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對山川湖海都有一個美麗動聽的神話故事,能說說您家鄉有哪些神話傳說嗎?

披星戴月一老農


漳州九龍嶺那些眾人知道的不知道的

原創: 老齊 老齊視界 2018-05-09

九龍嶺土地廟山門

漳州人似乎沒有不知道九龍嶺的。九龍嶺在漳州城南,是古驛道、今國道南來北往要衝隘口,道長坡陡,蜿蜒曲折。商旅行人過嶺徒步已十分辛苦,車馬則兇險異常。從古至今,九龍嶺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慄。

九龍嶺兇險盡人皆知

九龍嶺所在地木棉村,2002年8月村民立《九龍嶺廟志》碑,記錄了大概來自口口相傳的敘述:唐代平閩建漳以來,九龍嶺即為交通要道,然山高路險,遠離村莊,車旅行人屢有不測。從唐貞元年間,庶民立土地廟以祈平安,此後香火綿延傳承,千年不衰。

有關九龍嶺的正式記載,目前看到最早的版本是正德《大明漳州府志》。該志說,龍溪縣十二三都界內的九龍嶺,在縣南二十五里,兩旁山夾峙,中有石磴縈紆十里許,南通潮廣。也說,國朝曾設巡檢司在九龍嶺上,以職掌巡捕假印、盜賊、囚犯、軍匠及私鹽、私茶、私礬等事。還說,景泰年間,漳州知府謝騫建亭以憇行者。

明朝正統年間,漳州人陳克聰有詩描寫九龍嶺說:人道九龍山嶺峻,去天僅僅隔纖毫,只緣未到山頭立,才到山頭天更高。

木棉村立《九龍嶺廟志》

九龍嶺傳說家喻戶曉

到了清朝,九龍嶺與帝師結下不解之緣。康乾盛世,漳州府出了叔侄兩位帝師,他們是漳浦下布(今大南坂下樓村林西墘)人。侄子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號葛山,別號緝齋,小名瓚仔。

木棉村《九龍嶺廟志》說,相傳清人蔡新少時入漳赴詩鐘會,路經九龍嶺,一賣湯圓白髮老翁以上聯“九龍嶺下日日冬至”求對,聲明有對則湯圓免費,無對則回家苦讀。這上聯以漳州習俗為內容,有地名有現場,有節令而節令又是一種食物。蔡新久思不得,羞慚而歸。

蔡新後發奮讀書,官至文華殿大學士,當了宰相,做了帝師。歸休後,蔡新回到漳浦家鄉,夜遊夫人孃家六鰲,見海面漁火點點,熱鬧非凡,勝似上元燈會。蔡相爺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悟得“六鰲海上夜夜元宵”佳句,續下早年之欠聯,實屬天作之合。此間盛傳老翁乃土地化身,意在激勵蔡新上進。為此土地廟聲名遠播,慕遊九龍嶺歷朝觀者不絕於路。

九龍嶺土地公舉世無雙

漳州有句諺語:“田頭田尾土地公”,說的是土地公信仰十分普遍,土地公廟遍佈,幾乎村村社社、家家戶戶都拜土地公。九龍嶺依山而建一座土地公廟、供奉土地公,原本不足為奇,但九龍嶺土地公與眾不同,天下無雙。

木棉村《九龍嶺廟志》說,據傳,蔡新官居相位後,曾隨乾隆皇帝南巡入閩,過九龍嶺時忽遇雷雨,君臣趕緊躲進路邊土地廟裡避雨。不一會兒,雨過天晴,他們臨行時要道謝土地公庇佑。乾隆一拜,土地公神像應聲跌落。蔡新思忖土地神小,受不起君拜,若改戴自己的帝師相帽必可受拜,便摘下自己的帽子給土地公戴上。乾隆再拜,果然無事。拜畢,蔡新欲取回帽子,百摘不得。乾隆奇之,賜其永戴相帽。自此,九龍嶺土地神即相帽為冠,亙古及今,絕無僅有。九龍嶺土地公戴相帽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傳遍了漳郡四鄉,遠近士農工商無不膜拜,土地公廟香火也日益興旺!

九龍嶺土地廟

九龍嶺俗語鮮為人知

漳州民間有傳說,自從九龍嶺土地公戴上了帝師相爺官帽後,九龍嶺土地廟名聲大振。各方善男信女前來膜拜進香,求籤問卜,絡繹不絕。不知何時起,有一位不知名鄉民,獻上供品拜拜後,認為這位跟皇帝打過交道的土地公身上定有神氣,想從他身上討點東西,回家裝在護身符袋裡,定能祛邪護身;做藥引必能治癒百病。他看來看去,沒有什麼好帶的,就悄悄繞到這尊用檀香木雕成的神象背後,用小刀摳下一點檀香末回去。後來,其他鄉民們也都互相看樣,獻上供品拜拜後,就到這尊土地公背後摳一點檀香末回去。天長日久,土地公的屁股竟被摳成一個大窟窿。

這事在漳州流傳後,民間總結成一句奚落人的話:“九龍嶺的土地公,顧吃不顧‘尻川’(屁股眼)”,大概要告誡人們不要因小失大,不要貪圖一時小滿足小利益,毀掉人生大本質大根本。

九龍嶺隧道建設改天換地

進入現代社會,特別是改革開放數十年來,交通運輸業飛速發展。九龍嶺國道路段幾經改造,還是無法適應需要,交通擁堵、事故頻發,漸漸成為百姓心中的“傷心嶺”、“事故嶺”。2017年3月,漳州有關部門決定從九龍嶺下開挖建隧道穿過,按一級公路、雙向六車道標準設計,時速達到80公里,主線全長約11.7公里,預計2019年全線建成通車。到那時,九龍嶺將失去綿延千年的交通要道功能,任其嶺去高,任其坡去險,天已改地已換,只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九龍嶺隧道效果圖


老齊視界


 老家位於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連界鎮一個叫中峰寺的村落(距離連界場鎮約7.5公里),地方因寺得名。但據瞭解,全國多地都有叫中峰寺的寺廟,此中峰寺或為福建、峨眉等地中峰寺的一個分支。老家的中峰寺位於雲連山區東南側。據有關人士考證,中峰寺始建於隋初(公元586年)期,由一位叫明瞭的僧人來到此地,發現這兒有九座連綿的山峰,其中位居九峰中部的一峰最有特色,其峰不僅蜿蜒雄壯,峰巒更似一條遨遊山間、昂頭回首的青龍,非常有特色。明瞭大師乃得道高僧,窺出此地非同小可,乃佛門風水寶地,遂雲遊八方化緣籌集資金,歷經五年終建成中峰寺。由於中峰寺位於威遠縣(古婆城,屬古榮州)西北角最邊遠的山峰,對面左側屬仁壽縣(古嘉州,今樂山市管轄),右側屬資中縣(古資州管轄),又是三縣的交通樞紐之地,故往來香客甚多,加上明瞭大師不僅佛法高深,還精通醫術。他在傳經頌道的同時,還治病救人,使中峰寺一度名聲大振,竟成了三州(其實是三縣)燒香拜佛、求醫治病的勝地。據我父親回憶,中峰寺自他出生的上世紀三十年代起,香火一度鼎盛非常。父親記憶中的寺廟很是雄偉,寺廟塑有“西方三聖”等各種菩薩(寺廟左邊有一塊大田叫菩薩田,據說就是當年僧侶挖泥土塑菩薩之後留下的大坑)。寺的山門上方曾建有高高的大鐵鐘樓,寺中大雄寶殿臺階前還豎過一塊寬三尺、高五尺、重達五百斤的生鐵碑。寺廟還曾有長長的石階和禮佛大殿,大殿裡面有數根幾人才圍得過來的大柱子;有好多長條形石凳,供僧侶和香客膜拜時所用;還有禪房若干,靠近大殿的是一個兩層樓的四合院,裡面有幽深的天井和通過大殿旁邊的木樓梯就可以上到的閣樓(這些都是我們兒時嬉戲打鬧的地方);小四合院的外面還有個大四合院,四周是一圈平房(中間好像還有一口小池塘),這應該是供遠來香客居住的客房吧。此外,中峰寺的周圍還打造了許多難以磨滅的印跡,比如寺外曾有一棵幾人圍不過來的參天大樹(此樹後來不知所蹤)、公路邊的石壁上鑿刻有“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字樣,石壁附近還曾挖過一口水井,一直被延用至今。


白鷺先生


滹沱河傳說

石家莊市是個擁有一千多萬長住人口的大都市,與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定,僅有一河之隔。

隔開石家莊市與正定的這條河,叫滹沱河。

關於滹沱河,有個神話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條河流的岸邊生活著一對夫妻。男的叫郎寶,女的叫春玉。小兩口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很幸福。

這年,春玉生下一個胖兒子,虎頭虎腦的,非常可愛。就給兒子取了個名字:虎頭。

虎頭長到十四、五時,就已經象個大男人了。他個子不高,但很墩實,力氣也大得驚人,能把一頭牛舉過頭頂。

有一次,一頭牛掉進了河坑裡,死活不上來。人們沒辦法了,就把虎頭找了來。虎頭來到坑邊,挽起袖子,一隻手握住牛的一個犄角,輕輕一提,就把牛提上來了。

從此,誰家有了氣力活,就去找虎頭,虎頭也樂意幫忙。村裡人不僅誇他好神力,還稱讚他人好,心眼好。

後來,河裡出了一個水妖。

這個水妖能呼風喚雨,經常出來禍害百姓。還要求村民每年獻給它四對童男童女,供它食用。不然,就發大水淹沒村子。

人們都恨透了這隻水妖,可是拿它沒辦法。有的人因為害怕水妖,一戶一戶地都相繼搬走了。

虎頭看到背井離鄉的鄉親,心中痛苦,決定要殺死水妖,為鄉親們報仇。

從此,虎頭就進山學藝去了。

他要找一位傳說中的道士,他走啊走啊,找啊找啊,歷盡了千辛萬苦,總算在一座大山下,找到了那位道士。

道士說:

“我也不能降伏那個水妖,要想降伏水妖,必須要用月亮上那棵桂花樹的樹枝做成的劍。”

虎頭問:

“我怎麼才能上到月亮上呢?”

道士告訴他:

“從這兒往西走九千九百里,有一座高山,月亮要從那座山經過。當月亮經過時,你要迅速爬到月亮上去,砍一根樹枝馬上下來。動作慢了,月亮離開了那座山,你就永遠也下不來了。”

道士說完,從懷裡取出三支箭,遞給虎頭說:

“你要真敢去的話,這三支箭就送給你了。它可以使你逄兇化吉,平安到達那座山下。”

虎頭接過箭,向道士磕了個頭,就出發了。

虎頭走啊走啊,走了一天又一天。腳下的鞋走爛了,就光著腳趕路;帶的乾糧吃完了,就釆野果子吃;渴了,就捧口泉水喝;困了,就爬到樹上或找個背風的地方睡覺。

終於有一天,虎頭來到了雪山腳下。

虎頭看著前面的雪山,總共九十九座,一座挨一座,座座看不到頂。

應該爬那一座山呢?

正在虎頭猶豫時,忽然一支箭飛了出去。貼在雪山上,變成了一條羊腸小路。

虎頭見狀,心喜若狂,便沿著羊腸小路,一步步向上攀去。他懷著對水妖的仇恨,對鄉親們的懷念,接連翻過了九十九座雪山。

過了雪山,前邊是九十九條大江。只見水大浪高,洶湧澎湃。這時,又有一隻箭飛出,化做了一條船。虎頭駕著這條船,又渡過了九十九條大江。

過了江,前邊是九十九座火山。他距離火山還很遠,就被烤得滿身大汗了。這時他好象聽到了被害鄉親們冤魂的哭訴,精神一下子又振作起來了。

這一次,第三支箭變成了一塊大冰,託著虎頭越過了九十九座火山。最終到達了月亮要經過的那座山。

這座山上,有一條蟒蛇,有水桶那麼粗。蟒蛇見有人來了,“噌”地抬起三角腦袋,吐著火焰一般長長的紅信,直撲虎頭而來。虎頭急忙讓過蛇頭,雙臂死死摟住蛇的七寸處,拿出摔死牛的力氣,開始了與蟒蛇搏頭。

經過了一番生死搏鬥,蟒蛇終於被虎頭掐死了。此時,虎頭累得上氣不接下氣,正準備休息一會兒,月亮升上來了。

虎頭顧不得休息,快步爬上山頂,等月亮靠近,他一個箭步衝上月亮,折下一根桂樹樹枝,又馬上跳了下來。

用樹枝做成桂花劍之後,虎頭帶著桂花劍回到了村裡。

家鄉父老聽說虎頭回來了,都跑到河邊來看望他。

虎頭滅妖心切,顧不上同鄉親們說話,一個猛子扎入水中,就同河中的水妖鬥在了一起。

虎頭手持桂花劍,向水妖左劈右砍。水妖拼命掙扎,它感覺到大事不好,便呼風喚雨。這時,風雨交加,弄得虎頭眼都掙不開。水妖利用這個機會,用爪子一下子把虎頭的肩膀抓傷了。

虎頭頓感一陣劇疼,鮮血直流。此時的虎頭已經把生死至致度外了。憑著一股急勁,一劍砍死了水妖。

水妖被除掉了,鄉親們下河把虎頭救上了岸。可是由於虎頭身負重傷,又精疲力盡,也終於吐血而亡。

人們哭呀哭呀!但再哭也不能把虎頭哭活。

為了紀念虎頭,人們在河邊蓋了座虎頭廟,又把這條河叫做了虎頭河。

年代久遠,虎頭廟已不存在了。虎頭河叫來叫去,也變了音,虎頭河叫成了現在的滹沱河了。


閆秀樂


相傳很久之前,有一年廣州大旱,莊稼失收,百姓饑荒,求天神降福,日夜祈禱,終感動玉皇大帝。派出五位仙人,各人各騎著不同顏色,口銜稻穗的仙羊,飄然而至,將穀穗分贈給人們,然後留下祝願“永無荒飢”,騰空而去。五隻仙羊即時變成石羊,保佑著廣州珠角一帶。從此風調雨順,年年五穀豐登。由於這個傳奇,廣州又被稱作“羊城或穗城”。而廣州越秀公園內的五羊雕像,就是廣州城的代稱和城徽。

曾有唐朝:黃滔的一詩所載

五羊城下駐行車,此事如今八載餘。

燕頷已知飛食肉,龍門猶自退為魚。

紅樓入夜笙歌臺,白社驚秋草木疏。

西望情光寄消息,萬重煙水一封書。

又如宋人郭祥正的《五仙謠》

番禺五仙人,騎羊各一色,

手持六秬穗,翱翔繞城壁。

翩然去乘雲,諸羊化為石。

至今留空洞,異象猶可識。

曾聞經猛火,毫髮無痕跡。

五仙寧復來,三說頗難測。

只憂風雨至,半夜隨霹靂。

君不見羌廬劉越之洞天,萬象森羅無一尺。

曾經的廣州亞運會吉祥物創意來源,取自於五位仙人分騎五隻口銜稻穗的仙羊,降臨廣州的靈感,羊通祥,吉祥也可作意吉羊。而中國字“美”的上下比例是,以“羊和大”為“美”。亞運會會徽主體是一個形似越秀山五羊石像的火焰圖案,而亞運會吉祥物是五隻美羊(樂羊羊、阿祥、阿和、阿如、阿意)!此創意被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們所喜歡和接受。

雖然廣州不是我祖藉家鄉,但這裡的風土人情伴著我成長,受此城市文化的廕庇,也深感此地的祥和氣氛。




我的家鄉在上海,位於東海之濱。她是一座超大型的城市。她以經濟發達、科技先進、金融業和製造業鮮有匹敵而聞名於世。她雖然誕生於現代,但是卻也有動人的傳奇和故事。大上海雖然一馬平川,卻也有山。在上海市松江區境內,有一座很小很矮的山,名叫小崑山。它雖然很小很矮,但因史上有名人輩出而不容小覷。據傳三國時的東吳名將陸遜、晉代學者陸機陸雲兄弟,以及明末抗清義士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皆出於此。小崑山多有名勝與古蹟。山中有一名叫白駒泉的地方,據傳曾有清乾隆帝臨幸。乾隆在此飲馬喂料,並賦詩一首題於白石板之上。其詩云:鐵筆點頑石,龍馬飲玉泉。晶瀅三尺水,照罷一身寒。另有一名叫神虎穴的地方,因元代僧人明本禪師而得名。明本設道場時,見一猛虎出沒於竹林,幸有李姓信眾逐之,其慌不擇路,化作夜貓隱避於石縫之中。小崑山傳聞甚多,一時恐難以言盡。爾等如意猶未盡,不妨親往一探,以明究竟。




粗獷


我的家鄉是鼎鼎有名的中原煤城平頂山市。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化底蘊十分豐富,神話傳說比比皆是,下面僅舉二例。

一、馬跑泉村名字的由來

馬跑泉村是平頂山市新城區與寶豐縣縣城之間的一個古老村莊,緊靠公路,是湛河的發源地。據民間傳說,公元23年,劉秀與王莽大戰於昆陽,王莽大敗,劉秀追趕王莽來到此地。由於天氣久旱無雨,遍地生煙,莊稼枯焦,將士們飢渴難耐,無力繼續追趕王莽殘兵敗將,劉秀心急如焚。正在這緊急關頭,劉秀坐騎突然往一窪地奔去,並用雙蹄猛刨地面。不一會兒,只見一股清泉噴出丈餘高,甘甜清澈的泉水撒遍原野。將士們欣喜若狂,爭相狂飲。體力得到恢復的將士們,精神百倍,繼續追擊王莽軍,結果大獲全勝。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王朝。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劉秀,把該泉叫馬刨泉,附近村莊也改名馬刨泉村。隨著歷史的變遷,逐步演變成現在的名字——馬跑泉。

二、平頂山香山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的傳說

春秋時期,楚王有三個女兒,其中第三個女兒叫妙善。妙善出生時,天降異象,地動山搖,身體被彩雲遮蓋。幼年時不喜奢華,喜歡吃齋唸佛,人稱三黃姑。成年後,其兩個姐姐相繼招了駙馬,其父王也為妙善擇了佳婿,但遭妙善拒絕,一心一意想皈依佛門。後來,楚王為了使妙善徹底放棄出家的決心,把她託付給白雀寺主持,讓其嚴加管教。妙善雖然吃盡了苦頭,但初心未改。楚王惱羞成怒,派人焚燬了白雀寺,幾百僧尼成了怨鬼,眾人都認為妙善必死無疑,皇后悲痛欲絕,楚王后悔莫及。

一天,楚王突然得了急病,眾御醫百般治療也無濟於事。後來一術士自薦說能治好楚王的病疾,但藥引子必須是自己子女的手和眼睛。大公主、二公主都藉故推脫,楚王病情日益惡化,已病入膏肓。正在萬分危機時刻,妙善突然出現在其父王面前,表示願意獻出手和眼救父王一命。原來白雀寺大火時,山神救出了妙善,並把她藏在了火珠山(後來的香山)。父王和眾人見妙善意已決,只得順從。

果然如術士所說,此藥奇效無比,不出三天,楚王龍體完全康復。楚王大悅,隨即為妙善在香山修建寺廟,塑金身,並交代匠師要“全手,全眼”。匠師誤聽成“千手,千眼”,於是一尊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就誕生了。

據考證,妙善圓寂後,其真身舍利就葬在今天的香山寺觀音大士塔的下面。

神話故事雖然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有積極的一面,一般都是懲惡揚善。此外它可以引起你對歷史的回憶,使你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雪勁松369


廣東省梅州興寧市神光山。神光山山腰有墨池寺,宋代探花羅孟郊曾結廬讀書於此,有“神光映讀”的傳說,相傳羅孟郊常在此奮夜苦讀,但苦於家庭貧困點不起燈火,就常借月光看書,仙人有感,就為其點亮一神光助其夜讀,固有神光山一說。當時羅學書法,常洗硯于山間一池潭,水色墨綠,故稱“墨池”。由於山體秀美,且靠近縣城,北宋以來建造寺庵,香火極盛,文人墨客留下詩文極多,宋代以來是“興寧八景”之一


軍1984


我的家鄉是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朱裡鎮,在我們這裡有一座柳毅山,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那就是《柳毅傳書》

唐朝時候,有個讀書人名叫柳毅。有一年,他上京城參加科舉考試,沒有考取。正準備還鄉,忽然想起有個老朋友在涇陽,於是就改變行程,去涇陽訪友散心。

  柳毅傳書走了六七里路,天忽然下起大雪,突然之間,一群巨大的飛鳥在他面前飛起來,柳毅的馬受了驚嚇,嘶叫著向旁邊一條路狂奔而去,也不知道跑了多遠。等到那匹馬平靜下來,柳毅舉目四望,只見茫茫雪野中,竟然有一位女子在風雪中牧羊。她牧的那些羊羊頭和羊角很奇特,它們一邊咀嚼雪中枯草,一邊仰望長空,神情樣貌,與尋常羊兒大不一樣。

  柳毅走到女子面前,想要向她問路。走近一看,才發現那女子十分美麗,卻雙眉緊鎖,臉上有淚水流淌的痕跡。

  柳毅下馬問她:“姑娘,你是什麼人,為什麼獨自一人在這暴風雪中牧羊呢?”

  那個女子抬起頭看看柳毅,又看看遠方,還沒有開口說話,又流下兩行淚水:“先生,不瞞你說,我不是凡人。我原是洞庭龍君的女兒龍女三娘。三年前,父親把我嫁給涇河龍王的小兒子。沒想到,我丈夫行為放蕩,沉迷酒色,一不高興,就會興風作浪淹沒良田。我多次規勸他,他卻對我拳打腳踢。我向公公婆婆訴說,沒想到,反倒得罪了公婆。他們趕我出來,讓我放牧行雨雪的羊工,不只這樣,他們還催著暴風一路追迫……”

  “哦,我看這羊奇特,原來果然不是平常人間的羊啊!”

  “沒錯,這羊群,其實是下雨下雪的雲團,平日裡是由家奴放牧的。”

  “你既是洞庭龍君的女兒,為什麼不想辦法請父兄搭救,卻獨自一人在此悲泣受苦?”

  “我亦早已用血淚寫成家書,只是一直找不到為我傳遞書信的人——空中常有鴻雁,可是鴻雁不肯為我傳書,它們害怕洞庭湖的萬頃波濤。水中亦常有游魚,可是游魚不肯為我傳書,它們害怕涇河龍族兇蠻殘暴……所以我獨自在涇陽受苦,至今父兄都無法得知。”

  吹打在龍女身上寒風和雨雪,此刻也吹打在柳毅身上。柳毅覺得龍女的寒冷成了自己的寒冷,龍女的痛楚成了自己的痛楚。他覺得龍女眼中的淚水,也正從自己眼眶流出。

  “我是凡人,但也是熱血漢子,請讓我為你傳遞書信——不過,柳毅去到洞庭湖,如何才能見到洞庭龍君?”

  龍女拔下頭上的玉簪:“這好辦,洞庭湖北面有座龍王廟,龍王廟前有棵社橘大樹,你只須用我的玉簪在橘樹上敲三下,自然會有龍宮的人出來接你。”

  柳毅接過書信和玉簪,辭別龍女三娘,騎上馬朝洞庭走去。因為心中掛慮,他走了一程又回頭去看。可是,他回頭的時候,龍女和羊群都已不知去向。

  柳毅策馬向前,很快,一人一馬就離開了涇陽地面。一離開涇陽地面,暴風停了,雨雪也停了。

  柳毅帶著龍女的書信,行走萬里,終於來到洞庭湖畔。洞庭湖北面果然有一座龍王廟,龍王廟前果然有一棵社橘大樹,柳毅手持龍女的玉簪,在橘樹上輕輕敲了三下。不一會兒,只聽見一陣“呼譁——”“呼譁——”水聲,洞庭湖萬頃碧波忽然分開,一位身披鱗甲的巡潮將軍踏著波浪來到柳毅面前,恭敬地向柳毅禮拜:“貴客敲我家龍君門邊樹,是有什麼吩咐嗎?”

  柳毅還禮說:“我有一件十分要緊的事情,要見到洞庭龍君才能說。”

  巡潮將軍牽起柳毅的左手,分開波浪,很快帶柳毅來到洞庭湖底的龍宮。那座龍宮用青玉和水晶砌成,園林中種滿奇花異樹,柳毅四面觀看,只覺得滿眼都是珍寶,每一件器物都發出柔和的寶光。

  洞庭龍王在青木茶座上接見柳毅,請他喝了君山上的青螺茶。

  “壯士你遠道而來,有什麼要緊事嗎?”

  柳毅拿出龍女的書信和玉簪:“前些時日,我因路過涇陽地面,遇到洞庭龍女在暴風雪中放牧羊群。她向我訴說她的苦楚,我受她囑託,為她傳遞家書,也是受她指引,才來到這裡。”

  洞庭君展開龍女用血淚寫成的書信,一看完,頓時淚流滿臉:“我枉為龍君,竟然把女兒嫁給這種兇暴小人,實在大錯特錯啊!如果不是壯士你仗義傳書,我還不知道女兒受到這種虐待,罪過,罪過!”

  洞庭龍君讓人把信送往內宮,不一會兒,內宮傳出一片悲泣的聲音,就連倒茶的侍女,執戟的家將,種花的童子,也都忍不住哭起來。

  突然,悲哭聲中傳出一巨響——“轟隆!”

  緊接著,又傳來一聲——“轟隆隆!”

  在巨大的響聲中,一條口中噴火的巨龍衝出正殿,雷霆、霹靂、雲霧在它鱗甲上環繞,一時間,頭上便有雨、雪和冰雹紛紛落下。

  那巨龍一刻也不拖延,猛然沖天飛起,霎時間不見了蹤影。

  巨龍捲起的旋風使宮內的寶石和珠玉飛上半空,柳毅撲倒在地,久久不能起身。

  洞庭君扶他起身:“這人魯莽,使貴客驚嚇,實在抱歉——他是我弟弟錢塘君。”

  柳毅坐回席上,渾身顫抖。

  “柳君不必驚恐,他只是出發時暴躁,歸來時會將變得平和。”洞庭君給柳毅倒了一杯酒,向他賠禮,讓他喝酒壓驚。

  那杯酒還沒喝完呢,空中傳來和悅的音樂聲,門外吹進來溫暖的風,風中彩色的雲像花朵一樣,彩雲上站著一群仙女,被簇擁在中間的那一位龍女,正是當日在涇陽牧羊的女子。

  看到柳毅,龍女三孃的神情又是歡喜又是悲傷,她的眼淚一滴滴落在地上,每一顆淚珠都變成了珍珠。

  她朝柳毅禮拜,然後跟隨迎出來的母親走入後面的屋子。

  洞庭君也跟著進去看望女兒,這時從屋外走出來一個人,他穿著紫袍,手拿青玉,高大俊美,看起來虎虎有生氣,他說話的聲音就像敲響的戰鼓:“我方才辰刻從洞庭出發,巳刻到達涇陽,午刻在那邊戰鬥,未刻回到這裡。回來途中我趕到九重天,向天上的玉帝報告了這件事。玉帝知道龍女冤屈,也瞭解那龍子蠻橫,原諒我的過錯。我從前犯的過錯也因此被寬恕了。我性情剛烈,出發時來不及向你問候,冒犯了賓客,請你寬恕我。”

  說完,錢塘君退後一步,再拜請罪。柳毅走過去把他扶起,覺得自己扶起了一個巨人。

  不久,洞庭君回到席上,問錢塘君說:“你這次出門,傷害了多少生靈?”

  “大約六十萬。”

  “糟蹋莊稼了嗎?”

  “方圓八百里。”

  “那個無情無義的小子呢?”

  “我把它吃了。”

  洞庭君嘆了口氣:“願天帝饒恕你。”

  錢塘君高興地大聲說:“他已經饒恕了!”

  柳毅在水晶宮住了一段時間,吃過龍宮的美味的酒宴,聽過《洞庭碧波樂》,看過魚兵蟹將表演的《錢塘破陣》,龍女又親自為他歌唱自己新制的《龍女還鄉》。聽著還鄉曲的調子,柳毅不可遏止地思念故鄉,於是他決定辭別水底龍族,返回自己家鄉。

  柳毅為龍女傳遞家書,使龍女得救歸家,龍宮上下對他十分感激,聽說他要還鄉,人人都來送別。

  洞庭君打開碧玉箱,送給他一枚能使水分開的犀牛角。錢塘君拿出琥珀盤,送給他一顆能照亮黑夜的明珠。龍女展開綢帕,送給他九顆眼淚凝成的珍珠。洞庭龍宮每個人都送給柳毅一樣禮物,那些禮物成垛成堆,光彩奪目。

  柳毅沒有推辭,他接受了禮物,第二天就踏上歸途。

  回到家鄉,柳毅賣出三顆平常的寶石,就得到超過百萬的錢財。日子一下子過得富貴豐裕了,於是乎,很快有許多富貴人家前來提親,可是柳毅都沒有答應。他很想念那位流淚的龍女,常常取出龍女贈送給他的九顆珍珠,反反覆覆地握在手心裡。每當他握著那幾顆珍珠,他就會想起涇陽那場暴風雪,想起在暴風雪中牧羊的龍女。

  後來,柳毅還是結婚了,他娶了一位漁家女子——那位漁女的樣貌跟龍女有幾分相似,他一看到就很喜歡她。

  過了一年,妻子生了一個男孩。小男孩一哭,額頭上就冒出小小的龍角,雖然外面晴空萬里,可是屋子裡卻會下雨。小男孩一笑,屋頂上就會出現彩虹。

  柳毅從妻子懷裡接過孩子:“你不要再瞞我了,你就是龍女三娘啊!”

  妻子笑起來:“我嫁給一位凡人,可是生下的孩子,卻還是小龍呢。”

  後來,柳毅一家人搬遷到別的地方居住了,有認識的人在街市遇見他,覺得他的面貌跟剛娶妻時一樣年輕。

  又過了幾十年,柳毅一個侄孫子坐船去外地做買賣,在水中見到一座山,山上傳出悅耳動聽的音樂,柳毅在山上看著他,朝他微笑招手。

  他所看到的柳毅,跟他小時候在家裡畫像上看到的柳毅一樣,十分年青,十分俊美。

  這位侄孫子回家對人說,柳毅已經是神仙了。


於港水易學文化


我的家鄉宜家有個神奇的竹海,據說是王母娘娘下凡種植的。當年王母娘娘種下一顆竹苗,忽然間到處都長滿了同樣的竹苗。後來這個地方竹子成片生長就成了今天的竹海。


小貴子38925574


大同又被人們稱為鳳凰城。傳說天庭的金鳳凰私下凡間落於此地。並託夢給洪武皇帝朱元璋,讓其按鳳凰之形築城。大同的明代古城的城廓也真是形似鳳凰。

所謂鳳凰不落無寶之地,這也是老百姓對大同城的美好祝福。

另外一個關於鳳凰城的傳說就是游龍戲鳳!李鳳姐和正德皇帝的曖昧傳說!李鳳姐就是大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