特质。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难以做到自律,大多数是靠纪律的约束,人生在世,要面对很多诱惑,安逸的生活总会让人情不自禁,何况是正是贪玩、活波好动年纪的学生。但是,像成人一样,也有少数学生也能做到自律。我以前有个学生,五年级时,不说课堂上极度专注,就是课下,也不像其他孩子一样疯跑疯玩,他非常喜欢看书看报纸,甚至有时候从我办公室借老师们读的报纸看,作业从不拖拉一丝不苟,几乎完美,基本上是所有老师眼中“理想”中的学生。他有这么好的习惯,却不是家庭的因素,他父母年纪都很大,母亲有些智障,父亲却有些懒惰,家里很困难,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个孩子却有这么优秀的品质,不能不说是一种自律。所有老师都认为这个孩子肯定有出息,确实,现在这个孩子早已从某名牌大学毕业。

像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在父母和老师眼里,上面说到的这个孩子,就可以定义为自律。但是没有现在的孩子面对的诱惑比过去大多了,各种电子产品,精美玩具,刺激的游戏几乎让孩子完全失去了抵抗力。现在,如果一个孩子能不迷失在这些中,就有很大的自律性了,如果再能坚持读书,学习,练习特长,那就是自律。




夜听风雨无


自律是所有人在所有阶段,都应有的素质。

康德说,自律即自由。也就是说,一个人能够不做那些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时候他就是自由的。

自律不是纪律,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因此他自律的人是自由的,对一个学生而言,能够形成独立的人格,爱思考,按时休息,努力学习,加强锻炼,这些都是自律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形成清醒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知道自己未来发展的路该如何走,积极做准备。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不舒适的。每个人都生活在重力和地心引力之下,都有向下坠落的危机,所以需要经常警惕各种诱惑。

其实,我觉得最紧迫的,最开始时,是养成自己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等于成功了一半。自律慢慢会扎下根,不会跟随世俗摇摆不定。

一言蔽之,学生的自律开始养成于习惯;然后,学生的自律需要家长和师长精心的呵护与培养;最后,学生的自律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信仰。


虫虫叔


想解决一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个问题本身是不是对的问题。


如果你想定义自律,最先应该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要自律,我们身边可能经常看到所谓的自律小达人,每天看上去非常勤奋自律,好像做了很多事,而如果你跟着他生活一天,你会发现他做的很多都是无用功。


实际上,真正自律的人,从来都不把自律当作目标。


有没有发现这个一个事实,生活中很多人,浑浑噩噩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天突然看到了某个励志故事,于是痛下毒誓,决定明天起做一个自律的人,然后兴冲冲的列计划去了,花了3个小时把自律计划列的满满当当的,心里无比的充实。


大概率的结果是,你凭着激情坚持了几天,就又被打回原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间歇性自律」,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间歇性自虐」


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在于我们在最开始的阶段,就错误的理解了「自律」这件事。


好,那我们接下来开始讨论你的问题,我先向你提一个问题,提到自律,你会想到什么?


早睡早起?健身跑步?认真学习?做好笔记?你也许会想到很多很多...


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律不是简单的几件事,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好像任何事都可以跟自律沾上边。


也就是说自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它涉及的面太广,我们无法仅从某个单一维度来评价。


比如早睡早起算自律吗?有的人可能起床继续刷着视频,只不过把晚睡的娱乐时间挪到了早上。


每天学习12个小时算自律吗?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只是人在学习,心早就飘向了外太空。


那些看上去好像很自律的人,实际上当别人夸奖他的时候,他甚至会心虚,因为他心知肚明,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自律。


那真正的自律在什么时候浮现呢?一定是在你非常明确自己自律的动机和人生方向的时候,这时候自律就变成了为你服务的一个工具,你追求的不是自律,而是通过自律来走向自己的未来。


而当你通过人生目标的激励,真正变成一个自律的人,走在正确的轨道之时,你也同时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mountain生涯说


首先要明辨是非,要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不能被事物表象所迷惑,从而控制自己的私念和欲望。比如能不能在自习课上控制自己讲话的欲望,能不能在排队打饭时抛弃插队的想法,能不能在升旗时始终保持严肃的态度,这些都需要自律。

其次,自律行为跟顽强的意志力是分不开的,没有顽强意志力的支撑,自律只是一纸空文,也许你有了自律的意识,但行为表现的却与自律所要求的不相称。这时,就需要顽强的意志力作助推剂,将内心的意识变为行动。

再次,要从小事做起。自古以来,“律己”的人都是注重小节的,他们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最后,要经常反思。只有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才会不断积累经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黑强


分享一下参加工作的我,希望你能借鉴。整天让我们晕头转向的,并不是繁重的工作,而是我们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工作,应该先做什么工作。

下面有4种工作习惯是经过专门的检验,并被证实行之有效的良好习惯:

第一种:将你桌上所有的纸张都收拾好,只留下你正要处理的问题。

芝加哥西北铁路公司的董事长罗南·威廉士说:“一个桌子上堆满很多文件的人,如果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只留下手上正要处理的文件,那么,他就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实在。我称之为‘料理家务’,这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第一步。”

著名的诗人波浦曾写过:“秩序,是天国的第一条法则。”

“讲究秩序”也应该成为做生意的第一条法则。现实当中是否如此呢?

普通的生意人,桌子上都堆满了甚至几个星期都不会看一眼的文件。仅仅是桌上的那些还没有回的信、报告以及备忘录等,就足以让人心烦意乱、精神紧张了。

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医学院教授约翰·史托克博士曾在美国的医药学会全国大会上宣读过一篇论文,名字叫《生理疾病所导致的心理并发症》。在论文中,史托克博士列出了11种心理状况,其中一种是:“一种必要或是不得不这样做的感觉,好像必须要做完的事情,永远也做不完。”

清理桌子、作各种决定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事情,怎样才能帮你避免那些沉重的、“必须做却永远也做不完”的感觉呢?

著名心理治疗家威廉·桑德尔博士便采用了这种简单的办法,使一个病人免于精神崩溃。这个病人是芝加哥的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他刚到桑德尔博士的诊所就诊时,感觉非常紧张,而且很忧虑。他知道自己很可能会精神崩溃,但他不能辞去工作。所以,他需要别人的帮助。

“当这个人正在跟我讲述他的问题时,”桑德尔博士说,“突然,我的电话铃尖锐地响了起来,那是医院打来的电话。我没有和电话中的对方多讨论什么,当场就给对方作了一个回答。我总是尽可能当场解决问题的。我刚挂上电话,铃声又响了。这次这个电话也是一件很紧迫的事情,我却只花了一点时间和对方讨论。而第三次打来的电话,是我的一个同事,他为一个重病人询问我的意见。在我和他讨论完之后,转过身想向我的病人道歉时,他脸上的表情却完全变了,显得非常开心。”

“不必道歉了,大夫,”这个病人对桑德尔说,“在刚才的那10分钟里,我想我已经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里了。现在我要回我的办公室,改掉我的工作习惯……”

“可是,在我临走前,你能不能让我看看你的桌子呢?”

桑德尔博士打开了他办公桌的几个抽屉,里面全都是空的,只放了一些文具。

那个病人又说:“请你告诉我,你没有办完的事情都放在哪里呢?”

“都做完了。”桑德尔说。

“那你那些还没有回的信件放在哪呢?”

“都回了,”桑德尔告诉他,“我的原则就是,信不回复绝不放下。我一般都是马上口述回信,让我的秘书打出来。”

6个星期之后,那位高级主管把桑德尔博士请到了他的办公室。他完全改变了,他的办公桌也不同以往了。他打开办公桌的抽屉,里面已经没有未做完的工作了。

“6个星期以前,”这位高级主管说,“我的两个办公室里有三张写字台。我整个人都埋在工作里,事情好像永远也做不完。在我和你谈过那次话以后,回到办公室,我清理出了一大车的报表和旧文件。现在,我只需要一张写字台工作,事情一出现也会立即处理。这样便不会再有堆积如山的工作等着我去做,也就不会让我感觉紧张和忧虑。但最让我意料不到的,是我竟然完全恢复了健康,现在我一点病都没有了。”

曾担任过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查尔斯·伊文斯·休斯说:“人不会因为工作过于疲劳而死亡,却会死于浪费和忧虑。”

是的,他们会死于精力浪费。而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看起来好像永远都做不完。

第二种: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

分公司遍及全美的市务公司创建者亨瑞·杜哈提曾说,不论他出多少钱,都找不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这两种能力分别是能思想和能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

查尔斯·卢克曼在12年内,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一跃成为培素登公司的董事长,年薪高达10万美元,还能得到额外的100万美金的奖金。他说这都要归功于自己具有亨瑞·杜哈提所说的那两种几乎不可能找到的能力。查尔斯·卢克曼说:“就我的记忆所及,每天早上我都在5点钟起床,因为那时候的思路比其他时间都更加清晰。我在那时候可以考虑周到,计划自己一天的工作。我可以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微心灵看世界


什么是自律?

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自己要求自己。

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实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买票要排队;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否则任何事情都毫无秩序可言。

而我们作为在校的学生,处在向迈进社会过度的时期,更是有数不清的纪律和规则来要求我们,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但是,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我们的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要自律,当然要有具体的要求。

在配合现在正在实行的素质教育方面,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自尊、自爱、自强的自律意识,对学校、班级和个人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矛盾冲突。在学习方面,我们一要独立,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独立完成作业;二要自觉,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上课专心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在行为上,我们应该以中学生日常行为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在外表上,我们应该以简单大方、干净整洁的衣着表现出学生朴素的本质。



大老师就我


对学生而言第一步就是课堂能控制好自己,努力听课做好笔记。第二步课后作业可以独立自主完成,每天必要的任务主动去做,而不是迫于家长和老师压力应付完成,能做到这一步就应该是中等偏上的学生了。第三步走自主思考的意识,除去必要作业任务还能自己依据兴趣爱好去持续学习拓展的孩子,对自己每阶段有明确目标要求的那就是极度自律的表现,做到这一步的孩子就绝对是佼佼者


初高中数学教师


如果我能回答这个问题

我也不会遇到当下这么多困境

不论是身体上的折磨还是心理上的折磨

百分之八十都是长期不自律引发的恶果

我想减肥,

锻炼了2天,隔天脚太酸,我放弃了

我想阅读

坚持了3天,没有理由,放弃了

我想按时睡觉

最近就没有3点前睡着的

我想按时吃饭

暴饮暴食,毫无规律直至便血

我想少看手机

走路不看他我都难受

……

自律!

我也想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