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大佬申不害以“術治”變法韓國為何失敗?韓國並非沒有機會贏

韓昭侯繼位後不久,周邊國家秦國、宋國和魏國相繼出兵攻佔韓國領地,國家面臨嚴重的內憂外患,韓昭侯決意變法以使韓國富強。申不害本是鄭國人,韓國滅掉鄭國後入韓做了個小官。申不害不想一直在底層默默無聞的度過自己的一生,他一直心懷大志,但總是苦於沒有機會能一展平生抱負。


法家大佬申不害以“術治”變法韓國為何失敗?韓國並非沒有機會贏

申不害歷史形象

早年間,申不害的好友大成午做了趙國的宰相,他來到韓國想要向韓王推重申不害,但沒能成功。公元前354年,魏國伐韓,大兵壓境,韓昭侯心急如焚,向大臣詢問破敵之策。申不害以“持圭見魏王以示弱”之策成功化解了危機,韓昭侯非常賞識他,把他留在身邊做了重要的謀臣。

公元前353年,魏國進攻趙國,趙都邯鄲被圍,趙成侯向韓國求援,韓昭侯想施以援手但又害怕得罪魏國,便問申不害如何處理。頗有心機的申不害並沒有當即回答韓昭侯,而是讓趙卓和韓晁先去試探一下韓昭侯的真實想法,在得知韓昭侯想要出兵援趙後便對韓昭侯說應該“聯齊伐魏”。果然韓昭侯大喜,發兵攻打魏國,邯鄲之圍遂解。


法家大佬申不害以“術治”變法韓國為何失敗?韓國並非沒有機會贏

韓昭侯歷史形象


公元前351年,韓昭侯任命申不害為相,支持韓國變法。

申不害變法措施:

  • 第一,整頓吏治,加強君主集權。首先他收回韓國貴族俠氏、公釐和段氏三大家族特權,將其家族財物充公。同時加強對官員考核和監督,官員的任用必須以才能為考核標準,論功行賞,大大提高了韓國官吏辦事的積極性。

韓昭侯謂申子曰:“法度甚不易行也。”申子曰:“法者,見功而與賞,因能而受官。今君設法度而聽左右之請,此所以難行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 第二,整頓軍隊,訓練士兵戰鬥力。
    申不害將貴族私家士兵與國有軍隊混編,每日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
法家大佬申不害以“術治”變法韓國為何失敗?韓國並非沒有機會贏

申不害整頓軍隊

  • 第三,加強土地管理,鼓勵農民開墾荒地。
  • 第四,大力發展手工製造業,將韓國的兵器製造工藝提升到當時頂尖水平。

蘇秦為楚合從,說韓王曰:“韓北有鞏、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陽、常阪之塞,東有宛、穰、淆水,南有陘山,地方千里,帶甲數十萬。天下之強弓勁弩,皆自韓出。”

——《戰國策》

申不害在韓任相15年,韓國國力穩步提升,百姓安居樂業,國內和平穩定,韓國正式步入“七雄”之列,周邊各國再也不敢像之前那樣侵犯韓國了,可謂“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但是,僅僅幾年之後,隨著韓昭侯的離世,韓國又一步步走向了衰敗,最終成為七雄之中第一個滅亡的國家。經深刻的總結和分析,晨輝認為韓國滅亡有以下幾點原因:

申不害提倡的“術治”本身存在很大缺陷

申不害以法治為基礎,強調以“術”施法。晨輝認為韓國變法失敗最重要的原因是採用了“術治”,這個變法理念有著很大的缺陷。首先,“術”是君主駕馭大臣的方法,通過對大臣的監督、考察和設立特務機構以達到“課群臣之能”的目的,這對君主的能力要求比較高。韓昭侯是春秋戰國時期韓國少有的明君,他去世以後幾代韓國君主庸庸無能,張儀的“連橫”政策使韓國苦不堪言,以至於揹負上“朝秦暮楚”的罵名。


法家大佬申不害以“術治”變法韓國為何失敗?韓國並非沒有機會贏

張儀“連橫”大破六國聯軍


再者,對比於同時期的商鞅變法,申不害的“術治”就片面強調對群臣的管控,而忽略了生活在韓國底層的廣大窮苦百姓,這就導致變法失去了民心和群眾基礎。所以韓昭侯和申不害死後,變法也就戛然而止,韓國很快衰落下去。

還有一點,就是申不害教韓昭侯以“術”管理群臣,長久下去,有些老奸巨猾的大臣必定會“弄權舞術”,實際上,這種捨本逐末的做法對國家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韓國缺乏聖明的君主和“朝秦暮楚”的外交政策

春秋戰國時期,變法成功的國家大都與當政君主有很大關係。魏文侯時期,任用李悝變法,魏國一躍成為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魏惠文王繼位後,昏庸無能,徹底敗光了魏國的家底。


法家大佬申不害以“術治”變法韓國為何失敗?韓國並非沒有機會贏

“敗家子”魏惠文王

秦孝公接手秦國之時,秦國窮困偏僻,國力弱小,被中原各國恥笑為蠻夷之邦。孝公發憤圖強,決心任用商鞅在全國推行變法,秦國從此走上了崛起之路。秦國自孝公到秦始皇,“法治思想”經久不衰,奮六世之餘烈才最終完成統一大業。


法家大佬申不害以“術治”變法韓國為何失敗?韓國並非沒有機會贏

秦孝公與商鞅合體,秦國始強

韓國在韓昭侯和申不害的努力之下,可以15年內使敵國不敢侵犯,可見變法還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是,後來的韓宣惠王和韓襄王等幾代君主隨意破壞同盟信義,致使眾叛親離。張儀“連橫”之策成功幫助秦國消滅韓國,而其他諸侯國都不發兵救援,因為他們覺得韓國失去了信義。

資源匱乏的“四戰之地”

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消滅的國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及資源匱乏。韓國與強秦相鄰,地處“四戰之地”,周邊三強魏、秦、楚虎視眈眈,秦國“遠交近攻”的軍事策略正好將槍口對準了魏、韓兩國,而韓國相對來說比較弱小,所以必須先除掉心頭大患。


法家大佬申不害以“術治”變法韓國為何失敗?韓國並非沒有機會贏

韓國地理位置形勢


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

——《戰國策·秦四》

韓國的人口和國土面積均是“七雄”墊底,雖然鐵資源豐富,但是糧食供不應求,國家在經濟方面沒有作為,而其所處的平原地區易攻難守。一旦重要關口上黨郡失守,則就等於成了秦國虎狼之師的待宰羔羊。

晨輝有感而後記

任何時代的變法歷程都是極其複雜和艱難的,需要全國上下君民同心,齊心協力才能使國家通過變法走上富強。

一個國家只有通過不斷反省歷史教訓,革除弊政,任用賢能之人,併為實現國富民強而不斷努力,才能在激盪起伏的歷史變遷中立於不敗之地。

問者曰:“申不害、公孫鞅,此二家之言孰急於國?”

應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則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謂之衣食孰急於人,則是不可一無也,皆養生之具也。今申不害言術而公孫鞅為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刑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師也。君無術則弊於上,臣無法則亂於下,此不可一無,皆帝王之具也。”

——《韓非子·定法第四十三》

一個國家是如此,處在其中的人更應是如此!


申不害若到秦國變法,“術治”能成功嗎? (單選)
0人
0%
0人
0%
不能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