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米「高難尖」隧道 修了兩年

記者探訪南龍鐵路荊西隧道,被專家定性為“國內罕見、全路最難”的控制工程

N海都記者 趙楊肖春道 文/圖通訊員 丁波

海都訊 南龍鐵路如今開通在即,不過很多人不知曉的是,南龍鐵路荊西隧道施工過程卻是一波三折,因該接觸帶的圍巖狀況極差、地應力極高、地下水極其豐富,荊西隧道被專家定性為“國內罕見、全路最難”的全路“頭號重難點”控制工程。200米的隧道,修了兩年的時間。記者昨日探訪三明市荊西隧道,聽當事人講述“高難尖”鐵路隧道工程。

南龍鐵路荊西隧道位於三明市三元區莘口鎮,全長3639m,2014年3月底開始施工,2018年1月實現隧道貫通。不過,荊西隧道需穿越200米不良地質侵入接觸帶。

“2016年2月,施工中突然出現了大量的湧水湧泥。”中鐵十六局南龍鐵路項目部總工王常琨告訴記者,其中一次湧水峰值達3000立方米/小時,持續4天后瞬時湧出約5000立方米泥沙,泥沙淤積長度達260米,並將80米的隧道全斷面塞滿,光清理淤泥花費了三個月。

為成功穿越該接觸帶,中國鐵路總公司工管中心先後5次組織專家會,修訂設計參數、制訂安全措施、確定施工方案。

項目經理楊立財介紹說:“我們在荊西隧道進口洞內增設了迂迴導坑和專門洩水洞,對洞內富水定向疏導;採用了國內最先進的前進式帷幕注漿技術,成功地固結隧道前方塌體和巖體,截斷了承壓水流;採用了先進的瞬變電磁技術,並結合傳統的地質雷達探測和TSP超前預報技術對前方巖體、富水以及帷幕注漿效果進行預探。”

“別人開挖隧道是越挖越深,我們是越挖越淺。”一位工程人員告訴記者,湧水湧泥無法施工,甚至一度塌方,威脅施工人員生命安全。他們根據施工方案,將水泥漿注入湧水湧泥的掌子面,一個掌子面,數百個注入孔,等到發生湧水湧泥的掌子面固結後,再進行開挖。注漿、開挖,再注漿,如此反覆循環,一個循環20米,如此推進,最後200米修了兩年。

2018年1月12日8時16分,高富水、高應力、高風險,國內罕見、全路矚目——南龍鐵路荊西隧道順利貫通,項目部的人一度激動落淚。荊西隧道不良地質接觸帶自首次出現湧水湧泥到成功穿越,用時20多個月,月平均進尺僅僅10米。荊西隧道的順利貫通,標誌著困擾全路工程師的又一個控制性工程被成功攻克,不但為南龍鐵路2018年全線建成通車創造了良好條件,同時也為攻克類似的“高難尖”鐵路隧道工程積累了珍貴的豐富的施工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