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首條下穿兩個河道的隧道開工

嘉興市首條下穿兩個河道的隧道開工

昨天上午,慶豐路(南溪東路~甪里街)隧道建設工程正式開工。

嘉興市首條下穿兩個河道的隧道開工

慶豐路是嘉興東部新城的,一條重要交通幹道,

南段已接嘉興南站,北段現抵達南湖人才公寓。

該隧道的施工,

將打通平湖塘、嘉善塘“天塹”,

為慶豐路向北延伸打下重要基礎。


嘉興市首條下穿兩個河道的隧道開工

湘家蕩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慶豐路隧道為全市第一條下穿兩條河道的隧道工程,全長約769m,雙向四車道,同時可騎行、步行,從這條隧道能直達鳳凰洲公園。

該工程將成為連接東北部城市綠楔與東南片城市副中心的重要通道,也是嘉興站與嘉興南站連接通道的重要組成。

嘉興市首條下穿兩個河道的隧道開工

該隧道將採用

“綠色”、“生態”和“智慧”的創新技術,

打造為服務於民的綠色智慧隧道,為建黨百年獻禮。

便民惠民

該工程連接東北部城市郊野公園,穿越河中心鳳凰洲,將來是市民休閒放鬆的去處。

秉持為市民帶來更多的獲得感的理念,工程施工中將通過結構創新與集約化設計,實現車行、騎行、步行過隧道,實現周邊群眾去河中公園休憩、遊玩的願景。

集約高效

在工程前期總體方案設計中,通過專利“一種地下結構頂板防水層保護構造”的應用,減少了隧道頂板覆土深度,大幅度降低隧道縱坡,併成功實現了非機動車道的騎行。

本專利的應用可減少隧道深度將近1.0m,不僅降低了工程建設成本,而且減少了運營期的車輛過河能耗,節約社會成本,增加了工程的社會效益。

同時管線過河結合隧道佈置綜合管廊進行集約化管線敷設過河,可減少管線的二次過河,實現全壽命週期的安全可控,實現了隧道空間的優化利用。

在隧道總體設計方案上集約化,節約造價。

嘉興市首條下穿兩個河道的隧道開工

綠色智慧

結合 “無廢城市”的理念,通過渣土資源化技術,該工程將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軟土棄方“變廢為寶”,減少土體廢棄、置換,將軟土固化利用,以達到節約資源,資源循環利用和保護環境的目的。

隧道處於重要生態敏感區域,工程施工中基於MIKE構建流域數學模型和隧道匯水分區數學模型,系統模擬分析百年一遇流域洪水與百年一遇降雨疊加情形下的隧道洪澇風險,並提出系統解決方案,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水文和生態系統的影響,以實現城市良性水文循環,提高對徑流雨水的滲透、調蓄、淨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另外,隧道為平湖塘和嘉善塘南北連接和鳳凰洲休憩出行的重要通道,在設計、建設和運維管理方面採用SMASMEDI智慧路側設施參數化設計軟件,結合智慧燈杆、物聯網技術,提供集約化共享化數據服務,可以實現隧道本體安全、隧道運營環境、隧道行車和行人等全方位的安全智慧化管理,實現多維度的管理可視化、監控一體化、養護智能化和完善的應急體系。


嘉興市首條下穿兩個河道的隧道開工

嘉興市首條下穿兩個河道的隧道開工

嘉興市首條下穿兩個河道的隧道開工

該隧道為平湖塘和嘉善塘南北連接

和鳳凰洲休憩出行的重要通道

在設計、建設和運維管理方面採用SMASMEDI智慧路側設施參數化設計軟件,結合智慧燈杆、物聯網技術,提供集約化共享化數據服務,可以實現隧道本體安全、隧道運營環境、隧道行車和行人等全方位的安全智慧化管理,實現管理可視化、監控一體化、養護智能化的多維度應急體系。

“希望隧道快點建成,到時候我們一家四口去北面的郊野公園就方便啦。”

開工儀式現場,家住慶豐路某小區的市民楊先生面露喜色,期待著隧道早日建成並投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