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車市寒冬,技術立身的吉利和春天距離更近

共同戰"疫"的這段時間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難"字。汽車行業也不能例外,疫情之下如何保障員工健康,如何儘早復工生產,如何迴歸市場銷售正軌都是一個大難題。不過,總有能在困境中脫穎而出的車企,中國品牌汽車一哥吉利就用一套有力又有效的"戰疫組合拳",在一片"難"聲中贏得了一個大大的"贊":

1月28日,吉利汽車官方宣佈攜手李書福公益基金會,設立2億元人民幣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專項基金,用於支援湖北、廣東、浙江、河南等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嚴重地區的疫情防控工作;

2月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宣佈,由吉利汽車先期投入3.7億元人民幣,啟動具備病毒防範功能的"全方位健康汽車"的研發工作;

2月17日,吉利汽車官方發佈消息稱,行業首個"車規級CN95高效複合空調濾芯"已試製成功。第一批試製濾芯將率先裝配在向武漢市、台州市、貴州省、貴陽市、西安市、寶雞市、陝西省、晉中市、杭州市等省市捐贈的158輛嘉際上,提供給疫情防控一線的工作人員使用;

2月18日,吉利汽車正式推出免費更換"車規級CN95空濾"專項升級活動。即日起至3月31日,吉利品牌、領克品牌與幾何品牌所有在售車型的車主,均可聯繫當地服務站預約申請,免費更換車規級CN95空濾。

疫情下的車市寒冬,技術立身的吉利和春天距離更近

吉利值得稱讚的,不僅是捐資捐物為國分憂的責任擔當,想用戶之所想急車主之所急的人文關懷,更是直面困境無懼挑戰的向上精神,以及研發創新攻堅克難的技術實力。

吉利似乎從不甘於平庸,別人買口罩、造口罩,而它卻要研發行業首個車規級的"CN95口罩",而且還獲得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第001號CN95級別高效複合空調濾芯認證,以及德國萊茵TÜV集團001號整車級固體顆粒物/氣溶膠過濾防護China-mark(中國標識)認證,出手即不凡。

疫情下的車市寒冬,技術立身的吉利和春天距離更近

疫情下的車市寒冬,技術立身的吉利和春天距離更近

其實從十年前吉利就是這樣。在那個合資品牌意氣風發、自主車企野蠻生長的時代,吉利頂著巨大壓力毅然收購沃爾沃,邁出了技術進階的步伐。相比攫取市場規模紅利,實現快速增長的"捷徑",自主創新正向研發無疑更漫長且消耗巨大。近十年,吉利在研發上的投入接近1000億元,僅2018年便高達210億元,佔據銷售總收入的6.4%,與國際一流汽車集團水準相當。

好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全球五大研發工程中心、五大造型設計中心相繼建成,擁有超過2萬名研發設計人員,一個彙集全球造車智慧和技術資源的強大的全球化的研發體系,為吉利實現技術突破,比肩甚至超越合資品牌奠定了堅實基礎。

疫情下的車市寒冬,技術立身的吉利和春天距離更近

2016年,凝聚吉利與沃爾沃技術優勢的全新中級車基礎模塊架構——CMA架構在中歐研發中心(CEVT)誕生。CMA架構具備高度靈活性和延展性,可適用於A級至B級多種車身形式和尺寸,支持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動力系統。同時,在安全、可靠、品質三方面重新定義了全球標準的新高度,在電子電氣、動力總成、底盤這汽車新"三大件"上實現了技術突破與領先。CMA架構與豐田TNGA架構、大眾MQB平臺共同構建起世界汽車三大架構"ABC格局",並憑藉後發優勢牢牢佔據"C位"。

CMA架構之外,吉利還擁有BMA、SPA、PMA三大全球化基礎模塊化架構,是模塊化架構最豐富的車企。2019年, CMA、BMA架構下車型已經佔據吉利和領克產品總量的21.5%,架構造車的競爭力日益凸顯,技術已然成為吉利汽車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疫情下的車市寒冬,技術立身的吉利和春天距離更近

以基礎模塊化架構為根基,吉利在汽車核心技術領域的技術優勢持續擴大,面對洶湧而至的汽車產業"新四化"浪潮,爆發出強大能量。

新能源方面,吉利智擎新能源動力體系涵蓋純電、混動、替代燃料以及氫燃料電池等四大技術路徑,形成了100%自主研發的新能源技術體系和解決方案,從技術追隨向技術引領跨越。

智能網聯方面,吉利是中國最早投入到車聯網核心技術實踐的車企,GKUI吉客智能生態系統已經服務百萬用戶,GKUI 19更搭載了中國汽車品牌首款自主定義車規級標準的量產高性能芯片E01。

自動駕駛方面,吉利新量產車L2級自動駕駛技術配置率和市佔率已經達到行業第一,未來1-2年內有望實現L3級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未來3-5年內可實現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

疫情下的車市寒冬,技術立身的吉利和春天距離更近

技術先行,步步突破,隨之而來的品牌攀升、市場擴張便是水到渠成了。2019年,吉利以超過136萬輛銷量完成全年目標,並斬獲中國品牌汽車銷量"三連冠",自主品牌NO.1地位牢不可破。能夠在車市"寒冬"中取得如此成績著實不易,這其中既有領先技術所發揮的強大作用力,更離不開吉利骨子裡的那份不服輸的精神——越是艱難,越要向上。去年,吉利更是宣佈將加速向全球化創新型科技企業加速轉型,從傳統汽車製造商轉變為未來汽車移動出行服務商,可以預見,下一個十年的發展新高度已經確立。

疫情下的車市寒冬,技術立身的吉利和春天距離更近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疫情如此,車市也是如此。未來中國汽車市場會更加寒冷嗎?也許是吧,但又能怎樣呢。困境之中往往潛藏機遇,堅持向上攀登的人定會看見美麗的風景。以技術立標引領品牌向上,這樣的吉利,理應離春天更近。出身BMA架構,極具科技感、90%還原概念車的ICON的發佈,似乎就是這一切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