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G是指Generation,1G、2G、3G、4G、5G網絡分別指:第一、二、三、四、五代移動通信系統。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中國1G——5G發展時間表

1.第一代移動通訊系統(1G)

“大哥大”使用的就是1G,第一代通信技術,即模擬通信技術,是指最初的模擬、僅限語音的蜂窩電話標準,表示和傳遞信息所使用的電信號或電磁波信號往往是對信息本身的直接模擬,例如語音(電話)、靜態圖像(傳真)、動態圖像(電視、可視電話)等信息的傳遞,用戶的語音信息的傳輸以模擬語音方式出現的。

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師馬丁·庫珀於1976年首先將無線電應用於移動電話。同年,國際無線電大會批准了800/900 MHz頻段用於移動電話的頻率分配方案。

1978年底,美國貝爾試驗室研製成功了全球第一個移動蜂窩電話系統—先進移動電話系統(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5年後,這套系統在芝加哥正式投入商用。

1G的缺點是: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話質量不高、不能提供數據業務和不能提供自動漫遊等,也就是隻能打電話,發短信這種數據信息無法支持。

1G標準制定於上世紀80年代,全球1G標準有:

NMT:北歐國家、東歐以及俄羅斯

AMPS:美國,72多個國家地區採用

TACS:英國,30個國家地區採用(包括中國)

JTAGS:日本移動電話系統

C-Netz:西德移動電話系統

Radiocom 2000:法國移動電話系統

RTMI:意大利移動電話系統

中國的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系統於1987年11月18日在廣東第六屆全運會上開通並正式商用,2001年12月底中國移動關閉模擬移動通信網,1G系統在中國的應用長達14年,用戶數最高達到了660萬。

2.第二代移動通訊系統(2G)

1G除了上述缺點之外,1G的技術標準各不相同,只有“國家標準”,沒有“國際標準”,國際漫遊是個大問題,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2G)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

2G以數字語音傳輸技術為核心,用戶體驗速率為10kbps,峰值速率為100kbps。2G主要以語音通訊和短信為主,2G技術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於TDMA,一種是基於CDMA。

2G通訊系統有:

GSM:基於TDMA,源於歐洲、已全球化

IDEN:基於TDMA,美國電信系統商Nextell使用

IS-136(D-AMPS):基於TDMA,源於美國

IS-95(CDMA One):基於CDMA、源於美國

PDC:基於TDMA,僅在日本普及

GSM移動通信系統開發始於1982年,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的前身歐洲郵政電信管理會議(CEPT)成立了移動特別行動小組(Groupe Speciale Mobile)也簡稱GSM,後來為了推廣改成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最早在1982年由GSM小組負責開發,後來先後經手CEPT、ETSI,最終被移交給3GPP。

2G技術研發制定過程中嘗試了很多技術方式,如:時分多址(TDMA)、頻分多址(FDMA)、碼分多址(CDMA)。

2004年已擁有了超過十億的2G用戶,當然有個別的例外,日本和韓國就從未採用過GSM。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世界上第一款支持GSM的手機,諾基亞7110

國內從1996年引進GSM商用,中國主要使用GSM-800, GSM-900, GSM-1800頻段,139號段,號碼10位,後升為11位,一直到今天。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第一部進入國內的2G手機——愛立信GH337

3.第二代到第三代的過渡——2.5G

2.5G移動通信技術是從2G邁向3G的銜接性技術,由於3G是個相當浩大的工程,多且複雜,從2G到3G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出現了2.5G技術。GPRS、HSCSD、WAP、EDGE、藍牙(Bluetooth)、EPOC等技術都是2.5G技術。

2.5G的系統大致有:GPRS、EDGE、CDMA1X。2.5G俗稱GPRS, EDGE俗稱2.75G,在中國的話,2.5G指的就是GPRS,也就是移動的GPRS服務。

2.5G能夠實現圖片、鈴聲、短小的視頻傳輸、也可以無線上網,大家可能更熟悉他在中國的另一個名字:移動夢網,英文叫做Monternet,意思是Mobile+Internet,也就是移動互聯網,是不是覺得很厲害,移動的這個夢網服務,在當時的歷史階段引領了一陣子的發展,包括很多行業,如手機、互聯網、遊戲、音樂、視頻。

2000年12月,中國移動正式推出了移動互聯網業務品牌——移動夢網Monternet

80、90後的同學們應該十分清楚,小時候偷偷拿著家裡的手機,愉快了點了幾下手機夢網,看了看新聞、圖片、小說,下載訂閱了幾個搞笑彩鈴,然後手機欠費幾十元,還可能伴隨著爹媽的一頓臭罵和毒打,那是在北京奧運之前的一段時光,也就是2G向3G過渡的時間。來幾個關鍵詞幫大家回憶回憶:手機閱讀、多媒體彩鈴、手機遊戲、139郵箱、手機報、飛信、12580、音樂隨身聽、再來兩張圖片,大家就更明瞭了。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很多人也在在這個時候最早的接觸"流量"這個詞,也是在這個時候知道手機可以上網,上網需要流量,手機沒流量是要扣話費的。

4.第三代移動通訊系統(3G)

3G與2G的主要區別是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更好地實現無線漫遊,並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一代移動通信系統。

1940年,美國女演員海蒂·拉瑪和她的作曲家丈夫喬治·安塞爾提出一個Spectrum頻譜的技術概念,這個被稱為“展布頻譜技術”(也稱碼分擴頻技術)的技術理論給以後的移動通訊技術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1942年8月11日,這項技術在美國通過專利申請,美國國家專利局網站上的存檔顯示這個技術專利最初是用於軍事用途的,二戰結束後暫時失去了價值,美國軍方封存了這項技術,但它的概念已經讓很多國家產生了興趣。

1985年,在美國的聖迭戈成立了一個名為“高通”的小公司,這個公司利用美國軍方解禁的“展布頻譜技術”開發出一個被名為“CDMA”的新技術,CDMA技術直接導致了3G的誕生,CDMA就是3G的根本基礎原理,而展布頻譜技術就是CDMA的基礎,三大3G標準都是基於高通的CDMA。

3G的標準有:

美國CDMA2000:高通為主導提出應用日韓北美

歐洲WCDMA:主要以GSM系統為主的歐洲廠商

中國TD-SCDMA:中國移動一家採用

中國聯通採用的是:WCDMA

中國移動採用的是:TD-SCDMA

中國電信採用的是:CDMA2000

結合起來一看,在3G時代,不管是那個國家的標準和技術都是基於高通CDMA,高通擁有高達4000+的CDMA專利,其中核心專利是CDMA原理、雷克接收機、功率控制,以及軟切換,這就意味著高通掌握了3G核心科技,成為了一個壓制全通信業的絕對霸主,換成白話,就是可以收專利費,誇張點說你只要說用3G網絡,就一定會給高通交錢,不管你用什麼品牌手機、什麼運營商網絡,都要交錢,只是這個錢運營商、芯片廠商、手機廠商等已經幫你交過了,有人會說:我手機用的是聯發科芯片,不是高通的,是不是不用交錢?不,照樣要交,因為不管是華為、聯發科、三星,手機芯片裡都有通訊基帶模塊,高通的CDMA是核心專利,通信方面一定繞不過去,就像修樓房一定離不開鋼筋水泥沙子一樣,這就是行業人稱的"高通"稅。

好在國際上專利最常見的保護期是20年,從時間上來算,高通的3G的技術大部分已經過期,只有部分涉及到EVDO Rev A相關沒有過期,Rev A是CDMA2000後續演進版本,現在中國電信的3G網絡就是Rev A版本。

5.中國TD-SCDMA之殤

各位已經發現了端倪,中國的TD-SCDMA有且僅有中國移動一家採用,是什麼情況?關於中國的TD-SCDMA這裡還有一段塵封的往事,也是一段大家不願意提起的往事。

在1994年,電信科學院院長李世鶴瞭解到之前一起工作過的,在美國讀博士的陳衛及美國大學執教的徐廣涵在合作研究智能天線,還成立了Cwill公司,三人經過技術溝通,認為SCDMA在無線傳輸上極具潛力,將SCDMA技術介紹到郵電部,並帶領郵電部專家到美國考察和演示,得到郵電部相關領導的高度認可,決定將相關技術進入國內。

1995年11月,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和Cwill公司合資成立了信威公司,緊接著SCDMA被列入“九五”科技攻關計劃,得到1500萬元的資助,還得到國家計委的1000萬元資助,被李世鶴和周寰看好的SCDMA技術,成了後來中國TD-SCDMA的雛形。

ITU(國際電信聯盟)在1997年發文徵集3G提案,並在1998年6月30日截止,中國當時接到徵集函後,就有了好幾次關於“中國要不要做、究竟怎麼做”的集中討論,當時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經驗是一片空白,華為、中興當時主要生產程控交換機設備,GSM設備還在研製開發過程中,對3G和標準一片空白。

在1998年1月開了一個關於標準決策的至關重要的會議,討論關於候選技術提交和中國確定3G候選技術策略的香山會議,在此次會議上有很多來自全國高校的教授和研究院所,爭論得非常厲害,大多數人都持懷疑態度,郵電部相關領導最後拍板:“中國發展移動通信事業不能永遠靠國外的技術,總得有個第一次,第一次可能不會成功,但會留下寶貴的經驗,我支持他們把TD-SCDMA提到國際上去,如果真失敗了,我們也看作是一次勝利,一次中國人敢於創新的嘗試,也為國家作出了貢獻。”

中國的TD-SCDMA其實是分為兩部分的,是中國的SCDMA加上西門子的TD-CDMA技術,西門子在3G研究的初期是聚焦於TDD研究的,但是在歐洲初步技術篩選中,敗給了以愛立信和Nokia為代表的WCDMA陣營,並且西門子作為歐洲公司,還要聯名和投資支持歐洲陣營的UMTS,因此之前的TDD投資基本上就打了水漂,後來在西門子研究部參與3G研發的李萬林的推薦下,西門子決定用這一技術與中國人合作,恰好中國申請TD-SCDMA技術專利數量不夠,正好買下來了西門子的TD-CDMA,這才有了現在我們說的TD-SCDMA。

但是這麼短時間做出來的通訊標準難免存在一些小問題,技術也不是特別成熟。

曾主管中國移動技術部的高層經理稱:相較於WCDMA、CDMA2000,TD-SCDMA的技術本源決定了它的低速率,再怎麼優化也趕不上其他的3G標準。”

2000年5月,在中國的強硬表態支持下,所謂強硬表態就是:你們不用我自己用,並罷會表示抗議,無奈之下ITU(國際電信聯盟)宣佈將中國提交的TD-SCDMA,與歐洲主導的WCDMA,美國主導的CDMA2000並列為三大3G國際標準。其中很多國家和廠商表示不會支持和採用,廠商表示:你自己用這個標準可以,但我不會給你生產支持這個標準的芯片和手機,代表就是蘋果和高通,但技術不成熟,加上巨頭有實力,我們也無能為力。

2008年4月,相關人員上書,明確建議由中國移動來做TD-SCDMA,理由是中國移動有用戶優勢、有充足的資金且是國際品牌,說白了就是誰肥宰誰,這一建議很快得到批示,最終中國移動硬上TD-SCDMA,2008年以“迎奧運”為名宣佈:TD-SCDMA自4月1日起由中國移動“試運行”。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為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發放3G牌照,中國進入了3G時代

2009年中國移動的用戶數為5.22億,在全國7 .25億移動用戶中比達72%,中國聯通20%,中國電信8%。

2013年4G商用之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移動戶佔比分別為62.2%、22.7%、 15.1%。中國移動份額下降,可以說TD-SCDMA“功不可沒”。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三大標準已定,但故事並沒有結束,Intel為首的一批廠商又推出了極具競爭力的WiMAX技術

WiMAX,就是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互聯接入,即802.16。從802.16這個名字就能看出它和802.11(無線局域網Wi-Fi)之間的關係。

Wi-Fi是局域網技術,WiMAX是城域網技術,也就是說一個是覆蓋100米的無線網,一個是覆蓋20公里的無線網。

WiMAX技術主導者是Intel、IBM、摩托羅拉、北電(加拿大),以及北美一些運營商,Intel與摩托羅拉向WiMAX項目注資9億美元支持WiMAX,當時已經是2007年了, 2000年的時候,三大3G標準已經敲定,但美國就是美國,WiMAX最終以“補錄”的形式成為第四個3G國際電信標準,並如願地分配到了全球頻率。

除中國大陸之外,幾乎都成了WiMAX的試驗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都部署了WiMAX,臺灣省的全球一動、威邁思電信、遠傳電信、大眾電信、大同電信、威達超舜電訊等六家運營商,都搶到了WiMAX牌照。

由於中國和歐洲的通訊生產商都一起對付美國WiMAX,連美國高通都不想生產WiMAX的支持設備和芯片,2010年,WiMAX標準的最大支柱Intel先撐不住了,宣佈解散WiMAX部門。

6.第四代移動通訊系統(4G)

4G是將WLAN技術和3G通信技術進行了很好的結合,使圖像的傳輸速度更快,讓傳輸圖像的質量和圖像看起來更加清晰,4G通信技術讓用戶的上網可以高達理論100M,3G通信技術相比,是其20倍,4G帶來了高清、視頻直播、雲計算、手機網遊等。

4G有多個叫法,國際電信聯盟稱其為IMT-Advanced技術,其它的還有B3G、BeyondIMT-2000等叫法。

4G有兩大技術根基:LTE和IEEE802.16m(WiMax2),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就是在3G基礎上通過技術迭代慢慢達到4G。

前面我們講了,在3G時代,歐洲為了推廣自己的UMTS,建立了3GPP組織,在向4G演進時,3GPP明確的"去高通化",在路線上規避了高通的專利技術。與此同時,高通又整了一個3GPP2,開始搞自己的4G演進技術,也就是UMB,由於高通在3G時代全行業收取"高通稅",使得大部分的設備廠家都去支持LTE而不支持UMB,同時部署了高通的CDMA的運營商也宣佈了對LTE的支持,外加上UMB盟友轉投當時Intel領頭的Wimax。UMB自身不能同頻干擾,全球性經濟危機,種種不利條件的疊加下,高通宣佈了放棄UMB而轉投LTE。不過家底厚,高通還是有有一部分專利被寫入4G標準,只不過不是核心專利,而是部分必要專利,按照LTE標準的的最早期的版本3GPP R8來看,確立於2008年,也就是高通的4G專利要在2028年左右才會陸陸續續的開始過期。

2009年10月,ITU共計徵集到了六個候選技術,六個技術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基於3GPP的LTE-Advanced的技術;另外一類是基於IEEE802.16m(WiMax2 )的技術,中國提交的候選技術作為LTE-Advanced的一個組成部分。

六個候選技術分別是:

北美標準化組織IEEE的802.16m(WiMax2)

日本3GPP的FDD-LTE-Advance

韓國(基於802.16m)

中國(TD-LTE-Advanced)(LTE-TDD)

歐洲標準化組織3GPP(FDD-LTE-Advance)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4G的確定下來國際標準有兩項:LTE-Advance和IEEE,TD-LTE只有一條道,通過信號燈控制器來決定什麼時候可以上,什麼下。LTE FDD有兩條道,往上走和往下走可以同時進行,相互獨立的。兩者各具優勢:TD-LTE佔用資源少,LTE-FDD性能更強勁。

2013年12月4日,4G牌照發放,我國進入4G時代。

中國聯通:TD-LTE、FDD-LTE

中國電信:TD-LTE、FDD-LTE

中國移動:TD-LTE

可能各位想問,為什麼中國移動沒有選擇FDD-LTE?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3G網絡為FDD制式,所以採取LTE混合組網模式,至於中國移動為什麼只採用TD-LTE我想,大家琢磨琢磨也知道的差不多了。

7.第五代移動通訊系統(5G)

5G網絡的主要優勢數據傳輸速率高,最高可達10Gbit/s,比有線互聯網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窩網絡快100倍。另一個優點是較低的網絡延遲,低於1毫秒,而4G的延遲為30-70毫秒。

5G的準備工作從2013年開始,2017年2月,國際通信標準組織3GPP宣佈了“5G”的官方 Logo。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2017年12月21日,在國際電信標準組織3GPP RAN第78次全體會議上,5G NR首發版本正式凍結併發布。

5G NR是“5G New Radio”的縮寫,中文學名“5G新空口”,而“空口”則是空中接口,比如手機到基站的接口。

在5G階段,3GPP組織把接入網(5G NR)和核心網(5G Core)拆開了,要各自獨立演進到5G時代,這是因為5G不僅是為移動寬帶設計,它要面向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mMTC(大規模機器通信)三大場景。簡單說就是5G不只是把速度搞上去就行,還得解決延遲、承受大規模機器同時通信,如圖: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現今時間段,提到5G,有一個詞彙是你一定會聽到的,那就是:雙模雙載波,雙模和雙載波,包含了目前5G最為大家討論關心的兩個方面:

(1)雙模指5G網絡的兩種部署方式

NSA(非獨立組網)、SA(獨立組網)

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SA需要新建5G基站和5G核心網,NSA就是利用4G基站或核心網

(2)雙載波

這個術語說的是5G的兩個頻段區間

一種是6GHz以下,又稱Sub-6GHz,跟目前2、3、4G差不多在一個頻段

一種是在24GHz以上,高頻毫米波(mmWave)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中國通訊發展史(六)1G到5G(超詳細)

理論:頻率越高,電磁波的波長越短,能量越高,衰減越快,穿透性越差,散射越少,對人體傷害越大,中學物理告訴我們,波長越長,越容易繞過障礙物

根據上述理論可知:毫米波頻率在24GHz以上,所以他波長很短,攜帶的信息多,傳遞的也快,也就意味著,延遲很低,相應的問題就是覆蓋小,建築遮擋穿透性差,覆蓋同一區域,Sub-6GHz的基站1個就行,但毫米波基站可能需要5個,但是這個頻率還遠沒到傷害你身體的階段不必擔心。

但由於目前還在4G到5G過渡階段,現有4G基礎好,而且Sub-6GHz傳輸距離長、蜂巢覆蓋範圍較廣,對基站的需求數量較少,相對配套設置也發展成熟,我國國土遼闊,全面覆蓋成本大時間長,為了及時享受5G,所以目前國內5G的初期建設主要使用Sub-6GHz頻段。以後隨著各技術環節成熟,加上慢慢修建新5G基站,毫米波肯定會發展起來。

5G發展時間線:

2018年2月23日,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召開前夕,沃達豐和華為宣佈,兩公司在西班牙合作採用非獨立的3GPP 5G新無線標準和Sub6 GHz頻段完成了全球首個5G通話測試。

2018年2月27日,華為在MWC2018大展上發佈了首款3GPP標準5G商用芯片巴龍5G01和5G商用終端,支持全球主流5G頻段,包括Sub6GHz(低頻)、mmWave(高頻)。

2018年6月13日,3GPP 5G NR標準SA(Standalone,獨立組網)方案在3GPP第80次TSG RAN全會正式完成併發布,這標誌著第一個真正完整意義的國際5G標準正式出爐。

2018年12月1日,韓國三大運營商SK、KT與LG U+同步在韓國部分地區推出5G服務,這也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服務在全球首次實現商用,第一批應用5G服務的地區為首爾、首都圈和韓國六大廣域市的市中心,手機用戶2019年3月份左右可以使用5G服務。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

2019年10月31日,三大運營商5G商用,並於11月1日正式上線5G商用套餐。


關於5G,肯定有人會問:

(1)2G、3G、4G都有不同國家的標準,5G的標準是什麼?

(2)5G方面,華為真的是老大嗎?

其一:3G時代有三大平行技術標準,4G時代有兩大技術路線,而到了5G時代,全球將統一技術路徑,因為5G涉及的內容方面太多太多,所以各自為戰難度大,且沒什麼意義,大家合起夥來共同制定一個標準才是共贏的。

5G的標準目前國際電信聯盟正在制定,5G的標準制定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R15標準,第二階段為R16標準,已經開了幾次會,第一次開會,2018年6月完成,該階段完成獨立組網的5G標準(SA),支持增強移動寬帶和低時延高可靠物聯網,完成網絡接口協議。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一階段標準或者第一版標準。

為了充分利用已有網絡設備,減少網絡部署成本,R15版本又劃分成了早期版本(非獨立組網NSA,已於2018年3月凍結)、主要版本(獨立組網SA,已於2018年9月凍結)和延遲版本(原定2018年12月凍結,後推遲到2019年),所以之前所說的凍結只是R15的NAS和AS凍結,滿足國際電信聯盟全部要求的R16標準估計要到2020年才能凍結。

其二:5G目前主要看各家的專利貢獻情況,很多專利還在申請和研發中,這部分內容較多,我們放在下一期:5G必要專利和基帶芯片,敬請關注。


《國產手機發展史》系列文章持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