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王》|抗疫大战,也需要勇敢执着的“棋呆子”与举火照亮者

读阿城的《棋王》,我读两遍,哭了两遍。

第一遍,泪水完全来得猝不及防。转天,我做好了心理建设,重读一遍,谁知还是在老地方,心中突然激荡起强烈翻涌的情绪,泪水像开了闸,吧嗒吧嗒摔打在衣襟上。

《棋王》|抗疫大战,也需要勇敢执着的“棋呆子”与举火照亮者

阿城是谁?

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里面,梁文道说:

“诸位听说过阿城吗?要是没听过,那可就终生抱憾了。

陈丹青说:

“阿城是作家里的作家,北京这里出了很多伟大的作家,比如写《骆驼祥子》的老舍,但若要我在两人中选一位,我选阿城。”

而阿城自己却总结说:

“这不超出任何中国人的想像力。大家怎么活过,我就怎么活过。大家怎么活着,我也怎么活着。有一点不同的是,我写些字,投到能铅印出来的地方,换一些钱来贴补家用。这与一个打零工的木匠一样,也是手艺人。因此,我与大家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棋王》最早投到能铅印的地方,是《北京文学》,结果被退稿。理由是:“写了知青生活中的阴暗面”。后被慧眼者转投《上海文学》,一经发表,震惊文坛。

在我看来,《棋王》用极简的文字反映了非常丰富的内涵。阿城,他把自己十年下乡插队刻在心里的烙印,一点点刮下来,小心收集,汇拢,打磨成一块在象棋九连环车轮大战中闪着幽光的黑铁:"棋呆子"王一生。

作者尽量把人物的苦都藏在暗处,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大家在那个苦痛、颠倒的年代玩笑着,互相抱团取暖,用自己仅有的力量点亮火把,呵护照亮那个用自己的灵魂下棋的呆子。

对这篇小说,我无法用冷静的笔触分析情节走向和写作手法,因为书中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心是滚烫的。我只想把他们一一请出来,奉献给大疫当前,同样需要执着、勇气和照亮的华夏大地。

《棋王》|抗疫大战,也需要勇敢执着的“棋呆子”与举火照亮者

"棋呆子"的伟大,在于他对理想心无旁骛的追求

阿城的表达是节俭的。

黄章晋就曾五体投地地评论:

“阿城的文字,在中国作家里面是最俭省、凝练的,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境界。”

在我看来,阿城对文字的态度,就像书中珍惜粮食,不馋不飘的王一生。他的文字不泛滥,不煽情,能少用一个字绝不多用半个。但他又慷慨地从各个角度打光,照亮那个一直行进在黑暗中的"棋呆子",让我们看到,"呆子"就算是摸着黑,也在拼命往棋道上走。

因为家里实在太穷,王一生对吃有异乎寻常的虔诚:

喉结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

《棋王》|抗疫大战,也需要勇敢执着的“棋呆子”与举火照亮者

但归根究底,他对于吃的看重,仅仅是因为 "一天不吃饭,棋路就乱"。吃,只是为了让自己能有力气坚持下棋。至于超越吃饱之上,对油水、口味、电影、书籍之类的需求,统统被他称之为"馋",是不被认可的:"何以解忧,唯有下棋"。

蒲松龄说过:“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王一生也痴,他的痴,说到底是对棋无比的执着。他常年在外漂,心思全在棋上,被扒手当枪使了却懵然不知,撕了不该撕的大字报,自己的名字在正反阵营的大字报上风起云涌,仍不知不觉。他的整个心神都给了棋,没有分出一点给肉身,所以精瘦——"衣裳晃来晃去,裤管儿前后荡着,像是没有屁股。"脸色灰暗,嘴唇干裂,但只要一说到棋,眼里就放出光来。

《棋王》|抗疫大战,也需要勇敢执着的“棋呆子”与举火照亮者

我一直好奇这样一个瘦瘦小小的呆子有多大的能量,直到最后,他一人硬抗九连环车轮大战,我才看到他的一腔孤勇!这个瘦小黑魂,执着与勇敢已将他锻造成俯视众生的神!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椿,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

王一生心无旁骛,用全副心神去追求与钻研棋道, 终成传说中的棋王。

《棋王》|抗疫大战,也需要勇敢执着的“棋呆子”与举火照亮者

而这次抗疫大战,涌现出的众多可歌可泣的逆行英雄,他们就像王一生,在实验室、手术室、病房,在各行各业,迎着抗疫九连环车轮大战,将勇敢与执着化为一块块黑铁,铸成防疫的钢铁长城!

《棋王》|抗疫大战,也需要勇敢执着的“棋呆子”与举火照亮者

那些为王一生点火把照亮的人,给了整个世界光明和暖意

阿城是北京土著,十年上山下乡的插队经历,几乎把他变成了农民。农民骨子里的朴实和知足,对苦痛的麻木,也化到了阿城的血液里。但同时,关于生活,阿城自己打过一个比方:“前院,老王正在弹古琴呢,突然家里人跑来说后院的炉子灭了,那就得马上拿出办法给炉子点燃。”阿城说,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弹得古琴,通得炉子。

《棋王》|抗疫大战,也需要勇敢执着的“棋呆子”与举火照亮者

正是这份知足和通透,使阿城在知青返乡,伤痕文学横行的当下,写出了没有伤痕的《棋王》。《棋王》给予人治愈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那些为"棋呆子"点亮火把照亮的人。他们给了那个异常具体、荒谬、错乱的世界光明和暖意。

用生命点亮王一生梦想的母亲

母亲的形象和经历,全在王一生的回忆里,通过他对"我"的讲述,活现在读者面前:

解放前在窑子里,后来给人做小,受不了虐待和人私奔,怀了王一生后,和她私奔的男人又消失了,最后跟王一生的继父——一个卖苦力的男人,相帮着,靠折书页为生。

简简单单的描述,但这平淡后面是一个历经苦难,见识过最底层人性的女人。她深知下棋不能当饭吃,阻止王一生去少年宫下棋,但终于还是心疼儿子,捡别人的牙刷把,给儿子磨了一副无字棋。

无字棋长什么样?九连环车轮大战的时候,为防不测,王一生把一直随身带着的母亲的无字棋,像命一样托付给"我"。"我"取出一颗棋子看过:

确实很小,在太阳底下竟是半透明的,像是一只眼睛,正柔和地瞧着。

慈母的眼睛,柔和地瞧着自己的儿子。她是王一生心里的一盏灯,被儿子像命一样地爱着,护着。

②收破烂的老人,引王一生入道的老师

无疑,王一生是一个极有象棋天赋的人,小学的时候帮母亲折书页,无意中发现棋谱,便着了迷,钻进去琢磨。后来四处寻人下棋,鲜有败绩。

而收破烂的老人,乃世外高人。

王一生和他站在垃圾站路灯下下盲棋,连输五盘。后来,两人经常一起切磋棋艺,说是切磋,实际是老人提点王一生。最后,王一生终于平了一盘,赢了一盘。

老人看王一生脑子好,有琢磨劲儿,就把自己珍藏的"棋谱"传给了王一生。而这棋谱,其实是借男女之事讲棋道,讲生道,讲宇宙之道。

王一生从此开悟,入了棋道。

③ "我"、脚卵、画家,一心帮助王一生的朋友

文中的"我",生在小康之家,但"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我”收拾起内心的苦痛,野狼似的转悠了一年多,吃了上顿愁下顿,全靠朋友和同学接济过活。明白人间险恶、世道艰难的"我"和王一生之间,有惺惺相惜的信任和基于经验的同情,遂成好友。

外号"脚卵"的倪斌,是知青中的一个异类:

脚卵是南方大城市的知识青年,个子非常高,又非常瘦。动作起来颇有些文气,衣服总要穿得整整齐齐,有时候走在山间小路上,看到这样一个高个儿纤尘不染,衣冠楚楚,真令人生疑。

他出身好,修养高,见识广。看到他,总让我想起《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阿译,一样的善良、仗义、注意仪表。最为难得的是,脚卵对苦寒子弟没有丝毫地看不起

,他把自己的存粮分给大家吃,又舍出父亲留给自己的明代乌木棋打通关节,一方面为了让日子好过一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王一生争取比赛的机会。

画家着笔不多,但个性鲜明。每次王一生去区里,都找画家借宿,朋友来了一大堆没地方住,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请画家帮忙。而画家也确实没有辜负王一生的信任。

在小说里,王一生三次提到“朋友”。第一次,一对九的象棋大战马上要开始了,王一生低低地对"我"说:"事情闹大了。你们几个朋友看好,一有动静,一起跑。"

大战结束,对战的老者惜才,请王一生歇在自己家,王一生摇摇头,轻轻地说:"不了,我还有朋友。大家一起来的,还是大家在一起吧。我们到、到文化馆去,那里有个朋友。"

他们,都是王一生认可的朋友,为他扫清路上障碍,张开臂膀遮风挡雨的人。

④热心知青群像,擎起火把的手

小说塑造了热心知青群像,他们出身苦寒,王一生的厉害好似是为他们出头,他们发自内心的高兴,热诚地护着王一生。

听说王一生在外面赢了棋,大家也很高兴,即使有输的消息,都一致否认,说王一生怎会输棋呢?

王一生报名参赛失败,他们陪着焦急和失望。后来总算争取到和亚军季军再比一次的机会,"百十个人把我们围了起来,挤来挤去地看,大家觉得有了责任,便站在王一生身边儿。"

比赛结束,我搀了王一生慢慢走,光亮一直随着。


《棋王》|抗疫大战,也需要勇敢执着的“棋呆子”与举火照亮者

这些下苦力、扛木头、挖地种菜的手,这次纷纷擎起了火把,照亮王一生向前走的路。

《棋王》|抗疫大战,也需要勇敢执着的“棋呆子”与举火照亮者

抗疫大战,也需要勇敢执着的“棋呆子”与举火照亮者

看《棋王》,最触动我的是棋战开始后,作为见证者的"我"的一段感受:

我心里忽然有一种很古的东西涌上来,喉咙紧紧地往上走。读过的书,有的近了,有的远了,模糊了。平时十分佩服的项羽、刘邦都目瞪口呆,倒是尸横遍野的那些黑脸士兵,从地下爬起来,哑了喉咙,慢慢移动。一个樵夫,提了斧在野唱。忽然又仿佛见了呆子的母亲,用一双弱手一张一张地折书页。

那数不清的黑脸士兵,砍柴的樵夫,孱弱却坚强的母亲,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棋王》|抗疫大战,也需要勇敢执着的“棋呆子”与举火照亮者

病毒狡猾、病情难防,物资紧缺,经济受创……这次将中国逼入困境的疫情,就像那九个和王一生对战的棋手,气势汹汹、大兵压境。要打赢这场抗疫九连环车轮大战,需要冷静、胆识、沉稳,更需要“道”:棋道、人道、医道、钻研求索之道、为政之道!

好在,我们有一个个把生命放到抗疫大棋局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棋呆子";有千千万万的黑脸士兵;千千万万送孩子上“前线”的父母;更有数不清的逆行者,他们为战士们冲杀的路上扫清障碍、张开臂膀遮风挡雨、举起火把照亮!

现在,十三亿人已从逆行者手中接过火炬,这场大战,中国,一定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