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花凋》:即使身處夾縫,也要努力開出燦爛的花

《花凋》是張愛玲的一則短篇小說,講述的是美麗的少女川娥枯萎的過程,在川娥短暫的一生中,尤其是在患了肺癆後,對於親情與愛情,她體會到了冷漠與淒涼,最終鬱鬱而終。

川娥的一生始終都活在各種夾縫之中,不能脫身。她的境遇,是時代的悲哀,卻也是她性格的悲哀。她敏感、糾結、消極、被動,在弱肉強食的大時代下,註定只能是一個悲劇。

張愛玲《花凋》:即使身處夾縫,也要努力開出燦爛的花

夾縫存在於每個時代中,不僅是小說中的川娥,還有現實裡的我們,在原生家庭中,在愛情與婚姻中,在一日三餐的生活與朝九晚五的工作中,都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夾縫。面對夾縫,你又是如何做的呢?

從對在夾縫中掙扎的川娥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她面對夾縫的態度與行為,而這些可以為現實中的我們提供警示與借鑑意義。

姐妹們給予的夾縫,讓她寂寂無聞

鄭家有七個孩子,川娥排行老四,上面有三個姐姐,下面有三個弟弟,她從出生起就註定會活在兄弟姐妹的夾縫中。

川娥的的父親是前清的遺少,有著紈絝子弟的習性,川娥的母親也不懂得掌家,所以他們家內裡早已是落敗不堪。

但鄭氏夫婦又裝貫了門面,他們租著洋房,使奴喚婢,坐汽車,看電影,什麼都要趕一把時髦。而實則早已無力支撐,傢俱是借來的,女孩們要打地鋪睡覺,常年拖欠傭人的工資,一應的生計都是稀裡糊塗的。

這樣的生活環境,加之孩子眾多,自然是弱肉強食,川娥的姐姐們明爭暗鬥,為了一件衣服一雙絲襪都得表現出精明強幹。

張愛玲《花凋》:即使身處夾縫,也要努力開出燦爛的花

而川娥本就是個老實的孩子,性格又不討喜,再加上排行第四,處在不尷不尬的位置,父母實在沒有過多的疼愛與關注給她。她也覺得自己是無足輕重的,她從小生活在兄弟姐妹給予的夾縫,備受欺負。

她的衣服從來都是姐妹們挑剩的、不穿的、過時的,甚至姐妹們出於各自的利益,給她的審美都設了限。

小妹適於學生派的打扮。小妹這一路的臉,頭髮還是不燙好看。小妹穿衣服越素淨越好。難得有人配穿藍布褂子,小妹倒是穿藍布長衫頂俏皮。

所以她常年都穿著一件藍布衫,如姐妹們所願,川娥從來不會因為和她們同時看中一件衣料而爭吵。

在三個姐姐嫁人後,這道禁錮川娥的夾縫才少了力度,沒有了姐姐們的壓制,她終於開始有了些許選擇的自由,美麗了起來。

在原生家庭與所愛之人的夾縫中,她鬱鬱寡歡

川娥生在那樣的原生家庭中,性格又軟弱不爭,在姐弟們夾縫中成長起來的她,不免有些小心翼翼。

當她與從外國回來的醫學生雲藩談戀愛後,這種小心翼翼被逐漸放大。她夾在了原生家庭與所愛之人之間的夾縫中,鬱鬱寡歡。

張愛玲《花凋》:即使身處夾縫,也要努力開出燦爛的花

在中秋節時,雲藩被鄭家請去做客,當天鄭太太和鄭先生正鬧不愉快,當著雲藩的面也沒有收斂,反而將家醜在雲藩前大演特演。

鄭先生摔盤子罵人,鄭太太更是撒潑說髒話,加上姨太太養的小少爺,缺乏教養的親弟弟,雞飛狗跳,醜態畢現。鄭太太還不忘向雲藩抱怨她的苦。

川娥覺得在雲藩跟前丟盡了臉面,身體也不舒服起來,於是一個人躲在客廳,也不開燈,愁思滿懷。

當雲藩來找她說話時,她有意無意為自己的家庭辯解,幾次三番試探雲藩是不是真的不介意。當確定對方確實沒有在意時,才放下心來。

川娥始終不像三個姐姐,面對著原生家庭,去爭去搶,她反而長成了另外一個極端,孱弱敏感,生怕別人看不起。

所以,當她愛上一個人時,她也只能夾在原生家庭與所愛之人的縫隙中,愛得小心翼翼,她始終擔心戀人會在意她的原生家庭。

掙扎在愛情的夾縫裡,她慢慢枯萎了

因為從小到大成長環境的緣由,在面對愛情時,川娥不免有些自卑。

剛開始時,雲藩並不是她理想中的男人,但見了幾次面後,她還是愛上了他,其中有一個緣由就是雲藩乾淨整潔,這和她家裡人不一樣。

張愛玲《花凋》:即使身處夾縫,也要努力開出燦爛的花

她對雲藩討好迎合,在得知雲藩喜歡女人的旗袍長過腳裸後,她不管這樣的款式早就過時,也不管合身與否,就穿上了這樣的衣服討他歡喜。

當她生了病時,更是思慮滿懷。她擔憂

雲藩嫌她瘦;她不滿他醫生式的詢問;她對自己作為一個病人的衣著打扮和氣味都很介懷,因為她怕雲藩嫌棄;她更是憂慮雲藩變心……

在這樣那樣的憂慮中,她一病不起,過了兩年,而云藩也終於在時間的消磨中,印證了她的擔憂,他又找了一個女朋友。

川娥更鬱結了,她不甘心,總想著見見。於是鄭家安排了一場麻將,邀了雲藩和其女友餘美增。當川娥見到餘美增時,既對她的長相充滿了嫌棄,又對她康健的身體和活潑的性情充滿了嫉妒,還對她時時表現出對雲藩的挑剔非常不滿……

這場見面,讓她倍感難過,卻還撐著臉面和眾人開玩笑,不叫人看出來,但病是瞞不過去的,見面讓她徒增了病氣。

張愛玲《花凋》:即使身處夾縫,也要努力開出燦爛的花

她病得很重,冷漠的父母不願再拿錢出來為她看病,母親反而攛掇她讓雲藩掏錢給她買藥。家人的冷漠徹底打擊了她,而她也萬萬不願意再糾纏雲藩。

此時的她,完全覺得自己是個拖累。她想到的唯一解脫之法就是死亡。而事實也是如此,命運再沒有給她機會讓她好起來。

結論

這就是愛情中的川娥,她在愛情的夾縫中小心地愛著,而那夾縫,被她的敏感、多疑、自卑、憂慮填的滿滿的。

川娥的一生,就是生活在這些夾縫之中,最終慢慢枯萎。她從沒有走出過夾縫,只能在無形之中寄希望於別人來消滅夾縫。

比如,當姐姐們出嫁,當一而再再而三確認雲藩不在意她的原生家庭,她才能稍微在夾縫中喘口氣。但最終,在愛情的夾縫中,她再也無法寄希望於任何人了,而同時,她也沒有能力突破這道夾縫,所以只能永遠地枯萎了。

川娥沒有自省意識,對於禁錮自己的夾縫她沒有足夠的認識,所以她寧願做著等紈絝子弟父親有錢了送她去讀大學的白日夢,也不想著依靠自己改變現狀。

張愛玲《花凋》:即使身處夾縫,也要努力開出燦爛的花

認識自己的處境,認識到自己為什麼會處在這樣的位置,明白自己的缺陷在哪裡,這是身處夾縫之時應該有的自省。

正如王爾德所說:我們都身處陰溝,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在樹立自省意識的同時,要積極主動地去改變境遇。

文中的川娥,似乎是不爭不搶,但實質上她是消極又軟弱。當姐姐們都在爭奇鬥豔時,她還不知道美感,姐姐們說什麼好看她就穿什麼,以至後來和雲藩戀愛後,她也不知道怎麼打扮自己,只知道一味迎合雲藩喜好。

似乎,她從來都是不由自主的。連最後的死,她也只能聽天由命。本來想自殺,結果發現帶的錢不夠買安眠藥,只能在吃了一頓飯看了一場電影后,默默回了家。

川娥的一生,永遠都在自己的小情緒與龐雜的心思中糾結猶疑,陷入傷懷中不能自拔。可是有什麼用呢?徒然加重了她的病情,最後再無回頭路。

張愛玲《花凋》:即使身處夾縫,也要努力開出燦爛的花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像川娥一樣,生活在這樣那樣的夾縫中無可奈何?但希望你不會向她一般無動於衷,除了愁腸與憂慮,不做任何努力,到頭來,也只能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

家庭出身是我們無法選擇的,人生際遇也是我們不能決定的,但我們可以把握自己的思想、心態,改變自己的行動。即使不能從夾縫中掙脫出來,也能在夾縫中努力生存,開出一樣美麗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