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自身情感傾注毫端,以筆墨詮釋內心之感悟


他將自身情感傾注毫端,以筆墨詮釋內心之感悟

毛煥林

號源湖山人,1952年出生於湖北黃梅。1971年參軍,1982年轉業到黃梅縣從事行政工作。自幼喜愛書法、詩詞,臨池不輟。1980年起,受書家嶽士傑指點,主攻楷書,毛筆、硬筆兼學,正書、行書兼習。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黃梅縣書協名譽主席、黃岡市書協顧問、湖北省書協會員。

1994年—2018年,書法作品入選、入展湖北省首屆新人新作展、湖北省中年書法家作品展、湖北省鄉鎮書法篆刻展、湖北省食品藥品安全勤政廉政書畫比賽、湖北省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尚意·湖北省首屆行草書法展,獲走向21世紀湖北省書畫藝術作品大展優秀獎、全國詩詞之鄉詩書畫作品聯展二等獎、全國發展和改革系統職工書畫攝影展優秀獎等。

書法作品刊於《書法報》《湖北日報》等媒體,被四祖寺、五祖寺、妙樂寺、老祖寺等名勝收藏、刻碑,收入《現代鋼筆書法字典》《大別山書畫作品選》《世界美術集(華人卷)》《黃梅書法作品選》《黃岡市提名書法展作品集》《尚意·湖北省首屆行草書法展作品集》等。書法傳略選入《中國當代硬筆書法家名錄》《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鄂東文藝家辭典》《世界美術家傳》等。詩詞錄入《類編中華詩詞大系》《湖北省中青年詩詞選》等。

他將自身情感傾注毫端,以筆墨詮釋內心之感悟

行書亭亭條幅


毛煥林自作詩詞書法作品選刊

他將自身情感傾注毫端,以筆墨詮釋內心之感悟

行草橫幅

昔日插秧

腳陷泥中背半圓,插秧後退眾爭先。笑聲常向豐收樂,幸福長溶勞動間。

手撐三尺杖,目注數行秧。談笑家常事,田長話更長。昔日薅草詩一首。

穀穗沉沉畈畈黃,農家收割啟鐮忙。稻場座座金山起,揚淨曬乾獻好糧。昔日開鐮收穫詩。

如今播秧

板鍁次次播勻秧,腿不酸來腰不傷。科學種田高產出,黃梅香米最飄香。

幾瓶除劑灑秧間,滅草無須下水田。勝過神仙施妙藥,農家科技喜當先。如今除草詩一首。

金秋時節稻黃黃,機械下田收割忙。穀草雨分幹又淨,快裝袋子送糧倉。如今機械收穫詩一首。

他將自身情感傾注毫端,以筆墨詮釋內心之感悟

楷書性本扇面

煥林先生於書法之外,亦傾心中華詩詞創作,浸淫數十載,佳作頻出。觀當今書壇,鮮有書法家書寫自作詩文者,此狀,是傳統文化教育缺失,抑或書法家自身素養缺失?近於微信朋友圈見有人轉發張旭光文雲:“倘不能自作詩詞,離真正書法家,相差尚遠。”讀後頗有同感。眾所周知,中國書畫藝術,融哲理、詩意於一體,講求陰陽變化,追求詩之意境。而筆墨乃其外在呈現,陰陽、詩意是其靈魂。詩之語言精練、節奏明快、韻律優美,適合用書法之筆墨語言進行表達,書法家書自作詩詞,能將自身情感傾注毫端,以筆墨詮釋內心之感悟,由此創作出打動人心之書法作品。試想,東坡先生《黃州寒食詩》,若僅以印刷體刊印傳世,世上何來天下第三行書?因此,書法家書自作詩詞,是提升自身素養之需,亦是書法創作向更高層次邁進之路。先生快此一步,實乃我等之先,當為楷模。

——高 嵐(中國書協會員、黃岡市書協主席)

他將自身情感傾注毫端,以筆墨詮釋內心之感悟

隸書一背條幅


他將自身情感傾注毫端,以筆墨詮釋內心之感悟

行草對聯

筆下無拘呈異彩 墨中有韻顯風華

煥林善書法,早有所知,工詩詞,卻是寡聞。今次,讀了他的《詩聯書法作品集》,才知他詩書俱佳,亦有功底。讀煥林的詩詞,如同朋友之間的對話,文筆就像說話一樣,如行雲流水,富有真情實感,體現了詩詞的本色。

——吳洪激(中國作協會員、黃岡市東坡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東坡文化研究》雜誌主編)

他將自身情感傾注毫端,以筆墨詮釋內心之感悟

草書過端陽中堂


他將自身情感傾注毫端,以筆墨詮釋內心之感悟

行草小品

喜愛強身太極情,公園男女鬧騰騰。弄拳弄劍弄雙扇,練夏練冬練五更。孫武楊陳融一體,紅黃藍綠舞三春。柔中見韌千鈞力,肯下功夫日日精。

毛煥林在有了楷書鋪墊後,主要著眼於行草,加大力氣,放開胸懷,上追晉唐,下至明清,對二王、蘇東坡、文徵明等書家潛心研究,豐富思想與技術方法。通觀其作品,大多保持單字個體獨立,卻縱橫取向有變,大小不拘,氣韻貫穿首尾。線條勁挺,粗細起伏,穿插其中,富於節奏感。在古人的樹蔭下,靈活地抒發性情,不急不躁,不正不險,平和溫順,毫無火氣。其章法構成不求奇特,但求中正大方、樸實自然。這種面貌反映了他的創作意向,是性情的流露,也是內心世界的傾訴。

至於篆隸,雖不是毛煥林的強項,但他敢於涉獵,勇於探求,是值得尊重和鞭策的。他以謙謙君子的作風將身心寄寓於書藝,敏而好學,坦然正直,這種性格自然地融在筆墨中,在跌宕起伏的線條裡從容自在,宛然幽美,也印證了古人所說的“字如其人”。藝術總會把人圈定在幻覺與夢想中,不管如何,陶醉其中,精神的力量與充實將會把生命的音符激活得更加高亢昂揚起來。因而,毛煥林在五色斑斕晚霞的映照下,把生命過程中的風風雨雨、甜酸苦辣搬進了詩詞世界,通過不斷地錘鍊和感悟,詩詞水平漸行漸進,並把詩詞與書法合為一體,極力表現才情,表達生活感受。

——遊義雲(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協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