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居士
中國有很多朝代,但是要說最好笑的朝代還是明朝,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明朝的皇帝真的是很有特點,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能找出一大堆的故事,一起來看看明朝的這些皇帝吧!
首先說明朝皇帝的老祖宗朱元璋,你也可以叫他朱重八,他算是元朝末年出生的人,元朝時期的漢人起名字是沒有那麼講究的,基本上就是按照出生順序來給孩子起名字,比如說朱元璋是家裡的第八個孩子,所以他的父親就給他起的名字就叫朱重八。重八也就是兩個八,兩個八加起來就是十六,明朝正好有十六位皇帝,所以就有人說朱元璋的名字決定了明朝滅亡的時間!但是我們都知道這種說法多少有點牽強附會的意味,如果他父親給他起名字叫朱萬年,那明朝豈不是真的要延續萬年?不可能的!
朱允炆算是一個比較幸運的人,他的父親死的比較早,所以他很早就繼承了皇位,但是這個人當上皇帝之後沒有想著怎麼去享受生活,他想的事情是如何削藩,這可是一件不好做的事情,但正是因為不好做,所以才激起了朱允炆的好勝心,但是最後他失敗了,失敗的很徹底!皇帝的寶座都被他的叔叔給搶走了!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朱棣成功當上皇帝后,過著前呼後擁的美好生活,但是他卻覺得生活有點空虛,所以他就通過瘋狂地工作來緩解內心的空虛,所以他讓鄭和出使西洋各國,後來又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遷都,把京城換到北京!做完這些事他覺得還不滿意,於是又找了一大批人編撰《永樂大典》。另外他還是一個熱衷於打仗的皇帝,他的皇位就是通過打仗得到的,但是他不會故意發動戰爭,他打仗主要是為了擊退那些想入侵中國的外敵,關於這一點我還是比較佩服他的。
要說明朝最可憐的皇帝應該就是朱祁鎮,他的想法很好,他想和他的先祖一樣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所以當外敵入侵國家的時候,他選擇了御駕親征!那些大臣都勸他不要冒險,但是他就是不聽!最後帶著大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但是這一走就沒能再回來。
為什麼呢?因為他打了敗仗!最關鍵的是他還被敵軍俘虜了!皇帝成為別國的階下囚,但是一個國家不能沒有領導者,所以在朱祁鎮在敵國做俘虜的時候,他還盼望著有人能把他救回去,但是他卻不知道他已經不再是皇帝了,因為明朝選出了新的皇帝,所以當朱祁鎮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熟悉的皇宮的時候,他和新皇帝見面的那一刻應該是特別尷尬!但是他也做過好事,他廢除了殉葬制度,讓很多人免於遭受殉葬,這是他做的比較好的地方。
既然有了最可憐的皇帝,我們就再來介紹一位最深情的皇帝,他就是朱見深。為什麼說他是一位深情的皇帝呢?因為他極其寵愛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萬貴妃,不要以為她是一位大美女,實際上她長得很一般,據說她的聲音像男人一樣粗狂。但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卻得到了朱見深的心,朱見深對她真的是很好,即便萬貴妃最後變得又老又醜,他還是深深地愛著萬貴妃。請注意,他和萬貴妃的年齡足足差了十九歲!萬貴妃死後,他還傷心了好長一段時間,真的可以說是明朝最痴情的皇帝了。
看完這些比較有特點的皇帝,你對哪一個皇帝比較感興趣呢?其實明朝的每一位皇帝都很有特點,有些人在享樂這方面做到了極致,但是也有很勤奮的皇帝,朱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孤獨的修路郎
明朝有一位傳奇的太后,她是隆慶皇帝的后妃也是萬曆皇帝的母親,為什麼說她是個傳奇的太后呢?這要從她敏銳的政治直覺說起,出身雖然不高但她卻在明朝的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貴妃的父親是泥瓦匠,她是裕王身邊的使喚丫頭
李貴妃原名叫做李綵鳳,父親李偉是一個鄉村的泥瓦匠,在家鄉受災後父親不得不帶著全家到了北京謀生,京城謀生並不容易在李綵鳳十五歲時父親將她送到了裕王府當了一個使喚丫頭。
裕王朱載垕是嘉靖皇帝的二兒子,本來他是沒機會當皇帝的,但是太子早夭他就成了嘉靖帝唯一的兒子。雖然是唯一的繼承人但是嘉靖帝和裕王的關係並不好,嘉靖帝迷信道士整日以長壽為業,這導致裕王對政治非常的反感。
長此以往他就喜歡上了女人和酒,但是自己的王妃陳氏只生育了一個女兒還早夭了,此後再無生育,這就給了裕王拈花惹草的理由。當然李綵鳳就是其中的一位,由於陳王妃賢淑,李綵鳳也得到了裕王的恩寵。
裕王繼位後李綵鳳因生子受寵晉升貴妃
隆慶皇帝繼位後就將自己的陳王妃晉升皇后,當然李綵鳳也成了皇貴妃。李綵鳳之所以能從一位侍女變成貴妃這與她的才能和魅力是分不開的,當然她還有兩個兒子。只可惜隆慶皇帝沉溺於酒色身體非常的孱弱僅僅在位6年就英年早逝了。
此時的李貴妃只有28歲,而自己的兒子萬曆皇帝朱翊鈞只有10歲。為了穩定朝局李貴妃決定更換內廷太監和外廷文官內閣首輔,內廷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換成了馮保,外廷內閣首輔換成了張居正。
女人的政治直覺讓她成了一位英明的太后
走馬換將這是皇帝登基後的必行之舉,但是10歲的萬曆帝還不懂這些,李貴妃卻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就將隆慶帝的親信換掉換成了皇帝信任的馮保和張居正。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非常英明的,也正是因為這三個人才讓昏昏欲墜大明朝又出現繁榮和生機。
對於後宮出現兩宮太后張居正的處理是非常得當的,不僅全部追封太后還對兩位太后都無差別對待。李太后對於陳太后的侍奉並沒有因為身份的變化而改變,兩宮太后的關係也相處的非常融洽,這給萬曆朝新政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環境。
只可惜萬曆帝成年後對張居正的主政非常的不滿,他極力的想親政但遭到了母親李太后的反對。1582年張居正病逝,親政的萬曆帝對張居正進行了無情的清算,此時的李太后似乎已經是心灰意冷,在兒子年幼時她嚴厲管教勸導其讀書向上,但成年後才發現萬曆帝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這位皇帝最終還是以二十多年不上朝回擊了自己的母親,最後卻發現是自己葬送了大明王朝的基業。
秋雨魯北說歷史
大明王朝傳奇人和事很多,下面,我們講一講被民間稱為半仙的劉伯溫的傳奇故事。
劉伯溫一肚子詩書,渾身的能耐是真,可就是家中沒有錢財去孝敬當權的贓官們,自然也就別指望考上個一官半職。人總得吃飯活命啊,他乾脆流浪四方,算個卦、看個相,騙口飯吃。
這天,他來到一個村子,見緊把村頭有一座大院,人丁不少,看來是個大戶人家,只是院裡冷冷清清,一副破敗相兒。管它呢,有飯吃就行。劉伯溫推門走了進去。
這家的老當家病病歪歪,一臉愁容,見來了討飯的,趕緊請進屋,讓炕上坐。劉伯溫心裡一熱,這是個良善人家呀;又四處一看,有底啦。開口就問:“老當家的,府上想當年挺紅火的呀?”
只這一句,戳在了老人家的痛處,老頭長嘆一聲:“別提啦,俺們家在早,那可真是方圓幾百裡都聞名;現在,犯了‘小人語’,沒法子不落敗!”
“怎麼個‘小人語’,這般厲害?老人家不妨細細說來,學生善解陰陽八卦之術,可以給您破破。”
“是嗎?”老人家似乎得著了一線希望,馬上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咱家出門向西,再沒人家,那地勢是個下坡坎兒。因為我們姓劉,村裡人圖它好記,就喚我們家是‘下坡劉’。‘下坡劉’跟‘下坡流’念起來沒區別,分明是老劉家要走下坡路或者是下坡如流水的意思啦。這麼咒我們,還有個好嘛,日子不敗可就怪啦。”
劉伯溫聽罷,笑道:“鬧了半天,原來咱們五百年前是一家子,學生也姓劉呀。別看眼下貧窮,卻學得奇術絕招在身,不知老人家肯留在下吃一頓飯嗎?我幫您破解破解。”
老當家的悽然一笑:“這有什麼?我們雖然敗落,到底是大戶人家,就算破船爛車,也還剩下幾千大鐵釘。”於是吩咐下人:“備酒席招待。看不看風水在其次,休要慢待了客人。”
劉伯溫得著了好酒好飯,大吃二喝一通。酒足飯飽,揹著手由老人家陪同,房前屋後看了一圈,回來說:“老東家,你家的院門太輕,壓不住‘小人語’呢。明天趕緊把院門兩側各闊出去一磚寬,做兩扇梨木門安上,越厚越好。記住,你必須每天早上親手開門,要待公雞張口叫第一嗓子時開,不可錯過。三年後我再來這邊給你道喜。”
老當家的照劉伯溫的話辦了。
三年後,劉伯溫又返回那個“下坡劉”家,哈,這回是青磚大瓦,高牆深院,房舍翻蓋一新,院裡奴婢成群,一片興隆景象!獨獨那扇大梨木門沒換新的。他知道這家的命運讓他給“破解”對了,便大搖大擺叩門求見。
老當家的這陣子疾病全無,腿腳利索,紅光滿面。見是劉伯溫來訪,一把拉住,請在中堂當中坐好,他老頭子趴地上就磕頭,連稱“‘活神仙’,多虧您救了我這一大家人口!”
原來,劉伯溫囑咐老當家的,換上梨木大門,老當家的每天半夜起床,候在門內,只待第一聲雞叫,梨木大門“吱嘎嘎”地打開,門重,夜靜,全村人人都在睡夢中聽到,就信口道:“人家下坡劉家起來啦。”“下坡劉家又起來啦。”就這樣,藉此吉言,昔日的“下坡劉”果然就一天好似一天。老掌櫃的病也消除,愁也解散,能不感激劉伯溫的指點嘛。
劉家把劉伯溫當成救命恩人,留他在這裡住了下來。這家主人如今有的是錢,什麼樣的吃喝也供得起呀。劉伯溫一邊讀書會友,熟讀兵法,一邊告誡老掌櫃的,那雞鳴開門的規矩萬不可破,要風雨不誤。
後來,朱元璋起兵反元朝,聽到劉神仙的大名,就像劉備三請諸葛亮那樣,三番五次登門,把劉伯溫請去做了軍師。
臨走那天,劉伯溫對下坡劉家老當家的說:“你當我真的會看相算卦?實話說了吧,我那是混飯吃的幌子,騙吃喝拐錢財的,啥不頂的呀。”
老人家奇怪了:“你還客氣什麼?我明明是按照你的道兒辦的,敗家可不就變發了嗎?”
“我看你家人丁雖多,但個個懶散倦怠,這樣過日子,怎麼會不敗家?又聽老當家的破船爛車之說,更透著一股驕氣,又驕又懶,不敗你家敗誰家?所以訛用換門的方法,逼你早起。你每天早起,必然驚動家人跟著早起,或者下田,或者織布,這麼過日子,怎麼會不富?看你當時氣色,皆積食鬱火所致,為早早開門,你消積食,又有了盼頭,除鬱火,食消火除,病怎麼會不愈?”說罷,與老當家的長揖而別。
劉伯溫走後,下坡劉家依然保留著雞鳴開門的規矩。
歷史冷知識鉤沉
講一個驛卒的故事,傳奇程度,堪比李自成。
在北直隸(河北徐水縣)有一個叫陳虎的農民,為了掙錢貼補家用,就替人服徭役。湊巧,從京城來了一個太監,縣裡就安排陳虎去伺候。說白了,就是到驛站當驛卒,照顧往來客人。結果,這個太監很牛氣,一言不合,拿鞭子揍了陳虎一頓。
被笞,歸而發憤,即閹其長子,得供奉內廷。陳虎回去以後,越想越生氣,就把只有八九歲的大兒子陳矩閹了,送進宮裡當太監。他是想讓兒子也像這個太監一樣威風。
陳矩進宮以後,分派在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忠名下。這個高忠也是個好太監,曾帶兵防守韃靼搶掠。陳矩對高忠特別敬佩,也下決心勵志要當一個好太監。因此,陳矩奉旨出去辦差的時候,都是秉公辦事,從來不作威作福,更不幹敲詐勒索那一套。
也是好人有好報,陳矩後來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並掌管東廠!這等於是把“糾政、監察大權”都掌握在手裡了,絕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太監”。陳矩要是心眼壞點,那肯定就是王振的翻版。幸好,偏偏陳矩是個好人。
他在職期間,為人正直,多次向皇帝建言獻策。有官員因為諫言惹皇帝生氣了,陳矩會替他求情。發現地方上有不對的政令,陳矩也會幫著官員上言。著名的“妖書案”,也是陳矩想法給遮掩了過去,找了個犯死罪的頂包,沒有牽扯太多人。
1607年,68歲的陳矩在“內直房”值班時去世。這真是死在了工作崗位上。明神宗為他諭祭九壇,祠額為“清忠”。
這還不算完。
這個驛卒陳虎在送走大兒子當太監不久,在伺候過往客人時,又被人叫僕人打了一頓鞭子。陳虎就問打他的僕人,那人是什麼人啊,這麼牛氣。僕人說,他是進士老爺!
於是,陳虎發現,進士也很牛氣啊!於是,陳虎一生氣,就讓二兒子出外求學。二兒子不負期望,考上了進士,做了官。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瞭解大明朝江山的傳奇故事,需先了解明朝皇帝傳承順序,才好更好的認識到大明王朝: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
朱元璋出生於公曆1328年10月21日未時丁未時,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也被家族稱為朱老八。在25歲時,朱元璋因其友湯和的一封信,被迫參加了起義軍;在多年的征戰中,朱元璋慢慢發現當前局勢民不聊生,百姓所受壓迫巨大;朱元璋順應時代潮流,憑藉其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對北伐又作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東,撤除元朝的屏障;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奪取潼關,佔據它的門檻;然後進兵大都,這時元朝勢孤援絕,不戰而取之;再派兵西進,山西、陝北、關中、甘肅可以席捲而下。北伐大軍按計而行。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西進,攻下汴粱,然後揮師潼關。朱元璋到汴梁坐鎮指揮。明洪武元年(1368年),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明朝第二個皇帝: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稱其為建文帝。建文帝下落一直是個迷:建文帝繼位之後,一改洪武時期的緊張氣氛,在當時的中國大地吹過一陣清風,他重用黃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對當時的政治實行改革,實行惠民政策,重視農桑。但明惠帝其人由於性格軟弱,也最終在削藩的鬥爭中為人所逼,遂不知去向。對此,也成為後世史學家們猜測爭論的話題。
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只有眾人自己把握了。
明朝第四個皇帝:明仁宗朱高熾,成祖朱棣的長子,生於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時期,朱高熾就被立為燕王世子,而且由於它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的喜愛。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熾身體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對於一生嗜武的成祖來講,他並不喜歡這個兒子。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熾的長子,出生於洪武三十一年,年號宣德(1426年~1435年),使用10年,是其代號。明宣宗又稱宣德皇帝,其文化代表為宣德爐。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曾經作了一個夢,他夢見太祖皇帝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徵著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正說明要將江山送給他。
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長子。9歲即位,年號正統。即位初大事權歸太皇太后張氏,以三楊主持政務,繼續推行仁宣朝各項政策,社會經濟有所發展。張氏死後,三楊去位,寵信太監王振,振遂廣植朋黨,啟明代宦官專權之端。十四年後,瓦剌入犯,聽從王振之言親征,抵土木堡兵敗被俘。郕王朱祁鈺被擁立為帝,改元景泰。1451年,英宗被釋回京,軟禁於南宮。八年,石亨等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改元天順。廟號英宗,諡號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死後葬於十三陵之裕陵。
…
……
………
太多了,就不一一查看資料了[捂臉]想繼續瞭解的朋友可網上搜索大明朝歷代皇帝,即可查看[呲牙]
灥靐飍羴麤龘
千里萬里路,不如讀書路。
我是千河,我來回答。
關於發生在大明江山的傳奇故事很多。
說個比較有趣的吧。
最具權勢,權利大的皇后
誠孝張皇后的一生經歷了六朝,這在歷朝歷代皇后都沒有過。
早在明成祖朱棣時期,誠孝張皇后就是孝順賢德的,這一點得到了明成祖和徐皇后的欣賞和喜愛。誠孝張皇后的父親是節度使張麒,當時的張麒並不是什麼顯赫的官員。
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熾被立為燕王世子,同時封張氏為燕世子妃。到了永樂二年的時候,朱高熾被立為皇太子。後來朱高熾即位之後,張氏被立為皇后。成為了皇后的張氏,沒有權勢的慾望。
明仁宗的在位時期非常短,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之後明仁宗與張皇后所生的長子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到了這時候張氏已經成為了皇太后。由此張氏的權力不斷擴大,有了左右朝廷的能力。明宣宗即位的時候,年齡還不大,很多大事都需要向母后請示。
不過張氏是遵從祖訓的,當初馬皇后就是參政而不亂政,這一點張太后也做到了。可以說張太后有太后之權,但是絕不弄權,更為主要的是,張太后與明宣宗不玩弄心術,因此張太后沒有成為武則天一樣的女人。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
張太后輔佐明宣宗,達到了重才納賢的朝政,這讓明朝走入了一個新的巔峰,永樂盛世得到了延續。在張太后的盡心盡力輔佐下,出現了“仁宣之治”。可惜的是,明宣宗在位僅僅十年就駕崩了,終年38歲。
於是明英宗即位了。張太后成為了太皇太后。不過明英宗即位的時候僅僅9歲,什麼事都不懂。於是大臣們要求張太后垂簾聽政,可是她拒絕了,並且告訴大臣們:“我不能壞了祖宗的規矩。”就這樣張太后更加得到敬重。面對這樣的朝政,張太后將老臣召集到了一起。
張太后召英國公張輔和楊士奇、楊榮、楊溥及禮部尚書胡濙入內,並且對他們說:“如今皇帝年幼,需要各位齊心協力,共同創造輝煌。希望你們盡心盡力輔佐皇帝。”在張太后輔佐朝政期間,最為主要的就是張太后協調君臣之間的關係非常厲害。
正統七年(1442年)十月,張太后病逝。同時明英宗給了這位太皇太后非常高的諡號——“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啟聖昭皇后”可以說張太后的一生就是不平凡的。在《劍橋中國明代史》中,給予了張太后高度的評價。書中的評價很多,只截取一部分內容。
書中的內容是“她在朝廷中,不論在禮儀上和事實上都取得了最受人尊敬的地位。此外,在前一代皇帝統治時期,她作為皇太后已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政治的決策。”由此張太后在明朝的權勢不可小覷,但是也沒有壞了祖宗規矩,這一點要比很多皇后強。
我是千河,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
小主千河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開國群臣,他也將自己的兒子們封為藩王,寄希望於他們成年之後能夠攜手守衛大明疆土,儘管如此,朱元璋還是不放心,以至於經常夜不能寐,整晚整晚地夜觀天象,生怕會有威脅產生,根據朱元璋做事的態度,以及他暴躁的脾氣,從現代醫學角度考慮,他很可能早早就患上了神經衰弱,尤其體現在對別人的猜忌。
太子朱標意外死亡之後,朱元璋性情再次大變,他對別人的猜忌也變得變本加厲,不僅把開國功臣屠戮殆盡,甚至連自己的嬪妃、兒子都開始懷疑,結合朱元璋的這些行為,他大興文字獄的事就很可能發生,而且順理成章,《明史》中有很多相關記載,儘管很多人認為是滿清對明朝以及朱元璋的抹黑。
明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明大將軍徐達派指揮曹諒圍攻泉白寨,郭雲出戰,兵敗被擒。徐達呵斥他跪下,雲不但直立不跪,且罵不絕口,以求速死。兵士用刀刺肋骨恐嚇,仍昂首不動。徐達壯其英武,不忍加害,把他送往京師,交太祖朱元璋處理。太祖見他相貌英俊魁偉,很有骨氣,即令釋其縛。當時,朱元璋正閱《漢書》,問雲:“識字嗎?”雲答:“識。”
太祖讓雲誦讀《漢書》,雲讀之流利通暢。皇帝大喜,立馬放人,厚加賞賜。朱元璋認為,郭雲是個武將,若讓他馬上反戈打元朝,會傷他的感情,於是就慢慢感化他,讓他先從文官做起,委任他為溧水縣(江蘇省)知縣。朱元璋給出的官員工資太低。明朝官員算得上史上最苦的官員,因為他們的工資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是最低的。中國自古有句話,那就是升官發財,意思是隻要當上官,就可以有錢了。因此大量的學子參加科舉考試,就是想要藉此出人頭地,改善家人的生活。
這樣的想法很好,但是在明朝卻不明智的,其實朱元璋在位時,給予官員的工資還是相對公平的,但是後來皇帝登基以後,對於官員的工資越發的打壓,也就是越來越少。有一些官職比較小的官員,每年的工資還不夠養活家人,然而作為一個讀書人,自然不願意去種地或者從商改善家庭生活,最終也只有去貪汙了。
蘭聲語錄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明朝的歷史據史學家定義自1368年朱元璋金陵稱帝開始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為止,但是明朝還有苟延殘喘1662年滅亡的南明朝廷與1683年滅亡的臺灣明鄭王朝。
明初國力盛極一時,明太祖朱元璋立國於江南之地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進行北伐,最終推翻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恢復中原。又利用黨派之爭剷除奸臣,以斷後患。太子朱標身亡其子朱允炆繼位,建文帝在位時爆發了靖康之亂,燕王朱棣繼位改元永樂,史稱明成祖,在位時勵精圖治派鄭和下西洋,宣言大明國威。創立永樂盛世。其後大明在朱高熾,朱瞻基的統治下大明國力到達頂峰,宣宗之子英宗繼位留下三楊輔佐一時國家政局清明,欣欣向榮!
明英宗14年(1449年)聽信宦官王振讒言發生了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其弟景帝繼位任用於謙取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英宗被送還通過奪門之變復僻。英宗之子憲宗繼位初年勵精圖治後期寵信宦官汪直國力日衰。在明孝宗之間出現了國家中興的現象史稱弘治中興。正德,嘉靖兩朝雖有改革(著名的張居正改革就是在嘉靖時期)所有中興但君臣關係惡化,奸臣當道,官員腐敗還是走向了下坡路。
神宗去世光宗繼位一月有餘也去世了,子朱由校繼位但寵信魏忠賢推動了明朝更加腐敗。崇禎年間雖勵精圖治但始終無力迴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殺其後清軍入關,在江南南明朝廷延續了十年,臺灣的明鄭王朝到1633年被康熙所滅,明朝到此結束了他的歷史征程。
侃侃鑑史
你好,我是無憂歷史,明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個由漢族統治的王朝,歷經270餘年16帝,皇帝多奇葩,明朝的趣事也很多,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個明朝皇室和元素週期表的故事。
元素週期表大家都學過,屬於化學知識,但是很少人知道我們元素週期表的命名還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給子孫後代起的名字密切相關,下面我就來詳細講一講。
朱元璋
元朝末年,在蒙古人統治下,朱元璋這些窮苦出身的人是不允許有名字的。很多人的名字是靠數字代替,這些數字大多數多是採取出生時間或者父母年齡之和。比如朱元璋原名就叫朱重八,到紅巾軍後才改的朱元璋。朱元璋的老爹叫朱五四,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開國將領湯和的老爹湯七一、爺爺湯六一,常遇春的老爹常六六,爺爺常重五,這種名字可以說比比皆是,你要是在人群中大喊一聲重八,沒準能招來四五個叫這個名字的人。
在消滅群雄勢力,驅除胡虜後,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兒時的慘痛經歷讓他格外重視親情。他不僅規劃子孫後代永食朝廷俸祿的謀生之道,而且連後世子孫的姓名全部考慮好了。
五行
按照朱元璋這個總設計師的規劃,所有子孫名字最後一個字的偏旁要按照五行 “木火土金水”循環來取,代表五行相生,生生不息。第二個字為輩分,老朱分別為26個兒子的後代分別制定20字族譜表。比如太子朱標的後代為“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燕王朱棣的後代為“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明朝皇帝名字
我們來驗證一下太子朱標以及朱元璋其他的兒子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楨、朱榑等名字都是木字旁,朱標兒子朱允炆火字旁,中間字為允,明成祖朱棣兒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以及明代亡國之帝朱由檢等也都符合取名的規則。
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樣取名字真很有意思。但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萬萬沒想到,老朱家福利待遇好,所以後代人丁興旺,萬曆三十二年,明代皇家玉牒上記載的宗室人數有8萬多人。據保守估算,明朝滅亡前,朱氏後人已有二十萬之巨。人數之多,難以想象,同時也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名字不好取了,你想想同一輩的朱家人成百上千,還要避祖上名諱,上哪去找那麼多同偏旁的字來取名。可以想想明朝後期老朱家生了兒子第一件事不是高興,而是頭疼,剛想到一個名字,去皇室上戶口發現前天已被佔用了,還要絞盡腦汁再想一個名字。
難是難了點,但老話說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各種金木水火土偏旁的生僻字都被用完佔用後,老朱家發明一種辦法,自己造字,不管有沒有,先寫上再說。久而久之,不斷有新字誕生,我大膽猜想一下,如果不是李自成農民軍起義以及清朝入關大肆屠殺朱家皇室,按照人口繁衍的速度和取名字的需求,中國漢字數量要呈幾何倍的增長了。
徐壽
清朝同治年間,化學家、科學家徐壽在引進元素週期表進行翻譯時,苦於沒有漢字對應,翻譯不是一件找個漢字安上就行,既要符合音譯特點,又要符合元素的性質。在翻閱古今書籍後,突然老朱家的家譜讓人眼前一亮,乖乖,哪有比這更合適的漢字的。於是,借鑑了明王朝皇室家譜後,徐壽順利地用漢字命名了元素週期表。
雖然朱元璋在制定兒孫起名規則時沒有考慮太多,但是其結果間接導致了元素週期表的完美命名,所以,
朱元璋被大家成為“元素週期表之父”也不為過。無憂歷史
大明朝最傳奇的故事,莫過於明孝宗的出生了。
孝宗朱佑樘,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兒子。憲宗因兒時的經歷,專寵萬貴妃。萬貴妃大憲宗十九歲,曾生憲宗長子,可惜早夭,自此萬貴妃不能再生養。她記恨憲宗別的妃子有兒子,所以一旦知道哪個妃子有身孕,就用各種辦法迫害。賢妃柏氏生下一子,被憲宗立為太子。不久就被萬貴妃害死。
憲宗立吳氏為後,吳氏見萬貴妃為非作歹,仗著自己皇后的身份,把萬貴妃召來打了一頓。憲宗得知後震怒,廢吳氏後位,幽居於西宮。
這時有一位姓紀的小姑娘,本是廣西大山中少數民族土官的女兒。憲宗朝少數民族叛亂被鎮壓,紀氏作為俘虜被送進宮作宮女,負責看管皇宮儲藏室。一日憲宗來到後府,見到紀氏,感覺不錯,(此處省略數百字)。紀氏有了身孕,宮中的所有人都不滿萬貴妃的作為,一起幫紀氏隱瞞懷孕的真相。就連萬貴妃派來查看的女官,回去都說紀氏只是得了怪病,肚子脹大的!
紀氏十月懷胎,生下一子,就是後來的孝宗。孝宗一生下來,紀氏感到無力撫養,就讓看門的太監張敏抱出去淹死。張敏說“上未有子,奈何棄之?”,就把孝宗藏在一間空屋子裡偷偷撫養。
廢后吳氏知道了,也主動幫著養孝宗。宮中知道這個秘密的人很多,但都一起瞞著萬貴妃。就這樣孝宗長到六歲,憲宗都還不知道自己有個兒子!
一天,張敏伺候憲宗梳頭。憲宗看著鏡子,嘆氣說“老將至而無子!”張敏逮到機會,趕忙跪下說“萬歲已有子也!”憲宗一聽懵了,這時憲宗貼身的大太監懷恩也磕頭說出孝宗的身世。憲宗聽後大喜,立刻派人去西宮迎接孝宗。
使者來到紀氏這裡說明來意,紀氏抱著憲宗哭著說:“我兒你去了,我必死無疑!你看到一個穿著黃袍、長鬍須的,那就是你父親!”
眾人用一頂小轎把憲孝抬到憲宗身邊,憲宗一把把孝宗抱到懷裡,看了半天,悲喜交加,流著淚說“我子也,類我!”
就這樣父子相認。憲宗立即昭告天下,立孝宗為太子,封紀氏為淑妃。萬貴妃得知後,氣得大罵“群小紿我!”半年後,紀妃突然死了,不用說這又是萬貴妃下的毒手!張敏也害怕萬貴妃陷害,吞金而死。
這時,憲宗的生母周太后主動把孝宗接到自己的宮中撫養,這讓萬貴妃沒有機會陷害孝宗。
一天,萬貴妃突然派人請孝宗吃飯。周太后不好回絕,就對孝宗說:“你去了,什麼都別吃!”孝宗來到萬貴妃宮中。萬貴妃給他食物,孝宗說“我飽了”。萬貴妃又拿出湯羹來給孝宗喝。孝宗說“恐怕有毒吧!”萬貴妃氣得大怒,說“還是個孩子就這樣,以後恐怕要收拾我啊!”從此得病,不久就病死了。
孝宗即位後,是一個好皇帝,把母親紀妃遷葬進憲宗的陵墓。對待憲宗廢后吳氏,如同自己生母一般,以感激當年的養育之恩。孝宗一生只有一個女人,皇后張氏。這是中國五千年帝王史上僅有的一位一夫一妻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