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担任大司寇,为何下令诛杀少正卯,还将其暴尸三日?

孔子诛杀少正卯,可以说是其一生中无法洗刷的污点。我们都知道,孔子创立儒学,被奉为儒家圣人,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教育家,在道德情感上达到了无可挑剔的完美地步。

那么,孔子为何要杀少正卯,以致于暴尸三日?作为大圣人的孔子,手段何以如此残忍呢?

孔子担任大司寇,为何下令诛杀少正卯,还将其暴尸三日?

少正卯其人

少正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有名而无姓,在公元前496年被孔子所杀。少正卯中的“少正”其实是一个官职,春秋时期,人们习惯上以氏相称,表明身份。古人将官职加诸于人名之前,和今天将职位和姓结合起来称呼某一个人类似。

春秋时期,各种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少正卯是早期法家的倡导者之一。早期的法家主张修订律法,变革社会,不言礼而言利,属于革新派,与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宣扬的恢复周礼的守旧思想相冲突。卯在鲁国担任大夫,官至少正。

少正卯在工作之余,还有一个成为教育家的梦想。少正卯开馆讲学,宣扬法家思想,以其能言善辩、学识渊博而知名,被称为“闻人”。他的开办私学,在鲁国一度掀起了学术高潮,很多人都纷纷跑去听他的课。甚至连孔子大半的学生,都受到了卯的吸引,常常从孔子的学堂上悄悄溜出来去听少正卯的讲课。

孔子在春秋时期,也是儒家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孔子和少正卯都开办私学,教授学生,各自宣扬自己的思想。然而少正卯宣扬的思想,却为孔子所不齿。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鲁国担任大司寇,行摄相事,相当于一国之宰相,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第一个被孔子开刀的人,就是少正卯。法家的倡导者少正卯,反而被孔子用法律的武器杀掉。孔子以“小人之桀雄”的罪名诛杀少正卯,并将其暴尸三日。

孔子担任大司寇,为何下令诛杀少正卯,还将其暴尸三日?

“诛卯案”始末

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事,最早记录在《荀子》一书中。《荀子·宥坐》记载,孔子为鲁国摄相,上任七天之后就诛杀大夫少正卯。

孔子的门人对此表示质疑:少正卯是鲁国知名的学者,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孔子主持国政没有几天,不问罪名就诛杀了他,这样鲁莽的做法是否有欠妥当?孔子回答道:

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

孔子所说少正卯有五大罪状: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什么意思呢?

心达而险,是说少正卯通晓古今世事,但是不安好心;行辟而坚,是说少正卯标新立异,有违周礼还不知悔改;言伪而辩,是说少正卯宣扬歪理邪说,还强词夺理为自己狡辩;记丑而博,是说少正卯关注的,都是社会阴暗面,而且学识广博以蛊惑人心;顺非而泽,是说少正卯违背道德风尚,而且造成了广泛的不良影响。

人恶者,有这五条就是罪大恶极,与一般的偷盗抢劫不同。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孔子所主张的这“五大罪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质的证据。接着孔子又说:

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

少正卯虽然不偷不抢,但是他聚众讲学,宣扬反动邪说,妖言惑众,其社会危害更加巨大,堪称“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杀,而且杀之还要暴尸三日。

孔子诛杀少正卯之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於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在诛杀少正卯后,执政三个月,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政绩:市场上贩卖猪、羊的人都不敢哄抬物价;道路上的男女都不敢走到一起,以示男女有别,不违背周礼;路不拾遗,四方的宾客来到鲁国的都城,需要办事也不必向管事的官吏送礼行贿,而且能够得到满意的接待。

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的时间很短,其执政水平如何?无从得知,但是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政绩,有违常理,有后世史学家粉饰之嫌疑。

孔子担任大司寇,为何下令诛杀少正卯,还将其暴尸三日?

功过是非

周王朝末期,因为王室的衰落,诸侯国纷纷脱离周天子的统治,相当于单方面宣布独立。周王朝对诸侯国的反叛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所以春秋时期,诸侯割据、互相征伐,以致于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种思想主张应运而生。百家争鸣,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希望以自己的政治主张说动一方诸侯国,统一战乱纷争的局面。

儒家宣扬的是“仁政”,主张恢复周礼,维护贵族阶级的特权,回到周天子统治时期。这一主张,虽然符合了儒家和周王朝的利益,却与各诸侯国的利益相冲突,所以孔子在各诸侯国之间奔忙三十余年,一无所获。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君主集权制的国家,并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所提出的恢复周礼,更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因此法家在民间广收欢迎,却遭到贵族门阀的反对。

孔子担任大司寇,为何下令诛杀少正卯,还将其暴尸三日?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维护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因此孔子在鲁国得到贵族的支持;而作为法家倡导者的少正卯,虽然在民间享有很大的名声,却因为反对贵族特权而遭到贵族阶级所排斥。

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一上台就诛杀少正卯,而且暴尸三天。这一做法其实是在向鲁国的贵族集团示好,以换取他们支持其在鲁国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

自古文人相忌,同行是冤家。因言获罪,少正卯无罪而被诛杀,沦为牺牲品。后世儒家的维护者倾向于将“诛卯案”定性为“圣人诛杀小人”,少正卯是孔子口中的“小人之桀雄”。

有意思的是,宋朝轰动一时的文字狱“乌台诗案”。李定等人指责苏东坡的罪名中,就有孔子为少正卯罗织的“五恶”中的“言伪而辩,行伪而坚”两条。乌台诗案后世已有公论,李定等人才是真小人。那么孔子的“诛卯案”,又将如何定论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