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現“梅州三劍客”之一、蔡元培女婿林文錚故居原來在這裡

首次發現“梅州三劍客”之一、蔡元培女婿林文錚故居原來在這裡

梅州林文錚故居——“承怡居”

位於梅州市梅縣區程江鎮長灘村灘下圍,建於1859年,至今已有160多年曆史,佔地面積約1989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300多平方米,房間34間,為典型的懸山式客家圍龍屋,坐西朝東,後枕山樑,依地勢築高臺基,前低後高,俗稱“仙蝦戲水”。

首次發現“梅州三劍客”之一、蔡元培女婿林文錚故居原來在這裡

據曾在承怡居居住過的90多歲的林梅清老人和林珂玉等同宗後人介紹,1914年林文錚從印尼回來後,曾在左橫屋上廳的第一間廂房起居和學習,直至1919年離開家鄉。

首次發現“梅州三劍客”之一、蔡元培女婿林文錚故居原來在這裡

上圖:中國美術學院校園內,林風眠、林文錚和李金髮三人的雕像佇立在綠樹之中

一直以來,林風眠、林文錚、李金髮被譽稱為中國美院歷史上的梅州“三劍客”,三人各領風騷,為中國藝術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林風眠故居在梅江區西陽鎮白宮閣公嶺村,李金髮故居在梅縣區梅南鎮羅田上村,它們已同時於2012年入選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唯獨林文錚先生的故居卻始終不知何蹤,民間學者對此眾說紛紜,從無定說,甚至其籍貫也有梅縣和博羅兩種說法,成為一樁困擾史學界的未解之謎。回顧歷史,毫不客氣地說,如果沒有林文錚,林風眠作為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院長的這段歷史可能會被改寫。

首次發現“梅州三劍客”之一、蔡元培女婿林文錚故居原來在這裡

▲鄭朝老師

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12月22日我到杭州拜訪中國美院老前輩鄭朝先生,專門送呈《李樹化集》(初稿),懇請他為該書作序,其間與他談起林文錚先生的事,言談之間,多有遺憾。據我所知,他是文錚先生生前見面最多的研究學者,沒有之一,而且筆下有《林文錚的藝術理論與實踐》(原載《新美術》1992年第1期)《南國來風——廣東籍美術家與中國美術學院》(原載《廣東與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等多篇文章。

拜別鄭朝先生後,我轉道前往林風眠故居瞻仰,這也是三年多來第五次前往,適逢週一閉館,甚是遺憾。當然,亦如之前四次來杭一樣,一定要去看看先生鄰居——林文錚舊居(馬嶺山房)。

首次發現“梅州三劍客”之一、蔡元培女婿林文錚故居原來在這裡

▲馬嶺山房坐落於西湖玉泉景區,別墅的名稱是當年蔡元培先生所取

馬嶺山房,因前期的房產出售官司之事,讓世人皆知,更有甚者說其為蔡元培故居等等,一時成為當地新聞焦點。雖是第五次瞻仰,我的心情還是如以往一樣的沉重,踩著小徑的石頭,曲徑通幽,蜿蜒而上。走近後拿出手機拍照,看到林文錚舊居的小樓斷瓦殘垣,日漸凋零的樣子,心裡著實不是滋味。突然看見有三四人在轉悠、輕聲交談,經詢問,原來是馬嶺山房購買者孫先生。一番自我介紹後,我斗膽懇請他幫我兩事:一是麻煩他將拆下來的門窗以及一些重要實物寄到梅州;二是幫助聯繫先生後人。


首次發現“梅州三劍客”之一、蔡元培女婿林文錚故居原來在這裡

拆寄實物,主要是因為想在梅州林風眠故居附近新開闢一處林文錚、蔡威廉陳列館,可以展陳這些實物。畢竟杭州林文錚舊居拆除後,再無任何能展示先生功績的地方,而在林風眠故居旁邊設立陳列館,他們仍可兄弟相依相伴。只因一直無法聯繫上先生後人,他在梅州的故居又無從查找。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初次見面的孫先生竟然一口應承,其豪氣真情,可見非一般。同時,他還撥通電話,讓我與在林文錚女兒林徵明的兒媳張教授(任職於浙江大學)通話,並加微信。一切來得那麼的突然,又那麼的快慰人心!說真的,此行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正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首次發現“梅州三劍客”之一、蔡元培女婿林文錚故居原來在這裡

上圖:23歲時的林風眠(中),正與他的好友林文錚(右)、李金髮(左)一起在德國柏林遊學。(資料圖片)

回梅後,由於年底工作較忙,加之正在整理《李樹化集》,直到2020年春節後的某一天,我才再次撥通張教授的電話。她特別提到徵明大姐說春節前我寄過去的柚子特別甜,有家鄉的味道,並感謝我發給她有關蔡威廉資料云云。同時,她告訴我徵明大姐願意全力配合我關於林文錚故居的查找工作。於是,我在2月8日和13日先後兩次與徵明大姐進行電話聯繫,兩次通話時間都長達一個多小時。徵明大姐說其父林文錚的籍貫就是梅縣,她每次填寫的籍貫也是梅縣。文錚先生在家族中排“雲”字輩,原名林鐸雲,兄妹各一,哥叫林貴雲,妹叫林秀妹,林文錚的父親排“如”字輩,母親叫陳超等重要信息。遺憾的是徵明大姐從未回過梅縣老家,也不知老家的房子在何處,除了20世紀60年代初曾回過惠州博羅公莊去看望祖母外,對梅縣的其他信息,沒有辦法提供更翔實的情況。不過,正是因為這些線索重新點燃了我的信心與好奇。

首次發現“梅州三劍客”之一、蔡元培女婿林文錚故居原來在這裡

上圖為1985年師生聚首,左起吳季鑫,張功慤,趙無極,莊華嶽,林文錚,丁天缺、胡善餘。

循著線索,我在梅縣林氏宗親群內發信息求助宗親,信息中特別強調查找的人物在族譜中排序為“如”“雲”字輩、印尼打金匠等重要信息。不一會,平遠超竹林海兄反饋梅縣程江鎮長灘村灘下圍林屋屬此排序,而灘下圍林屋的林堅、豔生、涵升、坤升兄亦先後說與該村輩序一樣,祖輩外出謀生大多數在印尼。從華僑人數來講基本上是斷家不斷屋,也就是講幾乎每個老屋都有海外謀生的鄉親。梅江區城北犁園下林屋耿升兄亦發來林氏輩序:“尹州翊京佑,淑起如雲升,玉立友伯……”同時,林榕兄則推薦博羅公莊光玉兄。一切線索均指向梅縣區程江鎮長灘村灘下圍林屋。事不宜遲,我即與林堅兄聯繫,並相約當天下午實地考證。

首次發現“梅州三劍客”之一、蔡元培女婿林文錚故居原來在這裡

灘下圍林屋離梅城並不遠,約40分鐘車程。在得到明確答覆後,我於2月13日下午3點半抵達。隨後與林堅、碧如、涵升、坤升、珂玉、潔玉等深入交流了解,經過近3個小時的查證,最終在編撰於清宣統二年(1910)的梅縣《林氏克孝公派族譜》中赫然發現記載:“通如,配陳氏,子二,貴雲、鐸雲”。而在2002年新修編的博羅公莊《克孝派系林氏族譜》也發現:“通如次子,鐸雲,配蔡氏,生子參昇,女徵明”等線索。此間,碧如老校長說起以前曾聽村中老一輩人說起過林鐸雲是一名大學教授,很出名等等。這顯然與徵明大姐提供的線索完全吻合。至此,可以證實林鐸雲就是林文錚,因此,他是梅縣人的事實也是板上釘釘的了。

首次發現“梅州三劍客”之一、蔡元培女婿林文錚故居原來在這裡

圖為1930年,回國留法學生杭州合影(杭州國立藝專教學人員),其中梅州人有林文錚(一排右三)、楊士達(一排右二)、林風眠(二排右一)李樹化(二排左二)。此外,蔡元培長女蔡威廉(一排左三,林文錚妻子)。


同時,在族譜中還發現林文錚祖輩早年便已遷居博羅公莊創業立基,但其祖上立佑公後來又返回梅縣安居立業。不過,梅縣和博羅兩地兄弟仍來往密切。而灘下圍林屋 “承怡居”就是按博羅公莊原祖屋設計圖紙原樣復建的,這也可以看出,兩地關係之緊密。據瞭解,“承怡居”系林文錚的曾祖父健起公兄弟輩所建,至今已有160多年。而林文錚在1914年“一戰”爆發後,被父親送回老家讀書(徵明大姐說貴雲留在印尼),直至1919年與林風眠、李樹化一同離開梅縣赴法留學,後未再歸。據此,“承怡居”即系林文錚故居是毫無疑問的。

當然還少不了一件事,就是向惠州市博羅縣公莊鎮梅州圍林姓後人瞭解。在林榕、光玉兄的引薦下,與林文錚先生侄孫林懷玉(即貴雲孫子)聯繫,瞭解到其祖父回博羅是因為1937年抗日戰爭,曾祖父將祖父貴雲送回老家公莊,這與林文錚因為1914年“一戰”爆發,被父親送回老家梅縣的經歷是類似的。又說起1962年老五(松濤)和老六(林徵明)曾回博羅公莊,住在姑姑(林秀妹)家,這與徵明大姐提的線索吻合。同時,他還提到1980年時曾接到南京寄來叔公(文錚)平反通知書一事,現因搬家已無法找到。實在可惜!

為進一步求證鐸雲改名為文錚的時間點,在黃能立(黃遵憲孫子)創辦的“梅縣桂裡閱書報社”民國八年(1919)的社員姓名錄中,查到林鐸雲、林鳳鳴(林風眠)、黃坊(黃藥眠)、古愚(古直)、熊軍銳(熊君銳)等名字,這說明林文錚至少在1919年7月梅州中學畢業前仍是使用林鐸雲之名字。而同期留法的林風眠、李金髮都是在1921年改名的,或許先生與他們一起改名,雖無實證,但也不無可能。不過,或許正是因為無人知曉文錚的原名是鐸雲,才導致史學界一直以來無法明確其籍貫及無法找到其梅州故居。

以上就是發現林文錚故居的始末。

最後,我想說的是,一切有生命力的藝術,都是有溫度的,而溫度就來自於它的歷史,特別是在林風眠先生誕辰120週年之際,梅州首次發現林文錚故居,既填補了“梅州三劍客”的遺憾,也將為梅州增添一座新的人文景觀。更為重要的是,身為當下的梅州後學,面對青山青史,在感念先賢之餘,其實更多的是需要我們守護與弘揚,如此,它才既莊嚴又有溫情。

人物簡介

首次發現“梅州三劍客”之一、蔡元培女婿林文錚故居原來在這裡

林文錚(1903-1989),家名鐸雲,廣東梅縣人,著名中國美術教育家和藝術批評家,翻譯家,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 創辦者之一和首任教務長,蔡元培女婿以及蔡元培美育思想主要踐行者,其以寬闊的視野、學貫中西的學術功底,與林風眠在20世紀上半葉共同倡導發起藝術革新運動,是中國藝術現代化的重要推動者和高等美術教育開創者之一。

1919年,林文錚與林風眠、李樹化一同參加第十二批留法勤工儉學。1921年考取法國巴黎大學,專攻法國文學和西洋美術史論,成為我國赴歐專攻美術史論第一人,在此期間得到蔡元培賞識。1927年學成歸國,獲蔡元培之聘,任大學院全國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兼秘書,後受蔡元培委託,與林風眠、王代之三人共同籌辦國立藝術院,成為首任教務長兼西洋美術史教授,任內學生有趙無極、吳冠中等眾多藝術大師。1928年,經林風眠作媒,與蔡元培長女、國立藝術院西畫教授蔡威廉結婚。1938年任昆明西南聯大教授。1946年任北平中法大學文學院院長、法文系主任。1948年任廣州中山大學外文系主任等職。1953年任南京大學外語系副主任兼法語教研組組長。1980年當選為杭州市政協委員。

林文錚一生論著豐碩,著有藝術論文集《何謂藝術》。負責執筆《藝術運動社宣言》《國立藝術學校教學大綱》等綱領性文件。發表《藝術運動》《首都美術展的意義》《莫忘記了雕刻和建築》《為西湖藝院貢獻一點意見》等100多篇文章或詩歌。創作有《西施》《易水別》《香妃》等話劇劇本。譯著有《唐宋傳奇》《中國小說史略》(魯迅著)《惡之華》《二十年後》等,成為中國現代藝術史研究的重要文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