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事变徐桐上吊殉国,奕劻却大骂他:死得好,可惜死得太晚了

徐桐有名,不在别的,而在于庚子之变中,他上吊“殉国”。

徐桐,字豫如,生于1820年,汉军正蓝旗人,道光年间的进士,同治皇帝的师傅,历任翰林院检讨、实录馆协修、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

要论学问,徐桐堪称“学富五车”,不然,做不了皇帝的师傅。可是,徐桐的所作所为,白瞎了他满腹诗书,还将他的人生活成了一个个段子。

庚子事变徐桐上吊殉国,奕劻却大骂他:死得好,可惜死得太晚了

徐桐画像

在徐桐(1820~1900) 所任的官职中,有三个是以“学士”命名的: 内阁学士、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明清两朝所谓的学士,虽然是官职,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官职,任职者需要有相当的知识和才华,非一般武夫莽汉所能胜任。徐桐的三个“学士”头衔,其中两个还是“大学士”。 徐桐还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师宗宋儒。因此, 晚清时,徐桐被视为朝廷中知识最渊博的人,连慈禧太后都对他尊重有加。

按理说,这么大的学问,应该能对思想学术及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才对,事实却恰恰相反。晚清的政局中,有一伙保守派,这些人顽固守旧、嫉恶西学,主张固守祖宗之法,反对任何改革,徐桐就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徐桐的守旧和排外,是出了名的: 反对洋务运动,反对维新变法,拒绝接受一切新事物……

当朝廷讨论修铁路之时,他领衔上书、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是:“轮车所过之处,声闻数十里,雷轰电骇,震厉殊常,于地脉不无损伤”;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试图以变法来推动中国的进步, 徐桐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激烈反对、仇视改革,听到“维新”两个字就气得浑身发抖。

徐桐不接受任何外来事物,不用任何外国的东西 :所穿的衣物,全是用土布和绸缎做成的,坚决不穿用洋布做的衣服;看到有人戴西洋眼镜,就破口大骂;他儿子的房间里摆了一些西洋用具,他每次从儿子门前经过时,都要闭上眼睛、捂住耳朵。有一回,他看到儿子在自己面前吸雪茄烟,就大骂“我在尔敢如是,我死,其胡服骑射做鬼奴矣”!然后令儿子在烈日下罚跪;徐桐的家,住在东交民巷,与外国使馆区相邻,徐桐便在大门上贴了一幅对子“望洋兴叹;与鬼为邻”。

徐桐的大学问仅限于四书五经,但对外部知识(特别是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概不了解, 堂堂大学士,竟然不相信世界上有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存在,置疑道:“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而且,在他的观念中,“天朝上国”的自负心态异常严重,他见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就异常气愤:“大清国才是真正的既美、又利、又坚,美国算什么‘美利坚’?”

庚子国变时,官军和义和团联合攻打教堂及使馆区,却数日不克,徐桐急了,便传见翰林,询问攻不下的原因,有一个姓张的翰林便敷衍他说:“东交巷及西什库,洋人使妇女赤体围绕以御枪炮。”有一个拳民也告诉徐桐,说攻不下的原因有二:“以妇女猩红染额,炮不能中;割教民妇阴,列阴门阵,以御枪炮。” 如此荒唐的说法, 连没受过什么教育的小民百姓都不信,第一大学问家徐桐竟然对此深信不疑, 甚至在退朝之后召集有关人员研究破“阴门阵”法,简直荒唐到了极点。而且,他对义和团“刀枪不入”“神灵附体”的说法也深信不疑。

戊戌维新,仅存在了103天,就被镇压,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血洒菜市口刑场,这一血淋淋的结局,竟然使徐桐心里乐开了花,他叫来戏班子,在家里大唱了三天戏以示庆祝。

因为极端仇视洋人,徐桐成了义和团运动的支持者、发动者之一。 义和团进京后,他兴奋异常,据《清史稿》载:“二十六年,义和拳起衅仇外,载漪大喜,导之入都。桐谓:‘中国当自此强矣!’至且亲迓之。”他极力主张借助义和团排外,支持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义和团在北京设立总团时,他高兴地写了一副对联赠送:“创千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廉,只此精诚未泯;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 当义和团开始火烧教堂时,他兴奋地又请戏班子唱了二十天大戏。

清代的李伯元在《南亭笔记》一书中记载了喜好读书的礼亲王,即使床帐就要燃烧,他浑然不觉,仍捧着书苦读。这是个典型的书呆子形象,火都已经快把屋子烧了,他还在读,这种精神固然可敬,但读书读到这种程度,和傻瓜何异?这种读书人又有什么用? 徐桐无疑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好学者,但他的学问对时代的进步

非但没有推动作用,反而走向了改革的对立面,成了阻止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待到庚子之乱,八国联军进逼京师,两宫仓皇出亡,徐桐却没能跑出去。他这时已官拜体仁阁大学士,看到满城降幡,以为奇耻大辱,本“君辱臣死”之义,命老仆在大厅正梁上结了两个绳套,唤来三儿子徐承煜,要他和自己一同殉国。他对儿子说,我是首辅,国家遭难,理当殉节。说着向儿子看几眼。徐承煜身为刑部左侍郎,哪能听不懂老爹的话,就慷慨陈辞道:爹你放心,这是你一生的大事,儿子陪你上路!

于是徐承煜将老爹扶上踏脚的骨牌凳,徐桐踮起脚,将皓然白首伸入绳套,两眼却还望着右边,是期待父子同时毕命的样子。

徐承煜无奈,只好再次表态:爹,儿子一定陪你到泉下!说着更不怠慢,将垫脚的凳子一抽,成就了他老父的“大节”。他自己,却脱去二品服色的袍褂,一身短装,悄然遁去。

但到底没能跑掉,一出巷口,就落到了联军手里。联军弄清了他的身份,好吃好喝地款待了他一些时日,就把他交给了清廷。徐承煜挺乐观,心想全家都为国尽忠了,朝廷亏待不了他。

稍后,庆亲王奕劻奉命以全权大臣的身份到京处理善后,有官员提出“徐桐以身殉国,从容就义,拟请附奏请恤。”奕劻勃然大怒道:“徐桐死得好,可惜死得太晚了,他要早死几天,何至会有滥杀大臣之事发生!”庆王是这个态度,徐桐“为国尽忠”的名分看来有点悬。果不其然,朝廷很快就发布了“惩凶谕旨”,徐桐被判斩监候,因已先死,免议;徐承煜被判“即行正法”。死刑判决下达后,徐承煜面如土色,待被拖到菜市口斩决时,早已不省人事了。徐家的女性家属,全部自杀身亡。徐氏父子乃至徐氏一门的结局,可谓悲哀。

庚子事变徐桐上吊殉国,奕劻却大骂他:死得好,可惜死得太晚了

【正史记载】

徐桐,字荫轩,汉军正蓝旗人,尚书泽醇子。道光三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坐修改中卷干磨勘,罢职。咸丰十年,特赏检讨,协修《文宗实录》。同治初,命在上书房行走,奉懿旨番讲《治平宝鉴》,入直弘德殿,累迁侍讲学士。先后疏请习政事、勤修省,成《大学衍义体要》以进。数擢至礼部侍郎。念外人麕集京师,和议难恃,宜壹意修攘图自强;因条上简才能、结民心、裕度支、修边备四策。光绪初,授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主事吴可读请豫定大统,以尸谏,桐与翁同龢等谓其未悉本朝家法:“当申明列圣不建储彝训,俾知他日绍膺大宝之元良,即为承继穆宗之圣子。揆诸前谕则合,准诸家法则符。”疏入,诏存毓庆宫备览。

时崇厚擅订俄约,下群臣议,乃条摘其不可行者:曰伊、塔各城定界;曰新疆、蒙古通商;曰运货迳至汉口;曰行船直入伯都讷。六年,廷议徇俄人请,将赦崇厚罪,桐力持不可,谓:“揆度机要在枢廷,折冲俎豆在总署,讲信修睦在使臣。赦之而彼就范,犹裨国事;若衅端仍不能弭,反失刑政大权。推原祸始,宜肃国宪。”又言:“今日用人之道,秉忠持正者为上,宅心朴实者次之。若以机权灵警,谙晓各国语言文字,遽目为通才,而责以钜任,未有不偾且蹶者!”不报。历充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十五年,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晋太子太保。二十二年,拜体仁阁大学士。

桐崇宋儒说,守旧,恶西学如仇。门人言新政者,屏不令入谒。二十四年政变后,太后以其耆臣硕望,颇优礼,朝请令近侍扶掖以宠之。

有豫师者,字锡之,内务府汉军。进士。官至乌鲁木齐都统,以讲学为桐所倾服。方太后议废帝,立端王载漪子溥俊为“大阿哥”,桐主之甚力,实皆豫师本谋也。既而桐被命照料,益亲载漪。各国不慊载漪等所为,漪恚甚,图报复。二十六年,义和拳起衅仇外,载漪大喜,导之入都。桐谓:“中国当自此强矣!”至且亲迓之。然及其乱时,仍被劫掠。袁昶、许景澄之死,举国称冤,而桐则曰:“是死且有馀辜!”时其子承煜监刑,扬扬颇自得。

承煜,字楠士。拔贡。以户部小京官晋迁郎中,累官刑部左侍郎。已,联军入,桐仓皇失措,承煜请曰:“父芘拳匪,外人至,必不免,失大臣体。盍殉国?儿当从侍地下耳!”桐乃投缳死,年八十有二矣。而承煜遂亡走,为日军所拘,置之顺天府尹署,与启秀俱明年正月正法。命下,日军官置酒为饯,传诏旨,承煜色变,口呼冤,痛诋西人不已。翼日,备舆送至菜市,监刑官出席礼之,已昏不知人矣,寻就戮。和议成,褫桐职,夺恤典,旋论弃市,以先死议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